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并借此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能力。一個較為完美的總結應該具備條理清晰、言簡意賅、準確明了的特點。在總結寫作中,參考一些成功的經驗和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把握寫作的重點和技巧。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一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和虛詞。
2、理清本文的思想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目的。
3、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通過反復朗讀,增強閱讀文言文的語感能力,進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3、理解對比手法的運用,體會其獨特的表達效果。
情感目標:
學習作者刻苦求學,努力克服困難的精神和意志,樹立正確的苦樂觀,珍惜現(xiàn)有的優(yōu)越條件,努力學習,早日成才。
教學重難點:
1、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理清行文思路。
2、理解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
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字詞難度不大,除了一些重點詞句,其他都比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開篇提出“嗜學”,然后圍繞這個中心詞,層層展開,并采用對比法,點明求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掌握重點字詞和句子,然后,由字詞理解到內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觀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學中,要貫穿朗讀,以朗讀帶動文章理解。
教學方法:誦讀法、復述法、討論法、質疑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示范朗讀帶。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解題,簡介作者。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金華)人。早年家境貧寒,因能刻苦自學,終以文人稱世。元末被舉薦為翰林院編修,固辭不就。隱居山中,潛心著述。明初應聘到應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學提舉,后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一,參與明初禮制重建,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牽連貶謫四川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學士全集》。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語言生動暢達。這篇課文是他散文中影響最大的一篇。宋濂和劉基、高啟被并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家。
三、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在學生課前朗讀的基礎上,分兩大組競讀,并互相指出對方讀書過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頓、重音、語速、語氣等)。
2、教師播放示范朗讀帶,要求聽讀。(注意上述幾個方面)。
3、齊讀。
4、自主與合作學習:解決字、詞、句的意思。
5、小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難譯詞語。
四、復述課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1、選定一名學生朗讀。
2、分小組進行創(chuàng)造性復述。
教師提示:以“宋濂求學記”為題??梢酝耆米约旱脑拋韽褪?,合理概括其求學經歷,抓住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這么做的原因。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的情況,幫助學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
五、小結:
作者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分別敘述他的學習條件、學習態(tài)度、學習的毅力。據(jù)此可知,在艱苦的條件下,作者勤奮學習,意志堅定,毅力非凡。
六、布置作業(yè):課外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
二、字詞句練習。
1、學生課堂解釋下列畫線詞語。
(1)余幼時即嗜學。嗜:喜歡。
(2)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家。致:得到假:借。
(3)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游:交往。
(4)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俟:等到。
(4)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被:披腰:腰戴。
2.教師引導學生掌握句子。
(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悍穸ň浯~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3)未嘗稍降辭色: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
(4)援疑質理:援疑,提出疑難;質理,質詢道理。
(5)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
三、分組研討文章內容。
要求:按照語文課堂的分組學習,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研討以下幾個問,然后每小組安排一位學生針對五個問題中的任何2各問題發(fā)言:
四、探究寫作技巧:
1、本文用了什么樣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二
五、1.曾經走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著經書向當?shù)赜械赖掠袑W問的前輩請教。
2.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請教(表示尊敬而專心)。
3.仆人拿著熱水給我澆洗,用被子包著蓋好,很久才舒緩過來。
4.因為內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三
知識與能力:
1.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實詞及虛詞“以”的用法。
3.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
利用文中的對比展開討論,層層剝繭,領會文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掌握通過對比表達自己觀點的寫作手法。
2.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和作品。
1.介紹作者。
(學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
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
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
三、朗讀全文,并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
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
嗜學(shi4)怠(dai4)叩問(kou4)綺秀(qi3)。
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五、學習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
2.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
3.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
(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
(2)弗之怠:否定句代詞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四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1.選出朗讀停頓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余/幼時/即嗜學。b.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c.余因/得遍/觀群書。d.俯身/傾耳/以請。
2.下面加橫線詞釋義有誤的一項是。
a.既加冠(帽子)執(zhí)經叩問(磕頭)。
b.或遇其叱咄(訓斥,呵責)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借)。
c.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因此)俟其欣悅(等待)。
d.錄畢,走送之(跑)色愈恭,禮愈至(周到)。
3.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b.俟其欣悅,則又請焉其真不知馬也。
c.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d.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4.文中語段從兩方面表現(xiàn)作者的.“嗜學”,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
來:。
參考答案:
1.c2.a3.d。
4.(1)借書讀,每次都抄下來,且及時歸還。(2)不怕路途遙遠,拜師求學。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五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
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緼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下面選文中劃線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走:步行。
b.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質:詢問。
c.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俟:等待。
d.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湯:熱水。
2.下面選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項是()。
a.余幼時即嗜學。
b.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
c.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
d.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3.下面對選文的分析,不準確的一項是()。
a.選文開篇即點出作者“家貧”和“嗜學”的矛盾處境,由此引出求學的艱難。
b.選文將富家子弟的奢華和作者的貧寒加以對比,表現(xiàn)了作者求學意志的堅定。
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自己成長之路的曲折與艱辛。
d.作者通過現(xiàn)身說法表明:知識的積累,精神的充實,是學子讀書的必備條件。
參考答案:
1.a。
2.b。
3.c。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六
知識與能力:
1.能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熟讀成誦。
2.掌握常用的一些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3.有感情地誦讀課文,直至全文成誦。
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理解文章內容,培養(yǎng)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以記敘為主,適當加以議論和間以形象描寫的方法。
3.學習用對比來表現(xiàn)中心內容的手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作者現(xiàn)身說法的用意--勉勵學生刻苦學習。
【教學重難點】。
1.倒裝句和省略句。
2.用對比來表現(xiàn)中心內容的手法。
3.掌握文中的常見文言實詞和文言虛詞的用法。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泵献右舱f:“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蘇秦“頭懸梁,錐刺股”這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
(以此設置課堂教學情景,導入新課)。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由學生根據(jù)課前準備介紹,教師適當補充)。
1.寫作背景。
明洪武年間,宋濂官至翰林學士,洪武十年(1377)辭官。第二年,宋濂至應天(今江蘇南京)去朝見太祖朱元璋。其時,在國子監(jiān)讀書的東陽人馬君則,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前來拜訪,宋濂就寫了這篇文章贈送給他。
2.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今浙江義烏一帶)人。明朝文學家,幼年酷愛學習,家貧無書,常問藏書家借抄,天寒手僵,仍堅持不懈,由此得遍觀群書,學識淵博。元末,薦授翰林編修,以親老不受。后與劉基等同受朱元璋征召,做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經,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回鄉(xiāng)。不久,因長孫宋慎列入胡惟庸黨,全家謫往茂州,中途病死于今四川奉節(jié)。宋濂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文集》。
3.體裁特點。
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的一種寫法。
三、初讀,讀準音。
(能否流暢地朗讀課文和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有極大的關系。因此,要求學生至少將課文讀上兩遍,而且必須是以讀得流暢無斷續(xù)現(xiàn)象為標準。要求學生在自由朗讀時,注意結合課文注釋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詞語和句子。)。
1.順暢讀出全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疏通文意,了解大意,參照書下注釋,或利用工具書重點查釋文中無注釋的字。
四、譯讀,明其意。
1.自由閱讀:參照書下注釋,初步疏通文意,用筆標出自己不會翻譯的地方。
2.小組交流:我讀你譯,你讀我譯,以直譯為主結合意譯,力求準確、通順,翻譯時,尤其要注意對特殊句式的把握。
3.課內交流:教師指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翻譯重點語句。
4.交流質疑:讓學生把譯釋的疏漏點、謬誤點、疑惑點、分歧點提出來,師生共同解疑。
(1)通假字:
支:通“肢”,四肢。?被:通“披”,穿。
(2)古今異義:
a.走送之?????????走:古義指跑。今義指行走。
b.持湯沃灌???????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食物煮后的汁水。
(3)詞類活用:
a.手自筆錄??????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b.主人日再食????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c.腰白玉之環(huán)????腰:腰佩。
五、作業(yè)。
1.對譯課文,要注意關鍵詞語譯準確了。
2.熟讀成誦。
第二課時。
一、導讀,解其旨。
1.檢查學生熟讀、背誦的情況。(小組比賽,看誰背的快,推薦到全班背誦)。
2.速讀第一段,找出描寫作者求學情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話或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提煉概括。
明確: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
(1)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2)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3)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
(4)余則袍敝衣處其間。
3.思考: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
明確:從本段最后幾句話可以看出,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4.課堂討論:本段用什么手法寫自己求學艱苦的?好在哪里?
明確:主要用了記敘的手法,有的地方加以描寫和渲染及議論,使文章生動形象、中心突出。
明確:這一自然段主要是說明今之太學生學習條件的優(yōu)越。并從四個方面與前面作者求學的情況形成對比:
衣食:廩稍之供、裘葛之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緼袍敝衣。
住宿: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行深山巨谷。
從師:未有問而不告--未嘗稍降辭色、叱咄。
書籍: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經過四層對比,顯而易見昔日艱難和今日條件的優(yōu)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夠業(yè)有所精,德有所成;而處于優(yōu)越條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說明其用心不專。
6.討論:課文第3段是怎樣體現(xiàn)贈序特點的?
明確:點明這篇贈序的寫作背景和意圖。
(學生概括歸納后,可以引導學生對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作進一步闡述)。
7.文章的結構安排有什么特點?
明確:縱觀全文,前一部分是作者的現(xiàn)身說法,也就是全文立意的基礎;后兩部分則是層層深入,突出作者的主旨。前一部分寫得愈充分,愈能打動人心,那么后兩部分發(fā)揮起來,就會越發(fā)自然流暢,結束時就更為明確飽滿。盡管全文沒什么波瀾起伏,大開大闔,但字里行間真誠動人,其胸襟、氣魄,在描述和說理中畢露無遺,正是因為這些,才使文章傳世不朽,膾炙人口,成為名篇佳作。
請結合你的經歷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練讀,背其文。
1.完成“探究、練習”。
2.課文比較長,分段背誦,化長為短,組織學生力爭當堂背會。
【資料寶藏】。
1.宋濂其人。
宋濂不僅學識豐贍,文才彪炳,而且政治經驗富足。馬生原是個用心于學的人,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作者又為何還要如此教誨?作者不說太學使人養(yǎng)尊處優(yōu),不求上進,而講條件優(yōu)越,要充分運用。這是因為他深知朱元璋登上寶座后一直妒賢嫉能、殺戮功臣,以鞏固其統(tǒng)治。他的親信謀士、開國功臣劉基就死于朱元璋的陰謀,開國元勛徐達、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中丞涂節(jié)、吏部尚書詹徽、開國公常升等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借口而殺害。宋濂可謂知時識世,在朱元璋大清洗之前就告老還鄉(xiāng),退居林泉。他這次“朝京師”,馬生“撰長書以為贄”,對他加以贊頌,他為了避免朱元璋的疑忌,在贈序中不講為國為民之類的涉嫌的話,而講萬年百處可說的讀書問題。談讀書,還不忘贊揚一下太學,對皇帝主辦的學校條件說了一番好話。從這里可見宋濂不僅飽有學識,而且老于世故。宋濂雖然如此小心謹慎,可是后來他的孫子與一案有牽,也株及了他。
孫宇。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七
原文: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
譯文:
我小時候就愛好讀書。(因為)家里貧窮,(所以)沒有辦法得到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親手自己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期按期歸還。天非常寒冷的時候,硯池里的墨汁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敢放松抄書。抄寫完畢,跑著趕快還書,不敢稍微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也因此能夠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學問淵博的老師可以相互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請教。前輩德高望重,向他請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著陪伴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向他請教;有時遇到他大聲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句話來辯解;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最終還是能夠獲得知識。
當我跟老師學習的時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深冬季節(jié),刮著凜冽的寒風,踏著幾尺深的積雪,腳上的皮膚因寒冷干燥而開裂卻不知道。到了學舍,四肢凍僵得不能動彈,服侍的人用熱水澆洗(我的手腳),用被子給我蓋上,很久才暖和過來。住在旅館里,主人每天(只給我)兩頓飯吃,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同屋住的同學,都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紅纓珠寶裝飾的帽子,腰上掛著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渾身)光彩照人好像神仙一樣;我卻穿著破舊的.衣服,生活在他們當中,一點也沒有羨慕的意思,因為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不覺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其他的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和艱辛大概就是這樣?,F(xiàn)在我雖年紀老,而且沒有什么成就,但所幸還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著天子的恩寵榮耀,追隨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著皇上,聽候詢問,天底下也不適當?shù)胤Q頌自己的姓名,更何況才能超過我的人呢?現(xiàn)在學生們在太學中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都贈給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沒有凍餓的憂慮了;坐在大廈之下誦讀經書,沒有奔走的勞苦了;有司業(yè)和博士當他們的老師,沒有詢問而不告訴,求教而無所收獲的了;凡是所應該具備的書籍,都集中在這里,不必再像我這樣用手抄錄,從別人處借來然后才能看到了。他們中如果學業(yè)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養(yǎng)成的,如果不是天賦、資質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這樣專一,難道可以說是別人的過錯嗎!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中已學習二年了,同輩人很稱贊他的德行。我到京師朝見皇帝時,馬生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文辭很順暢通達,同他論辯,言語溫和而態(tài)度謙恭。他自己說少年時對于學習很用心、刻苦,這可以稱作善于學習者吧!他將要回家拜見父母雙親,我特地將自己治學的艱難告訴他。如果說我勉勵同鄉(xiāng)努力學習,則是我的志意;如果詆毀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鄉(xiāng)前驕傲,難道是了解我嗎!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八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求學之路是艱難坎坷的,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學有所成,勤奮學習是取得成績的根源。學習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主觀是否努力,與客觀學習生活條件關系不大。在學習中我們要有苦中作樂,以苦為樂的思想感情,同時也應該要好好珍惜我們現(xiàn)有的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和條件努力學習。
2、應當尊重老師。在老師面前應當恭敬,謙虛。
3、因從宋濂身上學習他的勤奮刻苦,求教謙虛、誠懇,尊敬老師的品質。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九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只有其中一項,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里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去借,親手抄尋,和人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寒冷的冬天里,硯臺上都結了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每當外出追隨老師時,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走在深山,酷寒的冬風,他的皮膚都凍裂卻全然不顧,他博覽群書,最終成為一代大學士。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我們鍛煉的機會,不怕吃苦的意志可以得到磨煉,這樣,我們就可以在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為出色的表現(xiàn)。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十
囊螢映雪,東晉祖逖聞雞起舞法劍,四漢孫敬晝夜苦讀,以繩系頭懸屋梁,他們這么苦讀勤學的精神已經讓我益慕地不得了,但是,今天我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課文我對宋濂老師的崇敬以及對他這種求學的精神真找不到任何詞語來形容了。
他因為家貧,沒辦法得到書來看,他實在愛讀書,他就向別人借來抄寫,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啊,終于讓他遍觀群書,要是我們冬天一到,早上就特別會賴床??偸遣豢善饋?,等到過了早讀的時間才起來,作者成年以后,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他就跑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去請教老師,而老師的臉色和語言都未放溫和些,但是作者還是尊重專心的請教老師,而我們上課時總是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更別說去請教老師了,因為作業(yè)勤奮還是有收獲的,去求學時,負篋曳屣,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夫皸裂而不知,到了住宿,四支僵勁不能動彈,在飯店里每天只能吃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可以享受,跟作者住在一起的同學們,個個都穿著光彩照人好像仙人一樣,但是作者也沒有因為這樣就覺得自己吃的和穿著不如別人了,因為他清楚他是來學習的,要是我們現(xiàn)在啊,只知道用珠寶來裝飾自己,卻不知用知識來裝飾自己,我們現(xiàn)在都追求時尚,愿意以大早起來打扮自己,卻不愿意一大早起來早讀,作者是這樣刻苦勤奮來求學的。
我百感交集,現(xiàn)在還有多少人如此勤奮學習,我們現(xiàn)在的壞境條件變好了,卻不再有那么多人愛學習了,為什么?我們就不知道感恩和珍惜社會給我們學習壞境創(chuàng)造了一個這么好的壞境呢?現(xiàn)在大部分學生對學習都特別松懈,想讀就讀,不讀就讀,比起作者我們真是慚愧啊!我們應該去學習作者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我們要也他為我們學習榜樣,向他學習。
《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篇十一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硯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
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yè)、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xiāng)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xiāng)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xiāng)人者,豈知余者哉!
翻譯。
我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算著日期按時送還。天很冷時,硯池里的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人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于獲得多教益。
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凍僵了不能動彈,服侍的人拿來熱水(給我)洗手暖腳,拿被子(給我)蓋上,過很久才暖和過來。在旅館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沒有鮮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館的同學們,都穿著華美的衣服戴著紅纓和寶石裝飾的帽子,腰上佩帶白玉環(huán),左邊佩著刀,右邊掛著香袋,閃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卻穿著破棉祆舊衣衫生活在他們中間,毫無羨慕的心思。因為我心中有自己的樂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別人了。我求學時的勤懇艱辛情況大體如此。
馬生君在大學學習已經兩年了,同輩的人稱贊他賢能。去官之后進京朝見皇帝,他以同鄉(xiāng)晚輩的身份拜見我。寫了一篇長信做見面禮,言辭很流暢通達。同論的文相比,語言委婉、神色和悅。自稱小時候學習用功、刻苦。是可以稱得上愛好學習的人。他將要回家鄉(xiāng)探視他的雙親,我特意告訴了他求學的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