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反思和思考的過程,對我們的學習和成長非常重要。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連貫性,語句通順,表達清晰。在情感表達中,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情感管理的方法,以更好地表達和管理自己的情感。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一
[端午節(jié)本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古時楚國的屈原而有的,你想能不是中國自己的原創(chuàng)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端午節(jié)本就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嗎?。至于前段時間傳出的有關韓國有人說端午節(jié)是他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韓國的有關人士已經辟謠了,而且他們還澄清說他們的那個節(jié)日叫“江陵端午祭”,與咱們中國的端午節(jié)完全不同的。咱也就別非給自己沒事找氣受了,呵呵。
以下是韓國“江陵端午祭”的內容。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二
這天就是端午節(ji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此時原先這就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明白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們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明白后,就往里面扔粽子,期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粽子。
所以就有了吃粽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粽子扔進江里,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就是怎樣回事?原先就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能夠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就是為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粽葉,此時里面就就是香噴噴的粽子,真像一個粽子精靈披著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向到我的心里,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粽子呀!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三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guī)范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荊楚歲時記》記載:“五月初五,仲夏登高,順陽在上?!蔽逶率侵傧?,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便將時日稱為端午節(jié)。
每當端午節(jié)之日,我們一家人可高興了,為什么?因為在那天可以看賽龍舟?。 妒酚洝酚涊d,公元前278年秦攻破楚。屈原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初五寫下絕筆——《懷沙》之后。抱石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們悲痛欲絕,為了不讓魚吃掉他的軀體,于是借劃龍舟時的水波來驅逐魚群,賽龍舟便被漸漸流傳下來。我們全家在這一天一大早就起身,往西枝江邊趕,到了那兒早已是人山人海。賽龍舟也快開始了。我們趕快找了個位置站好,等待比賽開始。一陣尖銳的口哨聲響起,江面上蓄勢待發(fā)的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那雄渾的鼓聲。整齊的水波,統(tǒng)一的動作,一切都是那么協調,不一會兒,龍舟陸續(xù)到達了終點,江邊爆發(fā)出一陣陣雷鳴般的掌聲。
在我們這兒,不少人家還會在這天燒艾條。中午時分將艾條放在家門口陽臺廚房點燃。以辟邪驅蟲。
端午節(jié)當然也有自己專屬的'食物,那就是粽子。為什么要在端午節(jié)食粽呢?傳說屈原死后百姓們去撈屈大夫的尸體卻沒撈著。一位漁夫急中生智,往江里投入雞蛋米團肉等食物,說龍魚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尸體了。老百姓紛紛效仿,于是慢慢發(fā)展成了用葉子包的粽子。我們家在端午節(jié)這天餐桌前必擺上一盆粽子。邊吃邊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這是個偉大的紀念日,活動還遠遠不止這些,重要的是在這一天,能了解這么多中國傳統(tǒng)的習俗文化,真可謂是既清閑又熱鬧??!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四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始于中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jié)一直是一個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jié)。2008年被國家設定為法定節(jié)假日,放假一天。
端午節(jié)是我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的節(jié)日。據統(tǒng)計,端午節(jié)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叫法最多,達20多個,堪稱節(jié)日別名之最。如端午節(jié)、端五節(jié)、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天中節(jié)、夏節(jié)、五月節(jié)、菖蒲節(jié)、龍舟節(jié)、解粽節(jié)、粽子節(jié)、詩人節(jié)、女兒節(jié)、浴蘭節(jié)、龍日、地臘等名稱。
對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各本其源,有屈原說、伍子胥說、曹娥說、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其中,在民間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忠臣屈原。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后,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并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在屈原之前就有“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起源時間要早于屈原,專家對端午習俗源自屈原提不同看法,端午節(jié)又稱“詩人節(jié)”
端午節(jié),我們應該紀念誰?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jié)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jié)日。
[視頻]藝術人生:端午節(jié)――聽名家講中國節(jié)。
【端午起源四種主流說法】。
關于端午節(jié)的起源,史籍資料中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有四種。
一是認為端午節(jié)起源于古代吳越民族對龍圖騰的崇拜。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qū),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征的文化遺存。據專家推斷,該遺存的族屬是一個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史稱吳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表明,他們有斷發(fā)紋身的習俗,生活于水鄉(xiāng),自比是龍的子孫。直到秦漢時代仍有吳越人,稱端午節(jié)是他們創(chuàng)立用于祭祖的節(jié)日。該說法雖說有一定的根據,但是其真實性還有待于進一步考察研究才能證明。
二是說端午節(jié)插艾草、懸菖蒲都是為了夏日驅病防病,與古俗視五月為“惡月”、視五月五日為“惡日”相應,所以端午節(jié)是起源于古代“惡月”、“惡日”說。
三是紀念孝女曹娥。傳說東漢時期有一個著名的孝女曹娥,她父親在江上劃龍船迎潮神時被淹死,數日不見尸體,當時曹娥年僅14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七天七夜仍不見尸體,于是她在五月初五跳江尋找父親,后來抱出父尸。人們被她的精神所感動,為她建了一座廟,稱為曹娥廟。傳說這一天為了紀念曹娥,人們紛紛來水上賽龍舟。但端午節(jié)是不是為了紀念曹娥還有待考證。
第四種說法,也是在民間影響最大、范圍最廣的看法,認為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投汨羅江而死的屈原。
紀念屈原說何以深入人心?這是因為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崇高的品格感人至深。因此,紀念屈原說就占據了主流。在這一天,人們?yōu)榱思o念屈原舉行一系列活動,如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等。
【端午節(jié),祛除病疫、驅邪禳災的節(jié)日】。
民俗專家說,在古代,五月俗稱“惡月”、“毒月”,五日又稱“惡日”、“毒日”。五月初五為惡月惡日,這是人們最忌諱的。因此,端午節(jié)最早一直是作為祛除病疫、躲避兵鬼、驅邪禳災的節(jié)日流傳下來的。
端午在古時被認為是毒日和惡日,因此,舊時過端午節(jié)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形成了插蒲草、艾葉,喝雄黃酒,拴五色絲線等驅邪避疫的`特殊習俗。
艾草、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劍,以艾作鞭,以蒜作錘,又稱“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滅病菌、斬妖除魔、驅毒避邪。
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最容易生病。因此,古人在端午節(jié)懸掛艾草、菖蒲和蒜頭的做法并非完全出于盲目崇信,確實可以避毒蟲、消病毒、除惡氣。
雄黃,其色橙紅,有解毒殺蟲的功效,可治痛瘡腫毒,蟲蛇咬傷。俗信端午節(jié)時有“五毒”之說,所謂“五毒”,指的是蛇、蝎、蜈蚣、壁虎和蟾蜍。民間認為,飲了雄黃酒便可以殺“五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因此,民間便認為蛇、蝎、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
五色絲線,古俗名稱避兵繒、朱索等。早在東漢應劭著《風俗演義》中就已經記載,把它系在臂上可避除兵鬼、不染病疫。因此,每年端午節(jié)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上五色絲線。
在今天看來,古人的這些防病防疫措施和方法顯得落后和原始,甚至還帶有迷信色彩,但它卻體現出了古人驅邪禳災的美好心愿。
端午節(jié)內涵,端午,走向世界,民俗專家稱:應多發(fā)掘和充實端午節(jié)的文化內涵,端午節(jié)是中國最早的“衛(wèi)生防疫節(jié)”。
“端午閩臺對渡文化習俗”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已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單。
端午習俗。
我國各地都有過端午的習俗,其中以湖北秭歸縣的“屈原故里端午習俗”、黃石市的“西塞神舟會”和湖南的“汨羅江畔端午習俗”、江蘇的“蘇州端午習俗”最具特色和代表性。因此,2009年中國端午節(jié)將三省四地習俗“打包”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成功,成為唯一入選的節(jié)日類項目。
端午節(jié)又叫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此外,端午節(jié)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jié)、重午節(jié)、女兒節(jié)、天中節(jié)、五月節(jié)、粽子節(jié)、天中節(jié)、衛(wèi)生節(jié)、天醫(yī)節(jié)、夏節(jié)、艾節(jié)、菖節(jié)、蒲節(jié)、龍舟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地臘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燈節(jié)等。雖然叫法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過節(jié)的習俗還是基本相同的。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鐘馗像,懸掛菖蒲、艾草,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蕩秋千,給小孩涂雄黃,飲用雄黃酒、吃咸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逐漸消失外,其余習俗至今已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的國家。我國的滿、朝鮮、白、苗、哈尼、納西、瑤、蒙古、布依等少數民族,也流行過端午節(jié),又各有其風俗。如滿族的拜天、射柳、擊球;朝鮮族的蕩秋千、踏跳板等活動。
秭歸縣是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端午節(jié)文化最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國很多地方只過一個端午節(jié),而秭歸卻有三個端午節(jié),農歷五月初五為頭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為末端午。每到端午節(jié),秭歸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紀念屈原,端午詩會吟屈原、賽龍舟紀念屈原、舉行儀式公祭屈原,此外還有掛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飲雄黃酒等。
觀競渡(《清史圖鑒》)。
每逢端午,華東的江浙一帶,老百姓喜歡晚上劃龍船,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而貴州的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
除祖國大陸在端午節(jié)有賽龍舟的風俗外,清朝乾隆年間,臺灣也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臺灣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都舉行龍舟競賽。而在香港、澳門等地,端午節(jié)龍舟競渡的風俗也十分盛行。
【劃龍舟】在汨羅江畔,每年端午節(jié)都要舉行隆重的龍舟競渡活動。競渡前一般都要先祭屈子廟。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穿著新裝,扶老攜幼,并抬著龍頭,先到屈子廟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遺像。然后由主祭人將一條紅綢系到“頭龍”的頭上,由“頭橈”將龍頭扛到江邊洗浴,洗完后將龍頭安于船首,這才開始賽龍舟。
龍舟競渡(故宮博物院藏)。
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因地而不同。舊時西湖上的龍舟,長約四五丈,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船首有龍頭太子和秋千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秋千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兵器”和各式旗幟。中艙分上下兩層,中艙下層敲鑼打鼓,旁坐水手劃船。船尾樹蜈蚣旗。又如,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遍插旌旗,迎風招展,艙中鼓樂笙簫,粗細間作。兩旁有劃手16人,船頭立篙師一人,執(zhí)長篙,稱擋頭。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臺閣故事,稱“龍頭太子”。船尾高丈余,牽系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楊妃春睡”等節(jié)目。
今天用來競渡的龍船,已比舊時簡化了許多。船分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同色。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7丈多,長則11丈余,劃動時有如游龍戲水。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的龍,口能開合,舌能轉動,栩栩如生。貴州的龍舟由三只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只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船稍短,稱“子船”。
有關競渡的儀式、規(guī)定、技巧和情景也因時因地不同而豐富多彩?!拔逶挛迦仗烨缑?,楊花繞江啼曉鶯。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兩岸羅衣破暈香,銀釵照日如霜刃。鼓聲三下紅旗。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五
盼星星,盼月亮,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終于來臨了。
今天是端午節(jié),一大早,媽媽就把粽葉、糯米、肉、雞蛋、蘑菇準備好。開始包粽子了,只見媽媽把粽葉卷成漏斗形又把糯米、蘑菇、肉、雞蛋依次加了進去。最后,她的手靈巧地轉了幾下,用繩子把粽子給捆綁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出臺”了。真像一個打了勝仗的中國士兵。我們全家稱贊不及。爸爸見了不甘落后也來露一手,他捋了捋袖子說:“我的大粽子要出世了”。我和媽媽笑哈哈的看著這個“假廚師”。呀!真是“真人不露相”呀,只見爸爸左捏捏右捏捏,一個“方頭大耳”,“威風凜凜”的大粽子就“誕生”了!我們拍手稱妙。
我一看,這還不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嗎,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竹葉卷起來,我卷的可比老媽的大好多倍了,狠狠地裝了幾勺,可沒想到,手沒抓好,一粒粒糯米像一個個逃犯似的溜了出來,又像一個個“跳水運動員”落了下來。幸好,我手疾眼快,把洞包了起來。這時,我才發(fā)現這個粽子瘦巴巴的,真像是個“瘦老頭”。爸爸媽媽見了更是笑得上氣不接下氣,哼,我再包一個,就不信包不好,這回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我暗自說道。我小心翼翼地包著粽子。這一回,可真要有一個“粽子樣”了。
包完粽子之后,粽子就下鍋了,過了兩三個小時,粽子熟了,一陣撲鼻的香味,一下子把我肚子里的饞蟲吸引出來了。
“哈哈……”歡樂的笑聲在我們家的上空回蕩著。小小的粽子包含著家人多少濃濃的愛意啊。如果說古人包的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包的粽子就是表達親人美妙的祝愿。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六
我們中國有春節(jié)、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我最喜歡的是端午節(jié)。
我先把兩片粽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錐形,把糯米放進去,放到一半滿時,把一塊肥瘦相間的豬肉放進去,然后用糯米填滿、壓緊,再把粽葉扣起來,最后用繩子扎得緊緊的,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奶奶把包好的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的打開粽葉,一股香氣迎面撲來,我咬了一口,滿嘴留香。
我喜歡端午節(jié),因為能吃到自己包的美味的粽子,還可以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學習他的愛國精神。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七
他是屈原,站在江邊,神情凝重地望著江水的盡頭,心中的悲憤之情久久不能退去,臉上的悲傷也正好說明了這一點。他轉身看這即將滅亡的國家最后一眼,縱身一躍,隨后他便離開了這個黑暗殘酷、充滿戰(zhàn)爭的世界。有一些人家為了保存他完好的尸體而不被魚蝦吃掉,就制作了粽子;為了打撈他的尸體,就造龍舟,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由來。
小胖子鍋中沸騰。
粽子,幾乎火遍全國大江南北了,尤其是江南水鄉(xiāng)人家,粽子的花樣和種類甚是繁多,有紅豆沙、蜜棗、肉、咸蛋黃等餡料。包之前,先準備好用水充分浸泡的糯米,用粽葉折疊成漏斗狀,將糯米和喜愛的餡料塞進去以后用粽葉包成三角狀。最后再用棉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把它放在鍋里煮,熟了以后就可以吃了,咬進嘴里有一種粽葉獨有的清香。在我看來,粽葉就像當時屈原的國家,把屈原裹的緊緊的,讓他滿腹的才華無處施展。里面的粽子就像屈原,雖然遭受冷落卻依舊心中懷有一顆熾熱的愛國心。不會因為被“包裹”而粉身碎骨,而是反過來借助它來使自己更加“方方正正”。
妖魔鬼怪快離開。
民諺說,
清明。
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jié)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后,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fā)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于是人們就流行插艾葉、菖蒲來辟邪氣,也有些孩子去買了屬于自己生肖的香包,祈禱自己有好運氣。這一切的一切,無不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幸福、和諧美滿生活的向往。不知屈原是不是希望國家,社會也是這樣美好的景象?我想是的。
一條條巨龍向遠方。
從英文角度來看,端午節(jié)用中文翻譯是“龍舟節(jié)”,由此引出端午節(jié)主角之一—龍舟。它本質上是一條船,但給船頭船尾裝飾上龍頭龍尾,所以叫龍舟。龍舟有專門賽事,具體人數由龍舟大小決定。參賽的人分為劃槳手和擊鼓手。擊鼓手十分重要,是隊伍里的核心人物,他負責掌握節(jié)奏、擊鼓鼓舞士氣。而其他人負責拼命地劃船,這考驗一個團隊互相信任、合作,彼此有默契。
粽子、各種香包、龍舟構成一幅美好別致的端午景象,并將一直持續(xù)下去,永遠……。
br/>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八
一年里有很多的節(jié)日,比如:國慶節(jié)、婦女節(jié)、元旦、春節(jié)、萬圣節(jié)、愚人節(jié)、七夕節(jié)、臘八節(jié)、元宵節(jié)等等。然而,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紀念屈原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習俗是吃粽子、插艾葉和賽龍舟。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門口都插上了艾葉。艾葉像菊花的葉子,但葉子上覆蓋了一層又白又薄的絨毛,就像一個個綠色的小姑娘披上了一件白紗。艾葉不但長得漂亮,而且還有很強的驅蚊作用呢!
每年端午節(jié)前兩天,外婆就會去買粽葉、糯米、肉等材料包粽子?,F在粽子餡的品種可多啦,有:肉餡、紅豆餡、蛋黃肉餡、板栗肉餡等。我最喜歡吃蛋黃肉餡的粽子。
每年這個時候,西太湖還會舉辦賽龍舟比賽。那場面很熱鬧,爸爸媽媽每年都會帶我去看。每年都是人山人海的.。賽龍舟的人你追我趕,搶著第一名的位子。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九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我們中國民間一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五節(jié),相傳過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楚國大夫、著名愛國詩人屈原。
我們老家過端午節(jié)的時候,家家都在門的兩旁掛上艾草和菖蒲,用來避邪,小孩子胸前還要掛上染紅的'咸鴨蛋,戴上用彩色絲線縫制成各種形狀的香囊,以求吉祥。
過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我國南方各地共有習俗,只不過粽子的做法,各地都不相同,有的地方用芭蕉葉包粽子,有的地方用荷葉包粽子,江浙這邊有些地方用蘆葦葉包粽子,而大多數地方都是用一種專門可以用來包粽子的竹葉,這種竹葉除用來包粽子,以前還用來做斗笠和漁舟上的雨篷。粽子的形狀也有差異,有些地方做成長方形,像個小枕頭,大多數地方都是做成四棱形。我太婆說過,做成四棱形是喻指古代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神靈,護佑屈原大夫平安。包粽子除了用上等圓糯米,里面的餡也是不一樣的,有棗泥的、豆沙的、咸蛋黃的、肉餡的……我們家包粽子是用肉餡加花生米做的,十分好吃。
每逢端午節(jié),家家還要把屋子打掃干凈,灑上雄黃水,防止毒蟲茲生。我聽爺爺說,過端午節(jié)還要喝雄黃酒。因為爺爺曾經看到過一條資料,說喝雄黃酒對人體有害,所以,我們家不再喝雄黃酒了。
過端午節(jié)那天,我國南方各地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我們老家江西撫州的風俗是每年農歷五月初八,都要在撫河舉行一次臨近鄉(xiāng)村的龍舟大賽,冠、亞軍還要頒發(fā)獎狀和證書,同時還有一些物質獎勵呢。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十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比如春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是端午節(jié)。
傳說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戰(zhàn)國時代楚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端午節(jié)來源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端午節(jié)的時候,奶奶和媽媽經常會包很多很多粽子給我和弟弟吃。
端午節(jié)到了,奶奶和媽媽在包粽子,首先拿起兩張大大的粽葉,把它卷起來變成一個漏斗的樣子,接著把米放進去,然后加入:香菇、五花肉、臘腸、蝦米……再用葉子把它們包起來,一點兒縫都不能有,最后,用繩子把它們綁起來。我看著躍躍欲試,我便拿起兩片粽葉,怎樣卷都卷不成,當我想放棄的時候,媽媽摸摸我的頭,溫柔地說:“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呀!”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開始起來,一個包的比一個好,我總算學會了包粽子。
然后,爸爸帶我們倆兄弟去看龍舟比賽,只聽槍“砰”地一聲,幾條龍舟開始跑了,最后是5號隊勝利了。
好吃的粽子,壯觀的龍舟賽,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端午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十一
“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每年五月初五,大家都會過端午節(jié)。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以紀念楚人屈原而來。
端午節(jié)的'習俗豐富多彩,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下吧!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掃灑庭院,以菖蒲艾條插于門楣,懸于堂中,并用艾草、榴花、蒜頭、龍船花、菖蒲,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配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避瘴。關于懸艾,還有一個傳說呢!相傳古時候世上的惡人觸怒力山神,山身便對玉帝說世上壞人多好人少,玉帝一怒要把人全劈死,可經過調查,發(fā)現好人不少,便讓好人門前掛艾蒿,避免受害,于是,大家就有了端午門前掛艾蒿的習俗。
此外,端午還有涂雄黃酒的習慣,端午節(jié)時,人們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樣做可以使蚊蟲,蛇、蜈蚣、蝎、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十二
“一二,一二……”一聲聲整齊劃一的口號,伴隨著擊鼓聲,吶喊聲,人們的歡呼聲,這熱鬧的場景,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賽龍舟。
端午節(jié)是我國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吃完午飯,爸爸就連忙帶我們去江邊看劃龍舟比賽。
快看,新一輪劃龍舟比賽開始了!各個龍舟隊蓄勢待發(fā),龍舟上刻著精美的圖案,船身上刻有多條威武兇猛的龍,有的龍好像正要沖出水面,有的龍正在咆哮,有的龍炯炯有神的盯著前方,仿佛觀察周圍的一舉一動,每一條龍都栩栩如生。比賽開始了:“砰”的一聲,各龍舟隊就像上了膛的子彈“嗖”的一聲躥了出去,各隊使勁全力,指揮的人喊起了口號。隊員們精神抖擻聽著指揮,整齊劃一的劃著船槳,一條條龍舟你追我趕,誰也不讓誰,岸面更是人聲鼎沸,人們激動的喊著,“加油”“加油”為自己支持的龍舟隊鼓勁,“哇哦!”其中一條龍舟率先沖過終點,岸上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大家興奮地鼓起掌來。
看完激烈的劃龍舟比賽,我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作文600字精選篇十三
六月五號今天,天氣很好,我和媽媽一起回老家去過端午節(jié)。我們到家的時候,奶奶正在那裹粽子。
只見奶奶撿起四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卷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斗,奶奶又用勺子挖了米和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粽葉裹在外面,用粽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奶奶裹好所有的粽子就開始煮粽子了。奶奶把裹好的粽子,一個個放進鍋里,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奶奶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干咽口水。奶奶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粽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六月六日一大早,爺爺在門上插上了艾草,爺爺說是辟邪用的,我突然想起了一句俗語“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能辟邪,更能驅趕蚊蟲,所以家家都要插上吧。中午,吃過午飯,奶奶燒了一大鍋的草藥湯,讓我泡在里面,告訴我說,可以治療皮膚過敏。剛開始的時候挺舒服的,泡久了,我就覺得想吐,難受,可能是心臟承受不了吧,我趕快站了起來,穿好衣服,沖了出去,喝了水,躺在床上才舒服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