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國學經(jīng)典之論語論語精華中的句經(jīng)典名句實用篇一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 !
國學經(jīng)典之論語論語精華中的句經(jīng)典名句實用篇二
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就是其中之一,它具有悠久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在這個歷史文化中又蘊含了淵博的文字,蘊含了中國美妙的語言,更蘊含了從最早的奴隸社會到如今絢麗多彩的現(xiàn)代社會的偉大發(fā)展歷程。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中,中國經(jīng)歷了贏利的歡呼同時也經(jīng)歷了失敗的轉衰,譜寫了一章又一章壯烈的歷史篇章,它為中華的子孫后代留下了輝煌的歷史文化,更體現(xiàn)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在小學時,中國名著和外國名著相比,我最喜歡閱讀外國名著,因為它和我一樣童心未泯。但上了初中后,我接觸更多的是中國名著,了解更多的也是中國的歷史文化,聽說更多的也是有關中國文化,哪怕在聊天里,聊最多的也是中國文化。自此,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喜歡上了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
我最喜歡閱讀的.名著是《論語》,我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沒怎么弄懂里面的意思。正好在一次上課時,學到了《論語》。于是我對《論語》就有了深一層的了解。
《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所寫的,而在《論語》中的句子主要是孔子教授其弟子的內(nèi)容?!墩撜Z》中,使我受益頗深的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子,主要思思是: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惘,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懈怠。這句對于此時正值風華正茂的少年來說,真是一個讓人積極向上的句子。
就舉兩個事例來說吧。在我們班的同學中有很多學習成績很好的。這些成績好的同學平時學習多是勤思考,踏實學的。而有兩個同學的思維方式不一樣,思考與學習都是成反比例的。王明平時成績很好,但在考試中往往容易出錯。他在我們班可以說得上是安靜而成績又好的學生吧。在每次上課過程中,老師提出的問題他都毫不理會,只顧著玩他的游戲。而等到老師寫出答案后,就急忙抄寫,下課后多看這個問題的解答,在平時練習時總能得到高分,而到了考試就出很多錯誤。這就是所謂的“學而不思則罔”。
許玲則是只會思考而不喜歡學習的一名同學。老師提出的問題們總是積極思考,但不喜歡寫練習,更不喜歡做筆記。所以每次回答老師的問題時,總以為自己全都懂了,根本不聽課。這就是所謂的“思而不學則殆”。
要是這兩位同學能夠學與思相結合,才是真正的懂啊!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離不開認真,仔細,更離不開理性的思考。在人的身體組成部分中,大腦是最重要的部位,既然我們有大腦這一構成部分,就應該學會思考,學會學習,讓我們自己成為大腦真正的主人,敢于超越常人的思維習慣,樂于在廣袤無垠的未知世界里自由馳騁。中國文化帶給我們的不單是文化的傳承,更是中華民族崛起的光輝。
國學經(jīng)典之論語論語精華中的句經(jīng)典名句實用篇三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1、引領學生誦讀“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理解基本意思。
2、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及時復習、勤于思考的習慣。
3、感受中華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賞中華文化的語言美。
1、引導學生主動理解“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中相應語句的意思,理解經(jīng)典句中多音字的讀音和字義。
2、進行及時復習、勤于思考的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進行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養(yǎng)成教育。
1課時
a、交流展示
2 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共同學習了《論語·學而篇第一》部分,誰來為我們展示一下你的學習成果?讀背交流,可以按順序讀背,也可以把內(nèi)容有聯(lián)系地放在一起讀背;可以單人讀背;也可以邀請同學合作讀背。
3 學了《論語·學而篇第一》后,孔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建議]
反復單一的讀背會讓學生對經(jīng)典著作產(chǎn)生厭倦。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從他們的需要出發(fā),給他們創(chuàng)建平臺展示自己。同時,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既是復習鞏固舊知,也是對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
[建議]
學習不僅是停留在知識本身,對于知識背后,尤其是這樣的經(jīng)典著作背后所蘊含的人文價值,教師也可以適當引領。
b、答疑解惑
1 《論語》中還有許多思想至今仍然閃爍著奪目的光輝,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學習《論語·為政篇第二》中的兩則。
① 默讀文句,看注釋或查字典理解字詞,有不懂的地方記下來。
② 和同學們交流,互相幫助解決問題。
③ 連起來自己說說句子的意思。
借助書本,引導學生互相解疑。
[建議]
無論是何種教學,學生都是學習的主體,即使是教學經(jīng)典著作也不例外。學生自己產(chǎn)生的疑問,自己才有探究、解決的興趣。但《論語》這部經(jīng)典是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xiàn)的,所以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難度。要想自己解決問題,勢必要借助外力。好的是,我們的這套叢書,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工具性,每一則都標有拼音,每一則后都有“經(jīng)典注釋”和“經(jīng)典解說”環(huán)節(jié),一定程度上已經(jīng)幫助學生掃清了認讀和理解的障礙,所以也幫助教師在教學時消除了理解的顧慮,這樣為放開教學、鼓勵學生充分自學奠定了基礎。
3 交流匯報
① 通過自學,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提醒“為”的讀音。
② 找出句中的一對反義詞。用“故”組詞。
[建議]
除了理解《論語》中的每一則的意思外,文字訓練也可以適當?shù)刎灤┰诮虒W中。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詞語的訓練和積累,達到知識的遷移。
③ 同桌合作,一人讀原文,一人說意思。
④ 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畫面:
師:通過借助書本以及大家的互相學習,現(xiàn)在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齊答:沒有了。
生1:說明這個人聰明,有創(chuàng)造精神。
師:這種解釋是有些道理,但好像理由還不夠充分。
師:嗯,有道理。雖然這則《論語》是我們剛剛學的,不過這個同學已經(jīng)可以“為師矣”了,因為你已經(jīng)把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句子做了更充分的詮釋。這就叫溫故而知新。
[建議]
在教學中,對于文言文的理解,我們不應該只局限于對文字本身的理解,“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經(jīng)典著作中所蘊含的人文理念才能為學生所吸收,經(jīng)典著作的教育價值才能得以體現(xiàn)。
⑤ 了解了意思,再來讀讀原文。
4 “溫故而知新”的確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但凡知識淵博的人都有這樣的習慣。毛澤東主 席就有這樣的習慣,書中“經(jīng)典鏈接”里就記載了他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
[建議]
本書每篇后都有相應短小而富含哲理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說教相比這些淺顯的小故事更易于學生接受。
“溫故知新”:請結合自己平時的學習,用“溫故而知新”寫一句學習感受。
① 讀了這個小故事,你想說些什么?交流感受
[建議]
既然教材本身的語言文字就有和本則《論語》教學相關的內(nèi)容,當然要把握好這一契機,隨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知識的遷移和運用,強化學生的認知。
c、總結延伸
2 其中哪一則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或者說對你的幫助最大,為什么呢?結合實際,交流總結。
[建議]
理解的目的是為了應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自我提煉,說明他們已不僅僅停留在學知識的層面,而是具備了運用知識的能力。學到的知識能被學生自由運用,這才是我們教學所追求的,這樣經(jīng)典才能被賦予新的價值和新的意義。
我們?yōu)槭裁匆x國學經(jīng)典?少兒讀國學經(jīng)典究竟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個問題一直以來都在被人們所爭論。綜觀近年來網(wǎng)絡及主流媒體對少兒讀經(jīng)典一事的評論,持批評意見者居多。反對少兒讀經(jīng)典的代表性觀點是,歷史已經(jīng)證明,四書五經(jīng)救不了中國,讓孩子們背誦經(jīng)典完全是在開歷史倒車,培養(yǎng)不出現(xiàn)代化人才,萬一把我們的下一代培養(yǎng)成百無一用的書生,于私不能養(yǎng)家糊口,于公不能報效國家,只怕悔之晚矣。
從一個一線教師的角度而言,親身經(jīng)歷讓我深深感到現(xiàn)在的孩子越來越難教。不是因為他們不聰明,相反,他們的智力、他們的眼界在不斷地發(fā)展,應該說他們的起點更高??墒?,他們卻不愛學習,不懂得如何為人處事。而在我們那一部部國學經(jīng)典中積淀了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中華民族的精髓都蘊含于此:其中有對學生心智的啟迪,有對學生習慣的培養(yǎng),有對學生審美的熏陶。所以,我覺得國學經(jīng)典教學有必要從娃娃抓起,讓他們在記憶力的黃金時期熟讀經(jīng)典著作,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