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jù)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fā)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好的演講稿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憶秦娥婁山關演講稿篇一
一、說教材
1、教材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憶秦娥 婁山關》編排在語文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這個單元安排了內(nèi)容、寫法、風格各異的詩歌作品,有奔放豪邁、大氣磅礴的毛澤東的詞《憶秦娥 婁山關》和《沁園春 雪》,有徐志摩柔美細膩的《再別康橋》,有食指的體現(xiàn)個人體驗的現(xiàn)代派詩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有通俗易懂、朦朧抽象的《外國詩兩首》。從學習的重點來看,毛澤東詞兩首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本單元主要教學目標是: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和欣賞詩歌的能力,能領略詩情畫意,感受其意境美;
2、反復吟誦,聯(lián)想品味,既提高欣賞能力;
3、也感受詩人抒發(fā)的強烈情感,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2、教材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jù)詩歌學習的要求,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誦讀全詩,體會進軍途中的莊嚴肅穆的氣氛和紅軍英勇豪邁的氣概。(2)掌握本詞中寫景、抒情巧妙地融為一體的寫法;(3)引導學生領會詞沉郁悲壯的感情色調(diào)。
3、詩的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我將重點目標確定為目標(1);難點確定為目標(2)和(3)。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點撥法。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從教師的范讀、學生試讀、全班齊讀、個別朗讀等加強朗讀,在讀中領略詞的沉郁剛勁、悲壯的感情基調(diào),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借此落實朗讀的教學目標。
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理解詞意。通過問題設計,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進行學習探討,適時點撥,分別解決詞的上闋、下闋、教學重點和難點。在課堂的有效提問中加深學生對課文理解,達到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的目的。
本課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和課堂容量。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析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意境,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
由于九年級學生在課堂發(fā)言上已經(jīng)不是很積極,很多學生知道答案但卻不愿意舉手,我將積極調(diào)動學生情緒,通過點名提問落實課堂教學提問。此外,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
第一步導入新課,以圖片展示,介紹背景背景入手。
展示婁山關的圖片,學生先看后說(談對圖的理解)。師補充:在貴州遵義北大婁山上,萬峰插天,中通一線,是由四川進入貴州的要道,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央的領導地位,使毛澤東重獲軍事指揮權。遵義會議以后,毛澤東率領第一方面軍離開遵義,揮師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軍事指揮上最得意的一筆。這首《婁山關》詞寫在二渡赤水后。紅軍二渡過赤水河,回師黔北,集中主力進攻桐梓和婁山關以南的黔軍,乘勝奪取遵義。婁山關是戰(zhàn)斗最激烈的地方。這次戰(zhàn)役,先后擊潰和殲滅國民黨軍隊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約三千人,取得長征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毛澤東的《憶秦娥?婁山關》就寫在婁山關戰(zhàn)斗勝利之后。第二步作品欣賞
1、讀準字音
先讓學生自由讀,然后點名朗讀。學生點評,師講讀詩要領。首先、讀準字音,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要把詩讀好,這是不夠的。其次、就是要把握住詩詞的感情基調(diào),讀出情感。這個環(huán)節(jié)要注音讀的節(jié)奏,輕重,緩急,一定要把我好。再次、就是要讀懂詩詞大意,讀懂作者的心聲。
2、讀出感情
讓學生聽讀,師播放課文朗讀,聽了之后,讓學生試著去自由朗讀,這個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讀準節(jié)奏,讀出情感。(沉郁悲壯的感情色調(diào))
3、讀懂詞意,學生齊讀詞的上闕,揣摩這闕寫了什么。描寫了紅軍在婁山關戰(zhàn)斗中行軍的情景。師問:行軍的環(huán)境如何?生:不好。怎么過不好,課文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西風、雁鳴、白霜、談月——清寂蒼涼。引導學生把這些具有云貴高原特色的景物用描述性的語言連綴起來,要能體現(xiàn)凜肅、靜冷的氣氛。(2)、紅軍出征的情形:馬蹄聲、喇叭聲——剛勁悲壯。讓學生品味“碎”、“咽”二字的表達效果。師點撥,“碎”字是細碎的意思,寫出了馬蹄聲雜沓輕疾,表現(xiàn)紅軍行軍之“急”、行軍之“速”?!把省弊?,咽——西風中時斷時續(xù)。(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染上詞人的主觀色彩(樂觀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紅軍自從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開始長征以來,打的多是敗仗,湘江一役,損失更是慘重。這一次回軍遵義,重攻婁關山,任務是極其艱巨的,紅軍能否取勝,紅軍的命運如何?作為黨的領袖,作為重新回到軍事指揮崗位的毛澤東,心情是極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遠。通過這個“咽”字,既表現(xiàn)出紅軍斗爭生活的艱苦卓絕,又渲染了行軍途中莊嚴肅穆的氣氛。
4、生齊讀下闕,揣摩這闕寫了什么。寫了攻占婁山關的勝利和勝利時婁山關的壯美景色。哪句是寫勝利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品讀領悟,從頭越——攻破險要,戰(zhàn)斗勝利
真如鐵——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讓人聯(lián)想,這里的“雄關”,雖首指婁山關,但又不只指婁山關,還應該包括漫長的革命道路上有形無形的各個關口。如鐵的雄關漫道反襯紅軍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的自豪,反映遵義會議以來的變化。哪句是寫景的?“山如海,殘陽如血?!鳖I悟其藝術效果。點撥:此句運用了寫景與抒情融為一體的表達方式。婁山關的勝利,紅軍上下的沉郁心情一 掃而空,那喜悅的心胸真像大海起伏難平,勝利的情懷真像殘陽那樣火紅壯麗。
如海——多
“殘陽如血”這個比喻是否形象?請你造一個比喻句,你把殘陽比作什么?(引領學生比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體會毛澤東詞的風格和境界,領略偉人的氣魄和膽識。)投影顯示
我們?nèi)酝湔?。通紅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遠山顯出一層層深淺不同的紫色。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阼薄稄U墟的召喚》
(一個對未來充滿憧憬的知識分子眼中的殘陽,“濃處如酒,淡處如夢”,這是秀美。)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夢江南]唐?溫庭筠
(脈脈斜暉寫出思婦的失望與愁怨,是纏綿悱惻的凄美。)
如血——色彩濃烈,氣魄雄渾,與“蒼山如?!惫餐瑯嫵赡嘏c雄渾的壯美。血色殘陽又讓人聯(lián)想到犧牲,象征革命的勝利需要紅軍戰(zhàn)士浴血奮戰(zhàn)、前仆后繼,象征勝利是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
兩個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義:如海的蒼山象征革命征途上還會遇到更多的關隘,面臨更多的困難?!吧n山如海”“殘陽如血”預示著未來斗爭的艱辛和曲折。也只有經(jīng)歷血雨腥風的戰(zhàn)斗洗禮的軍事指揮家,擔負著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偉人,才有這樣的人格與氣魄,才有這樣的胸襟、這樣的境界,能正視未來,能預見未來,在眼中呈現(xiàn)“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壯美。第三步,總結
通過這首詞的學習,總結詩歌的特點,總結閱讀詩歌的方法:(1)、感情充沛(雄壯、頓挫、剛毅、肅穆、自豪)(2)、意境優(yōu)美(肅穆雄渾)
(3)、語言凝練(一字傳神、寓意深刻)
(4)、內(nèi)容跳躍(只選擇一個片段或一個畫面,給人聯(lián)想、想象的空間)第四步.作業(yè),朗讀、背誦
在學生充分理解詩歌內(nèi)容情感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直至成誦。讓學生間互相點評,討論朗讀方法。最后、全班分任務合讀全文
憶秦娥婁山關演講稿篇二
憶秦娥 婁山關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課文。理解詩意及蘊含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反復朗讀、小組交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自主學習,理解詩意及蘊含的思想感情。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2)學習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局攸c難點】
1.針對單元重點和教材內(nèi)容,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感受紅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領略毛澤東作為詩人的豪情和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zhì)。
2.針對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心理層次,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詞的意思并體會蘊含的思想感情 【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教學,利用圖片、音樂、視頻等多媒體素材?!菊n時安排】
一課時(40分鐘)【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復習《沁園春長沙》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毛澤東的另一首詞《憶秦娥婁山關》。(板書課題)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
(課件展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理解詩意及蘊含的思想感情。
2、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3、學習作者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仡檶W習方法可以照應整個詩詞單元的整體性,讓學生明白方法的運用是舉一反三的。背誦《沁園春長沙》,可檢測學生課后背誦情況,督促學生課后學習,同時照應到學習的延續(xù)性。]
二、弄清標題,了解背景 師:我們常說:“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我們拿到一首詩詞,首先要讀的也是標題。明確:憶秦娥是詞牌名,源于李白的詞“秦娥夢斷秦樓月”,而婁山關是本詞的題目,也是本詞的寫作地點。師:1935年在婁山關究竟上演了一段怎樣的歷史呢?(教師介紹,課件展示圖片)
又名太平關,位于大婁山脈的主峰,海拔1400余米,婁山關關口地勢險要,四周崇山峻嶺,懸崖峭壁,群山中只有一條盤山公路通過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稱。關南50公里為遵義市城區(qū)。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戰(zhàn)略性大轉(zhuǎn)移--長征。初期,王明等左傾機會主義者在軍事上遇敵硬打硬拼,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1935年1月,紅軍遵義會議后,糾正了組織和軍事上的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軍的領導地位。從此,紅軍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局面,在戰(zhàn)略上轉(zhuǎn)入主動的態(tài)勢。1月中旬,紅軍離開遵義,過婁山關,婁山關在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貴州北部重鎮(zhèn)遵義的要沖。上任伊始的毛澤東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攻四川土城。沒料到四川兵十分打得,紅軍折兵數(shù)千,敗下陣來。此時蔣介石集結重兵,封鎖長江,嚴守川黔邊境。毛澤東當機力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征初始目標,回貴州攻打戰(zhàn)斗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最重大的戰(zhàn)略轉(zhuǎn)折。彭德懷親自帶兵急行軍在2月26日下午搶占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也是遵義會議后的第一個大勝利。這首詞作于2月26日左右。
[設計意圖:標題是詩詞的眼睛。了解背景可為后面理解詞的感情作好準備。]
三、初讀全詞
1、生自由讀:
師:婁山關大捷。站在婁山關關口,毛澤東感慨萬端,吟出了長征中的著名詩篇《憶秦娥婁山關》。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看你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了嗎?
2、指讀(教師給予鼓勵指導,提示學生注意節(jié)奏的把握。)
3、教師范讀
4、聽配樂誦讀,整體感受詞的意境。
5、齊讀
[設計意圖: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讀出詩歌的節(jié)奏、韻味才能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這首詩歌。]
四、品讀鑒賞
師:同學們都能準確地讀出詞了,但若要真正地讀好它,還需要我們細細品讀,才能走進詩詞,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深處。首先讓我們透過詩歌的意象體悟意境。
1、透過意象,體悟意境
師: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自讀這首詞。
上闋和下闋分別寫到了什么景物?他們構成一副什么畫面? 上闕:西風、長空、雁、霜、冷月、馬、喇叭聲 此時你的眼前浮現(xiàn)的是怎樣的畫面?(生說畫面)明確: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霜晨行軍圖。(板書)下闋:雄關、蒼山、殘陽
師:這是什么時候的看到的情境?婁山關戰(zhàn)役勝利歸來 明確:在我們的眼前出現(xiàn)的是一幅勝利越關圖 師:讓我們在歌聲中體悟這首詞的意境。
播放歌曲,給學生創(chuàng)設氛圍,讓學生再次體悟那詩中的畫面。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特有的氛圍牽動記憶表象,點燃思維的火花,誘發(fā)聯(lián)想。]
2、推敲詞語,品味精妙。師:讀毛澤東的詞,如讀一幅幅畫,一幅幅山水畫,一幅幅逼真的、動感十足的畫?!肚邎@春長沙》一個“看”字讓我們看到毛澤東指點江山的情境。在這首詞中又有什么詞用得如此精妙呢?(學生分析,教師歸納)(1)“碎” :是馬蹄聲斷斷續(xù)續(xù)、時斷時續(xù)、零零落落,是零碎、雜亂、急促的,說明走在崎嶇不平山道的紅軍馬匹之多和紅軍行軍之急。(師生共同用手指體會萬馬平川奔騰的聲音與萬馬在崎嶇道路上奔跑的聲音,從而理解“碎”的妙處。(2)“咽”:喇叭聲時斷時續(xù),低沉嗚咽。
(3)漫道:不要說,表達了對險阻的蔑視,對據(jù)險頑抗之敵的鄙視。(4)“鐵”:充分體現(xiàn)雄關的堅不可摧。(5)“越” :形象表現(xiàn)了紅軍翻越時的雄姿,表達紅軍再次躍過婁山關的勝利豪情。(可請學生表演“越”的動作)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自身體驗體會詞中用詞的精妙。]
3、通觀全詞,把握情感。
一個個意象營造了一幅幅畫面,一個又一個精妙的詞語讓我們看到了更加逼真的畫面?!渡袝酚醒裕骸霸娧灾?,歌詠言。”詩詞的終極目的還在于抒發(fā)詩人的情感。大家透過這首詞的畫面和精妙之詞,從上下闋中又分別讀到了什么感情呢? 上闋:緊張、沉郁
師:毛澤東在自注此詞時說:“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保ò鍟劣簦?/p>
懷著這樣的心情讀好它。(生讀)師:攻打婁山關這可是一場硬仗,心情怎能不沉郁呢?然而一場激戰(zhàn)過后,紅軍取得了婁山關大捷,站在婁山關關口,毛澤東寫下了這樣的詩句:(師讀下闋)下闋:喜悅(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擔憂
板書:亦喜亦憂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師(總結):有同學認為這兩句只寫眼前所見之景,有同學認為這是借眼前之景抒發(fā)婁山關戰(zhàn)爭的勝利,因為長征的前期一直都打敗仗,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這是遵義會議后的第一次勝利,長征中的第一次勝利;還有同學認為這是借眼前之景暗寫紅軍排除外難取得勝利,預示未來斗爭的艱辛與曲折。每個同學都能從中讀到屬于自己的見解,這就是詩詞的最大魅力。這就是我們說的“詩無達詁”。
五、布置作業(yè),課外拓展
1、背誦全詞。
2、收集自己喜歡的毛澤東詩詞。(課件出示)【板書設計】
憶秦娥婁山關
毛澤東
上闕:
西風、長空、雁群、霜、冷月、馬蹄聲、喇叭聲
碎:馬蹄聲斷零碎、雜亂、急促
咽:喇叭聲時斷時續(xù),低沉嗚咽
下闕:
雄關、蒼山、殘陽
漫道:對險阻的蔑視,對據(jù)險頑抗之敵的鄙視。
鐵:體現(xiàn)雄關的堅不可摧
越:翻越時的雄姿
勝利豪情
霜晨行軍圖
沉郁
勝利越關圖
亦喜亦憂
憶秦娥婁山關演講稿篇三
憶秦娥·婁山關
【注釋】:
咽(yè):在這里讀入聲。本義是聲音因梗塞而低沉,這里用來描寫在清晨寒風中聽來時斷時續(xù)的軍號聲。
〔從頭越〕重新跨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據(jù)作者說,是在戰(zhàn)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戰(zhàn)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產(chǎn)生了他自以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話。
婁山關:又名太平關.遵義市北大婁山脈中段遵義.桐梓交界處,從四川入貴州的要道上的關口。海拔1440米,古稱天險.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烈:猛烈,強勁。
長空:遼闊的天空。
碎:細碎。
咽:聲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殘日:日落時殘存的晚霞。
殘陽:夕陽。
【題解】
〔婁山關〕在貴州省遵義城北婁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貴州北部重鎮(zhèn)遵義的要沖。中央紅軍長征時,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領遵義,召開了革命歷史上有偉大意義的遵義會議。會后,紅軍經(jīng)婁山關北上,原準備在瀘州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沒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義進軍,在途中經(jīng)半天激戰(zhàn)打敗了扼守婁山關的貴州軍閥王家烈部一個師,乘勝重占遵義。這首詞寫的就是這次攻克婁山關的戰(zhàn)斗。前闋寫紅軍拂曉時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后闋寫紅軍攻占和越過徒稱天險的婁山關時,太陽還沒有落山。詞中的“西風”、“雁叫”、“霜晨”,都是當?shù)囟麻g的真實情景。作者自注:“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zhuǎn)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詩詞十九首》,《憶秦娥·婁山關》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反映了這一種心情?!?/p>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義會議開了三天,隨后紅軍就經(jīng)婁山關北上四川,想和張國燾的紅四方面軍會合。二月五日,在一個叫“雞鳴三省”(四川,貴州,云南)的村莊,博古把軍事指揮權正式移交給毛澤東。上任伊始的毛澤東求勝心切,敵情未明而猛功四川土城。沒料到四川辣子們十分打得,紅軍折兵數(shù)千,敗下陣來。毛澤東當機力斷,決定放棄和張國燾會合的這一長征初始目標,回貴州攻打戰(zhàn)斗力薄弱的黔軍。這是長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戰(zhàn)略轉(zhuǎn)折。黔軍企圖憑婁山關天險力阻紅軍,會合川軍、滇軍和中央軍聚殲紅軍于云貴川交界處。彭德懷親自帶兵以急行軍在二月二十六日下午搶占婁山關,接著幾天,又在婁山關周圍殲敵二個師,取得了自從慘敗湘江,損失一半人馬以來的長征途上的第一個大勝利。這首詞,應該是作于二月二十六日左右。
【譯詩】
西風正壯烈地吹送,大雁鳴霜、曉月當空。
曉月當空,嗒嗒的馬蹄令人心碎,軍號聲聲沉郁低回。
不要說群山起伏像鐵般難以逾越,而如今讓我們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陽光華赤如血。
【賞析】
?毛澤東這首《憶秦娥·婁山關》是他所有詞作中絕對第一流的作品,寫景狀物、抒發(fā)胸臆,堪當精品。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詩人自己對這首詩的解釋(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讀了郭沫若對這首詩的賞析后,將郭沫若的內(nèi)容全部刪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氣在清樣的四邊空白處寫了一段對這首詩的注釋性文字):“我對于《婁山關》這首詞作過一番研究,初以為是寫一天的,后來又覺得不對,是在寫兩次的事,?頭一闋一次,第二闋一次,我曾在廣州文藝座談會上發(fā)表了意見,主張后者(寫兩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寫一天),可是我錯了。這是作者告訴我的。1935年1月黨的遵義會議以后,紅軍第一次打婁山關,勝利了,企圖經(jīng)過川南,渡江北上,進入川西,直取成都,擊滅劉湘,在川西建立根據(jù)地。但是事與愿違,?遇到了川軍的重重阻力。紅軍由婁山關一直向西,?經(jīng)過古藺古宋諸縣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個地方,叫做‘雞鳴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軍隊的強大阻力,無法前進。?中央政治局開了一個會,立即決定循原路反攻遵義,出敵不意打回馬槍,這是當年2月。在接近婁山關幾十華里的地點,清晨出發(fā),還有月亮,午后
二、?三時到達婁山關,一戰(zhàn)攻克,消滅敵軍一個師,這時已近黃昏了。乘勝直追,夜戰(zhàn)遵義,?又消滅敵軍一個師。此役共消滅敵軍兩個師,重占遵義。詞是后來追寫的,?那天走了一百多華里,指揮作戰(zhàn),哪有時間去哼詞呢?南方有好多個省,冬天無雪,?或多年無雪,而只下霜,長空有雁,曉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貴川諸省,?就是這樣。‘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兩句,據(jù)作者說,?是在戰(zhàn)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一到婁山關這種戰(zhàn)爭勝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造成了作者以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話。由此看來,我在廣州座談會上所說的一段話,竟是錯了。?解詩之難,由此可見?!?/p>
這首詞慷慨悲烈、雄沉壯闊,?從內(nèi)到外描寫了紅軍“風蕭蕭兮易水寒”般的鐵血長征中征戰(zhàn)婁山關的這一節(jié)情景。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領導,?黨中央和紅軍被迫撤離中央根據(jù)地,開始了漫長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此詩所寫的就是當年2月26日紅軍先銳重占婁山關后,?毛主席及中央領導機關跟進途中經(jīng)過婁山關時的情景。按前面所引毛主席所解釋的情況:“詞是后來追寫的,?……”毛主席追憶了當時的風物及心情。
此詞上半闋,一開始三個字“西風烈”,悲聲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劃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這個“烈”字,讓人讀來不禁淚雨磅沱,?猶如置身凜冽的西風之中聳然動容,平添悲壯。
接著第二句,凄婉悠長的景致出現(xiàn)了,音律前(第一句)急后(第二句)慢,在鮮明的對比中產(chǎn)生回腸蕩氣之感。長空浩大無涯,大雁哀涼清幽,?“霜晨月”雖讀上去是三字一頓,但這個畫面可以剖成三個字組成的意境,一幅曉月寒霜圖,而在圖中美麗的大雁也為這美麗晨景感動得如歌如泣了。就在這霜、晨、?月(有意分開,讓我們細細品一品這三個字本身的美)中,?在肅殺的西風及大雁的凄聲中,在聲、色、音的交融中,人物出場了。
第四、五句,嗒嗒的馬蹄與嗚咽的軍號聲遠近唱和,起伏迭蕩,?在山間回環(huán)向前。前面三行已層層鋪開了這樣一個悲烈的風景,就在這霜華滿地,?殘月當空的風景中,紅軍的長征壯懷激烈猶如易水之寒。?詩人僅用“馬蹄”“喇叭”代表紅軍,又用“碎”與“咽”形容心境,用字凝煉、準確、優(yōu)美,?情景相得益彰。整個上半闋一氣讀到此處不由得立馬想到稼軒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在斷鴻聲里,憂愁風雨中:“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稼軒這幾行千古絕唱在毛澤東的這首詩尤其上半闋得到了完美的應和,?可堪英雄蒼涼之氣難分伯仲。
而且毛主席自己的話也說明當時這種一代英雄蒼涼之心境:“萬里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于困難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過了岷山,豁然開朗,?轉(zhuǎn)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以下諸篇(指本篇以下《十六令三首》、?《七律·長征》、《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等七首詩),?反映了這一種心情?!?/p>
下半闋上來起始二句,一破上片的凄厲悲壯,豪氣再升,一筆宕開,?并不寫攻占婁山關激烈的戰(zhàn)斗,而是指明即便關山漫漫,長路艱險,但已定下從頭做起。因當時確立毛主席為最高軍事統(tǒng)帥的遵義會議已經(jīng)于1月召開,在這次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結束了王明的錯誤路線,選舉了毛主席為政治局常委,?并確立了他和周恩來、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實際上確定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是在這樣的當口,詩人毛澤東在上半闋正視了紅軍的現(xiàn)實處境,?但在下半闋激抒自己一腔英雄豪氣以及對獲勝的信心。所以這二句雖表面寫實,?卻的確有象征意義,詩人感到即便過去遭過一些失敗,但可以“從頭越”?!皬念^越”這三個字凝結了多少內(nèi)心的奮發(fā)突破之情。?“真如鐵”這個“鐵”字用得極妙,讓人有超現(xiàn)實之感。
最后二行讓人有一種仿佛親眼見到詩人佇立于婁山關之巔,?遙望萬里祖國壯麗江山之英姿。他看見了如海的青山,如血的夕陽,?畫卷之美正符合蒼涼沉雄的大寫意之境界,而這種大寫意之境界正是漢風眾美之中一類。?李白《憶秦娥》有“西風殘照,漢家陵闕?!苯送鯂S在《人間詞話》中評曰:“寥寥八字,?遂關千年登臨口。?”而毛主席這最后二行博大蒼茫之氣與李白有同氣相呼應之感,同時毛主席這二行還更多一些英雄之氣與壯麗之氣。
另外,“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兩句在我們?nèi)粘I钪惺褂脴O為廣泛。當我們在生活與工作中遇到挫折或困難時,?我們情不自禁或下意識地說出這兩句詩,以此來表達我們心中強烈的感受,以及我們將暗自下定決心,?樹立必勝之決心,克服萬重困難,以致于最后獲得成功。?它對于升華我們的精神起到了某種神奇般的效應,有某種神秘的符語般的力量。
我們皆知毛澤東一生寫下許多政論文和軍事論文,這些大都結集在《毛澤東選集》中。毛澤東的政論文章明白曉暢、大氣磅礴,又高屋建瓴,說理透徹。這些文章大多創(chuàng)作于戰(zhàn)爭時期,有對時政的分析,有對形勢的判斷,有對戰(zhàn)爭的宏論,有對救國救民的設想,有很強的針對性。由此我們可知他作為一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和作為一位軍事家的縱橫捭闔。
毛澤東不只是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一位詩人,一位感情豐富、才氣縱橫的詩人。他不只是馳騁政壇,策馬疆場,也曾暢游于中國浩瀚的詩詞王國,創(chuàng)作出雄奇瑰麗的詩篇。翻開毛澤東詩詞,我們更走進了他的詩歌世界,同時也走進了這位一代偉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
毛澤東的詩詞雖然仍依聲韻,遵音律,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舊體詩的形式,但他卻是“舊瓶裝新酒”,為舊體詩的形式注入了嶄新的時代內(nèi)容。采用舊體詩的形式,乃是因為毛澤東接受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熏陶很深,他沉浸其中,博通經(jīng)典,而他處的時代風云際會,滄桑巨變,又不得不讓他這個中共領導人一次又一次站在時代潮頭,左右中國近代史的方向和進程。年輕的毛澤東心懷家國壯志,身歷困苦舛桀,時代的洪流在他身上投影為離亂奔波,交織成一首雄渾悲壯的命運交響曲。這樣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和人生體驗讓他有了深厚的感情積淀和豐富的創(chuàng)作素材,發(fā)言為詩,又或為詞,便成了他真實感情的寫照和當時時代狀況的折射。他的詩詞基本風格便往往會慷慨激昂,氣勢如虹。“指點江山,激昂文字”,貫注了作者多么豪壯的感情!在紅軍長征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艱難困苦,毛澤東保持樂觀主義精神,笑看戰(zhàn)場風云,更體現(xiàn)他這一時期的詩詞創(chuàng)作中,“烏礞磅礴走泥丸”這樣的詩句是何等的豪壯,又是何等的胸懷。
當然毛澤東并非是我們想象中的“豪放派”,他也有婉約低徊之作,真情流露的表白。《賀新郎》一闋懷念楊開慧,“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真情之真切,語之婉麗不讓宋人佳作,而《蝶戀花–答李淑一》中“我失驕楊君失柳”,又讓我們看出一代偉人晚年時期對亡妻深摯的懷念之情。我們稱許毛澤東詩詞的藝術價值,著眼于他對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繼承發(fā)揚,更著眼于他對于詩詞內(nèi)容上的創(chuàng)新,我們贊嘆他對于語言典故熟練的駕馭程度,贊嘆他高度的成就,更加看重他詩詞中體現(xiàn)的精神和人格氣質(zhì)。這些詩詞不只給我們藝術上的美感愉悅,更加給我們精神上的享受,讓我們領略其中雄渾蒼茫的景象,感染其中樂天達觀、笑看風云的大無畏和樂觀主義精神。
有人曾從技巧上批評毛澤東詩詞作品,認為有些作品沒有嚴格遵守音韻聲律,甚至有重字等犯戒,又有俚語入詩詞的習慣,這些也許從傳統(tǒng)詩詞創(chuàng)作的角度該是成立的,但我們欣賞今人的作品,沒必要非要拿古人的標準苛求今人,亦步亦趨,以形式的來約束內(nèi)容,恰恰相反,我們可以說,毛澤東的詩詞創(chuàng)作大膽創(chuàng)新,繼承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形式上突破聲律的繁文縟節(jié),不以內(nèi)容遷就形式,內(nèi)容上取材用語大大拓寬,表現(xiàn)了更廣闊范圍內(nèi)的題材,表達了更豐富更綺麗的情感世界。
不走進毛澤東的詩詞世界,不仔細品味研讀他的詩詞作品,我們就無法欣賞其精華,無法知其價值所在。下面只以毛澤東在長征初期的一首詞《憶秦娥–婁山關》為例。加以賞析,可窺其詩詞藝術之一斑。
【背景】
1934 年 10 月,中央紅軍開始戰(zhàn)略性的大轉(zhuǎn)移——長征。長征初期,王明等“左”傾機會主義者驚慌失措,倉促從事,既不作必要的政治動員,也未作一定的軍事準備,在行動上搞大搬家,實行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在軍事上盲人瞎馬,遇敵硬打硬拼,使紅軍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因此,當紅軍突破蔣軍的第四道防線,渡過湘江時,歷時僅僅兩個月,即損過半。1935 年 1 月,紅軍強渡烏江,攻占遵義。1 月 15 日到 17 日,在這里召開了中國革命史上具有轉(zhuǎn)折意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即著名的遵義會議。會上,糾正了“左”傾機會主義在組織上和軍事上的錯誤,改組了書記處和軍委,結束了“左”傾路線在黨內(nèi)的統(tǒng)治,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從此,紅軍改變了以往的被動局面,在戰(zhàn)略上轉(zhuǎn)入主動的態(tài)勢。1 月中旬,紅軍離開遵義,過婁山關,經(jīng)桐梓,渡赤水,準備從川南的宜賓和瀘州之間渡過長江,與紅四方面軍會合。此時蔣介石集結重兵,封鎖長江,嚴守川黔邊境,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計劃,揮師東進,再渡赤水,重占桐梓。貴州軍閥王家烈手忙腳亂,急調(diào)兩個師憑險固守婁山關。
據(jù)最新可靠資料,婁山關之戰(zhàn)的經(jīng)過是這樣的: “紅軍二渡赤水,24 日攻占桐梓,25 日凌晨借著月色向婁山關挺進,與黔軍在紅花園遭遇,敵軍倉皇應戰(zhàn),敗退關口。紅軍沿盤山道向關口猛烈攻擊,又在點燈山一帶的山梁上與敵激烈拼搏,經(jīng)過反復爭奪,終于占領點燈山高地,牢牢控制了關口,這時已近黃昏。中央紅軍在夕陽映照下,疾迅通過婁山關。26 日,擊潰了向婁山關反撲之敵,27 日在遵義以北粉碎敵三個團的阻擊。28 日,紅軍乘勝追擊再取遵義。這次戰(zhàn)役,殲敵兩個師又八個團,俘敵近3000 人,是遵義會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見臧克家主編《毛澤東詩詞鑒賞》第 340 頁)。由此可見,婁山關之戰(zhàn)包括了 25 日奪取婁山關和 26 日堅守婁山關兩個戰(zhàn)斗階段。本詞寫于婁山關激戰(zhàn)之后,以婁山關之戰(zhàn)為題材,雖然寫的是翻越婁山關的行軍情景,寫的是勝利后的所見所聞所感,但運用的是高度綜合法、側(cè)面描寫法,把兩天的戰(zhàn)斗歷程凝縮為一天,通過嚴肅、緊張的行軍氣氛,透露出激戰(zhàn)的先兆,通過猛烈的西風聲、凄厲的雁叫聲、細碎急促的馬蹄聲和時斷時續(xù)、悲咽帶澀的喇叭聲,暗示戰(zhàn)斗的場面,通過如海濤般起伏的蒼山、如鮮血般殷紅的殘陽,象征浴血奮戰(zhàn)、英勇犧牲的激戰(zhàn)情景。1962 年 5 月毛澤東在修改郭沫若《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見《人民文學》 1962 年 5 月號)加寫的一段話中,細致而深情地回憶了本詞的創(chuàng)作過程: “那天走了一百多華里,南方有好多省,冬天無雪,或多年無雪,而只下霜,長空有雁,曉月不堪寒?!?“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兩句,據(jù)作者說,是在戰(zhàn)爭中積累了多年的景物觀察印象與婁山關這種戰(zhàn)爭勝利的實然遇合,造成了作者自認為頗為成功的這兩句詩。這些話說明,詞人確實是寫了婁山關激戰(zhàn)的,只不過,他是用含蓄的筆法——正面明寫行軍,側(cè)面暗寫激戰(zhàn),一正一側(cè),一明一暗,使行軍和激戰(zhàn)兩者巧妙地結合起來。
憶秦娥婁山關演講稿篇四
《憶秦娥 婁山關》教學設計之一
2011-05-05
【字號:大中小】【背景色 ■■■■■■】 【收藏此頁】 【打印】 【投稿】 【關閉】 關鍵詞:婁山 婁山關 長征 教學 設計 默寫 大無畏 朗讀 課文 教學設計
《《憶秦娥 婁山關》教學設計之一》摘要:背誦并默寫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3.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背誦并默寫課文;理解詞的大意。2.難點: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教學過程:
一、...相 關: ◇ 湘教版:《憶秦娥 婁山關 >>詳細
◇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設計提要 >>詳細 ◇ 《番茄太陽》評析 >>詳細 ◇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 >>詳細教學目標:
1.認識會寫“娥、婁、蹄、咽”4個生學。
2.朗讀、背誦并默寫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3.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重點難點:
1.重點:朗讀、背誦并默寫課文;理解詞的大意。
2.難點:感受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播放《長征》電視劇片斷。
2.讓學生補充知道的長征故事。
3.屏幕出示文中的插圖,說說: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學生發(fā)問之后,師相機點撥,屏幕出示相關內(nèi)容。
①毛澤東簡介
②婁山關地點簡介
③婁山關戰(zhàn)役的發(fā)生背景
4、引入課題
師簡介:憶秦娥——詞牌名婁山關——題目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感受革命前輩們在艱苦卓絕的長征中克服困難,一往直前的氛圍中,自然接觸到本文內(nèi)容,并以插圖引入,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誦讀文本,初步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指名試讀或試背,另外的同學注意糾正字音。蹄ti:注意聲母不是d,咽ye:多音字。
2.同桌交流讀。
3.男女分組讀。
4.全班齊讀一次。
5.全班試背一次。
6.老師配樂范讀,生思考:聽了老師的朗讀,除了書上那幅圖,你仿佛還看到了哪些圖畫?
7.引讀:哪句寫的是此次戰(zhàn)役的時間、環(huán)境?
哪句寫的是紅軍戰(zhàn)士行軍的情景?
哪句寫的是紅軍跨越婁山關的情景?
哪句寫的是勝利后看到的景色?
8.師生共同總結:上闕寫的是紅軍拂曉時向婁山關進軍的情景;下闕寫的是黃昏時紅軍攻克和越過天險婁山關的情景。
[設計理念:對古詩詞的教學首先要做到“以讀為本”,“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
三、自主、合作閱讀,理解文本。
1.合作閱讀,疏通文意
2.指名回答
3.師點撥重要字詞的意思:烈:猛烈、碎:細碎
咽:本文指在寒風中聽到軍號聲時斷時續(xù),漫道:不必說
4.屏幕出示全詞譯文
[設計理念:打破老師逐字逐句串講詩意模式,充分讓學生自主、合作地學習。]
四、再讀廣本,感詩境,悟詩情
1.分組比較閱讀下面兩組詞句,回答問題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一、二大組(a)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問題:①兩句各抓出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②兩句應讀出什么語氣,為什么?
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三、四大組(b)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問題:①哪些詞句用得好?為什么?
②這兩句應讀出什么語氣?為什么?
③想象并說明紅軍戰(zhàn)士在行軍和跨越婁山關時的心理活動。
2、生合作探究
3、生匯報a題,師點撥
①第一句的景物有:西風、長空、大雁、白霜、殘月。
第一句的景物有:蒼山、夕陽(第二句用了比喻)
②結合文章,品頭完成填空
()的西風()的天空大雁()的叫
()的白霜()的早晨()的殘月
()的山巒()的夕陽
③上句應讀出低沉的語氣,因為環(huán)境惡劣
下句應讀出高興的語氣,因為勝利后心情喜悅。
④指名讀,挑戰(zhàn)讀,全班讀。
4、生匯報b組題,師點撥
①碎,寫出紅軍行軍之急,行軍之快。
咽,軍號聲被西風撕裂,環(huán)境艱苦卓絕,突出紅軍仍一往直前的革命在革命精神。
漫道,表現(xiàn)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英雄氣概。
從這句話可看出:此句既是歌頌婁山關戰(zhàn)役的輝煌戰(zhàn)績,抒發(fā)跨越婁山關關口的豪邁情還,表達把長征進行到底的堅強決心,也是對遵義會議所取得的勝利和熱烈贊頌。
②b組第一句應讀得低沉有力,第二句應讀得昂揚。
③指名讀,挑戰(zhàn)讀,全班讀。
④指名說心理活動。
5、本文寫出了作者怎樣情懷?歌頌了紅軍什么樣的精神?
6、配樂、同學們朗讀、背誦。
[設計理念:讓學生在熟讀背誦的基礎上,深入地賞析此詞的精髓,以及所表達的感情。]
四、拓展
①屏幕出示毛澤東的《長征》、配樂讀。
②說說對今天生活的感悟。
五、課后作業(yè):將本詞改寫為記事文憶秦娥·婁山關
紅軍
拂曉行軍(大無畏,英勇豪邁)跨越雄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憶秦娥婁山關演講稿篇五
《憶秦娥.婁山關》說課稿
楊子穩(wěn)
一、說教材
《憶秦娥?婁山關》編排在冀教版五年級第五單元的課,是精讀課文。寫于婁山關激戰(zhàn)之后。全是描寫了紅軍越過婁山關,并向遵義進軍的情景,反映出紅軍頑強勇猛的豪邁氣魄和無堅不摧、無功不克的戰(zhàn)斗雄姿。【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并背誦課文。理解詩意及蘊含的思想感情。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領導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學習作者面對失利和困難從容不迫的氣度和博大胸懷。
二、說教法
本課主要使用誦讀法,提問法和點撥法。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從教師的范讀、學生試讀、全班齊讀、個別朗讀等加強朗讀,在讀中領略詞的沉郁剛勁、悲壯的感情基調(diào),在讀中欣賞、領悟詞的優(yōu)美語言和優(yōu)美意境。
二、說學法
具體的學法是朗讀法,討論法和合作感悟。這節(jié)課在教學中將朗讀訓練貫徹到課堂始終,引導學生在朗讀、齊讀、講讀的過程中感受這首詞形美,意美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學習詩詞重要方法--誦讀法。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重視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相學習。為此,安排學生按照學習小組討論活動,之后交流調(diào)動各層次學生積極性。
三、說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婁山關亦稱太平關,位于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關口人稱“黔北第一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今天就讓我們踏著當年紅軍戰(zhàn)士的足跡,去追憶一場壯懷激烈的鏖戰(zhàn)
二、激情誦讀 1.生自由朗讀
學生大聲地自由讀課文,自行處理生字難詞 2.指名讀
現(xiàn)在請同學來朗讀課文,其余的同學注意品評。讀一讀,看你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了嗎?(學生個別朗讀)
3齊讀
師:給我們大家的啟示:要想讀好詞,先要品好詞的情感,為提高效果,可以用音樂做輔助。接下來,讓我們帶著剛才的交流所得,男女同學先分組朗讀,然后全班同學齊聲朗讀。在齊讀中能夠讀出感情,那是朗讀中的最高境界,同學們有沒有信心?
教師領起,學生齊讀。男女分組讀后,分別給予掌聲鼓勵。
四、品悟鑒賞 師:你們最喜歡的詩句是哪一句?說說理由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點撥學生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詞的上闕中有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以西風、霜天、殘月、雁叫、馬蹄聲、喇叭聲等事物構成色彩濃烈的畫面,造成緊張熱烈而又帶幾分肅穆的氣氛,以此烘托行軍急速、機動靈活、勇往直前的紅軍隊伍
2、讓學生借助工具書和小組討論概括上闕內(nèi)容,描寫的是紅軍在婁山關戰(zhàn)斗中行軍的情景。
3、詞的下闕寫了哪些意象?營造出怎樣的背景? 雄關、蒼山、殘陽,營造出壯闊蒼涼的背景
4、小組討論,合作研究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句來分析 詞的下闕表現(xiàn)出作者不畏艱難險阻、樂觀積極的戰(zhàn)斗精神,表現(xiàn)出一種無堅不摧、履險如夷的豪邁氣概
五、課堂小結
風格上,悲涼沉郁與雄勁豪放融為一體;手法上,明暗虛實結合,景情并茂;煉字煉句,構成典型意境,深化主題
六、布置作業(yè)
背誦、默寫《憶秦娥·婁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