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一
閱讀下文,完成第8~10題。
王冕,字元章,紹興諸暨人也。父力農(nóng)。冕為田家子,少即好學,長七尺余,儀觀甚偉,須髯若神,通《春秋》諸傳,嘗一試進士舉,不第,即焚所為文,益讀古兵法,有當世大略。著高檐帽被綠蓑衣履長齒木履擊木劍行歌會稽市或騎黃牛持漢書以讀人或以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愛重之,為拜其母。王后為江浙檢校,君往謁,衣敝,履不完,足指踐地。王公深念,遺草履一緉,諷使就吏祿,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時高郵申屠公酮新任紹興理官,過武林,問交于王公。公曰:“越多傳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與語,非就見不可。”駉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識申屠公,所問者他王先生耳?!敝x不與見,吏請不已。君斥曰:“我處士,寧與官府事!毋擾乃公為也?!本稚茖懨坊ㄖ袷看蠓蚪誀幾唣^下,縑素山積。君援筆立揮,千花萬蕊成于俄傾。每畫竟,則自題其上,皆假圖以見意。為歌詩,雄渾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復游金陵,諸御史雖新貴,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薊,縱觀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歸,過吳中,謂予言:“黃河將北流,天下且大亂。吾亦南棲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擇會稽山九里買山一頃許,筑草堂,讀書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軒”,自放于鑒湖之曲,好事者多載酒從之。歲己亥,君方晝臥,適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笨艽篌@,重其名,與君至天章寺,其大帥置君上坐,再拜請事。君曰:“今四海鼎沸,爾不能進安生民,乃肆虜掠,滅亡無日矣。汝能為義,誰敢不服;汝為不義,誰則非敵?越人秉義,不可以犯,吾寧教汝與吾父兄子弟相殺乎?汝能聽吾,即改過以從善;不能聽,即速殺我。我不與若更言也?!贝髱洀驮侔?;終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數(shù)日以卒。眾為之具棺服,斂之。葬山陰蘭亭之側(cè),署曰“王先生墓”云。
(選自《稗史集傳》,有刪節(jié))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當世大略 ? ?當:掌管
b.諷使就吏祿 ? ? ? ? ? ?諷:規(guī)勸
c.公欲與語,非就見不可 ? ? ? 就:前往
d.我處士,寧與官府事 ? ? ? 與:結交
9.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組是
①儀觀甚偉,須髯若神,通《春秋》諸傳
②不第,即焚所為文,益讀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謝不與見,吏請不已。君斥曰
⑤每畫競,則自題其上,皆假圖以見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軒”,自放于鑒湖之曲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王冤在鄉(xiāng)里頗為知名,申屠駉上任紹興理官時曾經(jīng)過杭州,虛心向王冕請教問題,并請求和他交往。
b.王冕擅長畫梅花竹石,他的畫作在當時便備受追捧;他喜歡畫梅花竹石,與其高潔傲岸的品行有著密切的關系。
c.王冕雖有當世大略,但懷有歸隱之心,在北上游歷之后,選擇南歸,在山水之間過起了放逸自適的隱居生活。
d.在危急關頭王冕自報家門而免于殺身之禍,可見其名氣之大;寥寥數(shù)語而讓敵寇大帥心悅誠服,顯示了他非凡的口才。
參考答案:
8. d/與:參與。
9. c/①寫其長相與才華,非“志行”;⑤作畫題詩抒發(fā)情懷,不是“不求于俗”。
10.a(chǎn)/申屠駉是向王子善詢問可以交往的人,非向王冕請教。
文言文參考譯文:
王冕,字元章,是紹興諸暨縣人。他的父親致力于農(nóng)事。王冕是農(nóng)家的孩子,小時候就喜歡學習,身高七尺多,容貌很雄偉,胡須長得很美,如同神人,通曉《春秋》的各種傳著,曾經(jīng)參加過一次進士考試,沒有考上,就燒掉了為應試所寫的文章,更加勤閱讀古代的兵法,具有管理國家的遠大謀略。他戴著高檐帽,披著綠蓑衣,穿著長齒木屐,揮擊著木劍,在紹興街市上邊走邊唱,有時又騎著黃牛,拿著《漢書》誦讀,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狂人。同鄉(xiāng)人王止善很喜愛和看重他,為此曾去拜見他的母親。王止善后來做了江浙檢校,王冕前去拜見他,衣衫破爛,鞋子也不完好,連腳趾都踩在地上。王止善深深地憐惜他,送給他一雙草鞋,婉言勸他接受官吏的祿位。王冕笑了笑不說話,放下那雙草鞋就離開了。當時高郵人申屠駉剛剛擔任紹興理官,經(jīng)過杭州時,向王止善詢問當?shù)刂档媒煌腵人物。王止善說:“越地有很多聞名的有道德、有學問的先輩,但我都沒有機緣結交。我有一個叫王元章的同鄉(xiāng),他的志向和品行都不同于一般人。您如果想跟他交往,非前去拜訪他不可。”申屠駉到了紹興,就派下屬通報自己的姓名求見。王冕說:“我不認識申屠駉,他問的是別的王先生吧?!蓖妻o不跟申屠駉見面,那個下屬不停地請求。王冕呵斥他道:“我是不愿做官的讀書人,難道能參與官府的事情嗎!不要攪擾你家老爺辦公務吧。”王冕又擅長畫梅花竹石,士大夫都爭相跑到他的住處,帶來的細絹像山一樣堆積。王冕拿起筆立即揮動,千萬朵花一會兒就畫好了。每次畫完后,就自己在上面題詩一首,都是借助圖畫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王冕創(chuàng)作詩歌,風格雄渾,跌宕起伏,他長時間把自己看作古代英雄豪杰一樣的人物。后來又到南京一帶游歷,眾御史雖然新登高位,都很尊敬地對待他。于是又北上到了燕州和薊州一帶,飽覽了居庸關、古北口要塞。至正戊子年王冕回到南方,經(jīng)過吳中時,對我說:“黃河將要往北流,天下即將大亂。我也要回到南方居住來實現(xiàn)心愿,你好好努力吧?!庇谑撬x擇會稽山一個叫九里的地方購買了一頃左右的小山,修筑了草堂,在里面讀書。他穿戴著古時候的衣服帽子,有時候乘坐著一只名叫“浮萍軒”的小船,在鑒湖彎曲的水濱自我放逸,喜歡多事的人大多用船裝著酒跟隨著他。己亥年的一個白天,王冕正在睡覺,恰好外來的敵寇進到他屋中,王冕大聲喊道:“我是王元章。”敵寇大吃一驚,敬重他的名氣,于是和王冕一道來到天章寺,敵寇的大帥讓王冕坐到上座,連拜兩拜向他請教軍事。王冕說:“現(xiàn)在天下大亂,你不能夠站出來安撫百姓,卻大肆搶掠,滅亡的日子不遠了。如果你能夠做符合道義的事,誰敢不歸服你呢?你做不符合道義的事,那么誰不是你的敵人呢?越地的人們秉持道義,不可以侵犯,我難道會教你和我的父老兄弟相互殺戮嗎?如果你能夠聽從我的勸告,那么立即改正錯誤依從善道;如果不能聽從我的勸告,就趕快殺了我。我不再和你說話了?!贝髱浻诌B拜了兩拜,始終愿意接受教誨。第二天,王冕生病了,于是不能起身,幾天后就去世了。人們?yōu)樗麥蕚淞斯撞暮蛪鄯瑢⑺略?。他埋葬在山陰縣蘭亭的旁邊,墓碑上寫的是“王先生墓”。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二
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獲?;颌诮讨唬骸盎?,山獸之雄也,天下之獸見之,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蹦耸棺飨蠡?,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p )于其田。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獲焉。楚人大喜,以象虎為可以皆服天下之獸矣。于是野有如馬,被象虎以趨之。人或止之曰:“是駁⑥也,真虎且不能當,往且敗?!备ヂ?。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顱磔而死。
注釋:①患狐者:受狐貍擾害的人。②或:有的人。無定指代詞。③牖(y u)下:窗戶之下。④焉:它。代象虎。⑤啼而踣(b ):驚叫嚇倒在地。踣,跌倒。⑥駁(b ):馬名。
一、解釋加點的詞
1.乃使作象虎( ? ? ?) ? 2.狐入遇焉,啼而踣( ? )( ? ?)
3.豕曝于其田( ? )( ? ?) 4.被象虎以趨之( ? ?)
5.顱磔而死( ? )
二、翻譯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獲焉。
楚國有個受狐貍擾害的人,多方設法來捕捉狐貍,但沒有捉到。有人教他說:“虎,山獸之王,天下的野獸見了它,全都嚇掉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庇谑撬屓俗隽艘粋€假老虎,拿來虎皮蒙在外面,把它放在窗戶之下。狐進來遇到象虎,驚叫著嚇倒在地。有一天,一頭野豬出現(xiàn)在他的田里,于是就讓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讓他兒子拿著長戈在通衢上攔截它,農(nóng)夫大聲吆喝,野豬在草叢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過身來向通衢奔去。野豬被捉到了。楚人非常高興,覺得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獸。后來,野地里有一種野獸,樣子有點像馬,楚人披上象虎就跑過去。有人勸阻他說:“這是駁呀,真虎尚且不能抵擋,去必將遭難?!辈宦?。那駁馬發(fā)出雷鳴似的吼叫,撲上前來,抓住了他就咬,楚人頭顱破裂而死。
二、1.都嚇掉了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俟命,聽命,聽候處置發(fā)落。)
2.就派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派他兒子拿著長戈在通衢上攔截它。農(nóng)人呼,野豬從草叢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過身來向大路奔去,被捉住了。
三、他覺得象虎可以像真老虎那樣征服所有的野獸,實在糊涂,還不聽別人的勸告。
6.《象虎》的閱讀答案附翻譯
8.《象虎》閱讀答案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三
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下面是關于寇準文言文翻譯答案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選自《宋史·寇準傳》
① 準:寇準,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嚴供帳:隆重設宴。
③具:準辦酒食。
④《霍光傳》:載于《漢書》,傳末有“然光不學無術,暗于大理”之語。
1.解釋
(1)聞 (2)謂 (3)適 (4)諭
2.翻譯
(1)何以教準?
(2)此張公謂我矣。
3.從文中可以看出寇準具有哪些品質(zhì)?
1.(1)聽說,聽到 (2)對……說 (3)恰好 (4)明白
2.(1)您有什么話要教導我的呢?
(2)這是張公在說我??!
3.寬容大度,謙虛謹慎,不恥下問,具有自知之明。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四
吳道南,字會甫,崇仁人。萬歷十七年進士及第。授編修,進左中允。直講東宮,太子偶旁矚,道南即輟講拱俟,太子為改容。歷左諭德少詹事。擢禮部右侍郎,署部事。歷城、高苑牛產(chǎn)犢,皆兩首兩鼻,道南請盡蠲山東諸稅,召還內(nèi)臣,又因災異言貂珰斂怨,乞下詔罪己,與天下更新。皆不報。尋請追謚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執(zhí),明達政體。朝鮮貢使請市火藥,道南執(zhí)不予。土魯番貢玉,道南亦請勿納。遼東議開科試士,道南以巖疆當重武格,不行。拜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與方從哲并命,三辭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謝乃蒞任。帝不視朝久,皆先蒞任。道南至,不獲見,不敢入直。同官從哲為言,帝令先視事,道南疏謝。迨帝因“梃擊”之變,召見群臣慈寧宮。道南始得面謝,自是不獲再見。
織造中官劉成死,遣其黨呂貴往護,貴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許之,命草敕。道南偕從哲爭,且詢疏所從進,請永杜內(nèi)降,弗聽。鄱陽故無商稅,中官為稅使,置關湖口征課。道南極言傍湖舟無所泊,多覆沒,請罷關勿征,亦不納。
道南輔大政不為詭隨,頗有時望。歲丙辰,偕禮部尚書劉楚先典會試。吳江舉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書,而賄禮部吏,與同里趙鳴陽聯(lián)號舍。其首場七篇,自坊刻外,皆鳴陽筆也。榜發(fā),同和與鳴陽皆中式,都下為之大嘩。道南等亟檢舉,乃詔令復試。同和竟日構一文。下吏,戍煙瘴,鳴陽亦除名。
先是,湯賓尹科場事,實道南發(fā)之,其黨側(cè)目。御史李嵩、周師旦遂連章論道南,而給事中劉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臺諫劾閣臣,職也,然未有肆口嫚罵者。臣辱國已甚,請立罷黜。”御史韓浚、硃堦亦詆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門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猶勉留,會繼母訃至,乃賜道里費,遣行人護歸,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刪改)
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道南即輟講拱俟 輟:停止
b.乞下詔罪己,與天下更新。皆不報。報 :回復
c.帝不視朝久,皆先蒞任 蒞:到
d.傍湖舟無所泊,多覆沒 覆:覆滅,破滅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現(xiàn)吳道南“盡忠職守”的一組是 (3分)
①道南請盡蠲山東諸稅②不獲見,不敢入直
③道南偕從哲爭④偕禮部尚書劉楚先典會試
⑤湯賓尹科場事,實道南發(fā)之⑥臣辱國已甚,請立罷黜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道南在東宮給太子講學時,太子有時不專心,他就設法讓太子集中精神聽講。
b.道南乘著歷城、高苑發(fā)生怪異的事情,建議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詔,和天下人一起除舊布新。
c.道南敢于直諫,但他在朝廷任職,卻只被皇上召見一次,一生都沒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為揭發(fā)湯賓尹科場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師旦等人的攻擊,他憤而辭職。
5.翻譯下面的'句子?!?分)
①朝鮮貢使請市火藥,道南執(zhí)不予。
②迨帝因“梃擊”之變,召見群臣慈寧宮。
參考答案
2、d(覆:傾覆,翻沉)【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3、a【解析】本題重點考查考生理解文言文句意的能力。
4、c.(“只被皇上召見一次”并不能推斷出“他一直沒有得到重用”)
5、①朝鮮入貢的使臣請求買火藥,道南堅持不賣給他們。(“市”1分,“執(zhí)”1分,句意1分)
②等到皇帝因“梃擊”的變故,在慈寧宮召見群臣。(“迨”1分,句式1分,句意1分)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五
秦穆公①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穆公謂曰:“是吾駿馬也?!敝T人皆懼而起,穆公曰:“吾聞食駿馬肉,不飲酒者殺人②?!奔匆源微埏嬛?,殺馬者皆慚而去。居三年,晉攻秦穆公,圍之。往時食馬肉者相謂曰:“可以出死④,報食馬得酒之恩矣?!彼鞚鹿涞靡越怆y,勝晉,獲惠公⑤以歸。此德出而福反也。
(選自《說苑》卷六《復恩》)
[注]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飲酒者殺人:不喝酒會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為國君)拼死作戰(zhàn)。⑤惠公:晉國國君。
(1)請用“/”給下面句子斷句(共3處)。
秦 穆 公 嘗 出 而 亡 其 駿 馬 自 往 求 之 見 人 已 殺 其 馬 方 共 食 其 肉 。
(2)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4)文章最后用“德出而福反”一句,對秦穆公作了評論,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秦穆公是怎樣施恩于人的`,又獲得了怎樣的回報。
解析:
(1)秦穆公嘗出而亡其駿馬/自往求之/見人已殺其馬/方共食其肉。
(2)a(a項中“亡”的意思應該是“丟失”。)
(3)d(a項中“方”的意思分別是“正在”和“方圓”。b項中“以”的用法是“按照”和“把”。c項中“之”的用法是“代詞”和“賓語前置的標志?!眃項中“而”的用法都是“表順承”。)
(4)駿馬被人宰殺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眾人食馬肉致死,親手給他們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晉國圍攻,得到食馬人的救援,解除危難,并戰(zhàn)勝了晉國。(間接考查了對于文段內(nèi)容的了解,在理解好題意的基礎上結合原文回答。)
秦穆公曾在外出時走失了他的駿馬,他親自前去尋找它。發(fā)現(xiàn)有人已經(jīng)把它殺死了,正在一起吃馬肉。秦穆公對他們說:“這是我的駿馬啊!”那些人都嚇得站了起來。秦穆公卻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不飲酒會傷害自己的身體?!瘪R上依次賞給他們酒喝。殺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離去。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并圍困了他,從前吃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說:“應該拼死報答吃馬肉得酒的恩惠了?!庇谑撬麄兺黄屏藝?,秦穆公終于能夠解除危難戰(zhàn)勝晉軍,擒獲了晉惠公后回師。這就是給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報啊!
董行成文言文翻譯及答案篇六
懷州河內(nèi)縣董行,善察盜。有人從河陽長店盜一驢并囊袋,天欲曉,至懷州。行成市中見之,叱曰:“彼盜??!”盜下驢即承伏。少頃,驢主尋蹤至?;騿柡我灾?。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人也。見人即引驢遠過,怯也。以此只之?!弊剿涂h有頃驢主尋蹤至皆如其言。
1.懷州:今河南沁陽一帶地方。
2.河陽:今河南孟縣。
3.市中:集市上。
4.叱:大聲斥責。
5.承伏:承認服罪。
6.長行人:經(jīng)常出門的人。
7.怯:心虛膽怯。
懷州河內(nèi)縣的董行成能測出誰是小偷。有一個人從河陽長店偷了行人的一頭帶皮袋的驢。天剛剛亮,到了懷州。董行成到了街上,看見了,喝斥道:“站住小偷!馬上從驢上下來!”于是抓住了小偷。人們問他是怎么知道的,董行成說:“這頭驢走的很急,人也大汗淋漓,不是走遠路的??匆娙司蜖孔№\繩繞過,是害怕的表現(xiàn),由此便可知道?!庇谑亲街⊥邓偷娇h衙,過了一會兒,丟失驢的主人到了,果然如他所言。董行成因為善于觀察,善于分析,善于捉拿作奸犯科之人,被人稱之為“神探”。
《太平廣記》是古代漢族文言小說的第一部總集。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于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傳說及道經(jīng)﹑釋藏等為主的雜著,屬于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開始于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書于宋太平興國年間,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引書大約四百多種,一般在每之末都注明了來源,但偶爾有些錯誤,造成同書異名或異書同名,因而不能根據(jù)它作出精確的統(tǒng)計了?,F(xiàn)在書前有一個引用書目,共三百四十三種,可是與書中實際引出數(shù)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補加的?!短綇V記》是分類編的,按主題分九十二大類,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類,例如畜獸部下又分牛、馬、駱駝、驢、犬、羊、豕等細目,查起來比較方便。從內(nèi)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說,實際上可以說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說的總集。其中有不少書現(xiàn)在已經(jīng)失傳了,只能在本書里看到它的遺文。許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說,就靠《太平廣記》而保存了下來。
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又分150余細目。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見其取材重點所在。此書基本上是一部按類編纂的古代小說總集。許多已失傳的書,僅在本書內(nèi)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傳奇作品,全賴此書而得以流傳。書中最值得重視的是雜傳記 9卷,《李娃傳》、《柳氏傳》、《無雙傳》、《霍小玉傳》、《鶯鶯傳》等傳奇名,多數(shù)僅見于本書。還有收入器玩類的《古鏡記》,收入鬼類的《李章武傳》、收入神魂類的《離魂記》,收入龍類的《柳毅傳》,收入狐類的《任氏傳》,收入昆蟲類的《南柯太守傳》等,也都是現(xiàn)存最早的本子。
《太平廣記》的分類,的確便于檢查,也很有研究的價值。書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術、方士、異人、異僧、釋證和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屬于志怪性質(zhì)的故事,代表了中國文言小說的主流。直到清代《聊齋志異》系列的擬古派小說,都跳不出這個范圍。書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計七十卷,又排在全書的開頭,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說題材的重點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學術的一種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競爭很激烈,道教雖然不占上風,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編造出來的神仙故事卻影響很大,產(chǎn)生了不少優(yōu)美動人的小說。例如寫方士上天入地尋找楊貴妃的《長恨歌傳》就是一代表作。唐代小說中的名如《柳毅傳》、《無雙傳》、《虬髯客傳》以及《杜子春》、《張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關。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彌漫一時,杜光庭就是一個神仙傳記的大作家,《太平廣記》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說還保留著這種風氣。但是《太平廣記》的分類標準并不統(tǒng)一,如講精怪的《東陽夜怪錄》、講龍女的《靈應傳》,都收在雜傳記類,按類別就一時不容易找到。從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傳奇稱作"雜傳記",還沒有用"傳奇"這一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