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經(jīng)驗,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撰寫一篇有邏輯性和條理性的作文是我們所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總結(jié)范文的風格和結(jié)構(gòu)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調(diào)整。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一
有一只八哥鳥,經(jīng)過主人的訓(xùn)練,學(xué)會了模仿人說話。它每天顛來倒去就會說那么幾句話,但是卻自以為了不起,把誰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樹梢上一個勁兒地叫,叫得八哥心煩意躁。它就對知了嚷嚷:“喂,喂,歇會兒行不行?就會發(fā)單調(diào)的噪音,還叫起來沒個完了呢。我會說人話,也不象你那樣炫耀?!敝藳]有生氣,只是微微一笑:“大哥,你會模仿人說話,這當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學(xué)說的話,依我看其實等于沒說。我不會模仿人說話,也沒有一副動聽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聲音表達我想表達的意思,而你呢?”八哥聽了這席話,滿臉通紅,張口結(jié)舌,把腦袋深深地埋進翅膀里。從此以后,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學(xué)舌了。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二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xué)生子路來到楚國葉縣??h官沈諸梁間子路:孔子是個怎樣的人?子路回答不上來。
后來子路把沈諸梁的問題告訴給孔子,孔子說:你為什么不這樣回答呢,孔子的生活態(tài)度是發(fā)憤忘食(發(fā)憤求學(xué),連飯都忘記了吃),明白了一個道理就會高興得忘記憂愁,而不知自己慢慢衰老了。這個成語形容勤奮好學(xué),忘我工作。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三
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一年四季,早上天一亮就起床,扛著鋤頭往田野走;傍晚太陽快落山了,又扛著鋤頭回家。他實在是很辛苦。
有一天,這個農(nóng)夫正在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nóng)夫地頭的一截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農(nóng)夫放下手中的農(nóng)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nóng)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
第二天,農(nóng)夫照舊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專心了。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nóng)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nóng)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墒怯职装椎氐攘艘惶臁?/p>
后來,農(nóng)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而農(nóng)夫地里的野草卻越長越高,把他的莊稼都淹沒了。農(nóng)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把一次偶然的事件當作常有的現(xiàn)象、看成是一種必然規(guī)律的做法是缺乏根據(jù)和十分輕率的。一個人如果那樣去看問題,就會做出像這個宋國人一樣的蠢事來。
宓子賤與巫馬期。
原來,宓子賤做過單父的地方官。平日,大家只見他整天彈琴作樂,悠閑自得,根本沒見他走出過公堂。然而在他的治理之下,單父這地方生活富足,人心安定。后來,宓子賤離開了單父,接替他的是巫馬期。巫馬期每天天沒大亮,星星還沒消失就出去了,一直忙到夜里繁星密布才疲憊不堪地返回公堂。巫馬期為了工作,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好。大小事情無不親自處理,好不容易才將單父治理好。
巫馬期聽說宓子賤治理簡直不費什么氣力,可單父也一樣富足,便特意到宓子期府上求教,探討治理單父的竅門。宓子賤得知巫馬期來意后,微微一笑,說道:“我哪里有什么治理的竅門呀。只不過我治理單父時憑借大家的力量。而你治理單父時,你用的方法是只用你自己的力量。光依靠自己的力量治理當然辛苦不堪,而我動員了大家的力量,依靠眾人當然使我自己安逸得多了?!?/p>
狙公失猴。
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wù)。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毙『镒佑謫枺骸凹热贿@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射箭和倒油。
宋朝有個叫陳康肅的人,十分擅長射箭。他能夠在百步開外射中楊樹的葉子,這樣的射技舉世無雙,再沒有第二個人能夠比得上,陳康肅對自己的本領(lǐng)很是自負。
有一次,陳康肅在自家后花園的場地上練習射箭,引來很多人圍觀。有一位賣油的老頭兒挑著擔子經(jīng)過,也停下來,放下?lián)?,斜著眼睛看陳康肅射箭,很久都沒有離開。
陳康肅的箭術(shù)果然名不虛傳,射出的箭十次有八九次都射中靶心。旁邊圍觀的人們大聲喝彩,手心都拍紅了,只有那位賣油的老頭兒,仍用斜眼瞅著,只稍微點了下頭。
陳康肅見老頭兒似乎有點看不上他射箭的技藝,又生氣又不服氣,就放下弓箭走過去問老頭兒說:“你也懂得射箭嗎?難道你認為我射箭的技術(shù)還不夠精嗎?”
老頭兒平靜地回答說:“我覺得這也沒啥了不起的,只不過你練的多了,手熟而已。”
陳康肅終于發(fā)怒了,質(zhì)問道:“你怎么敢如此貶低我的絕技!”
老頭兒也不急,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從我多年來倒油的技巧中懂得這個道理的。我就演示給你看一看吧?!?/p>
說完以后,老頭兒把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取出一枚圓形方孔的銅錢蓋在葫蘆嘴上,然后他用一把油瓢從油桶里舀了一滿瓢的油,再將瓢里的油向蓋著銅錢的葫蘆嘴里倒。只見那油成細細的一線流向葫蘆嘴,均勻不斷。等油倒完了,把銅錢拿下來細細驗看,竟然連一點油星子都沒有沾上。在人們一片嘖嘖稱奇聲中,賣油翁笑了笑,說道:“我這點雕蟲小技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不過是手熟而已。”
陳康肅看完了表演以后笑了起來,客客氣氣地把賣油翁送走了。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再難的事,只要我們反復(fù)地不間斷地練習、實踐,日久天長,必定會熟能生巧。
嘔心瀝血譜華章。
我國唐代著名詩人李賀,天賦極好,7歲時就能寫出很精彩的詩歌、文章,受到當時一些有名望的人的贊賞,被認為是小神童。盡管李賀聰穎過人,可他依然十分努力,從無絲毫的懈怠,作文、寫詩都非常嚴肅認真,從不馬虎草率。
李賀寫詩、作文,有與眾不同的習慣,他不是閉門造車冥思苦想,而是十分注重搜集材料、積累心得、捕捉靈感,他特別注意觀察生活、實地考察。他習慣于每天早上騎著家里那匹瘦馬外出游覽,每每有了什么見聞或心得體會,便當即記錄下來,裝進隨身帶的繡花錦囊之中。當太陽落山的時候,李賀再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到家常常已是掌燈時分,家里人早已吃過晚飯了。
李賀回到家,他母親趕緊叫仆人端上熱過的飯菜,可是李賀依然沒有慌著去吃飯,而是將白天寫的那些草稿從錦囊中取出來,及時修改、整理,然后謄寫清楚,集中放入另一繡花錦囊之中,這才吃飯、休息。李賀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只要不是因病或家里辦重大的紅白喜事,他都從不停止這樣做。
一天晚上,待李賀回家做完這一切躺下睡著后,他的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取過錦囊將里面的東西全倒出來,一看,竟都是些詩稿、筆記,除此以外,別無他物。他母親想到這孩子一向體弱多病,再看他倒床便睡的疲憊不堪的樣子,十分心疼又擔憂地嘆息道:“這孩子真是非要把心嘔出來才肯罷休啊!”
李賀雖然很年輕時就去世了,可他的很多詩作卻成為人們喜愛的傳世佳作,為了這些佳作,他真正是到了嘔心瀝血的地步。
李賀的故事告訴我們,天賦再好也一樣需要后天的勤奮努力,做文章不能憑主觀想象,而是要仔細觀察生活、體會生活。
樂羊子求學(xué)。
古時候有個叫作樂羊子的人,他娶了一位知書達理、勤勞賢惠的好妻子,她總是幫助和輔佐丈夫力求上進,做個有抱負的人。
妻子常常跟樂羊子說:“你是一個七尺男子漢,要多學(xué)些有用的知識,將來好做大事,天天呆在家里或者只在鄉(xiāng)里四鄰轉(zhuǎn)悠一下,開闊不了眼界,長不了見識,不會有什么出息的。不如帶些盤纏,到遠方去找名師學(xué)習本領(lǐng)來充實自己,也不在活一世啊!”
日子一長,樂羊子被說動了,就按照妻子的話收拾好行李出遠門去了。自從那天和樂羊子依依惜別后,妻子一天比一天思念自己的丈夫,記掛他在異鄉(xiāng)求學(xué)的情況,但她把這份惦念埋在心底,只是每天不停地織布干活來排遣這份心情,好讓樂羊子安心學(xué)習,不牽掛自己和家里。
一天,妻子正織著布,忽然聽見有人敲門。她過去開了門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站在面前的竟然是自己日夜想念的丈夫。她高興極了,忙將丈夫迎進屋坐下??墒求@喜了沒多久,妻子似乎想起了什么,疑惑地問:“才剛剛過了一年,你怎么就回來了,是出了什么事嗎?”樂羊子望著妻子笑答:“沒什么事,只是離別的.日子太久了,我對你朝思暮想,實在忍受不了,就回來了?!?/p>
妻子聽了這話,半晌無語,表情很是難過。她抓起剪刀,快步走到織布機前“咔嚓咔嚓”地把織了一大半的布都剪斷了。樂羊子吃了一驚,問道:“你這是干什么?”妻子回答說:“這匹布是我日日夜夜不停地織呀織呀,它才一絲一縷地積累起來,一分一毫地變長起來,終于織成了一整匹布?,F(xiàn)在我把它剪斷了,白白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它也永遠不能恢復(fù)為整匹布了。學(xué)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要一點點地積累知識才能成功。你現(xiàn)在半途而廢,不愿堅持到底,不是和我剪斷布一樣可惜嗎?”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四
這個故事源于《莊子*齊物論》。有一年碰上糧食欠收,養(yǎng)猴子的人對猴子說:“現(xiàn)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jié)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yǎng)猴子的人連忙說:“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么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jīng)勝利了。其實橡子的總數(shù)沒有變,只是分配方式有所變化,猴子們就轉(zhuǎn)怒為喜。那些追求名和實的理論家,總是試圖區(qū)分事物的不同性質(zhì),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zhì)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宋《二程全書·遺書·十八·伊川先生語》:“若曰圣人不使人知,豈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術(shù)也?”遺憾的是,后來應(yīng)用這個成語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處,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戰(zhàn)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就象十年前美蘇爭霸時期,有些非洲國家時而倒向美國,時而倒向蘇聯(lián)。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guān),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為沒有原則,反復(fù)無常了。
題意解說。
莊子三十三篇里,由莊子親手執(zhí)筆而成的,事實上只有內(nèi)篇七篇。其余的外篇、雜篇,皆是莊子的門人假托莊子之名所寫。研究莊子的學(xué)者,大持此見解。
莊子的生卒年代和一生經(jīng)歷皆不詳。不過,史記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莊子是宋國蒙縣(現(xiàn)在的河南商邱)人。名周。曾為蒙縣的漆園吏。他的出生年代大致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所以,我們可以認定莊子大約是公元前四世紀后期的人物。
莊子將支配萬物的根本,命名為“道”。他認為,以“道”來觀看一切事物,是沒有任何區(qū)別的(萬物齊同)。再者,應(yīng)該和道一體化(也就是說。成為一個無相的狀態(tài))、來接納自然界的萬事萬物,此如才能獲得自由,毫無束縛地生活。達到這種修養(yǎng)境界,就稱為“心齊”,也叫作“坐忘”。他排斥“人為”,因為人為會損傷自然。所以,在人為觀點中認為最無用的東西,實際上,應(yīng)該是最有用的;莊子針對這個道理,提倡價值的轉(zhuǎn)換。
后來,莊子和主張自然無為處世哲學(xué)的老子思想融合了,成為老莊思想的系統(tǒng)。對后世的生活方式,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明鏡止水。
正在流動的水,是無法照出任何相貌的;但是靜止的水,卻像是一面鏡子,能夠虛心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因此,所謂“明鏡止水”,就是形容能夠以寧靜坦誠的心情面對任何事物的一種心性境界。出典于“人莫鑒于流水,而鑒于止水”。
螳臂擋車。
以螳螂舞動鐮刀似的雙臂對抗車子的情形作為譬喻,勸人不要自不量力。魯國的顏闔性情相當剛烈,有一次被聘為衛(wèi)國太子蒯聵的師傅。他從來不曾擔當過如此重要的職位,內(nèi)心的惶恐可想而知。于是,只好求教于衛(wèi)國的大臣蘧伯玉大夫,請教如何教導(dǎo)太子。蘧伯玉大夫就針對他的行為,引用螳螂的例子來規(guī)勸他:“任何物體靠近螳螂的時候,即使靠近它的是一輛車子,它也照樣揮動鐮刀似的臂,奮力抵抗,這實在是因為螳螂無法辨清自己的身分,而太過于相信自己能力的緣故。你現(xiàn)在的情形亦正和螳螂一樣,你太高估了你自己的能力,所以才會不智地想去當太子的老師。如果你過分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必定會遭受太子的不滿。所以你務(wù)必要小心從事。”
每況愈下。
戰(zhàn)國時有一個叫東郭子的人,聽說莊子對“道”很有研究,就去向莊子請教,問他“道”到底在什么地方。
莊子說:“我講的‘道’各處都有,無處不在?!?/p>
“那請您具體指明它在哪些地方,可以嗎?”東郭子非??蜌狻?/p>
莊子不加思索:“在螞蟻洞里。”
東郭子非常奇怪:“道,是很高尚的東西,怎么會存在于這么卑下的地方?”
莊子又說:“‘道’,在稗草、磚瓦碎石之中。”
“這不是愈加卑下了嗎?”東郭子更為奇怪。
莊子繼續(xù)說:“我的‘道’在屎尿之中!”
成者英雄敗者賊。
這個故事出于《莊子*盜跖》。在春秋這個社會(其實不限于春秋),小的盜賊被抓起來,而竊國大盜卻成了諸侯。齊桓公小白殺了他的哥哥才當上齊國的國君,當上國君后又把嫂子據(jù)為己有。對這樣的人,著名的賢人管仲卻心甘情愿地輔佐他。齊國的大臣田常殺死了齊王,竊取了齊國,自己當了齊王。對這樣的竊國大盜,圣人孔子也毫無愧色地接收了田常送給他的錢。要是議論起來,這種事情真是讓人不足掛齒,可是連圣賢都對他們沒有非議。其實這事有什么奇怪呢?《尚書》上說:“孰惡孰美?成者為首,不成者為尾?!?/p>
在后來的社會也是這樣。北宋蘇軾在《孔北海贊序》中說:“世以成敗論人物,故(曹)操得在英雄之列?!笨上У氖?,莊子、蘇軾這樣的大聲疾呼不常聽到。與此相對的一個成語是“不以成敗論英雄”。作此呼吁者多半是失敗的一方。國民政府被打敗,逃到臺灣。臺灣的報紙議論起來,就經(jīng)常用“不以成敗論英雄”這個詞。
實際上,公平地說,莊子的觀點有點脫離實際。俗話說“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英雄也好,平民也罷,都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去看待他們,用今人的眼光去看四大發(fā)明,肯定覺得技術(shù)落后而不是先進,可在當時的科學(xué)環(huán)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大事。重要看這些英雄們是否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科學(xué)的發(fā)展,對當時和后代的人民大眾是否做出了大的貢獻。
鵬程萬里/扶搖直上。
這個故事出于《莊子*逍遙游》。北冰洋里有條魚,名字叫做鯤,鯤的軀體,不知道有幾千里大。鯤后來變成一只鳥,名字叫做鵬。鵬就是傳說中的鳳凰。鵬的.背就不知道有幾千里長。當海風吹起的時候,鵬就飛往南極。它乘著旋風直飛上九萬里高空,鼓動雙翅,仿佛是遮住天空的云,濺起的水花,就有三千多里。
后來,人們把一個人有遠大的前途叫做鵬程萬里,把仕途順利稱為扶搖直上。唐朝詩人李白曾說:大鵬一朝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我國領(lǐng)導(dǎo)人有起名為萬里的,就是根據(jù)這個典故,取鵬程萬里的意思。
記得故鄉(xiāng)有個村子叫“槐樹下”,村里的人都姓石。甲、乙兩戶人家同時生了兒子。還沒上戶口的時候,有一天,甲、乙兩家的母親(孩子的奶奶)在路上遇見了。甲母就問乙母:“你家孫子起的什么名字?”乙母說:“叫鵬飛。”甲母聽了搖搖頭說:“不好聽。鵬啊鵬的,跟打槍一樣?!币夷富丶液筮B忙和家里人商量改名。過了幾天,兩家都去報完戶口了。甲母和乙母又在路上碰到。甲母問:“你家孫子現(xiàn)在叫什么名字了?”乙母說:“叫石磊。你家孫子呢?”甲母說:“我家孫子啊,他叫鵬飛?!边@個鵬程萬里的名字就這樣被甲家騙去了。
無中生有。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fā)展成萬物?!肚f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還有連未曾開始都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tài)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忽然間有了“無”,不知道“有了‘無’”到底是“有”呢還是“無”。
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钡兰艺J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睉?yīng)用到《易經(jīng)》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莊子的“無中生有”理論,和現(xiàn)代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有相似之處。大爆炸理論認為大爆炸是宇宙的起源,也是時間和空間的開始。在此以前(其實沒有什么以前),一切都是“無”。
道家對“無”非??粗?。老子曾說:一個車輪有三十根輻條,可是中間必須空出來,才好安放車軸。中間空出來的地方,看起來什么也沒有,可是正因為那兒什么也沒有,才有放置車軸的用處。一座房子中間必須留有空間,人才能住進去。這個空間仿佛什么也沒有,可是如果沒有這個“什么也沒有”的空間,房子就不叫房子了。正是這個空間,使房子具有了人們建筑它時所要求的功能。事實上,房子的功能就在這個“無”上。
越俎代庖。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傳說中,有一位杰出的領(lǐng)袖叫唐堯。在唐堯的領(lǐng)導(dǎo)下,人民安居樂業(yè)??墒翘茍蚝苤t虛,當他聽說隱士許由很有才能的時候,就想把領(lǐng)導(dǎo)權(quán)讓給許由。唐堯?qū)υS由說:“日月出來之后還不熄滅燭火,它和日月比起光亮來,不是太沒有意義了嗎?及時雨普降之后還去灌溉,對于潤澤禾苗不是徒勞嗎?您如果擔任領(lǐng)袖,一定會把天下治理得更好,我占著這個位置還有什么意思呢?我覺得很慚愧,請允許我把天下交給您來治理?!?/p>
許由說:“您治理天下,已經(jīng)治理得很好了。我如果再來代替你,不是沽名釣譽嗎?我現(xiàn)在自食其力,要那些虛名干什么?鷦鷯在森林里筑巢,也不過占一棵樹枝;鼴鼠喝黃河里的水,不過喝飽自己的肚皮。天下對我又有什么用呢?算了吧,廚師就是不做祭祀用的飯菜,管祭祀的人也不能越位來代替他下廚房做菜?!?/p>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五
這一天,庖丁被請到文惠君的府上,為其宰殺一頭肉牛。只見他用手按著牛,用肩靠著牛,用腳踩著牛,用膝蓋抵著牛,動作極其熟練自如。他在將屠刀刺入牛身時,那種皮肉與筋骨剝離的聲音,與庖丁運刀時的動作互相配合,顯得是那樣的和諧一致,美妙動人。他那宰牛時的動作就像踏著商湯時代的樂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時所發(fā)出的聲響也與堯樂《經(jīng)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覺看呆了,他禁不住高聲贊嘆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術(shù)怎么會有這么高超呢?”
庖丁見問,趕緊放下屠刀,對文惠君說:“我做事比較喜歡探究事物的規(guī)律,因為這比一般的技術(shù)技巧要更高一籌。我在剛開始學(xué)宰牛時,因為不了解牛的身體構(gòu)造,眼前所見無非就是一頭頭龐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經(jīng)歷以后,我對牛的構(gòu)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時,出現(xiàn)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頭整牛,而是許多可以拆卸下來的零部件了!現(xiàn)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靈去感觸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嫻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構(gòu)造,將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連的空隙之處,利用這些空隙便不會使屠刀受到絲毫損傷。我既然連骨肉相連的部件都不會去硬碰,更何況大的盤結(jié)骨呢?一個技術(shù)高明的廚師因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換一把刀;而更多的廚工則是用刀去砍骨頭,所以他們一個月就要換一把刀。而我的這把刀已經(jīng)用了了,宰殺過的牛不下千頭,可是刀口還像剛在磨刀石上磨過一樣的鋒利。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牛的骨節(jié)處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極薄的刀鋒插入牛骨的間隙,自然顯得寬綽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這把用了19年的刀還像剛磨過的新刀一樣。盡管如此,每當我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難以下手,這時就要特別警惕,瞪大眼睛,動作放慢,用力要輕,等到找到了關(guān)鍵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將牛剖開,使其像泥土一樣攤在地上。宰牛完畢,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環(huán)顧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滿,渾身暢快。然后我就將刀擦拭干凈,置于刀鞘之中,以備下次再用?!?/p>
文惠君聽了庖丁的這一席話,連連點頭,似有所悟地說:“好啊,我聽了您的這番金玉良言,還學(xué)到了不少修身養(yǎng)性的道理呢!”
從故事中我們知道了世間萬物都有其固有的規(guī)律性,只要你在實踐中做有心人,不斷摸索,不斷總結(jié),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會做得十分漂亮。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善于總結(jié)規(guī)律,按照規(guī)律辦事,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六
從前有一位神射手,名叫后羿。他練就了一身百步穿楊的好本領(lǐng),立射、跪射、騎射樣樣精通,而且箭箭都射中靶心,幾乎從來沒有失過手。人們爭相傳頌他高超的射技,對他非常敬佩。
夏王也從左右的嘴里聽說了這位神射手的本領(lǐng),也目睹過后羿的表演,十分欣賞他的功夫。有一天,夏王想把后羿召入宮中來,單獨給他一個人演習一番,好盡情領(lǐng)略他那爐火純青的射技。
于是,夏王命人把后羿找來,帶他到御花園里找了個開闊地帶,叫人拿來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直徑大約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說:“今天請先生來,是想請你展示一下您精湛的本領(lǐng),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為了使這次表演不至于因為沒有競爭而沉悶乏味,我來給你定個賞罰規(guī)則:如果射中了的話,我就賞賜給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要削減你一千戶的封地。現(xiàn)在請先生開始吧?!?/p>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言不發(fā),面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慢慢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顯得相當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搭上弓弦,擺好姿勢拉開弓開始瞄準。
想到自己這一箭出去可能發(fā)生的結(jié)果,一向鎮(zhèn)定的后羿呼吸變得急促起來,拉弓的手也微微發(fā)抖,瞄了幾次都沒有把箭射出去。后羿終于下定決心松開了弦,箭應(yīng)聲而出,“啪”地一下釘在離靶心足有幾寸遠的地方。后羿臉色一下子白了,他再次彎弓搭箭,精神卻更加不集中了,射出的箭也偏得更加離譜。
后羿收拾弓箭,勉強陪笑向夏王告辭,悻悻地離開了王宮。夏王在失望的同時掩飾不住心頭的疑惑,就問手下道:“這個神箭手后羿平時射起箭來百發(fā)百中,為什么今天跟他定下了賞罰規(guī)則,他就大失水準了呢?”
手下解釋說:“后羿平日射箭,不過是一般練習,在一顆平常心之下,水平自然可以正常發(fā)揮??墒墙裉焖涑龅某煽冎苯雨P(guān)系到他的切身利益,叫他怎能靜下心來充分施展技術(shù)呢?看來一個人只有真正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神箭手??!”
假如后羿沒有把賞罰看得那么重,就不會失去水準,連自己最能做好的事情都沒干好。我們應(yīng)當從后羿身上吸取教訓(xùn),面臨任何情況時都應(yīng)盡量保持平常心?;嫉没际А⑦^分計較自己的利益將會成為我們獲得成功的大礙。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七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
譯文:
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夸贊自己的盾說:“我的盾十分堅固,任何東西都不能穿透它.”又炫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十分鋒利,什么東西都能穿透.”有人問:“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樣呢?”那個人回答不出來了.
文檔為doc格式。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八
鄭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試之以足?”
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鄭人買履》的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腳,然后把尺碼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卻忘了帶尺碼.已經(jīng)拿到了鞋,就說:“我忘了拿尺碼.”便返回家中取尺碼.再返回集市時,集市已經(jīng)散了,于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為什么不用腳試試鞋呢?”他回答說:“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九
屠龍子跟都黎下棋。都黎接連失敗,館舍的人很同情他,并來幫助他;他又失敗了,旁觀者都感到吃驚,也都來幫助他。屠龍子的隨從請求停止下棋,對屠龍子說道:“人們常說‘寡不敵眾’。他正在集眾人智慧,我擔心您難以取勝,以致前功盡棄?!?/p>
屠龍子沒有答應(yīng),仍然下棋。結(jié)果,都黎敗得更慘,幾乎不能支撐,幫他的人都變了臉色,手里握著棋子互相埋怨指責起來。讓他們重下,誰也不敢。屠龍子隨從高興地說:“您的'棋藝太神妙了!”屠龍說:“還不行。
您沒見過野獸相斗嗎?獸中虎最猛,如果讓虎和虎斗,一只虎當然斗不過許多虎;但如果讓狐貍跟虎斗,那么,即使是上千只狐貍,難道能斗得過一只虎嗎?”
【蹶叔三悔】。
蹶叔很自信。他在龜山北面耕地,用高地種稻,用低地種谷。朋友告訴他稻與谷的習性,讓他換過來種。蹶叔不聽,結(jié)果種了反而連糧倉的一點儲糧也陪上了。于是,他去朋友的田里察看,這些田收成都很好。他對朋友說:“我知道悔改了?!?/p>
不久,他到汶上跑買賣,看到哪種貨物最暢銷,就趕著去買,常常和別人搶購,貨物剛到手,許多經(jīng)銷這種貨物的人也都趕了來,因而他的貨物就很難賣出。朋友告訴他:“會做買賣的人,常買進人家所不急于買的貨物,時候一到再賣出去,就會成倍地獲利?!滨晔宀宦?。這樣一直做了10年買賣,弄得異常窮困。這時又向朋友施禮說:“從此以后,不敢不悔了!”
過些時候,他要乘大船去航海,邀請朋友也一塊去,于是他們泛海東行,到了深海。朋友說:“要到歸墟了,再前進,恐怕難以出來!”他又不聽。船進入了深海之中,一直在海上漂流了9年,借助于一次強烈的海風和浪濤的推動,船才漂了回來。到這時,頭發(fā)全白,身體像干肉一樣瘦,沒人認識他了。他向朋友叩頭,仰天發(fā)誓說:“我若是再不悔改,有太陽作證!”
朋友譏笑他說:“你悔改了,只是為時太晚了!”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十
孔子帶領(lǐng)學(xué)生去楚國采風。他們一行從樹林中走出來,看見一位駝背翁正在捕蟬。他拿著竹竿粘捕樹上的蟬就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自如。
“老先生捕蟬的技術(shù)真高超?!笨鬃庸Ь吹貙衔瘫硎痉Q贊后問:“您對捕蟬想必是有什么妙法吧?”
“方法肯定是有的,我練捕蟬五、六個月后,在竿上壘放兩粒粘丸而不掉下,蟬便很少有逃脫的。如壘三粒粘丸仍不落地,蟬十有八九會捕住;如能將五粒粘九壘在竹竿上,捕蟬就會像在地上拾東西一樣簡單容易了?!辈断s翁說到此處捋捋胡須,嚴肅地對孔子的學(xué)生們傳授經(jīng)驗。他說:“捕蟬首先要學(xué)練站功和臂力。捕蟬時身體定在那里,要像豎立的樹樁那樣紋絲不動;竹竿從胳膊上伸出去,要像控制樹枝一樣不顫抖。另外,注意力高度集中,無論天大地廣,萬物繁多,在我心里只有蟬的翅膀,我專心致志,神情專一。精神到了這番境界,捕起蟬來,那還能不手到擒拿,得心應(yīng)手么?”
大家聽完駝背老人捕蟬的經(jīng)驗之談,無不感慨萬分。孔子對身邊的弟子深有感觸地議論說:“神情專注,專心致志,才能出神入化、得心應(yīng)手。捕蟬老翁講的可是做人辦事的大道理啊!”
駝背翁捕蟬的故事向我們昭示了一個真理:學(xué)好任何本領(lǐng)都需苦練扎實基本功,專心致志,日積月累,才能取得真功。
獨目網(wǎng)捕鳥。
有一個人十分擅長捕鳥,他編織了捕鳥的羅網(wǎng),那羅網(wǎng)上結(jié)滿了密密匝匝的網(wǎng)眼,捕鳥人拿了這張網(wǎng)去捕鳥,每次都能捕到不少鳥雀。
這一天,捕鳥人又守候在樹林里,他張開了他那張捕鳥羅網(wǎng),又在網(wǎng)下撒些食物。不一會兒,有一群鳥雀飛下來了,果然,有不少的鳥雀撞到了網(wǎng)上,成了捕鳥人的囊中之物。
有個人一直在一旁看捕鳥人捕鳥,他覺得十分有趣。可是,他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訣”,那就是:一只鳥頭只鉆進一個網(wǎng)眼就被捉住了。于是他想道:既然網(wǎng)住一只鳥只需一個網(wǎng)眼就夠,那干嘛還要去編結(jié)那么多的網(wǎng)眼呢?成百上千個網(wǎng)眼,難道一次能網(wǎng)那么多鳥嗎?那個捕鳥人也真是不嫌麻煩,實在太笨了。現(xiàn)在看我的吧。
于是他回到家里,將捕鳥的羅網(wǎng)來了一次“革新”。他將麻繩一根根結(jié)成單獨的小圓圈,然后把這些小圓圈分別系在一根長竹竿上,準備也到樹林中去捕鳥。
他把長竿靠在樹椏上,守候著鳥雀撞在那一個個的圓圈里,可是一批批的'鳥飛下來,又都飛走了,他在樹林里守候了一天,連一根鳥羽毛都沒得到。
他沮喪地扛著長竹竿回家。路上別人見了都覺奇怪,問他:“你這個東西是做什么用的?”
他回答說:“捕鳥用的。”
別人笑著說:“新鮮!還沒見過這種捕鳥的東西呢?!?/p>
他說:“這是我改進后的獨目網(wǎng)。一只鳥只需鉆一個網(wǎng)眼,我做的這個網(wǎng)不是比一張連結(jié)許多網(wǎng)眼的大羅網(wǎng)省事多了嗎?”
別人問他:“那你捕的鳥呢?”
他慚愧地低頭不語。
這個愚蠢的人只會片面、孤立地看問題,因此只看到了一只鳥鉆一個網(wǎng)眼的表面現(xiàn)象,卻不懂所有網(wǎng)眼在一起互相配合才能捕鳥的本質(zhì)規(guī)律。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十一
有個張臆人,深受狐貍的禍害而想不出辦法治它。有人告訴他:“百獸一見老虎便會嚇得癱伏于地。”于是他就請人扎了一只虎架子,外面蒙上虎皮,然后把它放在院里。轉(zhuǎn)天夜里,果然捉住了瑟瑟發(fā)抖的狐貍。過了些天,又捉住了危害莊稼的野豬,心想,既然假虎能降伏野獸,何必再生產(chǎn)?光靠捉野獸即能生活了。
一回,野外出現(xiàn)一只形伏像馬的龐然大物,這人又想抬假虎出來,知情人告訴他說:“它是花斑蛟,真老虎也不敢惹它。”這人以為別人眼紅,不聽勸告,把假虎抬到野外。誰知剛放下,蛟就來了,一下子就把假虎踹扁了?;ò唑該淇蘸蟊闩ゎ^追人,可憐鄉(xiāng)人竟成了蛟的美餐!
【鄭國躁人】。
過來想一想,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呢?”他根本聽不進去,終于因為這急躁的`毛病死掉了。
【虎逐麋鹿】。
老虎看到一只麋鹿,心想,一頓美餐到手了,于是猛撲過去,糜鹿見到老虎撲來,沒命地狂奔起來,逃到懸崖邊也顧不得思考,就縱身一躍,老虎追來也跟著跳下去,結(jié)果一起摔死了。
【竊雞之貍】。
郁離子住在山里,夜間有貍子來偷他家的雞,起來追趕,也未追上。第二天,仆人在貍子鉆進的地方張設(shè)捕獸工具,并放上雞誘餌。貍子果然上當,被繩子捆住了。它雖被捆住,但嘴和爪子都死死地不肯放開雞。仆人一邊打,一邊奪,貍子仍不肯放開。郁離子感嘆道:“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像這只貍子吧!”
【師曠調(diào)琴】。
晉平公讓人造了一張琴,大弦、小弦全部一樣。讓師曠(名叫曠的樂師,古代著名音樂家)調(diào)弦校音。調(diào)了一整天,總是彈不出和諧的音調(diào)。晉平公責怪師曠。
師曠說:“琴,它的大弦好比是君主,小弦好比是臣子。大弦、小弦的作用不同,配合起來才能發(fā)出動聽的聲音。不互相侵奪各自的職能,陰陽才能調(diào)和。現(xiàn)在您把弦都弄成一樣,那就失去它們應(yīng)有的職能了,這難道是樂師所能調(diào)好的嗎?”
他換得我那個東西,又幾時能變飯吃?”
【九頭爭食】。
孽搖那個地方有一種奇怪的九頭鳥,一旦其中一個頭得到食物,另外8個頭便部爭著來搶,彼此繞過脖子互相搶食,直到毛落血涌、精疲力竭才肯罷休,結(jié)果鬧得誰也吃不上。一只海鷗見了,好意勸它們不要爭食,九頭鳥不肯聽,依然各不相讓,最后終于餓死了。
【取人糟粕】。
很久以前,只有中山國人會釀酒。魯國人想得到釀酒秘方,始終也未能如愿。后來,有個在中山國的魯人,設(shè)法從一燒鍋里弄了些酒糟帶回來,在魯國開了家酒店,把酒糟浸泡在魯國自己做的一種很不好吃的酒里,然后稱說此酒是中山風味。
酒店開張,慕名而來的人很多。品嘗后都說是地道的中山風味。有幾個原先品過中山酒的人也說與原先喝過的沒兩樣。酒店越開越興旺,天天座無虛席。
一天,中山國那個燒鍋的釀酒師傅恰巧來到魯國,聞名也來品嘗,剛呷了一口,便吐出來了,苦笑著大聲說:“和我們燒鍋的光糟水一個味,也來混充中山酒?!笨腿酥朗茯_,哄散而去。
中國古代成語寓言故事篇十二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王壽夢要攻打楚國,并禁止大臣提反對意見,有一個大臣的.兒子聽說后,帶上彈弓到王宮花園去打鳥。吳王問他干什么,他說在看螳螂捕樹上的蟬,而黃雀在后面等著吃螳螂。吳王覺得自己的處境同螳螂差不多,就只好取消計劃。
【出處】螳螂捕蟬,志在有利,不知黃雀在后啄之。漢·趙曄《吳越春秋》。
【解釋】蟬:知了。螳螂捉蟬,不知潛在危險。比喻目光短淺。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目光短淺。
【相近詞】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反義詞】瞻前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