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顏真卿書法集篇一
顏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開元間中進士。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入京歷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故又世稱顏魯公。德宗時,李希烈叛亂,他以社稷為重,親赴敵營,曉以大義,終為李希烈縊殺,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zhì)天資,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痹跁ㄊ飞希抢^二王之后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xué)張旭,初唐四家,后廣收博取,一變古法,自成一種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的“顏體”。對后世影響巨大。他的書跡作品,據(jù)說有138種??瑫小抖鄬毸贰ⅰ堵楣孟蓧洝返?,是極具個性的書體,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毙胁輹小都乐陡濉贰ⅰ稜幾惶?、《裴將軍帖》、《自書告身》等,其中《祭侄文稿》是在極其悲憤的心情下進入的最高藝術(shù)境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米芾《書史》:“《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于意外?!?/p>
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有正義感,從不阿于權(quán)貴,屈意媚上,以義烈名于時。他一生忠烈杯壯的事跡,提高其于書法界的地位。
顏真卿少時家貧缺紙筆,用筆醮黃土水在墻上練字。初學(xué)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點,兼收篆隸和北魏筆意,自成一格,一反初唐書風(fēng),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jié)體寬博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慨凜然,人稱“顏體”。顏體奠定了他在楷書千百年來不朽的地位,顏真卿是中國書史上富影響力的書法大師之一。他的“顏體”,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自書告身》楷書墨跡,傳為顏真卿自書,是顏真卿晚年的名作。共386字。有人疑為偽托。今藏日本中村不折氏書道博物館。
其書法蒼勁謹嚴,沉穩(wěn)厚重,字里行間可體會出顏書行筆的氣韻和結(jié)體的微妙變化。詹景風(fēng)稱此書:“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zhuǎn)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nèi),時富三轉(zhuǎn)?!倍洳^:“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
《自書告身》為內(nèi)府舊藏之物,前有純廟前有御書十余行,隔水綾上復(fù)嵌御書數(shù)小行,后有米友仁、蔡襄、董其昌三跋,又朱朗白一跋,顏書墨彩已脫。后為清宮石渠寶笈之物,因何出宮有二說。《中國書法全集》顏真卿卷內(nèi)稱“清梁清標、安歧以及清內(nèi)府收藏,后賜與恭親王奕”,為清宮賞賜奕之物。此說當(dāng)因內(nèi)有“恭親王章”、“正誼書屋珍藏圖書”等印為據(jù)。而從《翁同龢鑒藏大系略稿》知,此件為1861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圓明園之后散出宮外的。
顏真卿《自書告身》翻譯
肅宗“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告身也稱告身狀,是委任官職的詔告公文。顏真卿該墨跡作品一般簡稱“自書告身”,也有的稱為“自書太子太師告”。全文,翻譯,及其注解如下:
第一句,敕:國儲為天下之本,師導(dǎo)乃元良之教。詔曰: 太子是天下的根本,太子之師對其施行教導(dǎo)。
國儲指太子, 元良也是太子的代稱,因為元良本義是大善,至德,指大賢之士。第二句,將以本固,必由教先,非求忠賢,何以審諭?
要想根本牢固, 必須先有好的教導(dǎo)。若非忠賢之人, 如何可以教誨太子?
審諭指太子的師傅對太子的明白開導(dǎo)。語本《禮記?文王世子》:“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庇魍ā爸I”。第三句: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 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此句可這樣斷句:光祿大夫,行吏部尚書,充禮儀使,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光祿大夫:光祿大夫為散官名 ,(散官是表級別的,而職事官是實際行政職務(wù)), 在當(dāng)時為從二品。
行吏部尚書:“行”表示高級別任低級別的職事官。吏部尚書在當(dāng)時是正三品,因其為二品,故曰行。
充禮儀使:充是充任的意思,其實有特派的意味,因為顏真卿有行政職務(wù)(吏部尚書), 再特別指命他為禮儀使。禮儀使是專管大典禮儀等事宜的官職。唐玄宗天寶九年始臵此職,以后數(shù)度停臵。六十多年間,唐朝共任命過七位禮儀使, 大都是兼任,顏真卿是最后一位禮儀使?!按陉恬{,朝廷以公鴻儒,詳練典故,舉充禮儀使。祗護陵寢,率禮無違,加光祿大夫、太子少師,使如故?!?令狐峘《光祿大夫太子太師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神道碑銘》)上柱國:上柱國是勛位中的最高級,共十二級。
魯郡開國公:開國郡公是爵位中的第四等, 屬正二品.唐朝國公(第三等)以下爵位前規(guī)定加 “開國”二字。顏真卿:當(dāng)然是人名。
第四句,立德踐行, 當(dāng)四科之首;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優(yōu)。
立德踐行, 當(dāng)四科之首:這里說的四科,指唐高宗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jīng)史儒術(shù)﹑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宋王應(yīng)麟《小學(xué)紺珠?制度?四科》)
其品德操行, 四科均優(yōu):他的品質(zhì)﹑德行,才華,按四科的標準來評價,都是每一科最優(yōu)秀的。
第五句,懿文碩學(xué),為百氏之宗。其文章學(xué)識, 可作眾人之師表.懿:音yi(去聲),美好的意思,多指德行。第六句,忠讜罄於臣節(jié),貞規(guī)存乎士范。
作為臣子, 其志忠誠, 其節(jié)正直;道德貞正, 可為士之模范。
讜:音dang(上聲), 正直的。罄: 音qing(去聲),器皿已空,盡,用盡意思,如,告罄,售磬,磬竹難書.第七句,述職中外,服勞社稷。
曾在中央和地方供職, 為國家辛勤操勞。
述職本為“向上級報告在職時的所為”之義,這里代指供職。中外,朝中和地方?!胺敝阜郏瑥氖?,勞指勤勞。第八句,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
由于平時重視修德,沉靜專注,氣量寬宏,執(zhí)法辦事之時,則能解決難題。靜專,語本《易?系辭上》: “夫乾, 其靜也專,其動也直?!?朱熹注: “ 靜體而動用。”直方當(dāng)出自《易?坤》: “六二, 直方大,不習(xí)無不利。” 懸解猶言解倒懸,謂在困境中得救。
第九句,山公啟事,清彼品流;
晉朝山濤,多有啟奏,品評推舉廉潔高尚的人才。
山公謂晉山濤.史載, 濤為吏部尚書,凡選用人才,親作評論,然后公奏,時稱“山公啟事”,比喻公開選拔人才。
清, 高潔, 高尚, 高明, 形容詞動詞化。第十句,叔孫制禮,光我王度。
漢初叔孫通, 曾制訂禮儀, 以光大帝王法度.叔孫指叔孫通,又名叔孫何,西漢初期儒家學(xué)者,曾為漢高祖制訂漢朝的宮廷禮儀,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第十一句,惟是一有,實貞萬國,這樣的人才一旦擁有, 就可以規(guī)范天下人的操行。
惟, 發(fā)語詞, 無實義。貞, 正, 動詞化。萬國, 指萬邦, 天下, 各國?!抖Y記?文王世子》云: “一有元良,萬國以貞?!?第十二句,力乃稽古,則思其人。
由于想到古人(之事), 遂念及(顏真卿)其人.力, 功效, 作用,結(jié)果之義?;? 考查古人之法。<書?堯典>: “曰若稽古?!?lt;后漢書?桓榮傳>: 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 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
按:自“山公啟事”至“則思其人”一段,是肯定指顏真卿有山濤,叔孫通那樣的成績。即作為吏部尚書,能推舉賢士,作為禮儀使,能規(guī)范國家法律。第十三句,況太后崇徽,外家聯(lián)屬,況且(正值)為皇太后尊封徽號, 連帶惠及其親屬。太后指沈太后, 既代宗之皇后。安史之亂中身陷賊營, 其后不知其蹤。德宗尊為皇太后?!杜f唐書》列傳第二后妃下代宗睿真皇后沈氏: “建中元年十一月,遙尊圣母沈氏為皇太后,陳禮于含元殿庭,如正至之儀。上袞冕出自東序門,立于東方,朝臣班于位,冊曰:“嗣皇帝臣名言:恩莫重于顧復(fù),禮莫貴于徽號,上以展愛敬之道,下以正《春秋》之義,則祖宗之所稟命,臣子之所盡心,尊尊親親,此焉而在。兩漢而下,帝王嗣位,崇奉尊稱,厥有舊章。永惟丕烈,敢墜前典,臣名謹上尊號曰皇太后?!钡墼侔荩瑲[唏不自勝,左右皆泣下。仍以睦王述為奉迎皇太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候太后問至,升平公主宜備起居。于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問至,群臣稱賀,既而詐妄。自是詐稱太后者數(shù)四,皆不之罪,終貞元之世無聞焉?!?崇徽指 “崇奉尊稱”,即尊封徽號。外家, 指娘家。這里說太后娘家與顏家有親戚關(guān)系, 但具體關(guān)系不詳。第十四句,顧先勛舊,方睦親賢。
基于關(guān)懷故舊的考慮,正要好好照顧親友、賢人。
這一句意義不甚明了,只好猜測。顧,顧念;先,舊,均為故舊之義(如同今天人們常說的“沾親帶故”);勛,功勞,此處當(dāng)動詞化。睦,和睦相處之義,此處形容詞動詞化,大致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人所說的搞好關(guān)系。第十五句,俾其調(diào)護,以全羽翼,讓他調(diào)教維護(太子),以使(太子)羽翼豐滿。第十六句,一王之制,咨爾兼之。根據(jù)國家法律,(可)讓他兼任。
一,統(tǒng)一,諧調(diào),并不違背之義。咨爾,表示祈使的詞?!墩撜Z.堯曰》:“堯曰:'咨爾舜!天之歷數(shù)在爾躬。'”邢昺疏:“咨咨嗟;爾女也……故先咨嗟嘆而命之?!焙蟪R浴白蔂枴庇糜诰涫妆硎举潎@或祈使。兼之,指讓顏真卿身為吏部尚書和禮儀使的情況下再任太子少師。
第十七句,可令其任太子少師。
太子少師,在唐時為從二品。而原先的吏部尚書是正三品,所以說這次魯公的官職(職事官)名義上是升了。但太子少師說是職事官(理論上其職責(zé)是監(jiān)督太子太師),其實是個虛街。太子太師,甚至太師都是只設(shè)其位不謀其事的,并不是真的讓太師去教導(dǎo)皇帝,讓太子太師去教育太子的。所以魯公的這次升職只是名譽上的。
第十八句,依前充禮儀使,散官勛封如故。原禮儀使一職照舊,其散官、勛階爵位不變。
顏真卿書法集篇二
顏真卿詩文集
年代:唐
收錄:27首
簡介: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yīng)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quán)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
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xué)
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quán)、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quán)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
1勸學(xué)
[唐] 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2五言月夜啜茶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泛花邀坐客,代飲引情言。--陸士修
醒酒宜華席,留僧想獨園。--張薦
不須攀月桂,何假樹庭萱。--李崿
御史秋風(fēng)勁,尚書北斗尊。--崔萬
流華凈肌骨,疏瀹滌心原。--顏真卿
不似春醪醉,何辭綠菽繁。--皎然
素瓷傳靜夜,芳氣清閑軒。--陸士修
3詠陶淵明
[唐] 顏真卿
張良思報韓,龔勝恥事新。狙擊不肯就,舍生悲縉紳。
嗚呼陶淵明,奕葉為晉臣。自以公相后,每懷宗國屯。
題詩庚子歲,自謂羲皇人。手持山海經(jīng),頭戴漉酒巾。
興逐孤云外,心隨還鳥泯。
4題杼山癸亭得暮字(亭,陸鴻漸所創(chuàng))
[唐] 顏真卿
杼山多幽絕,勝事盈跬步。前者雖登攀,淹留恨晨暮。
及茲紆勝引,曾是美無度。欻構(gòu)三癸亭,實為陸生故。
高賢能創(chuàng)物,疏鑿皆有趣。不越方丈間,居然云霄遇。
巍峨倚修岫,曠望臨古渡。左右苔石攢,低昂桂枝蠹。
山僧狎猿狖,巢鳥來枳椇。俯視何楷臺,傍瞻戴颙路。
遲回未能下,夕照明村樹。
5登峴山觀李左相石尊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李公登飲處,因石為洼尊。--顏真卿
人事歲年改,峴山今古存。--劉全白
榛蕪掩前跡,苔蘚余舊痕。--裴循
叔子尚遺德,山公此回軒。--張薦
維舟陪高興,感昔情彌敦。--吳筠
藹藹賢哲事,依依離別言。--強蒙
嶇嶔橫道周,迢遞連山根。--范縉
余烈曖林野,眾芳揖蘭蓀。--王純
德暉映巖足,勝賞延高原。--魏理
遠水明匹練,因晴見吳門。--王修甫
陪游追盛美,揆德欣討論。--顏峴
器有成形用,功資造化元。--左輔元
流霞方泔淡,別鶴遽翩翻。--劉茂
舊規(guī)傾逸賞,新興麗初暾。--顏渾
醉后接
罒離倒,歸時騶騎喧。--楊德元
遲回向遺跡,離別益?zhèn)辍?-韋介
覽事古興屬,送人歸思繁。--皎然
懷賢久徂謝,贈遠空攀援。--崔弘
八座欽懿躅,高名播乾抻。--史仲宣
松深引閑步,葛弱供險捫。--陸羽
[annotation:
by 微軟中國
on 2018-09-03t20:38:00微軟中國
note: ]
花氣酒中馥,云華衣上屯。--權(quán)器
森沈列湖樹,牢落望效園。--陸士修
白日半巖岫,清風(fēng)滿丘樊。--裴幼清
旌麾間翠幄,簫鼓來朱轓。--柳淡
閑路躡云影,清心澄水源。--釋塵外
萍連浦中嶼,竹繞山下村。--顏顓
景落全溪暗,煙凝半嶺昏。--顏須
去日往如復(fù),換年涼代溫。--顏頊
登臨繼風(fēng)騷,義激舊府恩。--李崿
6贈裴將軍
[唐] 顏真卿
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zhàn)馬若龍虎,騰凌何壯哉。
將軍臨八荒,烜赫耀英材。劍舞若游電,隨風(fēng)縈且回。
登高望天山,白云正崔巍。入陣破驕虜,威名雄震雷。
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
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
7登平望橋下作
[唐] 顏真卿
登橋試長望,望極與天平。際海蒹葭色,終朝鳧雁聲。
近山猶仿佛,遠水忽微明。更覽諸公作,知高題柱名。
8刻清遠道士詩,因而繼作
[唐] 顏真卿
不到東西寺,于今五十春。朅來從舊賞,林壑宛相親。
吳子多藏日,秦王厭勝辰。劍池穿萬仞,盤石坐千人。
金氣騰為虎,琴臺化若神。登壇仰生一,舍宅嘆珣珉。
中嶺分雙樹,回巒絕四鄰。窺臨江海接,崇飾四時新。
客有神仙者,于茲雅麗陳。名高清遠峽,文聚斗牛津。
跡異心寧間,聲同質(zhì)豈均。悠然千載后,知我揖光塵。
9七言重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頃持憲簡推高步,獨占詩流橫素波。--顏真卿
不是中情深惠好,誰能千里遠經(jīng)過。--顏真卿
詩書宛似陪康樂,少長還同宴永和。--皇甫曾
夜酌此時看碾玉,晨趨幾日重鳴珂。--皇甫曾
萬井更深空寂寞,千方霧起隱嵯峨。--李崿
熒熒遠火分漁浦,歷歷寒枝露鳥窠。--李崿
漢朝舊學(xué)君公隱,魯國今從弟子科。--陸羽
只自傾心慚煦濡,何曾將口恨蹉跎。--陸羽
獨賞謝吟山照耀,共知殷嘆樹婆娑。--皎然
華轂苦嫌云路隔,衲衣長向雪峰何。--皎然
10謝陸處士杼山折青桂花見寄之什
[唐] 顏真卿
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綠荑含素萼,采折自逋客。
忽枉巖中詩,芳香潤金石。全高南越蠹,豈謝東堂策。
會愜名山期,從君恣幽覿。
11送耿湋拾遺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堯舜逢明主,嚴徐得侍臣。分行接三事,高興柏梁新。
--顏真卿
楚國千山道,秦城萬里人。鏡中看齒發(fā),河上有煙塵。
--耿湋
望闕飛青翰,朝天憶紫宸。喜來歡宴洽,愁去詠歌頻。
--顏真卿
顧盼情非一,睽攜處亦頻。吳興賢太守,臨水最殷勤。
--耿湋
12五言重送橫飛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春田草未齊,春水滿長溪。--李崿
出餞風(fēng)初暖,攀光日漸西。--顏真卿
歸期江上遠,別思月中迷。--皎然
13使過瑤臺寺,有懷圓寂上人
[唐] 顏真卿
上人居此寺,不出三十年。萬法元無著,一心唯趣禪。
忽紆塵外軫,遠訪區(qū)中緣。及爾不復(fù)見,支提猶岌然。
14與耿湋水亭詠風(fēng)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清風(fēng)何處起,拂檻復(fù)縈洲。--裴幼清
回入飄華幕,輕來疊晚流。--楊憑
桃竹今已展,羽翣且從收。--楊凝
經(jīng)竹吹彌切,過松韻更幽。--左輔元
直散青蘋末,偏隨白浪頭。--陸士修
山山催雨過,浦浦發(fā)行舟。--權(quán)器
動樹蟬爭噪,開簾客罷愁。--陸羽
度弦方解慍,臨水已迎秋。--顏真卿
涼為開襟至,清因作頌留。--皎然
周回隨遠夢,騷屑滿離憂。--耿湋
豈獨銷繁暑,偏能入迥樓。--喬(失姓)
王風(fēng)今若此,誰不荷明休。--陸涓
15七言醉語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逢糟遇曲便酩酊,--劉全白
覆車墜馬皆不醒。--顏真卿
倒著接
罒離發(fā)垂領(lǐng),--皎然
狂心亂語無人并。--陸羽
16贈僧皎然
[唐] 顏真卿
秋意西山多,別岑縈左次??樛v三癸,趾趾鄰什寺。
元化隱靈蹤,始君啟高致。誅榛養(yǎng)翹楚,鞭草理芳穗。
俯砌披水容,逼天掃峰翠。境新耳目換,物遠風(fēng)塵異。
倚石忘世情,援云得真意。嘉林幸勿剪,禪侶欣可庇。
衛(wèi)法大臣過,佐游群英萃。龍池護清激,虎節(jié)到深邃。
徒想嵊頂期,于今沒遺記。
17五言夜宴詠燈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桂酒牽詩興,蘭釭照客情。--陸士修
詎慚珠乘朗,不讓月輪明。--張薦
破暗光初白,浮云色轉(zhuǎn)清。--顏真卿
帶花疑在樹,比燎欲分庭。--皎然
顧己慚微照,開簾識近汀。--袁高
18三言喜皇甫曾侍御見過南樓玩月
[唐] 顏真卿
喜嘉客,辟前軒。天月凈,水云昏。--顏真卿
雁聲苦,蟾影寒。聞裛浥,滴檀欒。--陸羽
歡宴處,江湖間。--皇甫曾
19五言玩初月重游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春溪與岸平,初月出谿明。--張薦
璧彩寒仍潔,金波夜轉(zhuǎn)清。--李崿
孤光遠近滿,練色往來輕。--顏真卿
望望隨蘭棹,依依出柳城。--皎然
20五言夜集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寒花護月色,墜葉占風(fēng)音。--皎然
茲夕無塵慮,高云共片心。--顏真卿
21七言樂語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苦河既濟真僧喜,--李崿
新知滿座笑相視。--顏真卿
戍客歸來見妻子,--皎然
學(xué)生放假偷向市。--張薦
22三言擬五雜組二首
[唐] 顏真卿
五雜組,繡與錦。往復(fù)還,興又寢。不得已,病伏枕。
五雜組,甘咸醋。往復(fù)還,烏與兔。不得已,韶光度。
23五言送李侍御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吾友駐行輪,遲遲惜上春。--顏真卿
東西出餞路,惆悵獨歸人。--皎然
歡會期他日。驅(qū)馳恨此身。--張薦
須知貢公望,從此愿相因。--李崿
24七言大言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高歌閬風(fēng)步瀛洲,--皎然
燂鵬爚鯤餐未休。--顏真卿
四方上下無外頭,--李崿
一啜頓涸滄溟流。--張薦
25七言小言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長路迢遙吞吐絲。--顏真卿
蟭螟蚊睫察難知。--皎然
26七言嚵語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拈饣追舐指不知休,--李崿
欲炙侍立涎交流。--顏真卿
過屠大嚼肯知羞,--皎然
食店門外強淹留。--張薦
27水堂送諸文士戲贈潘丞聯(lián)句
[唐] 顏真卿
居人未可散,上客須留著。莫唱阿亸回,應(yīng)云夜半樂。
--顏真卿
詩教刻燭賦,酒任連盤酌。從他白眼看,終戀青山郭。
--潘述
林棲非姓許,寺住那名約。會異永和年,才同建安作。
--陸羽
何煩問更漏,但遣催弦索。共說長句能,皆言早歸惡。
--權(quán)器
那知殊出處,還得同笑謔。雅韻雖暫歡,禪心肯拋卻。
--皎然
一宿同高會,幾人歸下若。簾開北陸風(fēng),燭焯南枝鵲。
--李崿
文場苦叨竊,釣渚甘漂泊。弱質(zhì)幸見容,菲才誠重諾。
--潘述
顏真卿書法集篇三
五.顏真卿書法大全[2]
五.顏真卿書法大全[2] 《祭侄文稿》
顏真卿《祭侄文稿》行草 縱28.2厘米,橫72.3厘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
釋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涂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jié)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涂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涂去改被脅再涂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涂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兇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涂去)。賊臣不(擁涂去)救。孤城圍逼。父(擒涂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guān)。(河?xùn)|近涂去)。泉明(爾之涂去)比者。再陷常山。(提涂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涂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涂去二字不辨)。卜(再涂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涂去)?;甓兄o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祭侄季明文稿》釋義
又稱《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50歲時書。計25行,共230字。
這篇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往返于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聯(lián)結(jié),共同效忠王室。其后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祭侄文稿》有三大特色:
一、圓轉(zhuǎn)遒勁的篆籀筆法。即以圓筆中鋒為主,藏鋒出之。此稿厚重處渾樸蒼穆,如黃鐘大呂;細勁處筋骨凝練,如金風(fēng)秋鷹;轉(zhuǎn)折處,或化繁為簡、遒麗自然,或殺筆狠重,戛然而止;連綿處,筆圓意賅,痛快淋漓,似大河直下,一瀉千里。
二、開張自然的結(jié)體章法。此稿一反“二王”茂密瘦長、秀逸嫵媚的風(fēng)格,變?yōu)閷捑b、自然疏朗的結(jié)體,點畫外拓,弧形相向,顧盼呼應(yīng),形散而神斂。字間行氣,隨情而變,不計工拙,無意尤佳,圈點涂改隨處可見。在不衫不履的揮寫中,生動多變。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剛烈耿直的顏真卿感情的起伏和渲泄。行筆忽慢忽快,時疾時徐,欲行復(fù)止。字與字上牽下連,似斷還連,或縈帶嫻熟,或斷筆狠重;或細筋盤行,或鋪毫直下,可謂跌宕多姿,奇趣橫生。集結(jié)處不擁擠,疏朗處不空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fēng),深得“計白當(dāng)黑”之意趣。行與行之間,則左沖右突,欹正相生,或紐結(jié)粘連,或戛然而斷,一任真性揮灑。尤為精彩的是末尾幾行,由行變草,迅疾奔放,一瀉而下,大有江河決堤的磅礴氣勢。至十八行“嗚呼哀哉”,前三字連綿而出,昭示悲痛之情已達極點。從第十九行至篇末,仿佛再度掀起風(fēng)暴,其憤難抑,其情難訴。寫到“首櫬”兩字時,前后左右寫了又改,改了又寫,仿佛置身于情感旋風(fēng)之中。長歌當(dāng)哭,泣血哀慟,一直至末行“嗚呼哀哉尚饗”,令人觸目驚心,撼魂震魄。
三、渴澀生動的墨法。此稿渴筆較多,且墨色濃重而枯澀。這與顏真卿書寫時所使用的工具(短而禿的硬毫或兼毫筆、濃墨、麻紙)有關(guān)。這一墨法的藝術(shù)效果與顏真卿當(dāng)時撕心裂肺的悲慟情感恰好達到了高度的和諧一致。而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于學(xué)習(xí)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于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涂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tài)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郁痛楚,聲淚俱下;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于此也。”元鮮于樞在《書跋》中稱:“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第二行書?!贝嗽u為歷代書家公認。原跡現(xiàn)藏臺灣故宮博物院。
歷代集評
《廣川書跋》 宋 董逌
峻拔一角,潛虛半股,此于書法其體裁當(dāng)如此矣。至于分若抵背,含如并目,以側(cè)映斜,以科附曲,然后成書,而有人于此蓋盡之也。魯公于書,其過人處正在法度備存而端勁莊持,望之知為盛德君子。嘗問懷素折釵股何如屋漏水,曰老賊盡之矣。前人于其隱處亦自矜持,不以告人,其造微者,然后得之。此二體又在八法六體之處,乃知書一枝,而其法之重至此。公祭兄子文殆兼存此體者也。
《跋》 宋 陳深
公字畫雄秀,奄有魏晉而自成一家。前輩云,書法至此極矣。縱筆浩放,一瀉千里,時出遒勁,雜以流麗。或若篆籀,或若鐫刻,其妙解處,殆出天造,豈非當(dāng)公注思為文,而于字畫無意于工而反極其工邪。蘇文忠謂:“見公與定襄五書草數(shù)紙,比公他書尤為奇特。”信夫。如公忠賢,使不善書,千載而下,世固愛重,況超逸若是,尤以寶之。
《跋》 元 張晏
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端楷終為繩約。書簡出于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于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真妙見于此也。觀于此帖,真行草兼?zhèn)淙?。前宋名重?dāng)時。
《跋》 元 鮮于樞
唐太師魯公顏真卿書《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書第二。余家法書第一。
《跋》 元 陳繹曾
前十二行甚遒婉,行末“循爾既事”字右轉(zhuǎn),至“言”字左轉(zhuǎn),而上復(fù)侵“恐”字,“有”旁繞“我”字,左出至行端,若有裂文,適與褙紙縫合。自“爾既至澤”逾五行,殊鬱怒,真屋漏跡矣,自“移牧”乃改?!拔岢小敝痢吧叙嫛蔽逍?,沉痛切骨,天真爛然,使人動心駭目,有不可形容之妙,與《禊敘藁》哀樂雖異,其致一也?!俺小弊致硬咦牡g,“嗟”字左足上搶處隱然見轉(zhuǎn)折勢,“摧”字如泰山壓底柱鄣,末“哉”字如輕云之捲日,“饗”字蹙衄如驚龍之入蟄,吁,神矣。
《跋》 明 文徵明
元章獨稱《座位帖》,蓋嘗屢見,而《祭侄》則聞而未睹,今《寶章錄》可考,宜其并稱《座位》而不及此也。世論顏書惟取其楷法遒勁,而米氏獨稱其行草,為劇致。山谷亦云,奇?zhèn)バ惆?,奄有魏晉隋唐以來風(fēng)流氣骨,回視歐、虞、禇、薛輩,皆為法度所窘,豈如魯公蕭然出于繩墨之外而卒與之合哉。蓋亦取其行書之妙也。況此二帖皆一時藁草,未嘗用意,故天真爛漫出于尋常畦徑之外。米氏所謂忠義憤發(fā),頓挫鬱屈,意不在字者也。
《書法雅言》 明 項穆 行草如《爭座》、《祭侄帖》,又舒和遒勁,豐麗超動,上擬逸少,下追伯施。
《跋》 清 王頊齡
魯公忠義光日月。書法冠唐賢。片紙只字,是為傳世之寶。況祭侄文尤為忠憤所激發(fā)。至性所鬱結(jié),豈止筆精黑妙,可以振鑠千古者乎。
《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吳德旋
慎伯謂平原《祭侄稿》更勝《座位帖》,論亦有理,《座位帖》尚帶矜怒之氣,《祭侄稿》有柔思焉,藏憤激于悲痛之中,所謂言哀已嘆者也。
《祭侄文稿》小評 今人 郭子緒
書法創(chuàng)作,抒情是第一難事?!都乐陡濉份x耀千古的價值就在于坦白真率,是以真摯情感主運筆墨,激情之下,不計工拙,無拘無束,隨心所欲進行創(chuàng)作的典范。個性之鮮明,形式之獨異,都開歷史之先河,是書法創(chuàng)作述志、述心、表情的典型,體現(xiàn)出大膽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品格和無以倫比的藝術(shù)家的魄力和胸懷。作品中所含蘊的情感力度強烈地震撼了每個觀賞者的心,以至于無暇顧及形式構(gòu)成的表面效果。這恰是自然美的典型結(jié)構(gòu)。
以情感人,是人人通曉的藝術(shù)訣竅,書法創(chuàng)作尤以情真思深為極致,撼動讀者心靈的妙筆必系于真情,神高韻遠的境界必成于深思。所謂藝術(shù)價值的創(chuàng)造,即是指在一般形式中包含了普通結(jié)構(gòu)所無法包含的獨立存在。它既是物質(zhì)的存在,又是人格的存在。體現(xiàn)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往往是其它東西所不能替代的一次性獲得?!都乐陡濉氛沁@樣的作品。它是特殊感情支配下的唯一形式存在。在這里起決定作用的是真摯的感情和激越的情緒,它好像劃破夜空的一道閃電,一閃即逝,不可復(fù)得。
人世間事,唯有真情能感人,文藝更是如此。羅馬時代郞加納斯在他的古典文藝理論名著《論崇高》中提出崇高風(fēng)格的五個來源時也曾強調(diào)了這一點,他說:“第一而且最重要的是莊嚴偉大的思想,第二就是強烈而激動的情感。”并說:“激情對創(chuàng)作和風(fēng)格的重大作用,足以使整個結(jié)構(gòu)堂皇卓越。”
書法創(chuàng)作,正是以情感主運筆墨,一切基于心性的驅(qū)使,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深刻的意蘊是融情入書的結(jié)果,“情不真則物不能依而變,情不深則物不能引之起”(劉永濟《詞論》)。唯至情、至才、極思,“情方得以暢宣,物方得以具露?!庇绕溆|物類情而發(fā)于不自覺者,更能創(chuàng)造出生動感人和新奇美妙的作品。故至上之佳作,必系于深情,筆雖簡而意工,貌或丑而情真,其感人的程度決定于作品中所蘊涵的情感力度。
《祭侄稿》是由真摯感情澆灌出來的杰作,是心靈的奏鳴曲,是哀極憤極的心聲,是血和淚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狀態(tài)下的無意識的表現(xiàn)手法使作品產(chǎn)生出無比優(yōu)美的藝術(shù)效果?!白砦讨獠辉诰啤?,“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不是在寫字,而是在述說心中的悲憤,他不是在搞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而是深情地自言自語地傾吐,話說完了,作品也寫完了,一篇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永遠也不可能重復(fù)的杰作就這樣產(chǎn)生出來。這正是創(chuàng)作成功的秘訣,也是經(jīng)過長期探索而在這非常的一瞬間產(chǎn)生創(chuàng)變突破的實例。
其線的質(zhì)性遒勁而舒和,與沉痛切骨的思想感情融和無間,此尤為難能可貴。在書法技巧中這是最難的技巧。在中國書法史上唯有此一件作品最為遒勁,且和潤。所謂“干裂秋風(fēng),潤含春風(fēng)”,也唯此作品能當(dāng)之。元代鮮于樞評此作為天下第二行書?!疤煜碌谝恍袝币驯煌豸酥短m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實,《祭侄稿》當(dāng)為天下第一行書?!都乐陡濉肥菬o法之法,直抒胸臆,無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蘭亭序》雖也無上高美,但畢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東方朔畫贊
全稱《漢太中大夫東方先生畫贊碑》。自署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二月立。晉 夏侯湛文,顏真卿楷書,碑陽額為其篆書。碑陰記為顏真卿撰文并楷書,額為其隸 書。340×151.6厘米。四面刻。碑陽、碑陰各15行,碑側(cè)各3行,行30字。碑在山 東陵縣,拓本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圖片轉(zhuǎn)自硯藏網(wǎng))
唐開元八年(720年)德州刺史韓思復(fù)曾銘石立于東方朔神廟前。天寶十三載(754年)顏真卿出守平原。冬季,河北采訪使東平王安祿山為探察顏氏虛實,委派判 官殿中侍御史平冽、監(jiān)察御史閻寬、李史魚、右金吾胄曹宋謇等巡按至郡,顏真卿 與之狎游此廟。見其碑文磨損不堪,感嘆之余,揮毫依舊文重書,復(fù)刊于石,并撰 碑陰記,以抒對東方先生的仰慕之情。鐫刻完工時,正值安祿山反叛,石刻被藏匿 土中。十余年后,由別駕吳子晁起立于廟前。
顏真卿書此碑時46歲,正值壯年,神明煥發(fā),意氣干云,頗為后世珍重。
此碑精拓本鮮見。宋拓本剜鑿甚少,損字可辨,碑陽“頡〓”之“頡”左上與 “頏”字均未損?!磅探?勢”之“ ”字未剜成“貴”?!熬┒肌倍謸p壞不甚?!凹葷崮芮濉敝皾帷弊治磽p。碑陰“瑯邪”二字未損。明代后期“ ”字已剜成 “貴”。由于此碑石質(zhì)粗劣,隨著時間延移剝落增加,碑下部尤甚,很多字幾不可 識。有翻刻本,其中亦有精良者。
爭座位帖
又稱《論座帖》、《與郭仆射書》。為顏真卿行草書精品,書于代宗廣德二年(764年)十一月。文稿。
此帖系顏真卿與尚書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書信手稿。傳有七紙,約64行。信中直言指謫郭英乂在兩次隆重的集會上藐視禮儀,諂媚宦官魚朝恩,以致禮遇高于六部尚書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為此顏真卿引歷代及唐代成規(guī)抗爭之,寫下此長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魚朝恩在當(dāng)時是一個大權(quán)在握、驕橫跋扈、朝野側(cè)目的人物,顏真卿的斥責(zé)打擊了他的囂張氣焰,所以世人稱此書稿為《爭座位帖》。此稿系顏真卿因不滿權(quán)奸的驕橫跋扈而奮筆直書的作品,通篇剛烈之氣躍然紙上,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里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顯示了顏真卿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迄今一千余年,讀之莫不令人肅然起敬。
米芾在《書史》中說:“《爭座位帖》有篆籀氣,為顏書第一。字相連屬,詭異飛動得於意外?!薄按颂陬佔顬榻芩迹肫渲伊x憤發(fā),頓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書?!?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詞句間,本不著意于筆墨,卻寫得滿紙郁勃之氣橫溢,成為書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蘇軾曾于北宋長安氏處見真跡贊曰:“此比公他書猶為奇特,信手自書,動有姿態(tài)。”
此帖原為北宋長安安師文舊物,曾刻以傳世。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財,真跡一剖為二。其后又進入內(nèi)府,不復(fù)外見。內(nèi)府亦輾轉(zhuǎn)不知所終,遂世無見真跡者。原跡已佚。而安師文以真跡模勒刻石,其刻石今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豎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書,各36 行。此刻石世稱“關(guān)中本”、“陜刻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跡失傳,好事者皆以該本為據(jù)輾轉(zhuǎn)翻刻,傳世摹勒翻刻計有12種之多。故傳世諸本以其最為所重。今北宋拓本已不傳,南宋拓本亦稀如星鳳。其中以國家圖書館館藏北宋帖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上海圖書館藏南宋拓本比較有名。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局部放大
上海圖書館藏南宋關(guān)中本
上海圖書館藏南宋關(guān)中本43行“出入王命” 之“出”字完好無損,當(dāng)為南宋所拓。原被剪裱成小開本,后復(fù)原。末有清何紹基手書小字長篇詩跋。(上海圖書館)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shù)館藏本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shù)館藏本
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資料由逍遙法外提供)
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資料由逍遙法外提供)拓本一: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
拓本二: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日本三井紀念美術(shù)館藏本()拓本三:請點擊右鍵逐頁下載啟功題跋之妙鑒齋宋拓藏本()
釋文;十一月 日,金紫光祿大夫檢校邢部尚書上柱國魯郡開國公顏真卿,謹奉寓書於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閣下,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謂不朽。抑又聞之,端揆者,百寮之師長。諸侯王者,人臣之極地,今仆射挺不朽之功業(yè),當(dāng)人臣極地。豈不以才為世出,功冠一時。挫思明跋扈之師,抗回紇無厭之請,故得身畫淩煙之閣,名藏太寶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則美矣,然而終之始難。故曰: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刹毁討趾??書曰:爾唯弗矜,天下莫與汝爭功。爾唯不伐,天下莫與汝爭能。以齊桓公之盛業(yè),片言勤王,則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鹬畷?,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國。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節(jié)未路之難也。從古至今,自我高祖太宗已來,未有行此而不理,廢此而不亂者也。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與兩省三省已下常參官并為一行坐,魚開府及仆射率諸軍將為一行坐,若一時從權(quán),亦猶未可。何況積習(xí)更行之乎?一昨以郭令公父子之軍,破犬羊兇逆之眾,眾情欣喜,恨不頂而戴之。是用有興道之會,仆射又不悟前失。徑率意而指麾,不顧班秩之高下,不論文武之左右,茍以取悅軍容為心。曾不顧百寮之側(cè)目,亦何異清畫攫金之士哉?甚非謂也。君子愛人以禮,不竊見聞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真卿偶聞軍容之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況乎收東京有殄城之業(yè),守陜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豈獨有分於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於心。固不以一毀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泊其志哉。且卿裏上齒,宗廟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長幼。故得彝倫敘而天下和平也。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兩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為一行,十二衛(wèi)大將軍次之。三師三公令仆射少師保傅尚書左右侍郎自為一行,九鄉(xiāng)三監(jiān)對之,從古以然,未嘗參錯,至如節(jié)度軍將,各有本班卿監(jiān)之班。將軍有將軍位,縱是開府特進,并是勛官,用蔭即有高卑,會燕合依倫敘,豈可裂冠毀冕,反易彜倫,貴者為卑所凌,尊者為賤所逼,一至於此,振古未聞。如魚軍容階雖開府,官即監(jiān)門將軍,朝廷列位,自有次敘,但以功績既高,恩澤莫二,出入王命,眾人不敢為此,不可令居本位,須別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師保座南,橫安一位,如御史臺眾尊知難事御史,別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時,開府高力士承恩傅宣,亦只如此橫座,亦不聞別有禮數(shù)。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輔國倚承恩澤,徑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愿仆射與軍容為直諒之友,不愿仆射為軍容佞柔之友。又一昨裴仆射誤欲令左右承勾嘗尚書,嘗時輒有訓(xùn)對。仆射恃貴,張目見尤,介眾之中,不欲顯過。今者與道之會,還爾遂非,再謁八座尚書,欲令便向下座。州縣軍城之禮,亦恐未然。朝廷公宴之宜,不應(yīng)若此。今既若此,仆射意只應(yīng)以為尚書之與仆射。若州佐之與縣令乎?若以尚書同于縣令,則仆射見尚書令,得如上佐事刺史乎?益不然矣。今既三廳齊列,足明不同刺史且尚書令與仆射,同是二品,只校上下之階,六朝尚書并正三品,又非隔品致敬之類。尚書之事仆射禮數(shù)未敢有失。仆射之顧尚書,何乃欲同卑吏?又據(jù)宋書有百官志,八座同是第三品,隋及國家始升,別作二品。高自標致,誠則尊崇,向下擠排,無乃傷甚況再於公堂,猲咄常伯,當(dāng)為令公初到,不欲紛披,黽勉就命,亦非理屈。朝廷紀綱,須共存立,遇爾隳壞,亦恐及身。明天子忽震電含怒,責(zé)轂彜倫之人,則仆射其將何辭以對。
附錄:震魂懾魄的行草書巨卷交響── 顏真卿《爭座位帖》 祭伯父文稿《祭伯父文稿》宋甲秀堂拓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片由書友逍遙法外掃描制作)
又稱《告伯父文稿》,全稱《祭伯父濠州刺史文》。自署書于乾元元年(758年),行草書,文稿一篇。凡36行,計410字。原刻早佚,見宋《甲秀堂帖》本。此稿與《祭侄稿》、《爭座位帖》世稱“三稿”。
是書為乾元元年(758年)十月顏真卿被酷吏唐誣劾,以蒲州刺史左遷饒州刺 史,途經(jīng)洛陽時,倉促奠告于伯父墓前的祭文稿本。此文稿與祭侄稿書法相同,一氣相通,而頓挫郁勃似稍遜之。
劉中使帖
顏真卿《劉中使帖》約書于大歷十年(775年)。墨跡。行書,信札。28.5×43.1厘米。凡8行,計41 字。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此帖又稱《瀛州帖》,著錄首見宋《宣和書譜》,無書寫年月?!秳⒅惺固肥穷佇胁輹凶煮w最大的。文曰:“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吁足慰也?!?/p>
是帖流傳有緒。據(jù)《清河書畫舫》:“顏真卿大字《瀛州帖》,為宋宣和御府 故物,元初藏張可與家。”又據(jù)帖后王芝題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王芝曾從張嘯江處以陸柬之《蘭亭詩》、歐陽詢《卜商帖》易得。明嘉靖間歸項元汴“天籟 閣”,后輾轉(zhuǎn)落入廠肆。民初歸李石曾。帖內(nèi)鈐有“三槐”、“悅生”二半印,“ 紹興”、“張晏私印”、“王芝”、“項元汴印”等鑒藏印。后有元王英孫、鮮于 樞、張彥清、白湛淵、田師孟及明文衡山、董思白等題識。明《戲鴻堂》帖亦有刻入。
劉中使,名劉清潭。大歷十年(公元七九四)投降朝廷的前安祿山、史思明部將田承嗣又發(fā)動叛亂,占據(jù)瀛州等地,又派盧子期圍瀛州,朝廷派兵攻擊,吳希光投降,盧子期被擒押解京師,于十一月處死。當(dāng)時顏真卿年已六十七歲,時在湖州任上,聽到唐軍兩次軍事勝利消息傳來,情緒激昂,書寫了此手札。手札中未提盧子期處死,故應(yīng)是是年十一月前寫的。
這件作品,歷來為書家們所重。元代鮮于樞評論說:“英風(fēng)烈氣見于筆端”張宴也稱贊說:“觀其運筆點畫,端有聞捷慷慨效忠之態(tài)”。明代文徵明認為在顏書存世墨跡中“此帖為最”。全帖氣勢磅礴,筆力縱橫矯健,呈現(xiàn)出一股英氣豪爽之風(fēng)度,運筆強勁秀拔,字與字之間的轉(zhuǎn)筆處,時有牽絲實連,時有筆斷意不斷,運筆流暢,一氣呵成。“耳”字末筆拖長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線條一抒為快。且情無盡,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線條更加遒逸聯(lián)綿。第五行二字相聯(lián),六行三字相聯(lián),七行四字相聯(lián),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稱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別有異趣”。釋文:
近聞劉中使至瀛州,吳希光已降。足慰海隅之心耳。又聞磁州為盧子期所圍,舍利將軍擒獲之。吁足慰也。附錄:片紙千金的《劉中使帖》
乞米帖顏真卿《乞米帖》
約書于永泰元年(765年)。拓本。行書,信札。36.5×16.5厘米。凡4行,計44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
據(jù)宋歐陽修《集古錄》云:“此本墨跡在余亡友王子野家。子野生于相家而清苦甚寒士,嘗模帖刻石遺于朋友?!泵总馈秾氄麓L錄》云:《乞米帖》“真帖楮紙在朝請郎蘇 處,度支郎中舜元子也。得于關(guān)中安氏,士人多有臨拓本。此卷古玉軸,縫有‘舜元’字印,范仲淹而下題跋?!焙笳孥E迷失??梢姳彼螘r,已有臨拓本傳世?!吨伊x堂帖》不見“舜元”字印及諸人題跋,當(dāng)是以模本入石者。
湖州帖顏真卿《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本 紙本 縱27.6厘米 橫50.2厘米 局部放大
是帖無書寫年月。帖云:“江外唯湖州最卑下,今年諸州水,并湊此州入太湖,田苗非常沒溺,賴劉尚書□□,以此人心差安。不然,僅不可安耳。真卿白”考顏真卿于 大歷七年十一月委以湖州刺史,次年一月到任,直到大歷十二年八月卸任,召為刑部尚書,在湖州計六年?!杜f唐書》卷三十七《五行志》載:大歷十年“七月己未(廿八日)夜,杭州大風(fēng),海水翻潮,飄落州部五千余家,船千余只,全家陷溺者百余戶,死者四百余人,蘇、湖、越等州亦然?!标P(guān)于杭、湖、蘇、越因海嘯而引起 的水患,新舊《唐書·代宗紀》及《古今圖書集成·水災(zāi)部》都有詳略不等的記載。劉尚書即劉晏。劉晏在大歷八年到十二年為尚書之職?!皠⑸袝毕虏磺宥?,應(yīng) 是“安撫”。故此可知顏真卿此帖書寫于大歷十年(775年)七月以后至年底前。
此帖曾經(jīng)宋宣和內(nèi)府、賈似道,明項元汴、張則之,清梁清標、安歧、清內(nèi)府 等收藏。帖內(nèi)鈐有“政和”、“紹興”、“秋壑圖書”、“歐陽玄”、“項元汴印”、“梁清標印”、“安儀周書畫之章”等鑒賞印。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有刻本,明《快雪堂帖》曾刻入。
此帖又稱《江外帖》,著錄首見《宣和書譜》。今人徐邦達說,此帖用筆側(cè)媚 多姿,完全不像顏書中鋒多“屋漏痕”之意,但和米芾行書很接近,從書體上來看,完全可以定為米書。
竹山堂連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唐人臨墨跡本
傳本。墨跡本,顏真卿書,原跡早佚,傳世者為唐人臨本。絹本,原是屏風(fēng),后割為冊頁,28.2×13.7厘米,計15頁,頁6行,計298字。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請點擊右鍵下載解壓密碼:
又稱 《竹山潘氏堂聯(lián)句》。此帖著錄首見《宣和書譜》。為顏氏與諸友人于竹山堂作詩聯(lián)句。書法端嚴渾厚,雖乏顏書磅礴之勢,但楷則猶存。有“紹興”、“緝熙敬止”、“希世之書”、“御府之印”、“容齋清玩”、“晉府圖書”、“ 玉張氏”、“王世懋印”、“ 蒼嚴”、“安儀周家珍藏”、“鐵保私印”、“葉公綽”等鑒藏印。帖前有標簽“ 顏魯公竹山連句詩帖”。帖后有宋米友仁、清姚鼐、鐵保三家題跋。曾經(jīng)南宋高宗 紹興內(nèi)府、明晉王府、清梁清標、安歧等收藏。明王世貞《 州續(xù)稿》、清安歧《 墨緣匯觀》等著錄。送劉太沖敘送劉太沖敘
書于大歷七年(772年)。拓本。行書,序文。35.6×16.5厘米。凡22行,計159 字。浙江省博物館藏南宋留元剛《忠義堂帖》本。真跡著錄首見宋米芾《書史》,系顏真卿送劉太沖西游時所作。劉太沖為顏真卿天寶末年平原舊友,廣德元年吏部屬吏,宣城陳留人蕭穎士子弟,劉太真之兄。據(jù)米芾《書史》記載,此帖真跡原為王欽臣故物,后為唐所得,將其中“ 才不偶命,而德其無鄰”一行字剪去,而《忠義堂帖》卻依然留存。此序首末皆有缺字,可見當(dāng)時真跡就已經(jīng)損泐?!吨伊x堂帖》起首所缺“劉太沖者彭”五字,由朱筆小字校補,序末也有朱筆題跋六行,均為清人孫承澤手筆。
分頁瀏覽[1][2][3][4][5][6][7] 讓憲部尚書表
《顏真卿三表帖》作于至德二載(公元757年)四月。其中《讓憲部尚書表》為唐肅宗授顏真卿為憲部(即刑部)尚書時,顏真卿自薄自謙、表示辭讓的奏章。時間早于《祭侄文稿》(758年)一年,為安史之亂爆發(fā)后17個月后。顏真卿在此表中對自己因固守平原而被擢升,表示謙讓,以為此乃人臣本分。而對棄郡卻抱著戴罪的心理,要求朝廷“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則有必賞之令”。全文共 615字。因現(xiàn)存刻石多種,分居各地,未能得到書法史學(xué)界重視,原因之一就是版本大同小異,以拓傳拓,以訛傳訛,頗失顏書風(fēng)貌,未能顯現(xiàn)顏書風(fēng)韻。不論筆法與刻工與《爭座位稿》大相徑庭?!稌v橫》網(wǎng)站2005年推出的《讓憲部尚書表》殘卷在很多方面出色地表現(xiàn)了顏真卿書法藝術(shù)特點,加之精湛的刻石藝術(shù),高度忠實地再現(xiàn)了顏真卿墨跡本涵蓋的信息。應(yīng)列為顏真卿行書不可多得的代表作品。雖為殘卷,不失為一件難得的對顏真卿書法藝術(shù)研究文獻的重要補充。讓憲部尚書表(釋文)
臣真卿言:臣聞無功受賞,為善不勸;有罪不罰,為惡罔辨。陛下克復(fù)之期,匪朝伊夕。至如賞罰二柄,事在必行,茍或不明,於何取則?臣以愚懦,叨守平原。屬逆賊安祿山背叛圣恩,擾犯河洛。臣堂兄杲卿,以常山太守首開土門,臣與河北諸郡因之固守。人臣本分,夫有何功?上皇授臣戶部侍郎兼知招討采訪等使,已失人望。緣賊未滅,遂不敢辭。又令李光弼、郭子儀、賀蘭進明等,與臣計會,同討兇逆。三數(shù)月間,河北向定。屬潼關(guān)失守,大駕西巡,光弼等卻入土門,諸郡危逼。陛下御極,又錄臣無功,寵以非次,常伯亞相,一時猬集。兄允南、弟允臧等,連榮臺省,一男三侄,皆授好官。在臣一門,叨幸斯極,殞身碎首,無以上報。臣常使判官鉅鹿郡南和縣丞賈載、侄男永王府典軍廣成,及行官鄧昌珍、楊神功、裴法成等十馀人,將彩物絹帛,相繼渡海,與劉正臣計會,共和兩蕃。正臣等克期南來,行已有日。屬逆賊史思明、尹子奇等乘其未至,悉力急攻,諸郡無援,相次陷沒。皆由臣孱懦無謀,致此顛沛,誠合殉命危難,死守孤城。以為歸罪闕庭,愈於受擒賊手,所以亻黽亻免偷生過河。緣劉正臣使楊神功將牒與臣,索兵馬及盤瓶錦帳,令應(yīng)接奚契丹等。不與其勾當(dāng),伏恐陛下貽憂。又恩敕先超授吳郡司士鄭毓樂安郡太守,令於江淮南兩道度僧道,取錢與臣召募士馬,令應(yīng)接河北。臣由此未獲即赴行在,遂至廣陵、丹陽等郡,各與采訪使計會,竟不得兵馬。即累奉圣旨,許臣入奏。行至武當(dāng)郡,又奉恩命,除臣憲部尚書,兼令使者送告身與臣。捧戴殊私,不任惶懼。陛下縱含宏善貸,不忍明刑,在臣冒至深,胡顏自處。臣忝為大臣,系國休戚。損臣益國,臣受其益;損國益臣,臣受其損。若受任失守,還朝屢遷,示國無刑,於臣大損。非敢外飾,實披至誠。又臣名節(jié)雖微,任位頗重。為政之體,必在律人,恩先逮下,罰當(dāng)從上。今罪一人,則萬人懼。若怙於寵,四海何瞻?伏愿陛下重貶臣一官,以示天憲,使天下知有必行之法,則知有必賞之令,寵榮過於尚書遠矣。無任懇悃之至。*紅色字體為原拓內(nèi)容
顏真卿書法集篇四
看完剩余的幾行字,我靜靜地合上書,沉默在一片傷感之中。
重來沒有一位偉人能讓我如此回味?!熬覉髧?,守死善道。”顏真卿,你用自己滿腔忠義的情懷來度過這個讓你不滿的人世??赡苣阒幌朐谑郎献鲆粋€平凡的人,你的忠義是隨感而起;你的書法是遂揮筆而就。你是如此善良、老實,又總是那么堅定、執(zhí)著。
可能有些人只知道,你是大唐時期偉大的書法家。不錯,我還知道你是一位忠孝節(jié)義的四朝元老,還認為你是一位愛國人士。從安史之亂開始,河北二十四郡唯有你顏真卿駐守的平原郡沒有落入賊手,在無數(shù)次抵抗中,你失去了多少親人與朋友,司馬和琳,女婿李平,無數(shù)的傷痛在你的心中徘徊,但是你一直忠心大唐,誓死與敵軍抗衡,這正是你留給我們后人精忠報國的力量。
打了一個寒顫,我仿佛又看到刀光血影。我突然明白一個人只要有追求,有抵御困難與險境的決心,就能減少心中的恐懼,駛向勝利之門。
雖然你立下赫赫戰(zhàn)功,但是仕途的路上總是那么得坎坷,多少奸臣不斷阻饒你,你卻在危險中變得更加正義凜然。你為了百姓,制法了楊昌,遷怒了楊國忠。你字號清臣,一心想做一位清廉的大唐臣子,一個正正當(dāng)當(dāng)?shù)木?。你做到了,做得那么正氣凜然。我為你的氣概而感到敬佩。
命運老是如此得悲慘,你堂堂大唐四大元老,卻被派入“虎穴”,去說服亂臣李希烈。你本想辭官歸隱田居,安居樂業(yè),又因為**重回官場,當(dāng)李希烈以劍相逼,讓你打消說服的念頭,面對死亡你不動聲色,取過寶劍,用自己滿腔憤怒的血在衣襟上寫下一個鮮艷耀眼的“忠”字,我相信你一身正氣是不會受生死的誘惑。
你忠心報國,一生受到的除了親人的生死離別,朋友的戰(zhàn)死沙場,還有每天的憂國憂民。你在大唐興旺時出生,在大唐戰(zhàn)亂中離開人世,你含淚仰望走過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么驚心動魄,每一步都散發(fā)著忠義的氣概。
我對你而感到敬佩,你那忠精赫赫雷聲般的報國之聲不斷在我耳邊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