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是一種通過身體動作和節(jié)奏來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和情感的藝術(shù)形式。寫總結(jié)要客觀真實,實事求是,不夸大和縮小自己的成績和表現(xiàn)。總結(jié)是一種重要的寫作技巧,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學(xué)習(xí)和掌握。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一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選出下面加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a.又何間焉(參與)。
b.必以信(相信)。
c.雖不能察(明察)。
d.小大之獄(案件)。
2.選出下而各組中加粗詞詞義相同的一項()。
a.未能遠(yuǎn)謀/弗敢加也。
b.衣食所安/安能辨我是雄雌。
c.雖不能察/老嫗力雖衰。
d.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參考答案:
1.b。
2.a(chǎn)。
3.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己經(jīng)枯竭了。敵方的士氣已經(jīng)枯竭了,而我方的士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
4.因為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不是記敘這次戰(zhàn)役的進(jìn)程,而是記錄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其他內(nèi)容與中心關(guān)聯(lián)不大。這樣處理,表現(xiàn)了軍事家曹劌的遠(yuǎn)見卓識,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故逐之。
【小題1】在下列橫線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3分)。
(1)(2)(3)。
【小題2】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釋。(2分)小惠未徧:,。
【小題3】解釋加點詞語并指出其是哪種古漢語特殊語法現(xiàn)象。(4分)。
(1)犧牲玉帛:,。
(2)神弗福也:,。
【小題4】翻譯。(2分)。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題5】為什么曹劌認(rèn)為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zhàn)的?這說明他具有怎樣的素質(zhì)?(2分)。
【小題6】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的這句話向魯莊公解釋了實戰(zhàn)中哪方面的知識?這說明曹劌還具備什么素質(zhì)?(2分)。
答案。
【小題1】衣食所安齊師敗績望其旗靡。
【小題1】2分徧通遍,遍及(普遍)。
【小題1】4分(1)指豬、牛、羊等,古今異(2)賜福(保佑),名詞活用為動詞。
【小題1】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必定用實情判斷。
【小題1】因為曹劌認(rèn)為魯莊公這樣的作為才是一個君王該做的事,是真正體恤百姓獲得民心之舉。這說明曹劌具有政治遠(yuǎn)略。(意思一致即可)。
【小題1】2分曹劌向魯莊公解釋了實戰(zhàn)中要注意戰(zhàn)機(jī)的問題,說明他還具備了軍事指揮才能。(意思一致即可)。
解析【小題1】學(xué)生能準(zhǔn)確背誦原文,學(xué)會用原文來填寫內(nèi)容,這里應(yīng)注意績、靡等詞語的書寫要正確。
【小題1】學(xué)生應(yīng)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要進(jìn)行識記,指出并解釋正確即可。
【小題1】對文言詞匯,學(xué)生應(yīng)掌握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現(xiàn)象,學(xué)生能準(zhǔn)確找出古漢語特殊的語法現(xiàn)象。如:犧牲的古今義用法;福的名次用作動詞現(xiàn)象。
【小題1】這是考查對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譯。翻譯句子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注意對句子中關(guān)鍵詞的理解和重點句式的調(diào)整。能通過增補(bǔ)、替換、調(diào)整等手段來準(zhǔn)確理解句子的意思。這里應(yīng)注意獄、雖、情等詞語的古今異義用法。
【小題1】這是文言文中內(nèi)容理解考點。學(xué)生能了解文本內(nèi)容并學(xué)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內(nèi)容要點,提高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此處應(yīng)理解為民本思想,反映出曹劌的政治遠(yuǎn)見。
【小題1】這是文言文中內(nèi)容理解考點。學(xué)生能了解文本內(nèi)容并學(xué)會用自己的語言來概括內(nèi)容要點,提高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此處說明了曹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學(xué)生表述合理即可。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三
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文后問題。
[甲]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乙]趙括自少時學(xué)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dāng)(抵得上)。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奢不能難(駁倒),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險的場合),而括易言之。使趙(趙國)不將(當(dāng)將領(lǐng))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p>
趙括既代廉頗(趙國大將),悉(全)更(改)約束(規(guī)定),易置(撤換)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jǐn)嗥滠姙槎?,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帶領(lǐng))銳卒自搏戰(zhàn),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shù)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節(jié)選自《史記》)。
1.解釋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公將鼓之。()(2)既克,公問其故。()。
(3)以天下莫能當(dāng)。()(4)秦悉坑之。()。
2.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3.根據(jù)乙文內(nèi)容,用一個成語做乙文的標(biāo)題,請寫在下面。(2分)。
4.根據(jù)這兩段文字的內(nèi)容,你認(rèn)為曹劌的“論戰(zhàn)”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看法。(3分)。
參考答案:
1.(1)擊鼓(2)已經(jīng)(3)認(rèn)為(4)曾經(jīng)(每空1分)。
2.(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意思對即可)(1分)。
(2)趙括的軍隊大敗,幾十萬軍隊就投降了秦軍,秦軍把他們都活埋了(意思對即可)。(1分)。
3.紙上談兵(1分)。
4.此題為開放題,答案不唯一。(2分)答案示例:曹劌的“論戰(zhàn)”源自于他對戰(zhàn)場情況、形勢的仔細(xì)觀察與準(zhǔn)確分析,源自于他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而趙括的“談兵”只抱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jīng)驗,不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判斷,只會夸夸其談。
1、此題考查的是文言實詞的詞義,平時應(yīng)多積累、牢記,那么回答此題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現(xiàn)在的`意思解釋,解釋時結(jié)合所在句子進(jìn)行。
2、此題考查的是句子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注意不要用現(xiàn)在的意思解釋,省略的成分應(yīng)補(bǔ)充上。如:一鼓作氣,再(鼓)而(氣)衰,三(鼓)而(氣)竭。
3、此題考查的是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先讀懂選文,再用成語概括標(biāo)題即可。
4、此題屬開放性試題,言之成理即可。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四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選自《曹劌論戰(zhàn)》)。
a、十年春,齊師伐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ā墩撜Z》)。
b、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酈道元《三峽》)。
c、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木蘭詩》)。
d、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諸葛亮《出師表》)。
(1)本文涉及到_______的戰(zhàn)爭,指的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戰(zhàn)例之一__________。這場戰(zhàn)爭中.魯國取勝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認(rèn)為可以一戰(zhàn)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均用原句答)。
(l)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1)齊魯長勺之戰(zhàn);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戰(zhàn)機(jī)。
(2)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3、(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去訪察,但也要根據(jù)實情來對待。
(2)我看見他們的車轍很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擊他們。(均意合即可)。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五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小題1】劃線詞解釋(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2)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
【小題2】選擇劃線詞意思相同的的一組()(2分)a.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先帝不以臣卑鄙'b.十年春,齊師伐我伐竹取道,下見小譚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題3】句子翻譯(2分):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小題4】理解填空: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解釋,在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進(jìn)軍,故克之;在敵軍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逐之。(2分)。
答案。
【小題1】(1)遍及(2)案件(各1分)。
【小題1】a(2分)。
【小題1】大國,難以預(yù)測,恐怕有埋伏??!
【小題1】彼竭我盈;轍亂旗靡。(2分)。
解析【小題1】學(xué)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見識短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xué)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xué)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nèi)容。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六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雌?,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按笮≈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選自《曹劌論戰(zhàn)》)。
【乙】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選自《孟子·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小題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犧牲:(2)衡: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2分)。
(1)何以戰(zhàn)?譯文:
(2)人恒過然后能改。譯文:
【小題3】.齊魯長勺之戰(zhàn),魯國如果沒有曹劌這樣的賢士就不會取勝,這個事例恰恰證明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的“,,”。(用原句回答)(3分)。
【小題4】.找出【甲】段中集中體現(xiàn)曹劌政治思想的句子,【乙】段中體現(xiàn)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分別抄寫在下面。(2分)。
【小題5】.從【甲】段或【乙】段中,選出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句子,談?wù)勀愕睦斫?。?分)。
答案。
【小題1】(1)犧牲:(祭祀用的)豬牛羊等。(2)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
【小題1】(1)(您)憑借什么作戰(zhàn)?
(2)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
評分說明:(2分)每小題各1分。
【小題1】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評分說明:(3分)每空各1分。
【小題1】【甲】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疽摇咳缓笾趹n患死于安樂也。
評分說明:(2分)每句各1分。
【小題1】示例:“人恒過然后能改”這句話表明了每個人難免會犯錯誤,當(dāng)我們敢于面對并勇于改正錯誤時,就會不斷進(jìn)步。
評分說明:(2分)言之成理皆可得分。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七
閱讀下列文言文,完成1—4題。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p>
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p>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肉食者鄙鄙:
(2)小惠未徧徧:
(3)神弗福也福:
(4)齊師敗績敗績:
2.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登軾而望之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醉翁亭記》)。
b.戰(zhàn)于長勺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c.何以戰(zhàn)無從致書以觀(《送東陽馬生命》)。
d.乃入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答:()。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譯:
(2)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翻譯:
4.本文選自《左傳》,記敘的是長勺之戰(zhàn),在選作課文時編者卻將標(biāo)題定為《曹劌論戰(zhàn)》,請簡要談?wù)勀銓Υ说睦斫狻?/p>
答:
20xx年瀘州市高中階段學(xué)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語文試題。
[參考答案]。
1.鄙陋(目光短淺);通“遍”,遍及、普遍;賜福、降福;大敗。
2.a。
3.(1)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等祭祀品,我從來不敢虛報夸大數(shù)目,一定如實向神稟報?!?。
(2)打仗,靠的是勇氣。頭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時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時士氣已經(jīng)枯竭了。
4.本文略寫戰(zhàn)爭過程,重點突出了曹劌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論述,標(biāo)題切中要點。
子魚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精選篇八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乃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后可以舉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遂果不伐魯。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間:_______。
(2)忠之屬也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zhàn))伯禽之治存焉(結(jié)構(gòu)助詞,的)。
b.何以戰(zhàn)(介詞,憑、靠)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問于晏子(介詞,向)。
d.其鄉(xiāng)人曰(代詞,曹劌的`)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曹劌和晏子都認(rèn)為作戰(zhàn)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參考答案:
19、(1)參與(2)類(3)使安定(4)于是。
20、c.。
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yǎng)生的東西,不敢獨(dú)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2)征收賦稅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hù),上下和諧。
23、例:曹劌關(guān)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yuǎn)見卓識。晏子機(jī)智善變,敢于進(jìn)諫,一心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