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創(chuàng)傷急救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創(chuàng)傷急救題庫及答案篇一
一、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shù)
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shù)包括人工呼吸心臟復蘇、止血、創(chuàng)傷包扎、骨折臨時固定和傷員搬運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適用于觸電休克,溺水,有害氣體中毒、窒息或外傷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狀態(tài)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過人工呼吸搶救過來。
在實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將傷員運送到安全、通風良好的地點,并將傷員領(lǐng)口解開,放松腰帶,注意保持體溫;腰背部要墊上軟的衣服等。應先清除口中臟物,把舌頭拉出或壓住,防止堵住喉嚨,妨礙呼吸。各種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須在呼吸道暢通的前提下進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對口(鼻)吹氣法、仰臥壓胸法和俯臥壓背法三種。
1、口對口(鼻)吹氣法 口對口(鼻)吹氣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操作前,先要使傷員仰臥,救護者在其頭的一側(cè),一手托起傷員下領(lǐng),并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另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氣時,從鼻孔漏氣;自己深吸一口氣,緊對傷員的口將氣吹人,促使傷員吸氣,如圖10 一3 所示。然后,松開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傷員呼氣。如此有節(jié)律地、均勻地反復進行,每分鐘應吹氣14 一16 次。注意吹氣時切匆過猛、過短,也不宜過長,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為宜。當患者有嚴重的下領(lǐng)和嘴唇外傷、牙關(guān)緊閉、下領(lǐng)骨折等,難以做到口對口不漏氣時,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搶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上使其頭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頜并使口閉合。搶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繞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氣,然后搶救者口部移開,讓患者被動地將氣呼出,如此反復。
2、仰外壓胸法 該方法是讓傷員仰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cè),兩手拇指向內(nèi),其余四指向外伸開,平放在其胸部兩側(cè)乳頭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壓傷員胸部,擠出傷員肺內(nèi)空氣;然后,救護者身體后仰,除去壓力,傷員胸部依其彈性自然擴張,使空氣吸人肺內(nèi)。如此有節(jié)律地進行,要求每分鐘壓胸16 一20 次,如圖10 一4 所示。此法不適用于胸部外傷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與胸外心臟按壓法同時進行。
3 .俯臥壓背法
此法與仰臥壓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傷員俯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cè)因為這種方法便于排出肺內(nèi)水分,因而此法對溺水急救較為適合。
(二)心臟復蘇
心臟復蘇操作主要有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和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兩種方法。
1、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
心臟驟停后立即叩擊心前區(qū),叩擊力中等,一般可連續(xù)叩擊3-5次,并觀察脈搏、心音。若恢復則表示復蘇成功;反之,應立即放棄,改用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操作時,要使傷員頭低腳高,施術(shù)者以左手章置其心前區(qū),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輕叩。
2、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
此法適用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停者。在胸外心臟按壓前,應先做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如果叩擊無效,應及時正確地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將傷員仰臥在木板或地板上,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其膠鞋。救護者位于傷員左側(cè),手掌面與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壓在另一手掌面上,使雙手重疊,置于傷員胸骨中下1 / 3 交界處(其下方為心臟);以雙肘和臂肩之力有節(jié)奏地、沖擊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壓,使胸骨壓下3 一4 cm(有胸骨下陷的感覺就可以了);按壓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復位,以利于心臟的舒張,按壓次數(shù),以每分鐘60 一80次為宜。按壓過快,心臟舒張不夠充分,心室內(nèi)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壓過慢,動脈壓力低,效果也不好。使用此法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l)按壓的力量應因人而異,對身強力壯的傷員,按壓的力量可大些;對年老體弱的傷員,力量宜小些。按壓的力量要穩(wěn)健有力,均勻規(guī)則,重力應放在手掌根部,著力僅在胸骨處,切勿在心尖部按壓。同時,往意用力不能過猛,否則可導致肋骨骨折、心臟積血或引起氣胸等。
(2)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吹氣應同時施行。一般每按壓心臟5 次,做口對口吹氣l 次。如果l 人同時兼作此兩種操作,則每按壓心臟15 次,需連續(xù)吹氣2 次。
按壓顯效時,可摸到頸總動脈、股動脈搏動,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口唇、皮膚轉(zhuǎn)為紅潤。
(三)止血
1、指壓止血法
該方法是在傷口附近靠近心臟一端的動脈處,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斷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暫時性止血措施,在指壓止血的同時,應立即尋找材料,準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
2、絞緊止血法在找不到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毛巾、三角巾、繃帶、衣片等折疊成帶狀,在傷口上先加墊,然后用帶子繞襯墊一周打結(jié),用小木棒插人其中,先提起,適當絞緊至不出血,而后固定。
(四)創(chuàng)傷包扎創(chuàng)傷包扎的目的是:保護傷口和創(chuàng)面,減少感染,減輕痛苦。加壓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夾板固定骨折的肢體時,需要包扎,以減少繼發(fā)損傷,也便于運送醫(yī)院?,F(xiàn)場進行創(chuàng)傷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條等進行。
l、布條包扎法(l)環(huán)形包扎法。該方法適用于頭部、頸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處。將布條做成環(huán)形重疊纏繞肢體數(shù)圈后即成。(2)螺旋包扎法。該方法適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環(huán)形法固定起始端,然后把布條漸漸地斜旋上纏或下纏,每圈壓前圈的一半或l / 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纏2 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該方法多用于粗細不等的四肢包扎。開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漸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條上面,另一手將布條自該點反折向下,并遮蓋前圈的一半或1 / 3。各圈反折須排列整齊,反折頭不宜在傷口和骨頭突出部分。
(4)、“ 8 ”字形包扎法。該方法多用于關(guān)節(jié)處的包扎。先在關(guān)節(jié)中部環(huán)形包扎兩圈,然后以關(guān)節(jié)為中心,從中心向兩邊纏,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兩圈在關(guān)節(jié)屈側(cè)交叉,并壓住前圈的1 / 2。
2、毛巾包扎法 (1)頭頂部包扎法。該方法是將毛巾橫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前角拉向頭后打結(jié),兩后角拉向下領(lǐng)打結(jié),如圖10 一11 所示?;蛘呤敲頇M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前角拉向頭后打結(jié),然后兩后角向前折疊,左右交叉繞到前額打結(jié),如果毛巾太短可接帶子,(2)面部包扎法。該方法是將毛巾橫置,蓋住面部,向后拉緊毛巾的兩端,在耳后將兩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別打結(jié),在眼、鼻、嘴處剪潤。
扎與腹部包扎方法相同。
3、包扎時應注意的事項 (l)包扎時、出血、疼痛和感染應做到動作迅速敏掩。不可觸碰傷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沖洗傷口。
(五)骨折.骨折團定可減輕傷員的疼痛,可以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傷臨近的的組織、血管和神經(jīng),也是防止創(chuàng)傷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 .操作要點
(l)在進行骨折固定時,應使用夾板、繃帶、三角巾、棉墊等物品。手邊沒有時,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樹枝、木板、木棍、硬紙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時也可將受傷肢體固定于傷員健側(cè)肢體上,如下膠骨折可與健側(cè)綁在一起,傷指可與鄰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斷端錯位,救護時暫不要復位,即使斷端已穿破皮膚露出外面,也不可進行復位,而應按受傷原狀臨時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應包括上、下兩個關(guān)節(jié),在肩、肘、腕、股、膝、裸等關(guān)節(jié)處應墊棉花或衣物,以免壓破關(guān)節(jié)處皮膚,固定應以傷肢不能活動為度,不可過松或過緊。
(3)搬運時要做到輕、快、穩(wěn)。2 .固定方法(1)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于患翻腋窩內(nèi)墊以棉墊或毛巾,在上臂外側(cè)安放墊襯好的夾板或其他代用物,綁扎后,使肘關(guān)節(jié)屈曲90。,將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條將其懸吊于胸前。(2)前臂及手部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襯好的兩塊夾板或代用物,分別置放在患側(cè)前臂及手的掌側(cè)及背側(cè),以布帶綁好,再以毛巾或布條將前臂吊于腳前。
(3)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長木板放在患肢及軀干外側(cè),半艦關(guān)節(jié)、大腿中段、膝關(guān)節(jié)、小騰中段、躁關(guān)節(jié)同時固定。
(4)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長、寬合適的木夾板2 塊,自大腿上段至踩關(guān)節(jié)分別在內(nèi)并兩側(cè)捆綁固定。
(的骨盆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衣物將骨盆部包扎住,并將傷員兩下肢互相捆綁在一起,膝、裸間加一軟墊,曲艦、曲膝。要多人將傷員仰臥平托在木板擔架上。有骨盆骨折的傷員,應注意檢查其有無內(nèi)臟損傷及內(nèi)出血。
(6)鎖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以繃帶做“∞”形固定.固定時雙臂應向后伸。
(六)傷員搬運
井下條件復雜,道路不暢,轉(zhuǎn)運傷員要盡量做到輕、穩(wěn)、快。沒
有經(jīng)過初步固足、止血、包扎和搶救的傷員,一般不應轉(zhuǎn)運。搬運時應做到不增加傷員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損傷及合并癥。搬運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l)呼吸、心跳驟停及休克昏迷的傷員應先及時復蘇后再搬運。若沒有懂得復蘇技術(shù)的人員時,則可為爭取搶救的時間而迅速向外搬運,去迎接救護人員進行及時搶救。
(2)對昏迷或有窒息癥狀的傷員,要把肩部稍墊高,使頭部后仰,面部偏向一側(cè)或采用側(cè)臥位和偏臥位,以防止胃內(nèi)嘔吐物或舌頭后墜堵塞氣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隨時都要確保呼吸道的通暢。
(3)一般傷員可用擔架、木板、風筒、刮板輸送機槽、繩網(wǎng)等運送,但脊柱損傷和骨盆骨折的傷員應用硬板擔架運送。
(4)對一般傷員均應先行止血進行轉(zhuǎn)運。固定、包扎等初步救護后,再進行轉(zhuǎn)運。(5)一般上、下肢外傷的傷員,可平臥在擔架上,傷肢抬高;有開放性氣胸者,需封閉包扎后,才可轉(zhuǎn)運;腹腔部內(nèi)臟損傷的傷員可平臥,用寬布帶將腹腔部捆在擔架,以減輕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傷賈可仰臥在硬板擔架上,曲、曲膝、膝下墊軟枕或衣物,用布帶將骨盆捆在擔架上。
創(chuàng)傷急救公開課教案及反思 創(chuàng)傷急救題庫及答案篇二
創(chuàng)傷急救培訓教案一、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shù)
現(xiàn)場創(chuàng)傷急救技術(shù)包括人工呼吸心臟復蘇、止血、創(chuàng)傷包扎、骨折臨時固定和傷員搬運等。
(一)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適用于觸電休克,溺水,有害氣體中毒、窒息或外傷窒息等引起的呼吸停止、假死狀態(tài)的患者。如果呼吸停止不久大都能通過人工呼吸搶救過來。
在實施人工呼吸前,要先將傷員運送到安全、通風良好的地點,并將傷員領(lǐng)口解開,放松腰帶,注意保持體溫;腰背部要墊上軟的衣服等。應先清除口中臟物,把舌頭拉出或壓住,防止堵住喉嚨,妨礙呼吸。各種有效的入工呼吸必須在呼吸道暢通的前提下進行。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有口對口(鼻)吹氣法、仰臥壓胸法和俯臥壓背法三種。
1、口對口(鼻)吹氣法 口對口(鼻)吹氣是效果最好、操作最簡單的一種方法。操作前,先要使傷員仰臥,救護者在其頭的一側(cè),一手托起傷員下領(lǐng),并盡量使其頭部后仰,另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以免吹氣時,從鼻孔漏氣;自己深吸一口氣,緊對傷員的口將氣吹人,促使傷員吸氣,如圖10 一3 所示。然后,松開捏鼻的手,并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傷員呼氣。如此有節(jié)律地、均勻地反復進行,每分鐘應吹氣14 一16 次。注意吹氣時切匆過猛、過短,也不宜過長,以占一次呼吸周期的1 / 3 為宜。當患者有嚴重的下領(lǐng)和嘴唇外傷、牙關(guān)緊閉、下領(lǐng)骨折等,難以做到口對口不漏氣時,可用口對鼻人工呼吸。搶救者用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額上使其頭部后仰,用另一只手抬起患者的下頜并使口閉合。搶救者作深呼吸,用嘴唇包繞封住患者鼻孔;再向鼻孔吹氣,然后搶救者口部移開,讓患者被動地將氣呼出,如此反復。2、仰外壓胸法 該方法是讓傷員仰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cè),兩手拇指向內(nèi),其余四指向外伸開,平放在其胸部兩側(cè)乳頭之下,借上半身重力壓傷員胸部,擠出傷員肺內(nèi)空氣;然后,救護者身體后仰,除去壓力,傷員胸部依其彈性自然擴張,使空氣吸人肺內(nèi)。如此有節(jié)律地進行,要求每分鐘壓胸16 一20 次,如圖10 一4 所示。此法不適用于胸部外傷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中毒者,也不能與胸外心臟按壓法同時進行。
3 .俯臥壓背法
此法與仰臥壓胸法的操作大致相同,只是傷員俯臥,救護者跨跪在傷員大腿兩側(cè)因為這種方法便于排出肺內(nèi)水分,因而此法對溺水急救較為適合。(二)心臟復蘇
心臟復蘇操作主要有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和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兩種方法。1、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
心臟驟停后立即叩擊心前區(qū),叩擊力中等,一般可連續(xù)叩擊3-5次,并觀察脈搏、心音。若恢復則表示復蘇成功;反之,應立即放棄,改用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操作時,要使傷員頭低腳高,施術(shù)者以左手章置其心前區(qū),右手握拳,在左手背上輕叩。
2、胸外心臟按壓術(shù)
此法適用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心跳驟停者。在胸外心臟按壓前,應先做心前區(qū)叩擊術(shù),如果叩擊無效,應及時正確地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其操作方法是:首先將傷員仰臥在木板或地板上,解開其上衣和腰帶,脫掉其膠鞋。救護者位于傷員左側(cè),手掌面與前臂垂直,一手掌面壓在另一手掌面上,使雙手重疊,置于傷員胸骨中下1 / 3 交界處(其下方為心臟);以雙肘和臂肩之力有節(jié)奏地、沖擊式地向脊柱方向用力按壓,使胸骨壓下3 一4 cm(有胸骨下陷的感覺就可以了);按壓后,迅速抬手使胸骨復位,以利于心臟的舒張,按壓次數(shù),以每分鐘60 一80次為宜。按壓過快,心臟舒張不夠充分,心室內(nèi)血液不能完全充盈;按壓過慢,動脈壓力低,效果也不好。使用此法時的注意事項如下:
(l)按壓的力量應因人而異,對身強力壯的傷員,按壓的力量可大些;對年老體弱的傷員,力量宜小些。按壓的力量要穩(wěn)健有力,均勻規(guī)則,重力應放在手掌根部,著力僅在胸骨處,切勿在心尖部按壓。同時,往意用力不能過猛,否則可導致肋骨骨折、心臟積血或引起氣胸等。
(2)胸外心臟按壓與口對口吹氣應同時施行。一般每按壓心臟5 次,做口對口吹氣l 次。如果l 人同時兼作此兩種操作,則每按壓心臟15 次,需連續(xù)吹氣2 次。
按壓顯效時,可摸到頸總動脈、股動脈搏動,散大的瞳孔開始縮小,口唇、皮膚轉(zhuǎn)為紅潤。
(三)止血
1、指壓止血法
該方法是在傷口附近靠近心臟一端的動脈處,用拇指壓住出血的血管,以阻斷血流,此法是用于四肢大出血的暫時性止血措施,在指壓止血的同時,應立即尋找材料,準備換用其他止血方法。
2、絞緊止血法在找不到止血帶的情況下,可用毛巾、三角巾、繃帶、衣片等折疊成帶狀,在傷口上先加墊,然后用帶子繞襯墊一周打結(jié),用小木棒插人其中,先提起,適當絞緊至不出血,而后固定。
(四)創(chuàng)傷包扎創(chuàng)傷包扎的目的是:保護傷口和創(chuàng)面,減少感染,減輕痛苦。加壓包扎有止血作用;用夾板固定骨折的肢體時,需要包扎,以減少繼發(fā)損傷,也便于運送醫(yī)院?,F(xiàn)場進行創(chuàng)傷包扎可就地取材,用毛巾、手帕、衣服撕成的布條等進行。
l、布條包扎法(l)環(huán)形包扎法。該方法適用于頭部、頸部、腕部及胸部、腹部等處。將布條做成環(huán)形重疊纏繞肢體數(shù)圈后即成。(2)螺旋包扎法。該方法適用于前臂、下肢和手指等部位的包扎。先用環(huán)形法固定起始端,然后把布條漸漸地斜旋上纏或下纏,每圈壓前圈的一半或l / 3,呈螺旋形,尾部在原位上纏2 圈后予以固定。
(3)螺旋反折包扎法。該方法多用于粗細不等的四肢包扎。開始先做螺旋形包扎,待到漸粗的地方,以一手拇指按住布條上面,另一手將布條自該點反折向下,并遮蓋前圈的一半或1 / 3。各圈反折須排列整齊,反折頭不宜在傷口和骨頭突出部分。
(4)、“ 8 ”字形包扎法。該方法多用于關(guān)節(jié)處的包扎。先在關(guān)節(jié)中部環(huán)形包扎兩圈,然后以關(guān)節(jié)為中心,從中心向兩邊纏,一圈向上,一圈向下,兩圈在關(guān)節(jié)屈側(cè)交叉,并壓住前圈的1 / 2。
2、毛巾包扎法 (1)頭頂部包扎法。該方法是將毛巾橫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前角拉向頭后打結(jié),兩后角拉向下領(lǐng)打結(jié),如圖10 一11 所示。或者是毛巾橫蓋于頭頂部,包住前額,兩前角拉向頭后打結(jié),然后兩后角向前折疊,左右交叉繞到前額打結(jié),如果毛巾太短可接帶子,(2)面部包扎法。該方法是將毛巾橫置,蓋住面部,向后拉緊毛巾的兩端,在耳后將兩端的上、下角交叉后分別打結(jié),在眼、鼻、嘴處剪潤。
扎與腹部包扎方法相同。3、包扎時應注意的事項(l)包扎時、出血、疼痛和感染應做到動作迅速敏掩。不可觸碰傷口,以免引起出血、疼痛和感染。
(2)不能用井下的污水沖洗傷口。(五)骨折.骨折團定可減輕傷員的疼痛,可以防止因骨折端移位而刺傷臨近的的組織、血管和神經(jīng),也是防止創(chuàng)傷休克的有效急救措施。
1 .操作要點
(l)在進行骨折固定時,應使用夾板、繃帶、三角巾、棉墊等物品。手邊沒有時,可就地取材,如板皮、樹枝、木板、木棍、硬紙板、塑料板、衣物、毛巾等均可代替。必要時也可將受傷肢體固定于傷員健側(cè)肢體上,如下膠骨折可與健側(cè)綁在一起,傷指可與鄰指固定在一起。若骨折斷端錯位,救護時暫不要復位,即使斷端已穿破皮膚露出外面,也不可進行復位,而應按受傷原狀臨時包扎固定。
(2)骨折固定應包括上、下兩個關(guān)節(jié),在肩、肘、腕、股、膝、裸等關(guān)節(jié)處應墊棉花或衣物,以免壓破關(guān)節(jié)處皮膚,固定應以傷肢不能活動為度,不可過松或過緊。
(3)搬運時要做到輕、快、穩(wěn)。2 .固定方法(1)上臂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于患翻腋窩內(nèi)墊以棉墊或毛巾,在上臂外側(cè)安放墊襯好的夾板或其他代用物,綁扎后,使肘關(guān)節(jié)屈曲90。,將患肢捆于胸前,再用毛巾或布條將其懸吊于胸前。(2)前臂及手部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襯好的兩塊夾板或代用物,分別置放在患側(cè)前臂及手的掌側(cè)及背側(cè),以布帶綁好,再以毛巾或布條將前臂吊于腳前。
(3)大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長木板放在患肢及軀干外側(cè),半艦關(guān)節(jié)、大腿中段、膝關(guān)節(jié)、小騰中段、躁關(guān)節(jié)同時固定。
(4)小腿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長、寬合適的木夾板2 塊,自大腿上段至踩關(guān)節(jié)分別在內(nèi)并兩側(cè)捆綁固定。
(的骨盆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用衣物將骨盆部包扎住,并將傷員兩下肢互相捆綁在一起,膝、裸間加一軟墊,曲艦、曲膝。要多人將傷員仰臥平托在木板擔架上。有骨盆骨折的傷員,應注意檢查其有無內(nèi)臟損傷及內(nèi)出血。
(6)鎖骨骨折的固定方法。該方法是以繃帶做“∞”形固定.固定時雙臂應向后伸。
(六)傷員搬運
井下條件復雜,道路不暢,轉(zhuǎn)運傷員要盡量做到輕、穩(wěn)、快。沒
有經(jīng)過初步固足、止血、包扎和搶救的傷員,一般不應轉(zhuǎn)運。搬運時應做到不增加傷員的痛苦,避免造成新的損傷及合并癥。搬運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l)呼吸、心跳驟停及休克昏迷的傷員應先及時復蘇后再搬運。若沒有懂得復蘇技術(shù)的人員時,則可為爭取搶救的時間而迅速向外搬運,去迎接救護人員進行及時搶救。
(2)對昏迷或有窒息癥狀的傷員,要把肩部稍墊高,使頭部后仰,面部偏向一側(cè)或采用側(cè)臥位和偏臥位,以防止胃內(nèi)嘔吐物或舌頭后墜堵塞氣管而造成窒息,注意隨時都要確保呼吸道的通暢。
(3)一般傷員可用擔架、木板、風筒、刮板輸送機槽、繩網(wǎng)等運送,但脊柱損傷和骨盆骨折的傷員應用硬板擔架運送。
(4)對一般傷員均應先行止血進行轉(zhuǎn)運。固定、包扎等初步救護后,再進行轉(zhuǎn)運。(5)一般上、下肢外傷的傷員,可平臥在擔架上,傷肢抬高;有開放性氣胸者,需封閉包扎后,才可轉(zhuǎn)運;腹腔部內(nèi)臟損傷的傷員可平臥,用寬布帶將腹腔部捆在擔架,以減輕痛苦及出血;骨盆骨折的傷賈可仰臥在硬板擔架上,曲、曲膝、膝下墊軟枕或衣物,用布帶將骨盆捆在擔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