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麗的家鄉(xiāng)民勤作文篇一
首先,從三十開始說起。
早晨起來,就開始院子里頭的大掃除。疙嶗里,縫縫里,能挖的'都挖;臺臺上,沿沿上,能掃的都掃;墻墻上,頂頂上,能刷的就刷。不用說,十一點多,就有人把自來水早早的放開了。前前后后的,都灑一遍,看著濕噴噴的。
午飯一吃,趕個4點多,就開始打糨子,準備貼對聯(lián)了。先貼大門口的對聯(lián),還有那個五彩繽紛的門頭子?;ɑňG綠的,隨著風,看著索啰啰的,一下子有了過大年的氣氛。貼完后院大門上的,就開始放響春節(jié)的第一把子鞭炮。炮一定要長,要響。這可是提前就放在炕頭上捂熱了的。鞭炮聲響起,家里的人都放下了手頭的活,樂呵呵的看了起來。不大一回,巷子里,莊子那頭,就會不斷的有鞭炮聲傳來。等到夜幕降臨時,媽媽就會端著大海碗,里頭有酒有肉,還有香煙,再放幾個餃子,到莊子外頭,地里頭,燒紙。據(jù)說這是燒給沒兒沒女,無人祭奠的亂神亂鬼的。讓神靈們也裝倉。
晚飯時分,裝倉正式開始。
爸爸當廚子一輩子,做菜一直很講究。啥都擺了個樣樣子。從早晨就開始架柴生火,卸肉調湯。辛苦了一天,從廚房端來的紅艷艷的鹵豬頭豬蹄,還有香噴噴的黃燜羊肉,還要在爐子上燉兩條麻辣魚。豬頭肉,肥而不膩,蹄子當然是左手粘到右手的純膠原蛋白。
媽媽就主打涼菜與面點。海帶粉絲,水晶粉皮,自制鹵湯一澆,吃起來酸溜溜的,辣酥酥的。時不時的還會有一股沖鼻子的芥末味。俗話說的好:春天的芥末秋天的蒜,春里的芥末清肺腮。涼菜,實在是肉吃多了,解膩的好東西。吃幾嘴,拉一拉嗓門眼子,利索多了。
接下來就是給長輩們敬酒。巷子里頭,挨家挨戶的的敬,相互敬。敬長輩們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自從我記事起,就知道去敬酒。這么多年來,小的長大了,大的變老練了,長輩都變成爺爺奶奶了。還有好多娃娃是后來出生的,也個個都能端起盤子,拎起酒瓶子了。在某些場合下,也能湊個數(shù),陪陪殺場了。就這樣,代代相傳,代代傳。
最激動的時刻終于到來。新年的鐘聲響起,鞭炮,禮炮如同春雷般,響徹大地。不到零點,各家各戶,早早就在外面掛好了鞭炮。當然了,每次都等不到整點,就有點燃花炮的情況。
接下來,大多數(shù)人選擇守夜。各個屋里的燈都不關,開著,燈火通明?,F(xiàn)在年輕人都到外地發(fā)展了,幾個月或者一年甚至幾年不見的哥兒弟兄們,都聚到了一起,打麻將,挖牛九,打撲克,劃拳喝酒,熱鬧非凡。
凌晨6點多,就有小年輕開始叫人了。陣容龐大的街坊鄰居們,駭駭浪浪的,各自抱著一捆柴火,拿著鞭炮和禮花,都聚到了莊子的東南頭的柏油馬路上,開始了隆重的篝火儀式,我們都叫“燎天蓬”。在此值得一提的,就是有人在“燎天蓬”前,去看家里牛的臥相,牛頭所指的方向。牛頭所指,就是所謂的大吉方。這種判斷是否有依據(jù),
懂點周易八卦后,就會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這個辦法還真便捷。家里養(yǎng)的牲畜,在八卦萬象歸類中為子孫。子孫又叫福神。福神所臨之地,必然沒有煩惱,多福多貴。老百姓,不求高管厚祿,只希望沒病沒災。牛頭所指,恰恰是福地。看似無據(jù)可依,卻是大道至簡。
柴火點著后,大家就開始朝著吉方,跨過火苗,跳起來。諸如“東去東贏了,西去西成了”,“燎干凈了,燎利吉了”等等由大人們喊著,我們都按個跳起來,好不開心。在回家的路上,還要揀上一兩根路上沒有燃燒完的柴,取其諧音為“祿財”意為今年福祿雙收。
到家里以后,上三柱高香,放炮。這是大年初一日,第一炷香和第一把炮。休息片刻,無論多么瞌睡,媽媽還是拾掇一下,把包好的餃子,還有斜三角面片,煮上全家吃。這頓飯一定要早。據(jù)說吃得太遲,今年一年辦事都跟不上別人。
大年三十給爺爺奶奶磕頭、初一拜大爹大媽、初二看外公外婆拜舅舅舅嬤、初三拜姑媽、初四拜姨媽、初五初六干親家。
一年又一年,末日沒有到來,生活還要繼續(xù)。民勤的風俗,還將一代一代的延續(xù)與傳承。
希望,今年的春節(jié),我在家。
美麗的家鄉(xiāng)民勤作文篇二
進入臘月,春節(jié)的腳步漸漸進了,過完臘八,臘八粥的香味還未散完,民勤的人們就忙活開了。殺機、殺豬、宰羊、買新衣……春節(jié)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過了臘八,最忙的要屬孩子了。“姑娘愛花,小子愛炮”商場和街邊的小攤旁就熱鬧的不得了。漂亮的衣服和精致的小飾品博得了女孩子們百分百的回頭率。小攤旁,琳瑯滿目的玩具和鞭炮讓男孩子們流連忘返。大人們也忙了,買新衣、買春聯(lián)、買窗花……人們開始了隆重的預備年貨了。
鞭炮噼里啪啦,臘月二十三就到了,俗話說:“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在民勤又稱小年,這一天,大家要捏面人,做灶卷,祭灶爺,吹糖果。在這天,祭灶爺是最嚴肅的事。在祭灶爺時,人們會在灶臺上貼出寫有:“上天言好事,下間送吉祥?!钡膶β?lián),位的是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祭完灶后,就要放鞭炮的,這時小孩最高興了,因為用麻桿拴著的長條鞭炮不僅漂亮,而且聲音既響,放的時間又長,讓人很是過癮。當然,美味的糖果和好看的灶卷、面人更讓孩子們興奮不已!
過了二十三,年味更濃,大家更忙。孩子們在快樂中期待大年初一,大人們則在忙碌中迎接大年初一。每在小年中,每家必須大掃除一次,據(jù)說:在臘月二十四掃房子,可以掃掉一年中的晦氣、病災;在來年平安、吉祥。同時,還要把雞、魚、肉、湯、菜、餃餡、麻花、油果子、油餅子、年饃饃、大干糧等應時點心都預備充足。一是因為許多商店和超市一般在初一至初三會停業(yè);二是因為民勤人們有:“初一日,騾馬牲口閑一日”的習慣。
除夕真熱鬧,到了除夕,大年的序幕被正式拉開了,這一天,活動多,講究也多。清早起來,人們首先打掃庭院,街道,清理圈落,并將車輛農具擱置順當,給騾馬牲畜拴帶紅的布條。中午吃過午飯后,家家戶戶就要貼對聯(lián),掛年畫,準備年夜飯了。到了黃昏,到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氣氛和令人垂涎三尺的飯菜香味。除夕夜,照民勤的規(guī)矩:家家要燈火通宵,不許間斷,為的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除夕夜晚給財神照亮道路,讓他給人們送來財源。在外做事的人,幾乎都會在這一天趕回家吃團圓飯。要是不會來的,必須在除夕夜里打電話拜年。在下出席,卵時一到,一家老小要按準備次序圍坐在一起,分吃清燉排骨——俗稱“裝倉”,取來年五谷豐登之意。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幾乎沒什么人睡覺,因為要給長輩祝酒,給父母守歲,還要觀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收壓歲錢?換了的笑聲要持續(xù)到第二天凌晨——也就到了大年初二。
當東方啟白的時候,人們再次沸騰起來,鞭炮聲再次響起,男女老幼先行洗漱干凈,換上新衣。全家出動選一開闊地帶,架起“火塔”迎喜神,俗稱“燎天蓬”之所以叫“燎天蓬”聽說在大年初一這一天,天宮由天蓬元帥掌管,為求吉祥平安,人們就在這一天點燃“火塔”口念祝詞,圍著火塔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然后從“火塔”上跳過去三次,意為跳掉百病,繞回平安、財富、健康。燎完天蓬后,人們還要把五花八門的鞭炮樣樣放一些,回來時還要拉一個大樹枝放到屋里,因為柴火的“柴”諧音為“財”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家在這一年財源廣進。
天亮之后,男人和孩子們到親戚朋友家拜年,女人則留在家中待客。在春節(jié),人們都回家過節(jié),看戲的、聽小曲的、扭秧歌的、鬧社火的、逛街的??熱鬧非凡。孩子們也特別愛逛街,因為不僅可以看春節(jié)獨有的風景,還能騎到毛驢、駱駝,做羊車,最重要的是能買的春節(jié)特有的小玩意兒。
還沒玩夠呢!轉眼間,元宵節(jié)到了。正月十四黃昏,家家戶戶在大門兩側將大紅燈籠高高掛起。入夜之后,點燃燈燭,于是二百里綠洲華燈齊放,閃閃爍爍的燈火蜿蜒于農莊村落之間。美極了!
正月十五白天鬧“社火”,夜晚觀燈會,猜燈謎,逛燈會。晚上,人們從四面八方匯集到中心廣場,同賞元宵煙火匯演。真?zhèn)€民勤縣城歡聲雷動,人語如潮?!坝浀萌ツ暧紊显?,豐如流水馬如龍”,一點不假,這句古詩最能概括元宵的熱鬧景象。
民勤的春節(jié)就這樣結束在歡樂中。民勤雖是小地方,但也和大城市過年一樣熱鬧,而且過的十分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