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一面鏡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并做出改進。如何正確使用科技產(chǎn)品,避免對生活產(chǎn)生負面影響?請看以下作品,它們或許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
《紅蜻蜓》說課稿篇一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孩子們放飛的是蜻蜓,其實也是在放飛童稚,放飛愛心,放飛希望。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fā)學生由此出發(fā),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chǎn)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于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準備。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對色彩鮮艷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將對后面的教學產(chǎn)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二、朗讀、交流、感悟。
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為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這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圍繞放飛依次展開。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體現(xiàn)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樂于受教、富有愛心的美好品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注意由果溯因,導入情境,就會使學生學得如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由于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因此學生有的放矢,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有情可抒。這樣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變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對話場,文本、作者、教師、學生均是參與者。師生在七嘴八舌的混響聲中,過濾和沉淀開啟心智的思考,語文課堂成了一個激情、智慧、靈感、創(chuàng)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臺。
至于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我以為并不難,學生只要讀讀課文就能說出來,但僅限于了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才是重難點。在課上,我跟孩子們一同探究著,感悟著先生的親切的態(tài)度,啟發(fā)引導的巧妙。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捎H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我也在努力學習著先生,當他們在讀課文準備介紹蜻蜓時,我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著,傾聽著,啟發(fā)著,點撥著。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介紹著蜻蜓,那些數(shù)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唇間動情地傾吐著,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jīng)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么呢?并自由表達:你們有什么想對小蜻蜓說的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應當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的辨正統(tǒng)一。入境始與親,讓學生轉換角色,自己深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自己去體驗,去感受。而配樂的集體分角色朗讀課文,更將本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了陶先生的慈愛和善和諄諄教導。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讓學生想象說話能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臺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臨下課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于蜻蜓的,有說關于先生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獲還真不少。我建議他們課后再去找一找關于陶先生的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好地了解先生,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得到啟發(fā)。而我,則從這節(jié)課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他們關于蜻蜓的知識其實并不比我們做老師的少!走進新課程,我們?yōu)閹熣呤紫葢且粋€善于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啟發(fā)與誘導!
《紅蜻蜓》說課稿篇二
溫暖:更包容的心態(tài)、更開放的姿態(tài)來做這件事;把競賽的過程看做是培訓的過程,讓更多的老師受益。
這是一篇講述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循循善誘、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愛護蜻蜓的故事。通過本文教學,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懂得愛護益蟲的道理,還要體會到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和諄諄教導。
1、教學方式的轉變:問答式向任務目標驅動轉變,教學過程有明確的目標指向。(1)學會本課生字,重點掌握“蠅”的讀音,理解“七嘴八舌、成千上萬、復雜”等詞語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根據(jù)起因、經(jīng)過、結果理清文章脈絡,了解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
(4)初步感知本課語言特點,通過提示語及人物的語言初步了解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
2、學習方式的.轉變:把學習的時空最大化地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自主、充分得到發(fā)展。
3、朗讀得到充分的重視。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讀書,熟讀方能成誦,熟讀方能理解、感悟,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讓學生有滋有味地讀書。
(1)讀的時間有保證。
(2)讀的形式多樣。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形式。
(3)讀的內容有選擇。在讀通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讀,有限的時間用在刀刃上,為第二課時的理解奠定基礎。
4、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注重講方法,揭示規(guī)律。識字解釋、理清條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抓住重點,無須面面俱到。(無論是哪種解詞方法,都必須聯(lián)系課文,借機了解課文,切忌孤立解詞,那種為了解詞而解詞你說他說照本宣科的形式寧可不要。)
5、著眼學生的發(fā)展,致力培養(yǎng)學生的習慣,抓好學生的課外閱讀,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豐厚學生的底蘊,為學生的未來奠基。
《紅蜻蜓》說課稿篇三
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小學音樂第七冊第四單元《田野在召喚》第二課時《紅蜻蜓》。
1、教材分析:
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的形態(tài)和載體,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對音樂的感悟、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
《紅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兒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xx—19xx),根據(jù)日本詩人三本露風(18xx—19xx)回憶童年情景的詩作譜而成。歌曲為三四拍,共八小節(jié),短小精煉。曲調自然流暢,感情真摯,具有夢幻般的意境。19xx年歌曲問世后,不僅在日本廣為傳唱,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等各種形式,流傳到其他國家,受到各國人民的喜愛。
歌曲分為兩個樂句,第一樂句旋律上行,第二樂句以下行作為呼應。歌曲中設置了較多的力度記號,力度變化細膩、頻繁,但基本上都與旋律的起伏結合緊密。第二聲部的哼鳴,烘托了寧靜而深遠的氣氛。
2、教學目標: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目標在教育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從事教育活動的指南。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以及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是這樣來設置的:
知識目標: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紅蜻蜓》,表達對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標:學生能專注地聆聽歌曲,樂于用自己喜歡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音樂,認識漸強漸弱記號、換氣記號,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情感目標: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緒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學重點:
感受音樂情緒,能用親切、優(yōu)美的聲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養(yǎng)良好聆聽習慣,感受童年帶來的美好回憶。
4、教學難點:
學唱二聲部合唱歌曲《紅蜻蜓》的第三段歌詞。
托爾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學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是為了教而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創(chuàng)設愉悅和諧的情感氛圍,充分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指導的作用,以“美”為突破口,以實踐為中心,以技能為手段,以能力為重點,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聽唱法、對比感受等手段,讓學生在大量的音樂活動中學會學習,不斷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緒、把握歌曲內容。
1、情境創(chuàng)設。
導入:同學們,歡迎大家走進今天的音樂課堂,這節(jié)音樂課,我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聽的音樂。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斷。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學生回答后通過教師詩一般的語言把學生帶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學生興趣。
2、歌曲教學。
過渡:童年生活快樂而難忘,聽!晚風中有傳來了一陣優(yōu)美的旋律——。
1、初聽《紅蜻蜓》伴奏。師提問:它描寫了什么?給了你怎么樣的感受?
2、教師鋼琴伴奏學生有感情朗讀歌詞。
3、聽教師范唱。
4、學唱歌曲。
(1)跟琴唱第一段,認識換氣記號。
(2)再次跟琴唱第一段,認一認漸強漸弱記號。
(3)自學第二段、第三段。
師:給你們半分鐘時間,請你練唱一下第二段歌詞。
師:能馬上把第三段歌詞唱一唱嗎?
(注意:第三段歌詞和第一段歌詞的不同)。
(4)齊唱全曲。
3、對比體驗快速演唱。
師:由于這首歌曲的廣泛傳唱,如今它已有許多版本,讓我們來唱一唱這個速度的版本,給你們什么不一樣的感覺?(播放快速伴奏)設計意圖:速度、情緒的變化,能表現(xiàn)出不同的情境,這正好比學生在欣賞同一首樂曲時,會因個人喜好和經(jīng)歷的不同,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感受,音樂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現(xiàn)正是應證了音樂的多元化。
4、二聲部合唱。
欣賞日語演唱的合唱曲《紅蜻蜓》對比合唱與齊唱——合唱比齊唱效果更豐富、飽滿、有變化。接著用lu跟琴哼唱二聲部。最后把學生分成兩大組,演唱不同聲部,體會合唱效果。此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兩聲部歌曲的合唱學習,體驗二聲部合唱歌曲所表現(xiàn)的和聲效果,學習合唱知識,練習二聲部合唱技能。
為每一段設計不同的演唱形式.(比如:齊唱+領唱+合唱)。
在整堂課中,我都注重了個體性與整體性相結合,這種結合體現(xiàn)在既有一些音樂特長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體性的合作演唱;體現(xiàn)在小組化的探究與整體的共鳴。本堂課最重要的一點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對比、體驗,找到解決的方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正確性、簡捷性、靈活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紅蜻蜓》說課稿篇四
《蜻蜓飛飛》是魯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九課。是一節(jié)繪畫課,屬于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xiàn)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樣的工具表現(xiàn)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致7—8歲,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對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對物象的觀察與表現(xiàn)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這對于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
1、觀察蜻蜓,能夠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進行造型表現(xiàn)。
2、能夠結合簡單的情景以蜻蜓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幅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3、養(yǎng)成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習慣,懂得珍惜動物、保護自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進行表現(xiàn),畫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xiàn)蜻蜓的不同姿態(tài)。
本課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賞析教學法、自主探究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蜻蜓,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并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參與體驗中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
教學準備:課件、蜻蜓圖片、有關作品,彩筆。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二)、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蜻蜓的美,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三)、畫蜻蜓,展開創(chuàng)作過程。
(四)、學生繪畫,教師巡視并進行輔導
(五)、課堂評價
(六)、課堂小結與拓展
1.出示課件,猜猜我是誰 。
利用猜謎語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猜出后,再問:大家是從那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讓學生進入學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蜻蜓飛飛》。
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想表現(xiàn)物象的沖動。
1、課件展示兩個問題:
(1) 問題一、你都知道有關蜻蜓的那些知識?
通過幾個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梳理學生的答案。
小結:蜻蜓是目差翅亞目飛行的捕食性昆蟲,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wǎng)狀翅脈極為清晰。頭部能靈活轉動,復眼1對,較大,約占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只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下雨前喜歡低空往返飛行。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接著出示蜻蜓的結構圖,進一步明確學生剛才的答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知。
(2) 問題二、蜻蜓是美麗的,你覺得它美在哪里?
首先出示一組不同美感的蜻蜓圖片,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紋理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蜻蜓的美。
通過學生交流,總結出蜻蜓這些地方漂亮:
身體:長長的細細的,有漂亮的花紋
翅膀:有兩對,又長又薄,
眼睛:有兩只,復眼大又圓
顏色:很漂亮,紅、黃、紫
2、這么美麗的蜻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xiàn)蜻蜓的美,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哪些地方?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蜻蜓的方法。
3、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小結:用線條表現(xiàn)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得很詳細,表現(xiàn)了蜻蜓的動態(tài)。:蜻蜓的色彩很豐富而且很鮮艷;蜻蜓的翅膀紋理畫得很細致;蜻蜓的姿勢各不相同;許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熱鬧;畫中背景各異。
1、欣賞了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它?想給它穿什么花紋的衣裳?鼓勵學生結合多種方法來表現(xiàn),發(fā)展個性、開拓學生思路。
2、提出作業(yè)要求:
學會用線條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部。
用彩筆給它穿上五彩的外衣。
充分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運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蜻蜓的不同姿態(tài)。
3.播放大量的蜻蜓的圖片,循環(huán)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chuàng)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對個別存在的問題單獨指導
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班指導
1、你喜歡那幅作品?喜歡哪里?
你的作品中哪些地方還需要再修改一下???
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yōu)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的作業(yè)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蜻蜓王國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么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后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紅蜻蜓》說課稿篇五
一.簡析首尾,聚焦“放飛”
1.指名讀第一段,了解大意,想象孩子們捉蜻蜓的快活情景。
2.指名讀第十一自然段。
(1)這群孩子捉了幾只蜻蜓?
(2)這只蜻蜓當時在誰的手里?
(3)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哪里看出?
(4)個別讀孩子的話。這里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了什么?讀這種心情來!練習朗讀。
3.激起懸念。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1.自瀆課文二至十一自然段,想想:如果你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情后,你會很自覺自愿地將捉到的蜻蜓放飛嗎?找出課文中有關能說明自己樂意放飛蜻蜓原因的句子。
2.指導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同桌商量。
3.課堂討論:為什么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1)從蜻蜓本身講。(學生交流收集的相關資料,了解蜻蜓的.尾巴,眼睛分別有什么特點和作用。教師可適當補充一些知識。)。
(2)從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講。
a.與孩子說話態(tài)度和藹可親,方法巧妙。
b.不擺架子,尊重孩子。
c.知識豐富,說的是孩子們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識。
4.這樣一個知識豐富,和藹可親的先生,講得孩子們心服口服,所以答應放飛蜻蜓。
5.你們愿意同桌分角色來朗讀一下課文嗎?
6.指名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歸納總結。
1.老師指著題目,問學完了課文,你們知道這群孩子為什么同意放飛蜻蜓嗎?
2.看到蜻蜓展開翅膀向空中飛去時,此時,你們會想些什么?或者會說些么?
《紅蜻蜓》說課稿篇六
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放飛蜻蜓》。這是語文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我從教材的特點、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采用的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說教材。
《放飛蜻蜓》是三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真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課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放飛蜻蜓》是一篇精讀課文,放在了本單元的第一課,引領著本單元課文的學習。這是一篇寫人的精讀文章。課文講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課文層次清楚、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諄諄教導。
根據(jù)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品悟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陶行知先生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對其產(chǎn)生敬佩之情。同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思想感情。
三、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fā)孩子們放飛蜻蜓是重點也是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主要采用啟發(fā)式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學法:
1、遷移法。
2、發(fā)現(xiàn)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五、說教學過程設計:
這篇課文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激趣導入,引題質疑,整體感知,理清文脈,指導寫字,設置懸念。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復習導入,回顧文本;品讀語言,感悟品質;朗讀悟情,聚焦“放飛”。
《紅蜻蜓》說課稿篇七
《放飛蜻蜓》是三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認真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學習課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質。《放飛蜻蜓》是一篇精讀課文,放在了本單元的第一課,引領著本單元課文的學習。這是一篇寫人的精讀文章。課文講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課文層次清楚、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諄諄教導。
根據(jù)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我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本課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本課的生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正確讀出句子的語氣,學習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2)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抓住重點詞句品悟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悟陶行知先生對孩子的諄諄教導,對其產(chǎn)生敬佩之情。同時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理解陶行知如何耐心細致地引導孩子們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啟發(fā)孩子們放飛蜻蜓是重點也是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我主要采用啟發(fā)式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讀讀、劃劃、議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二)說學法:
1、遷移法。
2、發(fā)現(xiàn)法,在講讀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這篇課文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激趣導入,引題質疑,整體感知,理清文脈,指導寫字,設置懸念。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復習導入,回顧文本;品讀語言,感悟品質;朗讀悟情,聚焦“放飛”。
《紅蜻蜓》說課稿篇八
《放飛蜻蜓》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
本文講述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故事。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諄諄教導。是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動物,激發(fā)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的好教材。
根據(jù)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了解他們的含義。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yǎng)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
其中目標1、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蜻蜓的資料,為上課做好準備。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我安排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我直接板題,讓學生讀完課題根據(jù)課題質疑。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完成。
1、標好自然段。
2、畫出文中到生字的詞語。
3、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們自己評價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指導學生讀準確這些字的讀音:前鼻音“貞、蚊”后鼻音“舌、蠅、搶”,調整的tiao,露水的lu。在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后,用質疑討論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知道課文講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簡單介紹陶行知)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事。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最后學生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自悟課文的2-10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我以“在陶行知和小朋友們的對話中,你對蜻蜓有了哪些了解?”(相機板書陶行知)這一問題為切入點進入文本的`學習,我將用充足的時間安排學生自讀課文,圈圈畫畫,找出相關語句進行交流。
我這樣預設教學過程。
第一步、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邊讀邊思考,并畫出相關內容。
第二步、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第三步、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評議,補充完善。
第五步、請學生完整地,有條理地敘述蜻蜓的相關知識:相機板書: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師總結。
第七步、感悟朗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
3、學生互相評議(人物的不同語氣應該是怎樣的)。
4、學生在評議的基礎上練讀。
5、感情朗讀(讀出人物不同的的語氣)。
第八部、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寫在陶行知的開導下,孩子們放飛蜻蜓。
我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部分,我這樣預設教學過程。
1、讓學生自讀這一段,對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讀,感悟:你讀懂了什么?
3、討論交流(理解孩子們放飛蜻蜓時的迫切心情)。
4、引導學生用欣喜、贊嘆的語氣讀好這一段。
5、自讀感悟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在書上找出有關的詞句)。
6、討論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
7、教師歸納總結:陶行知是一個慈愛,有學問,尊重學生,懂得教育方法的大教育家第九步、學生再讀全文,加深感悟。
第九步、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紅蜻蜓》說課稿篇九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孩子們放飛的是蜻蜓,其實也是在放飛童稚,放飛愛心,放飛希望。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fā)學生由此出發(fā),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chǎn)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于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tài)度。
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3、教學課件
一、展示畫面,激趣引出課題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對色彩鮮艷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這一教學片段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將對后面的教學產(chǎn)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二、朗讀、交流、感悟
自讀全文。以引導學生認識陶先生為主線,指導學生朗讀、感悟。這是整個教學的重點,圍繞放飛依次展開。為了讓學生充分了解陶先生關愛學生、循循善誘、講究民主的精神作風,在教學中突出了慈愛小心商量等詞語,同時也突出了七嘴八舌入神放了它等詞語,體現(xiàn)了孩子們天真活潑、樂于受教、富有愛心的美好品質。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在教學中注意由果溯因,導入情境,就會使學生學得如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后,你會自覺自愿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么?由于在一開始我就注意讓學生進入角色,邊讀文,邊體悟。在此基礎上展開討論,因此學生有的放矢,獨立思考、體悟得較深,討論時也是有話可講,有情可抒。這樣的語文課堂已經(jīng)變成具有磁石般魔力的智慧碰撞和智慧生成的對話場,文本、作者、教師、學生均是參與者。師生在七嘴八舌的混響聲中,過濾和沉淀開啟心智的思考,語文課堂成了一個激情、智慧、靈感、創(chuàng)造碰撞和生成的大舞臺。
至于了解關于蜻蜓的知識,我以為并不難,學生只要讀讀課文就能說出來,但僅限于了解還遠遠不夠,學會整合書本資源和課前搜集到的資料,用自己的話來介紹蜻蜓才是重難點。在課上,我跟孩子們一同探究著,感悟著先生的親切的態(tài)度,啟發(fā)引導的巧妙。學生們喜歡上了這位離他們原先較遙遠的先生??捎H可敬的陶先生就這樣走進了學生們心間。我也在努力學習著先生,當他們在讀課文準備介紹蜻蜓時,我在學生的座位間穿梭著,傾聽著,啟發(fā)著,點撥著。課上,學生們眉飛色舞地介紹著蜻蜓,那些數(shù)字,那些小故事在他們的唇間動情地傾吐著,我知道,課文的重難點他們已經(jīng)大多掌握了。
三、拓展、延伸
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后,我又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象: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么呢?并自由表達:你們有什么想對小蜻蜓說的嗎?教師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應當是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F(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育的本質屬性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建構的辨正統(tǒng)一。入境始與親,讓學生轉換角色,自己深入課文所描繪的情景中,自己去體驗,去感受。而配樂的集體分角色朗讀課文,更將本課的學習推向了高潮,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了陶先生的慈愛和善和諄諄教導。
四、演一演這個故事
讓學生想象說話能拓展、豐富、充實課文內容,調動學生平常的生活積累和知識積累,而且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語文的情感。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臺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yǎng)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臨下課時,我問孩子們學完了這一課有什么收獲,學生們談了許多,有說關于蜻蜓的,有說關于先生的,有說要保護動物的等等,看來他們的收獲還真不少。我建議他們課后再去找一找關于陶先生的資料,相信他們一定會更好地了解先生,從先生教育學生的一個個小故事中得到啟發(fā)。而我,則從這節(jié)課中更好地明白了: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他們關于蜻蜓的知識其實并不比我們做老師的少!走進新課程,我們?yōu)閹熣呤紫葢且粋€善于學習者,向書本學習,更新理念;向學生學習,做平等中的首席;向同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陶先生身上我又一次明白了教育的真諦: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訴,而是啟發(fā)與誘導!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
今天我教授的是蘇教版第六冊19《放飛蜻蜓》。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引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諄諄教導,是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動物,激發(fā)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本課時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中感悟陶行知對孩子的諄諄教誨。
2、引導學生反復品味語言文字,練習好人物的對話。
3、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yǎng)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這也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布置學生查閱收集有關蜻蜓的資料,為上課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題
孩子是充滿愛心,充滿想象力的,將可愛的蜻蜓形象比喻后,孩子們一定
會喜歡上它們,激起無限的興趣。
二、朗讀交流感悟
默讀全文,以“陶行知是怎樣讓孩子們放飛蜻蜓的?”為主線,從而找出、畫出陶先生的四個問題,指導學生朗讀、感悟。
圍繞著四個問題,人物間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fā)展,我抓住陶行知的話語、動作如:“慈愛”“撫摸”“小心”“商量”等詞語讓孩子們感受到陶先生的智慧,“生活即教育”的思想理念。課堂中的孩子們如同文中的孩子一樣,入情入境,步步感受著他的引導,大膽訴說著自己的體會、感受。教學中,我也注意到要注重學生自己的感受,當孩子們了解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時,我并沒有急于讓孩子繼續(xù)學文,而是先問他們“知道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你們現(xiàn)在愿意把蜻蜓放了嗎?”讓孩子參與其中,有話可講,有情可抒。
課堂不只是教師的講臺,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場所,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當然,作為教師應起著指引的作用,讓他們自主地去學習。對于三年級的孩子,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所以,在學習蜻蜓知識部分時,我讓孩子們帶著我的問題提示去學習,孩子們有了學習的目標,自然也就有了閱讀的方向。不論他的理解、感受有多少,至少他在不斷地感悟中鍛煉了自己,提升了自己。
陶行知的教育藝術是令人欣賞的,孩子們的感受也是最深刻的,在大家獲得收獲的同時,再次讓學生從文中自己體會他的為人,他的教育機智,認識這樣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我認為是有必要的。
三、拓展的設計
學完課文,讓學生課外搜集,還有哪些昆蟲是人類的好朋友,去了解它們,呼吁身邊更多的人關心、愛護它們。這樣,將課內的知識拓展到課外,因為學生需要實踐,需要行動。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一
《蜻蜓飛飛》是魯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九課。是一節(jié)繪畫課,屬于美術學習領域中的造型表現(xiàn)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樣的工具表現(xiàn)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致7—8歲,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對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對物象的觀察與表現(xiàn)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這對于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
1、觀察蜻蜓,能夠說出它們的外形特征,并能抓住其基本特征進行造型表現(xiàn)。
2、能夠結合簡單的情景以蜻蜓為主題創(chuàng)作一幅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3、養(yǎng)成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的習慣,懂得珍惜動物、保護自然、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并抓住蜻蜓的基本特征進行表現(xiàn),畫出有創(chuàng)意的作品。
教學難點:如何表現(xiàn)蜻蜓的不同姿態(tài)。
本課我主要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賞析教學法、自主探究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蜻蜓,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并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參與體驗中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
教學準備:課件、蜻蜓圖片、有關作品,彩筆。
(一)出示謎語,導入新課
(二)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蜻蜓的美,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三)畫蜻蜓,展開創(chuàng)作過程。
(四)學生繪畫,教師巡視并進行輔導
(五)課堂評價
(六)課堂小結與拓展
(一)、激趣引入
1.出示課件,猜猜我是誰。
利用猜謎語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猜出后,再問:大家是從那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讓學生進入學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蜻蜓飛飛》。
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想表現(xiàn)物象的沖動。
(二)、觀察發(fā)現(xiàn),感知蜻蜓形狀,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
1、課件展示兩個問題:
(1)問題一、你都知道有關蜻蜓的那些知識?
通過幾個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梳理學生的答案。
小結:蜻蜓是目差翅亞目飛行的捕食性昆蟲,一般體型較大,翅長而窄,膜質,網(wǎng)狀翅脈極為清晰。頭部能靈活轉動,復眼1對,較大,約占頭部的1/2,約由28000多只小眼組成,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動物。下雨前喜歡低空往返飛行。除能大量捕食蚊、蠅外,有的還能捕食蝶、蛾、蜂等害蟲,實為益蟲。
接著出示蜻蜓的結構圖,進一步明確學生剛才的答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知。
(2)問題二、蜻蜓是美麗的,你覺得它美在哪里?
首先出示一組不同美感的蜻蜓圖片,學生直觀地感受到蜻蜓的色彩美、紋理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欣賞,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蜻蜓的美。
通過學生交流,總結出蜻蜓這些地方漂亮:
身體:長長的細細的,有漂亮的花紋
翅膀:有兩對,又長又薄,
眼睛:有兩只,復眼大又圓
顏色:很漂亮,紅、黃、紫
2、這么美麗的蜻蜓,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的作品,看看他們是怎樣表現(xiàn)蜻蜓的美,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哪些地方?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蜻蜓的方法。
3、學生發(fā)表見解,教師小結:用線條表現(xiàn)了蜻蜓的身體和翅膀,畫得很詳細,表現(xiàn)了蜻蜓的動態(tài)。:蜻蜓的色彩很豐富而且很鮮艷;蜻蜓的翅膀紋理畫得很細致;蜻蜓的姿勢各不相同;許多蜻蜓在一起非常熱鬧;畫中背景各異。
(三)、畫蜻蜓,展開創(chuàng)作過程
1、欣賞了這么多漂亮的蜻蜓,你想用什么方法來表現(xiàn)它?想給它穿什么花紋的衣裳?鼓勵學生結合多種方法來表現(xiàn),發(fā)展個性、開拓學生思路。
2、提出作業(yè)要求:
學會用線條描繪蜻蜓身體和翅膀的細部。
用彩筆給它穿上五彩的外衣。
充分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運用多種方法表現(xiàn)蜻蜓的不同姿態(tài)。
3.播放大量的蜻蜓的圖片,循環(huán)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chuàng)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四)、學生繪畫,師巡視并進行輔導。
對個別存在的問題單獨指導
對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全班指導
(五)課堂評價
1、你喜歡那幅作品?喜歡哪里?
你的作品中哪些地方還需要再修改一下???
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yōu)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提醒在以后的作業(yè)中要注意克服這些缺點,揚長避短。
(六)課堂小結與拓展:
蜻蜓王國非常美麗,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人類的瑰寶,我們在感受它美的同時更有責任去保護它,那怎么去保護呢?請小朋友下課后去收集這方面的資料,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二
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并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孩子們放飛的是蜻蜓,其實也是在放飛童稚,放飛愛心,放飛希望。
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jié),根據(jù)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fā)學生由此出發(fā),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chǎn)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chuàng)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于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體會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不同見解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憑借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fā)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從陶行知先生的言行舉止中體會其獨特的教育方式,他是如何讓孩子們懂得這個道理,志愿放飛蜻蜓的,感悟教育家陶先生對下一輩的關懷和諄諄教導。
教學準備。
1、了解陶行知的其人其事;
2、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特點、習性等);
3、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在這課的教學設計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系說。以情導趣意境呈趣趣例生趣※情境激趣,導入新課。三年級學生的思維還處在一個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發(fā)展階段,對色彩鮮艷奪目、活動的東西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將對后面的教學產(chǎn)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三
本學期我十分有幸參加了區(qū)教師全員賽課的活動。確定好上課課題之后,我就結合課程大綱的教學要求和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做具體的教學設計。期間得到學校王主任的悉心指導,在王主任的幫助下我的教學設計更加合理完善。在賽課的過程中也有很多認識與收獲。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課前為這節(jié)課準備了很多視頻素材和關于蜻蜓的'圖片。也為這節(jié)課準備了很多示范作品。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他們的畫畫正處于“涂鴉”階段,作品中存在著更多的是隨心所欲的涂鴉成分,這也是他們的作品富有童趣的地方。因此,我在課堂中注重用基本形的組合來表現(xiàn)小蜻蜓,畫與剪貼相結合的方式即鍛煉了造型能力又使作品形式多樣。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能夠積極參與課堂。這也讓我更清楚的認識到,課前精心準備對于老師的教學效果是起重要作用的。由于這堂課課前從備課、課件準備、教具及資料的查詢等都準備得很充分使得課堂有條不紊。
通過視頻、猜謎等方法讓學生了解了蜻蜓的生活習性、蜻蜓的結構后,我利用演示,讓學生掌握住蜻蜓的各種姿勢的動態(tài)的繪畫方法,并讓學生仔細觀察蜻蜓翅膀的特點,結果有的同學很輕松的發(fā)現(xiàn),蜻蜓翅膀的線很細、很密、很有規(guī)律,于是我借助學生總結的這幾點,要求學生用有規(guī)律的線對蜻蜓進行裝飾,同學們都能細致的表現(xiàn)了蜻蜓翅膀的紋理,畫出了各種動態(tài)且栩栩如生具有裝飾效果的蜻蜓,收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孩子們對對稱的結構特點的理解不夠清楚,是孩子們在繪畫中難度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在繪畫中我用先對折作業(yè)紙畫出半個蜻蜓,然后再剪來解決這一難題。孩子們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了。另外,在教學中我也十分注重孩子們情感價值觀的引導,讓孩子們認識到蜻蜓不僅美麗可愛,它也是人們的好朋友,是捕捉害蟲的高手。在生活中我們要好好的與它相處,保護小動物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四
《放飛蜻蜓》是小學語文國標本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報告了教育家陶行知老師見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明白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儕,并放飛蜻蜓的故事,。課文條理明白語言簡便通過人物詳細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生長,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從中了解有關科學知識,受到教育,并領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老師對下一代的諄諄輔導。是教育學生要敬服有益動物,引發(fā)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的好課本。
憑據(jù)新課標對中年段孩子的要求以及本班孩子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的:1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語,了解他們的寄義。2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3、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明白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儕,造就學生掩護有益動物的意識。此中目的1、2是教學的重點,目的3既是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部署學生網(wǎng)絡有關蜻蜓的資料,為上課做好準備。
我預設用2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第一課時我安排三個環(huán)節(jié),
首先我直接板題,讓學生讀完課題根據(jù)課題質疑。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讀邊完成1、標好自然段2、畫出文中到生字的詞語3、把課文讀通順讀熟練。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們自己評價點評,在這個過程中我注意指導學生讀準確這些字的讀音:前鼻音“貞、蚊”后鼻音“舌、蠅、搶”,調整的tiao,露水的lu。
在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后,用質疑討論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積累的方法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知道課文講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簡單介紹陶行知)見到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并放飛蜻蜓的事。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最后學生再讀課文,理清文脈。
布置作業(yè):
1、完成本課的習字冊。
2、讀課文。
下面我著重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本課時我將在第一課時的基礎上安排復習回顧、探究自悟、拓展延伸三個環(huán)節(jié)以期達到讓學生了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培養(yǎng)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的目標。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復習回顧。
1、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2、請學生簡要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接著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探究自悟。
第一步、給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課文,邊讀邊思考,并畫出相關內容.
第二步、小組合作,討論,交流。
第三步、在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指名交流。
第四步、評議,補充完善。
第五步、請學生完整地,有條理地敘述蜻蜓的相關知識:相機板書:食物、尾巴、眼睛。
第六步、教師總結。
第七步、感悟朗讀。
1、學生自讀。
2、指名讀。
3、學生互相評議(人物的不同語氣應該是怎樣的)。
4、學生在評議的基礎上練讀。
5、感情朗讀(讀出人物不同的的語氣)。
第八、課文的第十一自然段寫在陶行知的開導下,孩子們放飛蜻蜓。我引導學生用同樣的方法學習這部分,我這樣預設教學過程。
1、讓學生自讀這一段,對文本有更深的了解。
2、自讀,感悟:你讀懂了什么?
3、討論交流(理解孩子們放飛蜻蜓時的迫切心情)。
4、引導學生用欣喜、贊嘆的語氣讀好這一段。
5、自讀感悟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在書上找出有關的文句)。
6、討論陶行知是個怎樣的人。
7、老師歸納總結:陶行知是一個慈祥,有學問,恭敬學生,明白教育要領的大教育家。
第九步、學生再讀全文,加深感悟。
第十步、部署作業(yè):1、謄錄詞語。
第三個關鍵拓展延伸。
陶行知老師說:蜻蜓餓極時會吃本身的尾巴,這個說法對嗎?找找有關資料驗證一下。(構造學生聯(lián)合題目查找資料,睜開交換。)。
板書放飛蜻蜓(陶行知)。
(人類的朋友)食物尾巴眼睛。
《紅蜻蜓》說課稿篇十五
各位領導、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學二年級美術上冊第9課《蜻蜓飛飛》。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等幾大板塊展開我的說課。
《蜻蜓飛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九課。是一節(jié)繪畫課,屬于美術學習領。
域中的造型表現(xiàn)領域。本課以學生熟悉的蜻蜓為繪畫內容,旨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用形式多樣的工具表現(xiàn)蜻蜓的美。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大致7—8歲,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昆蟲有濃厚的興趣,對于材料的使用也充滿好奇,對物象的觀察與表現(xiàn)有著強烈的表現(xiàn)欲望,這對于上好本課奠定了良好的學情基礎。
本課我主要運用了講解法、觀察法、演示法。讓學生主動參與觀察蜻蜓,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并讓學生在愉悅積極的參與體驗中發(fā)現(xiàn)美、表現(xiàn)美。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觀察蜻蜓,抓住其對稱的特點。
教學難點: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蜻蜓的有關知識,仔細觀察蜻蜓,了解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抓住特點,充分發(fā)揮想象和創(chuàng)造,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并在欣賞和動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關心愛護小動物,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一)組織教學。
(二)謎語導入。
小飛機,紗翅膀;
飛來飛去滅蟲忙。
低飛雨,高飛晴。
氣象預報它內行。
(謎底:蜻蜓)。
猜猜我是誰,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猜出后,再問:大家是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小蜻蜓的。讓學生進入學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此基礎上導出課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蜻蜓的世界,發(fā)現(xiàn)蜻蜓的美,共同來學習第9課蜻蜓飛飛——《板書課題---蜻蜓飛飛》。
(三)新課講解。
1.提問:
(1)蜻蜓由哪幾部分組成?通過幾個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梳理學生的答案,接著出示蜻蜓的結構圖,進一步明確學生剛才的答案,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認知。
(2)蜻蜓是美麗的,你覺得它美在哪?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是不是像我們說的那樣美。引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蜻蜓的方法。
2.老師補充,介紹對稱對于飛翔的重要性,并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蜻蜓的大體形態(tài)。
3、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老師帶來的幾幅小朋友的作品,他們是怎樣表現(xiàn)蜻蜓的。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現(xiàn)蜻蜓。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
5、畫蜻蜓,展開創(chuàng)作(配合播放音樂)。
(1)提出練習要求:
a.用各種線條、色彩描繪蜻蜓的身體和翅膀。
b.充分發(fā)揮想像和創(chuàng)造,運用不同的手法表現(xiàn)蜻蜓。
(2)讓學生仔細觀察蜻蜓的結構,選擇自己喜歡的制作方法,大膽發(fā)揮想象力,把蜻蜓的'美表現(xiàn)出來,看哪一位小朋友將蜻蜓表現(xiàn)的最美,誰的作品與眾不同,誰觀察蜻蜓最仔細。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欣賞學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先讓學生互評自評你覺得哪只蜻蜓最漂亮?然后師生互評,教師肯定學生的評價,優(yōu)秀的作品及時給予表揚,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勵,增加信心。
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與我們人類息息相關,大家都要關心自然,愛護動物,共同保護環(huán)境!
(五)課后延伸:
同學們都很棒,每個同學都畫了美麗的蜻蜓,相信我們的蜻蜓朋友也會非常開心。那我們回家后運用不同的方法及材料也和爸爸媽媽制作一幅漂亮的蜻蜓,再讓它飛一飛。下節(jié)課帶來和同學們一起欣賞。
一、范畫二、蜻蜓的特征三、學生作品展示區(qū):
1.眼睛大。
2.身體細長。
三、蜻蜓的畫法。
教學板書設計主要是設計為:對稱。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容,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