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fā)展,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多數(shù)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fā)生后撰寫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報告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初三物理《摩擦力》課例研究報告篇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簡單區(qū)分摩擦現(xiàn)象中的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2.知道產(chǎn)生摩擦的原因。
3.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4.知道最大靜摩擦力略大于滑動摩擦力.
5.了解實際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教會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去實施實驗,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培養(yǎng)學生利用物理語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規(guī)律的能力
3.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利用實驗和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實踐——認識(規(guī)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
3.在研究問題時,要培養(yǎng)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4.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學會利用事物有益方面,減少或避免有害方面。
5.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不要用感性來代替理性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客觀事物都有內在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只有符合客觀實際的理論才是真理,否則都是謬論.二.教材分析
1.《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三章第三節(jié)內容,共1課時。
2.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了力、重力、二力平衡條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力,并為以后學習有關力的知識打下基礎。本節(jié)課中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并為以后的探究實驗加深理解,并使學生對控制變量法再此應用。本節(jié)“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中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節(jié)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摩擦力。(2)決定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中沒有提出靜摩擦的問題,而是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4.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xiàn)象,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三.教學方法
1、現(xiàn)象教學,以實驗為主
摩擦是最常見,應用最普遍的現(xiàn)象.對摩擦現(xiàn)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計算機輔助教學不能替代實驗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分析、判斷、歸納),必須盡量做好。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xiàn)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當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shù)的研究方法.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學生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對于基礎不好或組織紀律較差的學生可采取部分內容教師引導,部分內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4、適當補充靜摩擦的知識.
在摩擦現(xiàn)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學中不可避免的會遇到,因此在教學中適當補充有關靜摩擦的知識,使學生知道即可. 四.教學設計示例(一).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學難點
研究決定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會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題
(三).教學工具:彈簧測力計、木塊、木板、棉布、砝碼、盛有水的水杯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從生活現(xiàn)象引入,學生感覺自然.師:(舉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體演示)
(演示實驗]用手握住水杯.
師:水杯為什么沒有運動?
生:因為水杯受力平衡.
師:水杯受幾個力呢?
生:兩個,重力和手對它的摩擦力.重力和摩擦力應該是平衡力.
師: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這個問題中摩擦力的方向應該豎直向上.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很好,今天我們就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1、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實驗,實驗中要設置好恰當?shù)膯栴}。
1)怎樣來測定滑動摩擦力的大???為什么?
使學生理解勻速運動的物體,受的摩擦力與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請同學們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根據(jù)學生的答案來請學生設計實驗,教師進行操做驗證。學生的設計會有很多漏洞,教師不要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可適當提出針對性問題來加以修正,幫助學生掌握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shù)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方法2:學生分組實驗,探索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思考問題:1)怎樣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怎樣驗證?
對于第二個問題可以先討論,然后在老師不給出正確操作過程的情況下分組完成不同的驗證內容,最后由學生總結得出實驗方法和實驗結論。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學生討論并舉出相應的事例,準備適當?shù)匿浵癫牧县S富學生的知識,最后由學生總結出結論。
結論: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三)鞏固練習題型一 選擇題
例1. 關于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相互壓緊的粗糙物體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滑動摩擦力 c.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摩擦力
d.相互緊壓的粗糙物體之間有相對滑動時,才受滑動摩擦力 知識點 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闖關點撥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產(chǎn)生摩擦力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 解 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雖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間有相互擠壓,它們相互接觸且接觸面粗糙,但它們之間由于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a、c選項是錯誤的。當木箱放在水平運行的傳送帶上,并隨傳送帶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因為木箱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木箱與傳送帶之間將要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選項b也不對,選項d是正確的。答 選d 例2. 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a.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 c.在拔河比賽時,用力握繩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紋
知識點 知道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闖關點撥 只要記住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這一類題目都比較容易 解 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砂子,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紋,都是用增大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拔河比賽時,人能握住繩子是手對繩子的靜摩擦力作用的結果,如果沒有手對繩子的靜摩擦力,繩子就要滑出.因此,在拔河比賽時,手對繩子的摩擦力是有益的.所以a、c、d選項都屬于增大有益摩擦.在b選項中,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是有害摩擦力,它是用滾動摩擦來代替滑動摩擦,從而達到減小摩擦力目的. 答 選b 題型二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1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一些同學作了以下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檢驗上述有關猜想是否正確,所供選用的器材有:a彈簧測力計 b木塊 c木板 d棉布 e砝碼 f水杯為了檢驗猜想①是否正確,列出選用的器材是(填序號)_______________.(2)為了檢驗猜想②是否正確,某同學選用了木塊與木板,并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步驟l 把木塊平放在水平的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如圖甲);
步驟2 在木塊上放上砝碼(如圖乙),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使砝碼和木塊一起沿直線勻速運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步驟3 在水平木板上鋪上一層棉布,把木塊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沿直線勻速運動(如圖丙),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a.“步驟2”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檢驗上述猜想(①、②、③)中哪—個的正確與否。()b.為了檢驗“猜想③”是否正確,可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步驟,寫出你設計的這一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 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闖關點撥 解答本題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怎樣測摩擦力的大小;二是控制變量法.在檢驗“猜想①”時,如何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在檢驗“猜想②”時,如何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對接觸面的壓力;在檢驗“猜想③”時,如何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改變接觸面積的大?。紤]到影響摩擦力的因素較多,在上述探究過程中總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們保持不變,進而尋找摩擦力的大小與另外一個因素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在以后學習物理過程中,要經(jīng)常用到這一種研究方法.
解答 為檢驗“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粗糙程度有關,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其勻速滑動,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就等于物體滑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虼耍鶕?jù)提供的器材應選用;a、b、c、d、e。
“步驟2”是木塊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只改變木塊肘接觸面的壓力大小,目的是在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步驟2”是檢驗“猜想②”是否正確的,故應填“步驟2”.
為了檢驗“猜想③”是否正確,必須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的面積的大小.再增加一個步驟是:將木塊側(或豎)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沿直線勻速滑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步驟l”進行比較.
(四)小結:
1、不論那種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決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
3、思考題:自行車輪胎蹩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板書設計 1.靜摩擦力
靜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相對運動的趨勢,而又保持相對靜止狀態(tài)。
靜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靜摩擦力的大小:0~fm 2.滑動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相互接觸的物體間發(fā)生相對運動時。
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跟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滑動摩擦力的大?。篺滑=μn 3.小結 探究活動
【課題】我和摩擦力有個約會 【組織形式】學生小組活動 【活動目的】
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寫出對于我們日?;顒用芮邢嚓P的摩擦的認識,能運用物理原理解釋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對生活有科學的態(tài)度?!净顒恿鞒獭?/p>
提出問題;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寫出專題報告,進行交流。【參考方案】
可以從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歸納摩擦的種類,摩擦的應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研究基礎上,查閱有關資料,寫出專題報告,例如“體育中的摩擦”、“靜摩擦的應用”等等,還可以設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將會怎樣”等問題,自己確定題目,寫出專題文章?!緜渥ⅰ?/p>
1、寫出專題報告。
2、寫出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
初三物理《摩擦力》課例研究報告篇二
從生活走向物理 , 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三物理《摩擦力》
一、研究背景
1、知識基礎:《摩擦力》一節(jié)是魯教版八年級教材第六章第四節(jié)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力的基礎知識之后所要學習的知識。在初中運動和力這部分內容中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摩擦力的概念比較抽象,對于摩擦現(xiàn)象,學生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從初中教學的要求來說,知識本身的要求并不高。教材中的安排是通過認識滑動摩擦——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知道滾動摩擦和靜摩擦——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和應用。
2、能力基礎:雖然學生已經(jīng)在前面的學習中經(jīng)歷了科學探究的幾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初二的學生剛接觸科學探究的程序、思路和方法,還不是很完整。用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設計和完成實驗,分析總結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把有關摩擦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知道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
3、心理基礎:本節(jié)課利用滑動摩擦力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 以探究性學習為基礎,引導學生經(jīng)歷一個基本完整的探究過程 , 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掌握科學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物理課的學習有更強的進取心。
二、研究過程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chǎn)生的。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知道摩擦的利與弊。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的壓力以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的關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并付諸實踐。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取長補短的協(xié)作意識。
(二)重點
知道滑動摩擦力阻礙相對運動,猜想和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方法。
(三)難點
在探究過程中,體驗科學探究各環(huán)節(jié)的方法與思路,多方面考慮問題,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四)過程及方法
1、摩擦概念的引入: 自行車在路上滑行時,總會慢慢停下來。為什么?
實驗:(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到了什么?
(2).手平放在桌面上,不用力推或拉,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小組合作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⑴提出問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什么 ? ⑵ 猜想與假設。
問題:你的根據(jù)是什么?你認為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摩擦力? 各小組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和討論實驗方法。
如果有學生提出重力是影響因素,可做簡單比較加以說明。
對于材料性質這一影響因素,不過多強調,通過事例讓學生了解即可,如果有學生感興趣,可適當安排。
(養(yǎng)成良好思維習慣,科學的猜想與假設,鼓勵自主探究。)⑶ 制定計劃和實驗方案,選擇器材。怎樣測量滑動摩擦力?
怎樣研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其中某個因素的關系? 怎樣測摩擦力更準確?測量時應注意什么?
滲透思想方法 —— 讓學生參與物理實驗的設計過程
滲透和強化控制變量的思想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細致的思維習慣。需要記錄的實驗內容什么?如何記錄便于比較?
(初中學生往往對記錄方法不太熟悉和重視,需要強調記錄對于實驗結論得出的重要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有設計實驗記錄表格的科學意識。)
⑷ 學生分組實驗
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情況,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指導探究。(為評價和反思做好準備)
具體的問題應具體解決,但不能包辦代替。
⑸ 指導小組之間對實驗結果評估 , 交流 , 討論,并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交流合作的愿望和尊重事實的科學態(tài)度。)
3、摩擦知識的應用 ⑴ 分析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師啟發(fā):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請同學們分析一下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減小摩擦力?我們?yōu)槭裁匆龃蠡驕p小摩擦力?
摩擦的應用和危害:http:///show/ 減小摩擦的方法:http:///show/ 增大摩擦的方法:http:///show/ 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http:///programs/view/wrfzse12wqi/ 學生總結出結論。教師板書結論: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通過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
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4、總結與評價
你學到了什么?(學生主動回顧知識與方法)
有什么體會或問題?(通過感受與問題,使學生加深對科學探究的認識)教師評議。(有效激勵,增強學生信心)
提出新問題:實驗中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為學生留下新的課題)鉤碼滑動與滾動時,難易程度為什么不同?
木塊從靜止到運動的瞬間,測力計的示數(shù)大,等到勻速運動后為什么反而變小?
實驗時,手握彈簧測力計使木塊勻速運動,示數(shù)不太穩(wěn)定,怎么辦?
(五)教學關鍵
通過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實驗,養(yǎng)成良好思維習慣,科學的猜想與假設,鼓勵自主探究。從生活走向物理 , 從物理走向社會。
(六)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jié)科學探究課,教材以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為主線,安排了學生猜想、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學過程。學生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猜想時,要注意鼓勵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大膽地進行其它猜想。
(七)教學反思
由于這是一堂科學探究課,所以教師在引導和提問時,要注意問題的目的性和語言的技巧性;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要多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這節(jié)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及生產(chǎn)實際聯(lián)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編寫突出了這一點。在通過實驗得出摩擦力的有關知識后,注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分析解釋大量生活生產(chǎn)中的摩擦現(xiàn)象。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的一個重要概念,也是教學難點。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實驗和觀察來主動探究歸納,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重視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然后自主設計實驗,通過歸納和總結得出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從而知道改變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并且能用它來解釋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將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對于增大、減小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教學,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分析的客觀情境,采用視頻播放的形式,教學過程中,始終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課本知識拓展開來,讓學生從網(wǎng)絡資源中獲取更多的相關知識。
初三物理《摩擦力》課例研究報告篇三
《摩擦力》課堂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產(chǎn)生摩擦的原因。
2.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3.了解實際生活中的摩擦現(xiàn)象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滑動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學,教會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去實施實驗,對學生進行學科研究方法的教育.2.通過對生活中摩擦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利用實驗和生活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對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讓學生明白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學會利用事物有益方面,減少或避免有害方面。二.教材分析
1.《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八章第三節(jié)內容,共1課時。2.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摩擦力》是初中物理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學習了重力之后的又一個重要的力,并為以后學習有關力的知識打下基礎。本節(jié)課中通過探究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實驗探究的方法,并使學生對控制變量法再次應用。本節(jié)“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中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節(jié)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內容:(1)摩擦力(2)測量滑動摩擦力(3)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摩擦的利用與防止。在講述摩擦力時,為了不使問題復雜化,教材統(tǒng)稱為摩擦。教材對滾動摩擦也沒有單獨講述,而是作為減小摩擦的方法來介紹的。教材中沒有具體講述摩擦力產(chǎn)生的原因,教學中使學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4.雖然教學的重點在于應用摩擦知識解釋實際現(xiàn)象,學會根據(jù)不同條件選擇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但這些應用都基于對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應充分重視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
三.教學方法
1、以實驗現(xiàn)象為主 摩擦的應用最普遍的現(xiàn)象.學生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但不能因為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就忽視了演示實驗,作為物理老師是非常清楚物理實驗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學手段所能代替,必須盡量做好。
2、進行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響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實驗中體現(xiàn)了物理學中對多變量問題的研究方法,即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shù)的研究方法.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向學生滲透這種物理學研究方法,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是十分有有好處.
3、用學生小組討論自學的方式教學
由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都不難理解,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通過學生閱讀課文、自己進行實驗研究、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教學.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習興趣,培養(yǎng)自學能力.對于基礎不好學生可采取部分內容教師引導,部分內容學生討論的形式教學.
4、適當補充靜摩擦的知識.
在摩擦現(xiàn)象中涉及靜摩擦力的事例很多,使學生知道即可. 四.教學設計(一).教學重點:
通過具體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增大、減小摩擦的方法;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二).教學難點
1.研究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2.能解決實際生活中有關增大摩擦和減小摩擦的問。
(三).教學工具:彈簧測力計、正方體木塊、長方體木塊。長木板、棉布、砝碼 裝水杯子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從生活現(xiàn)象引入,學生感覺自然.師:(舉生活中的例子,也可以用多媒體演示)(演示實驗]用手握住水杯.
師:水杯為什么沒有運動?
生:因為水杯受力平衡.
師:水杯受幾個力呢?
生:兩個,重力和手與瓶子之間的摩擦力
師: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這個問題中摩擦力的方向應該豎直向上.
師:很好,今天我們就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摩擦力.
(二)新課教學
1、摩擦力的概念: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當它們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chǎn)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實驗,實驗中要設置好恰當?shù)奶骄繂栴}。
1)怎樣來測定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什么?
讓學生理解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的摩擦力大小與水平拉力大小相等。
2)請同學們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3)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請學生設計實驗,教師進行操做驗證。學生的設計可能會有漏洞,教師不要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可適當提出針對性問題來加以修正,幫助學生掌握研究對象有多個變量時,可采用控制自變量個數(shù)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確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壓力大小有關又跟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學生分組討論并舉出相應生活中的實例,準備適當?shù)亩嗝襟w豐富學生的知識,最后由學生總結出結論。結論:通過減小壓力、減小接觸面的粗糙程度,變滑動為滾動,使兩個互相接觸的摩擦面彼此離來(加潤滑劑),可以減小有害摩擦。
(三)課堂達標 題型一 選擇題
例題1. 關于摩擦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相互壓緊的粗糙物體間一定存在摩擦力 b.運動的物體一定受到滑動摩擦力 c.靜止的物體一定受到靜摩擦力
d.相互緊壓的粗糙物體之間有相對滑動時,才受滑動摩擦力 知識點 : 摩擦力產(chǎn)生的條件
教師點撥: 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產(chǎn)生摩擦力必要的三個條件 解 析 如木箱放在水平的地面上,雖然木箱底面和地面間有相互擠壓,它們相互接觸且接觸面粗糙,但它們之間由于沒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a、c選項是錯誤的。當木箱放在水平運行的傳送帶上,并隨傳送帶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因為木箱與傳送帶保持相對靜止,木箱在水平方向上沒有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響使木箱與傳送帶之間將要或已經(jīng)發(fā)生相對運動,所以木箱不受摩擦力,故選項b也不對,選項d是正確的。答 選d 例題2. 下列實例中,為了減小摩擦力的是()a.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砂子
b.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 c.在拔河比賽時,用力握繩子
d.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紋
知識點 知道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師點撥 只要記住增大或減小摩擦的方法,這一類題目都比較容易 解 析 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撒砂子,鞋底上有高低不平的花紋,都是用增大粗糙程度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拔河比賽時,人能握住繩子是手對繩子的靜摩擦力作用的結果,如果沒有手對繩子的靜摩擦力,繩子就要滑出.因此,在拔河比賽時,手對繩子的摩擦力是有益的.所以a、c、d選項都屬于增大有益摩擦.在b選項中,旅行箱下裝有小輪子,地面對箱子的摩擦力是有害摩擦力,它是用滾動摩擦來代替滑動摩擦,從而達到減小摩擦力目的. 答 選b 題型二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理解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例題1 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的過程中。一些同學作了以下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②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間的壓力大小有關;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為了檢驗上述有關猜想是否正確,所供選用的器材有:a彈簧測力計 b木塊 c木板 d棉布 e砝碼 f水杯為了檢驗猜想①是否正確,列出選用的器材是(填序號)_______________.(2)為了檢驗猜想②是否正確,某同學選用了木塊與木板,并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
步驟l 把木塊平放在水平的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步驟2 在木塊上放上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使砝碼和木塊一起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步驟3 在水平木板上鋪上一層棉布,把木塊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碼),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讀出這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
a.“步驟2”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檢驗上述猜想(①、②、③)中哪—個的正確與否。()b.為了檢驗“猜想③”是否正確,可在上述實驗基礎上再增加一個步驟,寫出你設計的這一實驗步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 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師點撥 解答本題應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怎樣測摩擦力的大??;二是控制變量法.在檢驗“猜想①”時,如何控制壓力不變,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在檢驗“猜想②”時,如何控制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改變對接觸面的壓力;在檢驗“猜想③”時,如何控制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改變接觸面積的大?。紤]到影響摩擦力的因素比較多,在上述探究過程中總要控制一些變量,使它們保持不變,進而尋找摩擦力的大小與另外一個因素的關系,這種研究方法叫做“控制變量法”.在學習物理探究過程中,要經(jīng)常用到這一種研究方法.
解答 為檢驗“猜想①”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粗糙程度有關,必須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使其勻速運動,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就等于物體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的大?。虼?,根據(jù)提供的器材應選用;a、b、c、d、e。
“步驟2”是木塊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只改變木塊肘接觸面的壓力大小,目的是在保持接觸面粗糙程度一定時,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壓力大小的關系.“步驟2”是檢驗“猜想②”是否正確的,故應填“步驟2”. 為了檢驗“猜想③”是否正確,必須保持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大小不變,只改變接觸面的面積的大?。僭黾右粋€步驟是:將木塊側(或豎)放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地拉木塊沿直線勻速運動,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與“步驟l”進行比較.
(四)小結:
1、不論那種方法都是由“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為滑動摩擦、滾動摩擦和靜摩擦。
3、思考題:自行車輪胎蹩的時候為什么騎起來費力。板書設計:
第八章 運動和力 第三節(jié) 摩擦力
一.概念:接觸 相對滑動 阻礙的力
二.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 壓力大小
三:增大有益摩擦和減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摩擦力》課堂教學設計
單位:雞東縣永和中學
姓名:王 曉 明
時間:2013.10.28
初三物理《摩擦力》課例研究報告篇四
課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第九章第四節(jié)《摩擦力》
本節(jié)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通過學習本節(jié)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jié)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系;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jīng)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系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于實踐而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關系。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jié)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于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yǎng)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通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啟發(fā)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著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jié)課我打算采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為主的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jù)本節(jié)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chuàng)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guī)Я藥讉€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臟了。老師給他們洗干凈了。現(xiàn)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為什么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為摩擦力是一種什么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么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并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導入到本節(jié)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于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局限于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為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fā)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后,可以問問他“你為什么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chǎn)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復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tǒng)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于表面積的大小有關?并將全班分為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后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c撥,啟發(fā)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shù)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里運用了什么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后,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實驗數(shù)據(jù),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后,繼續(xù)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著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于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于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于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后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jīng)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jīng)通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于這個問題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xiàn)象,并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只適當?shù)剡M行引導和點撥。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jīng)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并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xù)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樣呢?并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迷你小實驗”,并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接著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采用什么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xiàn)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6.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7.課后作業(yè):
(1)以“假如沒有摩擦”為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初三物理《摩擦力》課例研究報告篇五
課例研究報告撰寫的一般框架內容
一、闡述研究的主題與內容
1、確定研究主題
說明課例研究小組期望解決的教學課題(主題)是什么,研究這一主題的意義與價值。
2、選定研究課例
在教材分析的基礎上,確定選擇哪節(jié)課作為課例,闡述這節(jié)課的教學主題與研究課題之間的關系,明確通過對這節(jié)課的研究希望解決的具體問題有哪些。
二、呈現(xiàn)課例研究過程
這部分主要概述課例研究實踐的展開過程。課例研究是個系統(tǒng)的教學改進過程,需要有多輪的研究課,因此報告中這部分的寫作就要反映每輪教學實踐的情況。呈現(xiàn)每節(jié)課圍繞課例研究主題的設計側重點,問題解決的情況以及出現(xiàn)的新問題。
1、學情分析和教材解讀的深入
學情分析和教材解讀是教學設計的基礎,課例研究過程也是學情分析和教材解讀不斷深化的過程。課例研究報告中要具體呈現(xiàn)每輪教學設計過程中課例研究團隊在學情分析和教材解讀方面的主要變化。學情分析突出對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學習狀態(tài)的把握不斷具體、準確;教材解讀著重展示幾輪課例研究過程中教學內容選定方面的變化,并給出具體的說明。
2、教學設計的變化(備課的變化)
這部分要避免照搬教案,而是重在闡明每輪的研究課的具體教學流程設計上的明顯變化(可通過案例對比并簡單解析),具體描述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學關注點的優(yōu)化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
3、概要呈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的變化(課堂教學實際過程的變化)
這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個課例研究報告的重點,撰寫的過程是研究團隊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再分析、尋找問題解決策略的心路歷程。報告中這部分的寫作要圍繞課例研究的主題,針對各輪研究課的具體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展開,而不是再現(xiàn)課堂教學實錄,呈現(xiàn)針對每節(jié)課出現(xiàn)的問題研究改進的過程。比如在該輪教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哪些問題,需要對教學設計做出哪些修改等,可以以主要環(huán)節(jié)或教學片斷的形式呈現(xiàn),有前后對比、改進并分析。在寫作中要注意加入適當?shù)恼n堂教學案例,將遇到的問題與反映課堂教學的真實案例材料相互印證。
4、課堂觀察的重點與工具
概要介紹課例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在課堂觀察方面的總體思路。包括課堂-1-
觀察指導與要求,研究成員分工,課堂觀察展開的維度、具體的觀察重點以及采用的觀察工具(量表)等。
三、課例研究的成效與反思
1、課堂教學的成效
課例研究最終指向教學的改進,因此在報告中要通過對教學效果總結來反映教學改進的情況。這部分可以分別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而去考察。
(1)從學生的角度看,一方面可以考察他們的課堂表現(xiàn),根據(jù)觀察記錄說明他們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和具體表現(xiàn)(參與狀態(tài)、思維發(fā)展、學習體驗等方面),尤其要突出的是不同輪次的教學中學生表現(xiàn)的變化情況。另一方面也叫以對學生實施教學后測,根據(jù)學生教學后測中的表現(xiàn)以及與前測情況的比較,來推斷課堂是否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了學習內容。
(2)從教師的角度看,檢討教學成效主要以呈現(xiàn)教師從教學中所吸取的經(jīng)驗和教訓為主,這些經(jīng)驗和教訓是課例研究小組集體研討與執(zhí)教教師自我反思的結果。課例研究小組應該有意識地總結教學的核心經(jīng)驗,以便指導教師感知其他的教學情境,提高教學能力。
2、課例研究的主要成果與結論
根據(jù)課例研究的主題,闡述對這一問題的新的理解和認識,列舉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策略和具體方法,明確后續(xù)研究跟進措施與要求??梢詮睦蠋煛W生等角度進行策略和方法的總結。
3、課例研究反思
(1)對課例研究設計、組織、實施過程的反思及建議,比如在研究程序設計和具體操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得失,可以如何改進等。
(2)教師參與課例研究過程的經(jīng)驗、收獲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