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是辨析優(yōu)劣、選擇更好方案的重要方法。在寫總結時,要注重事實和數(shù)據(jù),避免主觀臆斷和夸大夸張。請大家閱讀以下總結范文,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參考和借鑒。
臘八粥的來歷篇一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粥的來歷篇二
說法一:
臘八粥和明朝的朱元璋有關,小時的`朱元璋給地主放牛,吃不飽、穿不暖。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牛,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于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饑。突然間,他在田邊發(fā)現(xiàn)一只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里,朱元璋用樹枝掏了掏,發(fā)現(xiàn)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朱元璋將這些雜糧洗凈,煮成粥,美美地吃了一頓。
資料。
說法二:
釋迦牟尼成佛之前,曾經(jīng)修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后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于十二月八日“成道”。夏歷以十二月為“臘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稱作“臘八”。我國將這一天作為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臘八”成了佛教節(jié)日。
其實,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日子,祈求豐收和吉祥。我國各地臘八粥中以老北京的做法最為講究。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臘八粥的來歷篇三
其實臘八粥跟釋迦牟尼有關,據(jù)說釋迦牟尼成道前苦修六年,略無所獲,一天在河中沐浴時,吃了牧女蘇耶妲送的乳糜,恢復了精力,在畢缽羅樹下悟了道。乳糜即乳粥,后來釋迦牟尼的弟子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也為了感謝牧女,于是僧人們在臘八這天手捧缽盂,到街上化緣,將化來的米、棗等煮成粥,發(fā)給挨餓的人們。從此每年的臘八喝臘八粥。
喝臘八粥還有一個來歷,就是源自臘八赤豆打鬼,據(jù)說臘八這天,鬼怪出來作祟,只要用紅豆擊打他們,他們就不敢靠前。后來赤豆打鬼演化成了赤豆熬粥,祛病鎮(zhèn)邪的說法。
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棒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萄,以作點染。
臘八粥的來歷篇四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jié)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后經(jīng)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jīng)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jié)”。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jīng),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芭D”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nóng)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nóng)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qū)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臘八粥的來歷篇五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jié)用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那么,臘八粥的是怎樣由來的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了臘八粥的。
故事。
一起來看看吧!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
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夸呀,哪個不學呀!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干;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凈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說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說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干著呢,我不干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阋傧駨那澳菢酉氯?,早晚是要受罪的?!崩项^說完了就死了。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里,老頭死后,他當家,仗著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阋隳腥四菢訉W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崩咸耪f完也死了。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里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
冬天到了。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臘八,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這兩口子,擠在墻旮旯里,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著腦袋眼發(fā)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里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墒峭砝病瓤谙≈囗斒裁囱?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里了。
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伙都知道了。后來人們每到舊歷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
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么樣?吃光淘凈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著,老人們便念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臘八粥的來歷篇六
每年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但臘八粥的來歷,你清楚嗎?相信不少人都不知道臘八粥的來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臘八粥的相關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古代十二月祭祀“眾神”叫臘,因此農(nóng)歷十二月叫臘月。據(jù)史籍記載,臘八是儒、佛兩家的節(jié)日。據(jù)《禮記》記載,天子有八位大臘神,從伊耆氏開始實行臘祭。臘的本意是索求,一年十二個月,歲終聚合各種物品來祭祀臘神。臘祭的主要對象是祭祀最先種植谷物的嗇神和主管谷物的司嗇,以此報答他們對谷物豐收的庇護。
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俗話說,“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是說在一年之中最冷的日子。臘八也是收獲的季節(jié),所以在臘月一年到來之際,將五谷雜糧全吃了來補充各種營養(yǎng)。
喝臘八粥,這是祈求人體安康,合家興旺之意。因為過了臘月,就到了新的一年,吃臘八粥時,把當年地里長出來的五谷雜糧,各種蔬菜都吃到,什么都不嫌棄,表明農(nóng)家對土地上收獲到的一切都是愛惜的,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什么莊稼都能長得好,都能獲得豐收。
傳說一:傳自印度。
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傳說二:記取臘八一家不勤儉過日子的教訓。
傳說臘八是一個人,因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出生而取名。其父母當時已四五十歲,原先沒有生養(yǎng)過,老來得子,視臘八為寶貝疙瘩,嬌生慣養(yǎng),百依百順。臘八從小上學不念書,種地怕累,養(yǎng)成了好吃懶做的惡習。后來臘八取了媳婦,模樣很好看,可就是跟臘八一樣懶。
老兩口臨死時,給小兩口留下八囤糧,并勸他倆勤儉過日子,要跟人家學一學,比一比,看誰家早晨煙囪先冒煙,誰家地里的高粱先紅尖。誰知小兩口根本不把父母的遺言放在心上,照樣游手好閑,坐吃山空,沒幾年,八囤糧都糟蹋光了,連鍋都揭不開了。
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臘八過生日了,可是鍋里無米,灶下無柴,媳婦掃了掃八個囤底子,八樣糧各掃出一小把,熬了點稀粥,喝了不頂事,第二天人們發(fā)現(xiàn)他倆被凍死了。
打那以后,每縫臘月初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用八種米熬粥,管這頓飯叫臘八粥。人們喝臘八粥,是為了記取臘八一家不勤儉過日子的教訓。
傳說三: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認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jié)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為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
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四:教育后輩要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
當?shù)厝藗儽憬璐私逃优?,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傳說五: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大家飯”,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六:臘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朱元璋小時候家中貧困,在財主家放牛,他經(jīng)常挨打受罵,饑腸轆轆。有一次他牽牛過獨木橋,老水牛跌到橋下摔折了腿,財主把他關在一間屋里,三天三夜不給飯吃。他餓慌了,發(fā)現(xiàn)一個老鼠洞,一挖開發(fā)現(xiàn)一個老鼠糧倉,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紅棗……什么都有。他就把這些東西煮了一鍋粥吃,覺得比什么都香甜。
后來,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膩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當年這種粥來,傳令御廚用各色五谷雜糧煮成粥進奉,大宴群臣,這一天正是農(nóng)歷臘月初八,因而賜名“臘八粥”。
1、美好寓意:在民間,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含義。
2、祛疫辟邪: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尤其是家里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
3、養(yǎng)生美味:從現(xiàn)在養(yǎng)生的角度看,臘八粥里面的材料,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中醫(yī)。
順口溜。
:若要皮膚好,粥里放紅棗;若要不失眠,粥里添白蓮;腰酸腎氣虛,煮粥放板栗;心虛氣不足,粥加桂圓肉;頭昏多汗癥,粥里加薏仁;潤肺又止咳,粥里加百合;烏發(fā)又補腎,粥加核桃仁;若要降血壓,煮粥加荷葉;健脾助消化煮粥添山楂;夢多又健忘粥里加蛋黃。
臘八粥的來歷篇七
農(nóng)歷歷十二月初八,中國主體民族漢族地區(qū)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據(jù)說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zhèn)節(jié)節(jié)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后岳飛遇害**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和臘八飯一樣,是古代蠟祭的遺存?!鹅胗洝そ继厣氛f蠟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diào)和千靈之意。臘八粥又和中國傳統(tǒng)養(yǎng)生文化和美食文化結合,稱為養(yǎng)生佳品。還有一種說法:臘八粥本來是佛教寺煮來供菩薩的——十八種干果象征著十八羅漢,后來這風俗便在民間通行。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后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qū)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yǎng),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這一天有了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佛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佛外,還有悼念亡人、寄托哀思之意。
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
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所以在臘八這天,家家戶戶喝臘八粥,為的就是以防下巴被凍掉。關于臘八粥的起源,一般認為源自佛教,所以臘八粥也叫“佛粥”,民間也有把臘八粥叫做“防風洲”,據(jù)說喝了這粥,可以御寒。
臘八粥的來歷篇八
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在這個喜氣洋洋的節(jié)日里,臘八粥自然成了美食中的主角。
傳說明朝皇帝朱元璋少年時被關在牢房里,那時正值嚴冬,朱元璋又冷又餓,終于他在老鼠洞中找到了一些雜糧,煮成了粥,享受一頓,后來他成了皇帝,便把這種粥稱為臘八粥,把那一天定為臘八節(jié)。
臘八粥色澤艷麗,大米、大豆、紅豆、綠豆、紅棗、蓮子…再加上一些水果,先不說味道香飄十里,就是好看的模樣,也可以饞到一大片人。
臘八粥的味道更是妙,撒一小撮白砂糖,再輕輕攪拌起來,嘗一口味道簡直妙不可言。臘八粥不僅色澤艷麗,味道好,還有極高的營養(yǎng),具有健脾補氣,安神養(yǎng)血等功效,對身體的好處更是不言而喻。
俗話說得好,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jié)過后,新年便悄然來到,所以臘八粥的寓意也是美好的,香甜的紅棗讓你忘去舊年的煩惱,圓圓的蓮子,祝你在新的一年圓圓滿滿,白花花的大米,讓你在新的一年衣食無憂,豐碩的紅豆,也祝你在新年健健康康。
在寒冷的嚴冬能喝到美味的臘八粥,可真是美好的享受,愿家家戶戶的生活都像臘八粥一樣美滿,豐碩!
臘八粥的來歷篇九
早些年,有這么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干著地里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yè)業(yè)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里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shù)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yǎng)院里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xiàn)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么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p>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里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里掃呀掃的,從這里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里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谷各湊幾把,數(shù)量不多,樣數(shù)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幾枚干紅棗,放到鍋里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谷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后悔極了。
哥倆嘗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jié)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后,每逢農(nóng)歷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谷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
古人對節(jié)日,節(jié)日習俗、節(jié)日飲食,都是很講究的,就說這一碗臘八粥中吧,就蘊含了八大吉祥寓意、功效。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蠟祭后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
中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
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等。
臘八節(jié)喝“臘八粥”傳說。
傳說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
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后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大人認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臘八節(jié)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傳說二:為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
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放在鍋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傳說三: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
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傳說四:教育后輩要勤儉持家。
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閑,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里斷炊了,那小伙子饑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壇壇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shù)厝藗儽憬璐私逃优?,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傳說五:出于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
當年,岳飛率部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值數(shù)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大家飯”,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后,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于成俗。
傳說六:臘八粥救了朱元璋的命。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
閱讀精選(1):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齊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向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齊,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能夠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能夠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必須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好處。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閱讀精選(2):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一
臘八節(jié)在老一輩人心里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雖然到了新時代的今天,大家可能不怎么關注這個節(jié)日,不過我們還是要好好講講臘八節(jié)的來歷,讓大家對他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讓大家也知道這天有什么習俗和要做些什么。
臘八節(jié)在老一輩人心里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雖然到了新時代的今天,大家可能不怎么關注這個節(jié)日,不過我們還是要好好講講臘八節(jié)的來歷,讓大家對他有一定的了解和認識,讓大家也知道這天有什么習俗和要做些什么。
臘八節(jié),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這個節(jié)日是古人用來祭祀自己先祖神靈并且祈求新的一年能夠收獲豐碩和吉祥的節(jié)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到中國,佛教為了加強在中國的影響力,特意把臘八節(jié)作為佛成道日。在這一天,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喝臘八粥和吃臘八蒜的生活習俗。
“臘”的含義有三:
一曰“臘者,接也”,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隋書·禮儀志》記載);。
二曰“臘者同獵”,指田獵獲取禽獸好祭祖祭神,“臘”從“肉”旁,就是用肉“冬祭”;。
三曰“臘者,逐疫迎春”。
臘八節(jié)因臘日而來,是農(nóng)歷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日期為臘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
臘八粥介紹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jié)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還叫做七寶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后經(jīng)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臘月最重大的節(jié)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jié)”。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據(jù)說,佛教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因此臘八也是佛教徒的成佛之前曾經(jīng)苦行多年,餓得骨瘦如柴,決定不再苦行,這時遇見一個牧女,送他乳糜食用,他吃了乳糜后,恢復了體力,便端坐在菩提樹下入定,于12月8日成道,稱為“佛成道節(jié)”。佛寺在這天舉行誦經(jīng),并效法成道前牧女貢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和果實做粥供佛。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薄芭D”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芭D”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nóng)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nóng)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qū)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只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或者只是趣味罷了。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典故一。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么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干著地里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yè)業(yè)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里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
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shù)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yǎng)院里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xiàn)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么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里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里掃呀掃的,從這里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里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谷各湊幾把,數(shù)量不多,樣數(shù)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幾枚干紅棗,放到鍋里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谷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后悔極了。
哥倆嘗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jié)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后,每逢農(nóng)歷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谷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p>
我國古代天子,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干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nóng)歷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nèi)容是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確保農(nóng)業(yè)豐收。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祝或稱蠟八祝,祝與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nóng)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nóng)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據(jù)說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zhèn)節(jié)節(jié)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后岳飛遇害風波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佛教中臘八粥的故事來自于牧牛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食材。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chǎn)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卜、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卜、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臘八粥。
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煮粥之前,有幾樣東西要先處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爛,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機打碎,再放油炒過,很快就會熟。第三、蓮子、白果要煮爛。第四、芋頭要炸過。第五、青菜只要放葉子,不要放莖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條也不能太碎。
稀飯不能太稠,要能有一點點稀稀的粥汁。起鍋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鐘悶一下,再開小火滾一下,讓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煞藕贩厶嵛?。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yǎng)、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聲生結善緣?!?/p>
現(xiàn)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鹽。
記載。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蠟祭后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中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等。
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nóng)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nóng)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qū)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現(xiàn)在還有爭搶老喜殤供品的習俗。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币舱f的是臘八送粥之事。
臘八粥不僅為僧侶享用,民間更是盛行。元、明、清沿襲這一食俗,清代最為盛行。有詩云:“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嬌兒逢覽揆,長叨佛佑蔭無窮?!敝苊堋段淞峙f事》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鼻迦烁徊於爻缭凇堆嗑q時記·臘八粥》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保H有京城特色。元人孫國敕作《燕都游覽志》云:“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弊鳛橐环N民間風俗,夏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
“釋迦牟尼成道日”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據(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贝藭r,臘八煮粥早已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永樂大典》記述“是月八日,禪家謂之臘八日,煮經(jīng)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nèi)國子監(jiān)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nèi)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并請來喇嘛僧人誦經(jīng),然后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jié)日?!豆饩w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監(jiān)視,蓋供上膳焉?!?/p>
傳說。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傳說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二
由來一,驅(qū)逐惡鬼。傳說上古時代有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由來二,臘八節(jié)也叫佛成道節(jié),相傳,佛祖釋迦摩尼就是在這一天成佛的。佛祖原先在深山修行,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正準備放棄,正巧碰到一個牧羊女,送了他食物,他吃完盤腿坐在菩提下,在十二月初八這天終于悟道成佛。
由來三,臘八節(jié)是為了紀念岳飛,當年岳飛抗金于朱仙鎮(zhèn),正是寒冬臘月之際,軍隊缺衣少食,百姓紛紛送粥救濟,岳家軍飽餐一頓千家粥,結果大勝,此日正是臘月初八。人們?yōu)榱思o念岳飛,每到臘月初八就以雜糧豆果煮粥,最終成為了民俗。
臘八節(jié)是農(nóng)歷的十二月初八。這一天在中國,家家戶戶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叫八寶粥。
相傳臘八粥來自印度,它的普及多虧了佛教。眾所周知,農(nóng)歷的十二月初八也是佛祖悟道成佛之日。根據(jù)民間傳說,在未成道之前,釋迦牟尼周游了印度許多地方。一天,他又累又餓,昏倒在路邊。一位牧羊姑娘發(fā)現(xiàn)了他,給他飯吃,釋迦牟尼很快恢復了體力。然后,他在附近的河里洗了一個澡,獨坐在菩提樹下,靜觀思維??嘈辛旰?,終于在臘月初八之夜一睹明星而悟道成佛。牧羊姑娘的飯食是用大米和糯米加上些在大山里采摘的新鮮野果做成的。從那時起,釋迦牟尼的追隨者就開始用新糧米和鮮果做粥。粥要從臘月初七開始,一直煮到第二天黎明。這種粥象征性地用來祭佛。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就成為“佛祖悟道紀念日”。
大約在九百年前,宋朝時代,臘八粥開始傳人中國。根據(jù)文字記載,為了表示對佛陀的忠誠,在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這天,大的佛教寺院都提供用大米和其他香料一起煮成的粥。大約五百年前,明朝年間,臘八粥已成為一種圣餐,以至于節(jié)日期間皇帝們把它贈給他們的官員。由于臘八粥受到封建社會上層階級的青睞,也就很快在全國普及開來,到現(xiàn)在一直作為傳統(tǒng)食品受到尊崇。
現(xiàn)在,我們習慣上稱臘八粥為八寶粥,指的是做這種粥需用許多種有營養(yǎng)的配料。這里介紹一下制作八寶粥的特殊方法。首先把糯米、小米、高粱、栗子、干棗、花生、杏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其他干果一起煮,然后再加紅糖。這樣做出來的粥不僅美味可口,而且營養(yǎng)豐富。也可以加上紅豆,菜豆,松子仁,蓮子,或者另外一些有營養(yǎng)或美味可口的東西。
這樣,你會發(fā)現(xiàn)粥的配料已遠遠超過八種。實際上,八寶粥用的配料幾乎沒有任何限制。這里“八”簡直就是指“許多”。怪不得在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八寶粥被認為是一種保健食品,它特別有益于人的脾、胃和血液。對許多中國人來說,現(xiàn)在八寶粥食譜已成為家常便飯。實際上,這種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粥,人們不只是在臘月初八食用,在中國市場上人們到處都可以買到它,并可一年到頭盡情享用。
民間臘八節(jié)似為古臘日和佛祖成道日的融合。這天,多以臘八粥為食,俗語稱“臘八不吃臘八粥,媳婦攆著丈夫哭”。臘八粥用小米、大米、紅薯、紅棗、紅豆、綠豆等熬制而成,富裕人家則以糯米、果脯、蓮籽、百合、銀耳、玫瑰、青紅絲、紅糖或白精等原料做成。
臘八粥早在宋朝就盛行,臘八粥的來歷起源在河南民間有多種說法:僵師人多稱臘八粥是佛祖“悉達多的救命糧”,說悉達多修行時,因吃了一個善良姑娘的炒面糊糊而未被餓死,修成正果,創(chuàng)立佛教。唐玄獎取經(jīng)時打聽此事發(fā)生在中國農(nóng)歷的臘月初八,故將其炒面糊稱作“臘八粥”。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三
從前,有對貧窮的夫婦,家里窮得都沒有吃的了。
有一天,夫婦倆看見墻角下有一個小洞。于是丈夫拿來一個錘子,砸開墻一看,原來是一個老鼠的糧倉。他們數(shù)了數(shù),有玉米、紅豆、小米。一共有八樣米。妻子說:“太好了!可以給孩子們做一鍋粥了。”丈夫說:“那我們趕快做吧!”說干就干,他們就用這八樣米做了一鍋粥。粥熬好了,丈夫嘗了一口,說:“真好吃!”于是,一家人三下五除二把這鍋粥喝完了。從此,人們就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這天都喝八樣米熬成的粥。
由于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干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nóng)歷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nèi)容是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確保農(nóng)業(yè)豐收。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蚍Q蠟八祝,祝與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nóng)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nóng)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關于臘八粥的內(nèi)容和做法,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臘八粥》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物,合水煮熟,外用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白糖、紅糖,瑣瑣葡萄等,以作點染。”
文檔為doc格式。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四
臘八粥是一種在臘八節(jié)用由多種食材熬制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傳說來自印度天竺,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紀念日,俗稱“臘八節(jié)”,在佛教稱“法寶節(jié)”。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向流傳至今。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chǎn)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卜、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臘八粥食材的比例通常為:
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卜、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能夠不要。
所謂“五味調(diào)和,百味香”。煮粥之前,要把油加熱,再放米炒過,隨后將炒過的米放進熱水鍋里煮,就可將花生等材料放進去。整鍋臘八粥有黃亮的油條、白色的豆腐、紅色的胡蘿卜、黑色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閱讀精選(3):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五
臘八節(jié),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nóng)歷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jié)在老一輩人心里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
我國古代天子,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干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nóng)歷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nèi)容是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確保農(nóng)業(yè)豐收。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祝或稱蠟八祝,祝與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nóng)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nóng)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在河南,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jié)日食俗。據(jù)說當年岳家軍討伐金虜在朱仙鎮(zhèn)節(jié)節(jié)勝利,卻被朝廷的十二道金牌追逼回來,在回師路上,將士們又饑又餓,沿途的河南百姓紛紛把各家送來的飯菜倒在大鍋里,熬煮成粥分給將士們充饑御寒,這天正好是臘月初八。隨后岳飛遇害風波亭,為了懷念這位民族英雄,河南民眾每逢臘八這天,家家都吃“大家飯”,以示懷念。
佛教中臘八粥的故事來自于牧牛女供養(yǎng)乳糜的典故,后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于每年農(nóng)歷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谷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相沿至今,此習俗漸漸廣傳至民間,一般人家也大多要在這一天煮食臘八粥,成為民間風俗之一。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食材。
臘八粥的食材,因各地物產(chǎn)而有不同。有配合初八日,以八樣東西混合煮食。其中米、胡蘿卜、青菜,為不可少的三寶。此外,還有花生(或黃豆)、蓮子、白果、豆腐或油豆腐、芋頭等食材。若要再增加食材,可放四川木耳、紅棗、素豆餅,不可放素火腿、香菇。
蓬來米占百分之四十,糯米占百分之二十,青菜占百分之十,胡蘿卜、花生(黃豆)各占百分之五,豆腐(油豆腐)、油條占百分之五,白果、蓮子、芋頭三者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十衡量情形,可以不要。
臘八粥。
的木耳、青色的青江菜,色彩鮮明。
煮粥之前,有幾樣東西要先處理。第一、花生,前一晚先泡水。第二、皇帝豆不容易煮爛,可油炸一下再煮,或是用果汁機打碎,再放油炒過,很快就會熟。第三、蓮子、白果要煮爛。第四、芋頭要炸過。第五、青菜只要放葉子,不要放莖梗,且不能放太多。而油條也不能太碎。
稀飯不能太稠,要能有一點點稀稀的粥汁。起鍋前,要熄火二至三分鐘悶一下,再開小火滾一下,讓所有食材再融和、熟透一下??煞藕贩厶嵛丁?/p>
吃臘八粥的意義,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yǎng)、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天津民俗在臘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結緣豆。因此做一詩:“喜到初八臘月天,門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聲生結善緣?!?/p>
現(xiàn)在的臘八粥的配料是依個人口味而定的,一般的有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等。其他還有自選輔料的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其他豆類等。此粥可加糖成甜品,或者加鹽。
記載。
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蠟祭后來流行到民間,其習俗至今還有所遺存,就是臘月初八,南方的人們要吃臘八飯,北方的人們要喝臘八粥。從先秦起,臘八節(jié)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中國喝臘八粥的風俗,在宋代已十分風行。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盛。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臘月節(jié),農(nóng)歷十二月,人們習慣稱為“臘月”。據(jù)說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以后,下令將每年十二月改稱為“臘月”。而“臘”這一詞到漢代才正式出現(xiàn)。
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僅書面記載的也已有一千多年了。至遲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明代的用料,加江米、白果、核桃仁、栗子等煮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著名的雍和宮臘八粥,除了江米、小米等五谷雜糧外,還加有羊肉丁和奶油,粥面撒有紅棗、桂圓、核桃仁、葡萄干、瓜子仁、青紅絲等。
把農(nóng)歷十二月稱為“臘月”的原因:《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芭D”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nóng)歷十二月進行,人們便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年歲之終,古代農(nóng)閑的人們無事可干,便出去打獵。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彌補糧食的不足,二是用打來的野獸祭祖敬神,祈福求壽,避災迎祥。
臘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雜糧做成“臘八粥”。有的農(nóng)民還要將“臘八粥”甩灑在門、籬笆、柴垛等上面,以祭祀五谷之神。十二月二十三,俗稱“小年”,有的地區(qū)人們陳設香臘刀頭和糖點果品敬供“灶神”等。其實,現(xiàn)在的人們大都不信奉“神靈”之類,這樣做是沿襲古代的某些習俗,現(xiàn)在還有爭搶老喜殤供品的習俗。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東京開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寶五味粥,即“臘八粥”。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并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都人是日各家亦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也”。又稱“佛粥”。宋代大詩人陸游詩中說:“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币舱f的是臘八送粥之事。
臘八粥不僅為僧侶享用,民間更是盛行。元、明、清沿襲這一食俗,清代最為盛行。有詩云:“家家臘八煮雙弓,榛子桃仁染色紅。我喜嬌兒逢覽揆,長叨佛佑蔭無窮?!敝苊堋段淞峙f事》說:“八日,則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鼻迦烁徊於爻缭凇堆嗑q時記·臘八粥》說:“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元人孫國敕作《燕都游覽志》云:“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弊鳛橐环N民間風俗,夏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節(jié)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
“釋迦牟尼成道日”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宋朝吳自牧撰《夢粱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早已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队罉反蟮洹酚浭觥笆窃掳巳眨U家謂之臘八日,煮經(jīng)糟粥以供佛飯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0xx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nèi)國子監(jiān)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nèi)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并請來喇嘛僧人誦經(jīng),然后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jié)日?!豆饩w順天府志》又云:“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監(jiān)視,蓋供上膳焉?!?/p>
傳說。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傳說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臘八節(jié),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nóng)歷臘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臘八節(jié)在老一輩人心里是一個重要節(jié)日,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有喝臘八粥的生活習俗。
典故一。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睋?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么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干著地里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yè)業(yè)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里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shù)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yǎng)院里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xiàn)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么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里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里掃呀掃的,從這里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里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谷各湊幾把,數(shù)量不多,樣數(shù)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幾枚干紅棗,放到鍋里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谷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后悔極了。
哥倆嘗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jié)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后,每逢農(nóng)歷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谷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p>
古人對節(jié)日,
節(jié)日習俗。
節(jié)日飲食,都是很講究的,就說這一碗臘八粥中吧,就蘊含了八大吉祥寓意功效。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一、祭祀的供品,祈福。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jié)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并祈求來年繼續(xù)施恩。
古時干物稱臘。到年終十二月祭神時,蔬菜水果谷物等全都變成干物了,祭祀用的供品也就全都是干物。后來供品由原來的各種干物,逐漸演變成臘八粥。
二、贈送親友,聯(lián)絡感情。
祭祀完后,鄰里鄉(xiāng)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嘗嘗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
也許這家的臘八粥中多得是豆類,也許那家的臘八粥中多的是谷類,這家是甜的,那家是咸的,,......就在互相品嘗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獲后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感情。
三、舍粥,行善積德。
舊時,大戶人家往往會多多地熬制臘八粥,將臘八粥施舍給窮人、乞丐、孤寡者,在這寒冷的冬天,熱騰騰的臘八粥既可果腹,亦可御寒,對窮人是一種享受。
而對施舍者來說,也是一種功德。
四、食材五行俱全,強身健體。
臘八粥的食材豐富,花生、大豆、綠豆、赤小豆、蕓豆、蠶豆、核桃、粳米、薏米、小米、大米、桂圓、龍眼、紅棗、桂花、紅薯、松子、乳蕈、白果、百合、蓮子、柿子、板栗、蜜餞......等等,各地各家各有不同。
色彩各異的食材讓臘八粥五彩繽紛,令人食指大動。
周易五行理論認為,綠色屬木,主肝膽;紅色、紫色屬火,入通與心;黃色屬土,入通于脾;白色屬金,入通于肺;黑色、藍色屬水,入通于腎。
臘八粥的食材五行俱全,對五臟具有補益作用,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五、特別搭配的八寶粥,增旺五行人運勢。
有人就根據(jù)自己的命理五行,在臘八粥食材的選擇上,特別挑選自己五行所喜的食材,將進食這樣的臘八粥作為增旺自己運勢的一種手段。
六、臘八粥食材匯集全年各季,慶賀豐收。
古人是非常講究吃應季食品的,固然這也和當時的條件有關系。即便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可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卻也只局限于應季的時候。
冬季萬物蕭條,相對而言,沒有什么正好應季的食材。但是,臘八粥中的各種食材,卻幾乎匯聚了一年中各個季節(jié)的收獲。只不過,蔬菜水果谷物等都成了干物。
這種食材的大匯總,相當于向天地、神靈、祖先展示這一年來的收獲,慶賀今年的豐收,并禱祝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diào)雨順,土地肥沃,昆蟲不作,災害不生,再來一個好收成。
舊時,為了表示皇恩浩蕩,與民同樂。天子要御賜臘八粥給皇子、大臣、侍衛(wèi)、宮女、百姓;還向寺院發(fā)放米、果等食材,一方面供僧侶食用,另一方面讓他們分給更多的人。
相傳,雍和宮的臘八粥香飄數(shù)里,周圍的人們都會聞香而來。
八、福壽粥,積福惜福。
據(jù)說,福壽粥最初源于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干,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干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
后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jié)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六
按照我國的習俗,吃臘八粥是為了慶祝豐收,也寓意著來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你知道吃臘八粥的來歷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吃臘八粥的來歷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舍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饑又渴,終于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diào)煮成粥,喂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后,謝過牧女,繼續(xù)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于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jù)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nóng)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jié)日風俗,后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后的節(jié)日佳品——“臘八粥”。
1.糖尿病病人:燕麥、蕎麥為首選。
營養(yǎng)學上,并不主張?zhí)悄虿〔∪诉^嚴地限制碳水化合物,但要選用血糖生成指數(shù)較低的碳水化合物。許多研究已證實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降低血糖,特別是燕麥、大麥和一些豆類所含的可溶性纖維,可在胃內(nèi)形成黏稠物質(zhì),延緩葡萄糖的吸收,不會導致餐后血糖突然上升。某些堅果,如花生、榛子、杏仁中的膳食纖維含量也較高,還含有可調(diào)血脂、降血脂的不飽和脂肪酸。即便是含淀粉較多的栗子、蓮子等的膳食纖維含量也在1.2%~3%,其血糖生成指數(shù)遠比精制的米面低。蕎麥中含有鉻,有增強胰島素的作用,在臨床上用于糖尿病的營養(yǎng)治療。所以,糖尿病病人可多選燕麥和蕎麥作主料。專家提示說,糖尿病病人喝臘八粥最好不要放糖,如果想吃甜食,可以放些甜菊糖、木糖醇甜味劑。
2.老年人:可多放點大豆。
老年人應飲食多樣化、多吃大豆及其制品,臘八粥符合這些要求。而且臘八粥多在晚上食用,也符合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大豆中豐富的生物活性物質(zhì)大豆異黃酮和大豆皂甙,可以抑制體內(nèi)脂質(zhì)過氧化,能夠預防骨質(zhì)疏松癥。老年人胃腸功能減弱,臘八粥正好軟爛易消化,加上粗細搭配,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蠕動。
3.中青年人:多放些不同的米。
中青年人由于工作量、活動量大,對能量要求高。許多中年人應酬多,碳水化合物的來源越來越少,不符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糧谷類應占55%~65%的原則。所以,在臘八粥中不妨多放些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類,也可適當多放些栗子、蓮子等既富含淀粉又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堅果。
【調(diào)料】:冰糖75克,
【做法】:
1.先將所有材料用水泡軟,洗凈,
2.粥鍋內(nèi)注入水,加入所有材料煮開后,轉(zhuǎn)中火煮約三十分鐘,
3.放入冰糖調(diào)味即可食用。
【特點】:甜爽可口,營養(yǎng)豐富。
【廚師一點通】:此粥涼食、熱食均可。
【原料】大米50克,黃小米50克,粘黃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紅小豆100克,蓮子100克,桂圓100克,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紅棗100克,白糖適量。
【制作方法】。
1、先將蓮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沒,再放入蒸籠,用旺火蒸約1小時,蒸熟取出備用。
2、將桂圓去掉皮、核,只要肉;將栗子剝掉殼及衣。
3、鍋內(nèi)放入適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紅小豆、花生米、小紅棗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煮,待煮成半熟時,再將大米、黃小米、粘黃米、糯米洗干凈倒入鍋內(nèi)一起煮,待鍋開后,再用微火煮。將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時,把蒸熟的蓮子倒入粥內(nèi)攪拌均勻,開鍋后再煮一會移下火來,盛入清潔消毒的鍋內(nèi),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jù)自己的飲食習慣以及身體狀況選擇臘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臘八粥會獨具特色。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七
每年的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你知道臘八粥的來歷嗎?下面,就跟隨著本站小編一起來了解了解。
由于我國古代天子國君農(nóng)歷每年的十二月要用干物進行臘祭,敬獻神靈。臘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祭祀;二是禱祝。祭祀是祀八谷星神,用干物敬獻,表示慶豐收之意。干物稱臘,八是八谷星神,故稱臘八。在時間上,臘祭又是在農(nóng)歷每年的臘月初八日進行的。臘月初八日亦稱臘八。禱祝是臘祭的一個重要方面,內(nèi)容是祈求來年風調(diào)雨順,確保農(nóng)業(yè)豐收。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用干物祭祀八谷星神,進行禱祝,稱為臘八?;蚍Q蠟八祝,祝與粥同音,于是就于每年的臘月初八日,將蔬果干物攪和在一起,煮熟成粥,敬獻農(nóng)神,以表示慶豐收之意,并進行禱祝。用臘八粥來諧音臘八祝的意思,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含義是用干物煮粥,敬獻農(nóng)神,進行禱祝,祈求保佑,以慶豐收。
據(jù)今兩千五百多年以前,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棄位出家,經(jīng)過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終于覺悟到:世間的人們追逐物欲,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過分享樂,固然無法達到解脫;而一味的執(zhí)著于苦行,只是使肉體上受苦,徒增對于身的執(zhí)著,也是沒有辦法證悟的;只有舍棄苦樂二邊,才能進趨大徹大悟的菩提大道。于是,重新調(diào)整修行的方法,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凈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
尼連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素日里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苦修,心中甚是感動敬佩。這時見釋迦牟尼已愿受愿,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干凈,擠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yǎng),發(fā)愿說:“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彼旒捶场W源?,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獻乳糜。一月之后,體力強健,已恢復了昔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光彩煥發(fā)。之后,來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郁的畢波羅樹(又譯菩提樹,即無花果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維,發(fā)下誓愿:“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如此,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時至臘月初七。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釋迦牟尼默坐金剛座上,示現(xiàn)種種禪定境界,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xiàn)世、未來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臘月初八凌晨,明星出現(xiàn)天上,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此,臘月初八,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jié)即由此而來。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2、煮五豆。
有些地方過臘八煮粥,不稱“臘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臘八當天煮,有的在臘月初五就煮了,還要用面捏些“雀兒頭”,和米、豆(五種豆子)同煮。據(jù)說,臘八人們吃了“雀兒頭”,麻雀頭痛,來年不危害莊稼。煮的這種“五豆”,除了自食,也贈親鄰。每天吃飯時弄熱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臘月二十三,象征連年有余。
3、臘八蒜。
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顧名思義,就是在陰歷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制蒜。其實材料非常簡單,就是醋和大蒜瓣兒。做法也是極其簡單,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后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八
臘八節(jié),也俗稱“臘八”,是古代慶祝豐收、感謝先祖和神靈的一種古典祭祀儀式。因為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舉行,故稱這個月份作為臘月,把進行儀式的這一天稱為臘日。這個節(jié)日是古人用來祭祀自己先祖神靈并且祈求新的一年能夠收獲豐碩和吉祥的節(jié)日。后來東漢佛教傳到中國,佛教為了加強在中國的影響力,特意把臘八節(jié)作為佛成道日。在這一天,中國自古以來都有喝臘八粥和吃臘八蒜的生活習俗。
臘八粥還有一個另一個名字叫“七寶五味粥”。在中國喝臘八粥的傳統(tǒng),已有長達一千多年的淵源。每逢臘八節(jié)這一天,上至皇家,下到黎民百姓,家家戶戶都要做臘八粥??梢哉f,只要你生活在那個年代,臘八粥就不可能離開你的生活,因此也留下了許多有關臘八粥的詩句傳說。
到了宋朝的時候,臘八粥的風俗更是在當時廣為流傳。在皇宮里,皇帝皇后都要向勞累了一年的文武大臣、還有侍衛(wèi)太監(jiān)宮女賜下臘八粥。并向佛道寺院發(fā)放食用的米等供給他們食用。民間還要合家聚在一起享用臘八粥,而且還要把臘八粥送給親朋好友等人,感謝他們一年來的幫助,也對他們給予美好的許愿和祝福,希望來年的健康。
在中國這個講究吃的土地上,尤其是節(jié)日里的臘八粥,可以說是做法品種多多。讓你能每年的臘八節(jié)都體會不同的滋味和品種。而且臘八粥的用料十分廣泛,栗子、杏仁、桂圓無一不可,你也可以加入葡萄、花生、紅豆??梢哉f,基本上能滿足每一個人的口味。到了這一天,你不用擔心你吃不到你喜歡的那一款,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所以,到了臘八節(jié)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安心坐在家里,和家人喝上一碗溫暖的臘八粥,在寒冬中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幸福,珍惜這種福分。
說起臘八節(jié)大家可能都不會陌生,若是講起臘八節(jié)的來歷知道的人就屈指可數(shù)了。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wèi)國有個凈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fā)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并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于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并創(chuàng)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釋迦族人,后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圣人的意思。
典故一。
據(jù)說,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里很窮,便給一家財主放牛。有一天放牛歸來時過一獨木橋,牛一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老財主氣急敗壞,便把他關進一間房子里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夠嗆,忽然發(fā)現(xiàn)屋里有一鼠洞,扒開一看,原來是老鼠的一個糧倉,里面有米、有豆,還有紅棗。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鍋粥,吃起來十分香甜可口。后來朱元璋當了皇帝,又想起了這件事兒,便叫御廚熬了一鍋各種糧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這一天正好是臘月初八,因此就叫臘八粥。
典故二。
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芭D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芭D八”是佛教的盛大節(jié)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jīng),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jù)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fā)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jié)物新。”據(jù)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nèi)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干,積一年的余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壽??梢姰敃r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典故三。
早先年,有這么一個四口之家,老兩口和兩個兒子。老兩口非常勤快,一年到頭干著地里的莊稼活。春耕夏鋤秋收,兢兢業(yè)業(yè)奔日子。家里存的各樣糧食是大囤滿、小囤流。他們家院里還有棵大棗樹,老兩口精心培育,結出的棗又脆又甜,拿到集上去賣,能賣好多好多銀錢,小日子過得挺富裕。
老兩口緊緊巴巴地奔日子,就為給兩個兒子娶上媳婦。
眼看兒子一天天都到了該娶媳婦的歲數(shù)了,老兩口也都老的不行了,老父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種莊稼;老母親臨死的時候囑咐哥倆兒好好保養(yǎng)院里的棗樹,攢錢存糧留著娶媳婦。
四口之家現(xiàn)在光剩下哥兒倆過日子了。哥哥看到這大囤滿小囤流的糧食,對弟弟說:“咱們有這么多的糧食,夠了,今年歇一年吧!”
弟弟說:“今年這棗樹也不當緊了,反正咱們也不缺棗吃?!?/p>
就這樣,哥兒倆越來越懶,越來越饞。光知道一年一年吃喝玩樂,沒幾年就把糧食吃完了,院里的棗樹呢,結的棗也一年不如一年了。
這年到了臘月初八,家里實在沒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辦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掃帚,弟弟拿來一個小簸箕,到先前盛糧食的大囤底、小囤縫里掃呀掃的,從這里掃來一把黃米粒,從那里尋出一把紅豆來,就這樣,雜糧五谷各湊幾把,數(shù)量不多,樣數(shù)可不少,最后又搜出幾枚干紅棗,放到鍋里一齊煮了起來。煮好了,哥倆吃起這五谷雜糧湊合起來的粥,兩雙眼對望,才記起父母臨死前說的話,后悔極了。
哥倆嘗到了懶的苦頭,敗子回頭,第二年就都勤快了起來,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不幾年就又過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婦,有了孩子。
為了記取懶的教訓,叫人千萬別忘了勤快節(jié)儉地過日子,從那以后,每逢農(nóng)歷臘月初八那天,人們就吃用五谷雜糧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為這一天正是臘月初八,所以人們都叫“臘八粥。”
1、花生、黃豆、薏仁、紅豆洗凈后泡水4*6小時。
2、放入鍋中加水10杯、將豆子煮至軟熟。
3、糯米洗凈加入紅棗煮約25分鐘,將煮熟之豆子及桂圓一起加入熬煮約20分鐘,入糖煮開可熄火。
咸臘八粥做法,咸法中有豆制品、肉丁或臘腸。
作法:
材料:小米、玉米、黃豆、綠豆、紅豆各2湯匙;配料:碎豬肉約100克,蓮子、栗子數(shù)粒,鹽少許。
先把各種豆類在冷水里浸30分鐘,濾干;蓮子去心,栗子去皮;水燒滾,先將豆類放入煮約15分鐘,再放入其他材料,水再滾后用慢火煮約45分鐘即成。
臘八粥的來歷篇十九
臘八粥由多種食材熬制而成,也叫做七寶五味粥。臘八粥來自印度天竺。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是佛陀成道的紀念日,俗稱“臘八節(jié)”,在佛教中稱“法寶節(jié)”。
現(xiàn)在吃臘八粥的習俗已非佛門所有,作為一種民間風俗。農(nóng)歷十二月八日吃臘八粥,用以慶祝豐收,一直流傳至今。
最早的臘八粥是用紅小豆來煮,后經(jīng)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臘八粥的配料,主料是米、豆。另外再加各種輔料,如棗、栗子、花生等。民間常見的是以八種配料煮粥,與臘八的“八”相應,寓意吉利。然而,許多地方的臘八粥配料并不局限于八種。
臘八粥營養(yǎng)豐富,具有健脾、補氣、安神、養(yǎng)血等效用。然而。民間對臘八粥更是賦予了許多神奇的功效。
一是祈豐收、祈子。即將粥涂抹在果樹花木之上,祈祝多產(chǎn)果實、枝繁花盛。在湖北,若有不結果實的果樹,人們便用斧子在樹上砍個口子,將粥涂在口子上,稱為“喂樹”,以此祈果。
二是增福、辟邪、避瘟疫。在河北張北,要將臘八粥涂于墻壁、樹木、門環(huán)等處,以驅(qū)邪。
三是祛病。在湖北黃岡、新洲,人們認為此日為翻痢菩薩生日,吃臘八粥可免生癲痢。
四是驅(qū)寒。臘八粥溫暖滋補,有較好的驅(qū)寒之效。在山西和順。臘八粥也稱“防風粥’,說是可以御寒。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舍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饑又渴,終于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diào)煮成粥,喂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后,謝過牧女,繼續(xù)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于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jù)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nóng)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jié)日風俗,后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后的節(jié)日佳品——“臘八粥”。
臘八節(jié)吃臘八粥好處多多。
中醫(yī)認為,粥有和胃、補脾、養(yǎng)心、益腎、清肺、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和安神等多種功效,幾乎把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兼顧到了。而從營養(yǎng)學的角度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第一條就是“谷類為主,食物多樣,粗細搭配”,而粥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xiàn)。
首先是谷類為主,絕大多數(shù)粥都是以米、面、雜糧為主,體現(xiàn)了“谷類為主”的基本原則。其次,食物多樣,粥的包容性強,想吃葷的,雞鴨魚肉都可以加到粥里;想吃清淡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都能煲粥;想吃得“金貴”,加點鮑魚、海參、燕窩;想吃得“低調(diào)”,地瓜小米也可組搭配合。
至于粗細搭配,粥的最主要原料是谷物,其中粗糧、雜糧和全谷類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蕎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蕓豆等,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鍋粥”。
在傳統(tǒng)的臘八粥里,都少不了糯米和紅棗這兩樣食材。糯米和紅棗有著同樣的功效,兩者都屬于性溫食品,能夠補養(yǎng)人體正氣,特別是糯米吃了后會周身發(fā)熱,起到御寒、滋補的作用。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紅棗的主要功能為補中益氣、養(yǎng)血安神,兩者非常適合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如在冬季有脾胃虛弱、腹脹、倦怠、乏力感覺的人,可用糯米配紅棗、蓮子、淮山和其它豆類一起煮成粥食用,以緩解身體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