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合歡樹高中課文高中語文合歡樹課文篇一
《合歡樹》是史鐵生一篇追憶母愛的文章,寫于1984年11月。這一年,史鐵生繼1983年以《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獲得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之后,又一次獲獎,心情自然是喜悅的。然而,想到為自己付出一生辛勞的母親已經(jīng)不在人世,心中不免又生出幾分憂傷。合當與慈愛的母親共享這收獲的歡樂,可是偏偏已不能夠,這是怎樣的悲哀啊!于是在柔腸百轉(zhuǎn)之中寫下這至情的懷念。
文章以《合歡樹》為題,以物象人,托物言情。合歡者,當歡也,共歡也。樹者,材也。娘育兒望成材,兒成材而娘已歿。共歡卻成獨享,當歡而已不能,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文章借“合歡樹”以為象征,以為線索,以為依托,千種柔情,蘊蓄其中。一個“合”字,寫盡悲情,為文章定下了情感的基調(diào)。
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年歲為序,選取生活的三個鏡頭:“十歲那年”,“二十歲時”,“三十歲時”。這三個鏡頭是“我”成長的三個階段,概括了“我”的成長過程。這個過程浸透了母親的心血,耗完了母親的生命。分三層寫。第一層:“十歲那年”,“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希望得到母親夸獎,母親卻“急著跟我說她自己”?!拔已b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薄澳菚r候”,母親“年輕”、“聰明”、“好看”。這一層是自責、悔愧“氣”母親,可以從“那時候”三個字體會出。“母親那時候還年輕”,“年輕”是記憶中的母親。這情意,決不是一個從未關(guān)注過母親蒼老的子女所能夠表達與體會的。年輕,是生命軌跡上寫滿陽光和活力的時刻,然而當想起母親的年輕時,卻是在她已經(jīng)失去年輕,失去生命的時候。自責、悔愧溢于言表,讀之令人心碎。第二層:“二十歲時”,“我的兩條腿殘廢了”,母親全副心思“放在給我治病上”,她那時已不再年輕,“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這一層是感激、懷念母親,寫得較詳細。母親為我操碎了心,她“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是洗、敷、熏、灸”;當我說“別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要放棄治療時,母親總是說:“再試一回,不試你怎么知道會沒用?”;“我的胯上熏成燙傷”,她“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當“我”關(guān)注生命的價值,寫小說時,她又鼓勵“我”,“到處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著雪推我去看電影”。這語言,這行動,無不昭示一個母親對兒子的至愛之心。第三層:“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我”的小說獲了獎,“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整整七年了”。這一層寫哀痛,“卻已”、“整整”寫出哀痛之深。整個這一部分是全文的鋪墊。
第二部分寫“我”獲獎后躲避記者采訪。這一部分是過渡,反思母親的死,求得心靈的一點“安慰”?!八睦锾嗔?。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笔前?,生是創(chuàng)造,死是休息。在母親心里,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兒女的不幸。母親承受了人世間最沉重的苦難,為“我”耗盡了生命的油膏,該休息了!
第三部分寫“我”的思緒,以“合歡樹”為依托,追憶“合歡樹”的來歷、培育和成長。“合歡樹”的經(jīng)歷就是“我”的經(jīng)歷,“合歡樹”的成長就是“我”的成長?!昂蠚g樹”是母親“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來的;“我”是母親帶到這世間來的。為了培育這“合歡樹”,母親付出了許多辛勞;為了救治我的生命,母親耗盡了她的生命。這棵“合歡樹”,母親先是“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第二年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不但長出了葉子,而且還比較茂盛。母親高興了好多天”,“常去侍弄它”,“又過了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十歲那年”“我”氣母親,“二十歲時”,母親為“我”“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虔誠地抱著希望”,試了一回,“再試一回”。母親盼著“合歡樹”開花,就是盼著我成人。如今“合歡樹”“年年都開花,長得跟房子一樣高了”,“我”也有了一點社會價值,寫的小說“獲了獎”。母親親手栽培、“侍弄”的“合歡樹”開花了,而“母親已離開我整整七年了”!這“痛”是怎樣的沉重,怎樣的刻骨銘心!“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這一部分還寫了“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樹的影子,就是“我”的影子?!拔摇钡慕?jīng)歷和道路,“我”的追求和努力,也許會成為人們教育后生的材料,身殘志不殘,然而,這后生看到的'也只是“影子”,“他們不會知道那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這一筆,看似閑筆,贅筆,其實閑筆不閑,贅筆不贅。沒有這一筆,文章表達的情感只是個人的,有了這一筆,文章的意義更深刻,悲痛更沉重,更具有了社會意義。
這篇文章在寫法上有兩點最值得借鑒。
一是巧妙的構(gòu)思。文章以樹象我,似樹似我,亦樹亦我,樹我合一,不知何者為樹,何者為我;文章寫的是“合歡樹”,言的是母子情,亦樹亦情,借樹言情,構(gòu)思極為巧妙。二是精心的選材。母親為“我”做的事何止千萬,但作者不是順手拈來即入文章,而是經(jīng)過精心的篩選,有詳有略。文章選擇“十歲那年”“二十歲時”“三十歲時”三個點。這三個點也發(fā)生了許多事,作者選擇了“我”的作文“得了第一”、“兩條腿殘廢了”和“文章發(fā)表”并“獲獎”三件事。重點寫“腿殘”,有概述,有細描;有語言描寫,有行動描寫。文章寄深情于冷靜的敘述之中,不急不躁,不枝不蔓。
合歡樹高中課文高中語文合歡樹課文篇二
《合歡樹》是可以看做代表史鐵生的個性或風格的一篇散文佳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合歡樹》史鐵生課文解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十歲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說她小時候的作文作得還要好,老師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會是她寫的?!袄蠋熣业郊襾韱?,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幫了忙。我那時可能還不到十歲呢?!蔽衣牭脪吲d,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還不到?”她就解釋。我裝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話,對著墻打乒乓球,把她氣得夠嗆。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底白花的裙子。
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除去給人家畫彩蛋,我想我還應(yīng)該再干點別的事,先后改變了幾次主意,最后想學寫作。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醫(yī)院已經(jīng)明確表示,我的病情目前沒辦法治。母親的全副心思卻還放在給我治病上,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1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皠e浪費時間啦!根本沒用!”我說,我一心只想著寫小說,仿佛那東西能把殘廢人救出困境?!霸僭囈换兀辉嚹阍趺粗罆]用?”她說,每一回都虔誠地抱著希望。然而對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燙傷。醫(yī)院的大夫說,這實在太懸了,對于癱瘓病人。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沒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親驚惶2了幾個月,晝夜守著我,一換藥就說:“怎么會燙了呢?我還直留神呀!”幸虧傷口好起來,不然她非瘋了不可。
后來她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她跟我說:“那就好好寫吧。”我聽出來,她對治好我的腿也終于絕望?!拔夷贻p的時候也最喜歡文學,”她說。“跟你現(xiàn)在差不多大的時候,我也想過搞寫作,”她說?!澳阈r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她提醒我說。我們倆都盡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
三十歲時,我的第一篇小說發(fā)表了。母親卻已不在人世,過了幾年,我的另一篇小說又僥幸3獲獎,母親已經(jīng)離開我整整七年。
獲獎之后,登門采訪的記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認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準備了一套話,說來說去就覺得心煩。我搖著車躲出去,坐在小公園安靜的樹林里,想:上帝為什么早早地召母親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聽見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蔽业男牡玫揭稽c安慰,睜開眼睛,看見風在樹林里吹過。
我搖車離開那兒,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親去世后,我們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親住過的那個小院兒去。小院兒在一個大院兒的盡里頭,我偶爾搖車到大院兒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兒小院兒,推說手搖車進去不方便。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都把我當兒孫看,尤其想到我又沒了母親,但都不說,光扯些閑話,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當中,喝東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們終于又提到母親:“到小院兒去看看吧,你媽種的那棵合歡樹4今年開花了!”我心里一陣抖,還是推說手搖車進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說,忙扯些別的,說起我們原來住的房子里現(xiàn)在住了小兩口,女的剛生了個兒子,孩子不哭不鬧,光是瞪著眼睛看窗戶上的樹影兒。
我沒料到那棵樹還活著。那年,母親到勞動局去給我找工作,回來時在路邊挖了一棵剛出土的“含羞草”,以為是含羞草,種在花盆里長,竟是一棵合歡樹。母親從來喜歡那些東西,但當時心思全在別處。第二年合歡樹沒有發(fā)芽,母親嘆息了一回,還不舍得扔掉,依然讓它長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歡樹卻又長出葉子,而且茂盛了。母親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過一年,她把合歡樹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時念叨,不知道這種樹幾年才開花。再過一年,我們搬了家。悲痛弄得我們都把那棵小樹忘記了。
與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樹吧。我也想再看著母親住過的那間房。我老記著,那兒還有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鬧,瞪著眼睛看樹影兒。是那棵合歡樹的影子嗎?小院兒里只有那棵樹。
院兒里的老太太們還是那么歡迎我,東屋倒茶,西屋點煙,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獲獎的事,也許知道,但不覺得那很重要;還是都問我的腿,問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這回,想搖車進小院兒真是不能了,家家門前的小廚房都擴大,過道窄到一個人推自行車進出也要側(cè)身。我問起那棵合歡樹。大伙說,年年都開花,長到房高了。這么說,我再看不見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兩年沒有自己搖車進去看看。
我搖著車在街上慢慢走,不急著回家。人有時候只想獨自靜靜地呆一會。悲傷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個孩子長大了,會想到童年的事,會想起那些晃動的樹影兒,會想起他自己的媽媽,他會跑去看看那棵樹。但他不會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
《合歡樹》是一篇情真意深的懷人散文,也是一首頌揚母愛的抒情樂章。當作者史鐵生以另一篇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榮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時,人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位獲獎?wù)呔故亲喴蝸眍I(lǐng)獎的。他是怎樣克服了身體上的殘疾而獲得了寫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一位怎樣的人在支撐著他、激勵著他?這篇以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而寫就的散文,在向人們袒露這一秘密的同時,深情地抒發(fā)了作者對于亡母的悼念與愧疚之情。
在這篇感人肺腑的懷念亡母的散文中,我們竟找不出一句對母親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無論在她生前還是在她身后。作者以一種平實、簡約、淡泊、洗煉的筆調(diào),甚至頗有些惜墨如金的況味,在追述母親的生前和身后的幾件往事的過程中,抒發(fā)了對于亡母緬懷與懺悔相互交織的深厚而又復雜的情感。
《合歡樹》一文,就其題旨而言,似乎應(yīng)以母親生前種下的一株當初曾誤以為是“含羞草”的小樹苗,而后卻長成了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的描述為主,并以此來象征母親的芳澤和恩德造福于兒女及他人。然而該文整個前半部分,卻壓根兒未提及“母親種樹”這件事?;蛟S,在作者的記憶中,這樣的“小事”,與母親生前為自己“治病”所做過的樁樁件件,所付出的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辛與不懈努力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般而言,懷念母親、贊頌?zāi)笎鄣奈恼驴傠x不開對于母親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的描述。在《合歡樹》中,母親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是隨著作者對于從十歲到三十歲有關(guān)母親的幾件往事的追憶由模糊而逐漸清晰起來的。對于這些往事和似水年華的追憶,構(gòu)成了此文的重心所在。
此文一開頭,母親正值風華正茂,開朗而又健談,但作者對此并未詳寫,只以“母親那時候還年輕,急著跟我說她自己”一句帶過。那時,在作文比賽中得了第一的十歲小男孩,根本不理會母親當年寫一手好作文的“光榮史”,他找茬兒故意“把她氣得夠嗆”。這時候的母親,應(yīng)該是年輕、聰明而又美麗的,然而作者僅用“不過我承認她聰明,承認她是世界上長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給自己做一條藍地白花的裙子”作了高度濃縮。接下來,就過渡到了第二自然段的開頭:“二十歲,我的兩條腿殘廢了?!睆氖畾q到二十歲,作者是怎樣下鄉(xiāng)的,雙腿又是怎樣癱瘓的,母親當初是如何面對這一晴天霹靂的,在文中統(tǒng)統(tǒng)被省略掉了,作者只以“母親那時已不年輕,為了我的腿,她頭上開始有了白發(fā)”一筆完成了母親的肖像描寫。第二自然段著重在于回憶有了白發(fā)的母親為了給兒子治病而顯示出不屈不撓的精神與信念,“到處找大夫,打聽偏方,花很多錢,她倒總能找來些稀奇古怪的藥,讓我吃,讓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愛的光芒,通過白發(fā)母親竭盡全力給兒子治病的點點滴滴而逐漸放射出來,盡管為此她也做過傻事,不小心燙傷了兒子而使她“驚惶了幾個月”。“后來她發(fā)現(xiàn)我在寫小說”。第三自然段從這句話開始。母親終于意識到無法再通過各種努力治愈兒子的雙腿,她平靜地接受了這一殘酷而無情的現(xiàn)實,雖然命運對她而言是極不公平的。她發(fā)現(xiàn)兒子試圖通過創(chuàng)作來擺脫殘疾的陰影時,便再次提起了當年關(guān)于“作文”的話題:“你小時候的作文不是得過第一?”母親在這時候的提醒,自然不是為了重溫兒子當年的榮耀,而是為了激勵和鼓舞兒子在生活中重新站立起來的勇氣和自信。所以,她不再提兒子的殘腿,“她到處去給我借書,頂著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電影,像過去給我找大夫,打聽偏方那樣,抱了希望”。至此,作者雖未用一句感恩戴德的溢美之詞,卻把母親無私無怨、堅強執(zhí)著、寬厚仁慈、犧牲自我的品質(zhì)和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這三個自然段之首表示時間的狀語,“十歲那年”“二十歲”“后來”以及緊接著的第四自然段的“三十歲時”,既點明了歲月流逝的前后更迭,也濃縮了母親操勞一生的生命歷程,可謂是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有了這樣既簡約而又深厚的情感鋪墊,于是,后文中出現(xiàn)的那棵已經(jīng)枝繁葉茂、年年開花的母親當年親手種植的合歡樹,其深遠的象征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對于別人,這棵合歡樹,也許只是一棵平常的樹;而對于作者本人,它就是母親活在人世的見證,作者的綿綿情思,將與之永遠“合歡”與共存!
史鐵生是一名當代作家,他的代表作有:《我與地壇》、《務(wù)虛筆記》等。
1、是作者個人命運的寫照。母親把對兒女的疼愛融入在對合歡樹的精心呵護和培育中。合歡樹從弱小到長大長強長壯與史鐵生由殘疾到對生命有所感悟,堅定地活下來有相似之處。
2、作者自己,母親悉心照顧的合歡樹就是病中的自己。
3、是觸動作者思念母親的實物,也是母愛的具體的體現(xiàn)物,它是母親曾活在人世的見證。它好像是母親的化身。
4、和它晃動的樹影,象征著作者對母親的不盡思念。
以小見大
理解重點:抓住母親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鐵生悲傷的根源?!氨瘋渤上硎堋?,看似有悖人情,實則體現(xiàn)了史鐵生對母愛深深的理解,對人生獨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純粹的人情。
①自己的殘疾給母親帶來的痛苦;
②自己獲獎,母親已不在;
③自己當年不體諒母親給母親帶來的痛苦;
④想看合歡樹也沒看成。
①自己深味了母愛的偉大;
②寫作成功聊以告慰母親;
③獨特而深刻的人生體驗;
④體悟到生命的價值真諦。
《合歡樹》是一篇懷人散文,也是一首頌揚母愛的抒情樂章。這篇以作者的親身經(jīng)歷而寫就的散文,在向人們袒露這一秘密的同時,深情地抒發(fā)了作者對于亡母的悼念與愧疚之情。歌頌?zāi)赣H的偉大與母愛的無私,歷來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感人的母題之一。在這篇懷念亡母的散文中,找不出一句對母親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無論在她生前還是在她身后。作者以一種平實、簡約、淡泊、洗煉的筆調(diào),甚至頗有些惜墨如金的況味,在追述母親的生前和身后的幾件往事的過程中,抒發(fā)了對于亡母緬懷與懺悔相互交織的深厚而又復雜的情感。
《合歡樹》一文,就其題旨而言,似乎應(yīng)以母親生前種下的一株當初曾誤以為是 “含羞草”的小樹苗,而后卻長成了一棵樹影婆娑的參天大樹的描述為主,并以此來象征母親的芳澤和恩德造福于兒女及他人。然而該文整個前半部分,卻壓根兒未提及 “母親種樹”這件事?;蛟S,在作者的記憶中,這樣的 “小事”,與母親生前為自己 “治病”所做過的樁樁件件,所付出的常人難以承受的艱辛與不懈努力相比,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一般而言,懷念母親、贊頌?zāi)笎鄣奈恼驴傠x不開對于母親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的描述。在 《合歡樹》中,母親的形象、性格及其音容笑貌,是隨著作者對于從十歲到三十歲有關(guān)母親的幾件往事的追憶由模糊而逐漸清晰起來的。對于這些往事和似水年華的追憶,構(gòu)成了此文的重心所在。
一個故意氣母親的小男孩逐漸歷經(jīng)磨難,成長為一名生活中的錚錚鐵漢;母親歷經(jīng)滄桑,試圖將兒子所有的苦痛轉(zhuǎn)移到自己的身上。正當兩者的愛相互交融,博大深沉,即將成熟之際,一切因母親的去世而戛然而止。此時,如先前母親般痛的,該是史鐵生了。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母親當年無意撿回的合歡樹難道真是冥冥中的一個暗示,他們母子注定要承受如傳說中粉扇對于中舉丈夫的遙遙期盼,并最終化為一天花期的苦情。
第三年合歡樹長出了葉子,并且開始茂盛了?!澳赣H高興了很多天,以為那是個好兆頭?!薄D赣H所謂的好兆頭一語雙關(guān),它既可指合歡樹的長勢,也可指家族的命運。也許在母親的心中,合歡樹已不再是隨機從路邊挖來的植物,而是經(jīng)過心血澆灌后在冥冥之中與自己和家人心相連,命相系的生命。所以看到合歡樹出現(xiàn)茂盛的長勢,母親會覺得這是上天給予的一個預示,她的家族命運也將觸底反彈。她之所以經(jīng)常念叨著合歡樹何時開花,也許是因為她憑著本能感到?jīng)]準合歡樹開花之時就是兒子事業(yè)有成的時候。有些老師提出的合歡樹即“我”的觀點從屬于本象征意義,母親希望“我”的生命如合歡樹一般蓬勃發(fā)展,引申的含義是合歡樹即“我”。
相較于母親,史鐵生本人沒那么喜愛合歡樹。相反,合歡樹似乎成了他的心病。當院子里的老人們告訴他合歡樹開花了的時候,他心里是一陣抖,找借口不去看。其實在人們向他提到合歡樹之前,他就算回到大院坐坐,也不愿去幾步之遙外他和母親曾經(jīng)共同生活過的小院看看??梢韵胂?,那個小院滿滿的是曾經(jīng)悲痛的回憶,再加上母親離世,定是痛上加痛。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史鐵生不是對合歡樹本身有逃避傾向。可是為什么史鐵生在聽到合歡樹的消息時會心里一陣抖呢?因為他發(fā)現(xiàn)了關(guān)于母親另一個遺憾的故事,而且與發(fā)生在自己和母親之間的憾事如出一轍。他記得母親對合歡樹的栽培,亦如為自己前途的奮斗一般帶著滿滿的期望,鞠躬盡瘁。但是母親直到離世前既沒有看到自己在文學上的成功,也沒有看到合歡樹開花。史鐵生和母親之間的遺憾本如“風從樹林里吹過”一般無形,經(jīng)歷一致遺憾的合歡樹出現(xiàn)后,史鐵生說來話長的故事從此就凝結(jié)在這一棵樹上。
母親離去的時間里,小院兒住著一個剛來到世上的孩子,那個孩子無疑是幸運的,在自己母親與合歡樹的雙重呵護下健康地成長?!安豢薏霍[,瞪著眼睛看樹影?!奔词鼓莻€孩子長大了,不知道那棵樹是誰種的,是怎么種的,但他一定會跑去看他的媽媽,看那棵陪他長大的合歡樹。在這里,合歡樹遠不僅是對母親的寄托與哀思,更是聯(lián)系現(xiàn)在與未來的一個紐帶,作者的感情在文章的最后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
合歡樹高中課文高中語文合歡樹課文篇三
《登高》一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后四句抒情,表現(xiàn)了作者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感。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登高》課文原文,歡迎閱讀。
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此詩載于《杜工部集》,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弦。
此詩前四句寫登高見聞。首聯(lián)對起。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zhuǎn)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jīng)過詩人的藝術(shù)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shè),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
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前兩聯(lián)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頸聯(lián),才點出一個“秋”字?!蔼毜桥_”,則表明詩人是在高處遠眺,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了。“常作客”,指出了詩人飄泊無定的生涯。“百年”,本喻有限的人生,此處專指暮年?!氨铩眱勺謱懙贸镣?。秋天不一定可悲,只是詩人目睹蒼涼恢廓的秋景,不由想到自己淪落他鄉(xiāng)、年老多病的處境,故生出無限悲愁之緒。詩人把久客最易悲愁,多病獨愛登臺的感情,概括進一聯(lián)“雄闊高渾,實大聲弘”的對句之中,使人深深地感到了他那沉重地跳動著的感情脈搏。此聯(lián)的“萬里”“百年”和上一聯(lián)的“無邊”“不盡”,還有相互呼應(yīng)的作用:詩人的羈旅愁與孤獨感,就象落葉和江水一樣,推排不盡,驅(qū)趕不絕,情與景交融相洽。詩到此已給作客思鄉(xiāng)的一般含意,添上久客孤獨的內(nèi)容,增入悲秋苦病的情思,加進離鄉(xiāng)萬里、人在暮年的感嘆,詩意就更見深沉了。
尾聯(lián)對結(jié),并分承五六兩句。詩人備嘗艱難潦倒之苦,國難家愁,使自己白發(fā)日多,再加上因病斷酒,悲愁就更難排遣。本來興會盎然地登高望遠,此時卻平白無故地惹恨添悲,詩人的矛盾心情是容易理解的。前六句“飛揚震動”,到此處“軟冷收之,而無限悲涼之意,溢于言外”(《詩藪》)。
詩前半寫景,后半抒情,在寫法上各有錯綜之妙。首聯(lián)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好比畫家的工筆,形、聲、色、態(tài),一一得到表現(xiàn)。次聯(lián)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好比畫家的寫意,只宜傳神會意,讓讀者用想象補充。三聯(lián)表現(xiàn)感情,從縱(時間)、橫(空間)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四聯(lián)又從白發(fā)日多,護病斷飲,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這樣,杜甫憂國傷時的`情操,便躍然張上。
此詩八句皆對。粗略一看,首尾好像“未嘗有對”,胸腹好象“無意于對”。仔細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決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曠代之作”(均見胡應(yīng)麟《詩藪》)的盛譽,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jīng)結(jié)束四年了,但地方軍閥又乘時而起,相互爭奪地盤。杜甫本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不久嚴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舟南下。本想直達夔門,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待了幾個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當?shù)囟级降恼疹?,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個年頭。而就在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體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見,激起意中所觸;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