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處。注意總結的語氣要客觀中立,避免夸大或貶低事實情況。小編希望這些范文能夠啟發(fā)大家思考總結寫作的方法和技巧。
朱自清篇一
今天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父親還了虧空;
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慘淡,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
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
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
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p>
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
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
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p>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
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
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
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唯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很多人都稱贊我推薦的這篇文章喔!
朱自清篇二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散文《春》的作者朱自清,解決了這一課的字詞,,并理清了文章的行文思路。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考點回顧。
下面我們一起來完成大屏幕上的這個練習,檢查一下同學們對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
有人喜歡春的綠草如茵,有人喜歡春的細雨蒙蒙,有人喜歡春的鳥語花香,有人喜歡春的生機盎然。的確,春天不僅給人以心曠神怡的美感,更給人以生機、活力和希望。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寫出不朽的詩篇來描繪春天、歌頌春天。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春天的圖片,邊看邊和你所積累的有關春天的詩句對號入座,看看你能想起多少寫春的詩句。(學生說出詩句,教師予以評價)。
四、讀春。
詩人筆下的春美,但容量有限,只能選取一兩個景物來描寫春天,朱自清筆下的春為咱們寫出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而且寫出了迎春的人們,文章處處洋溢著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下面我請幾位同學分別為我們頌讀3-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朗讀要求),我為大家范讀第三自然段。(教師或學生對朗讀予以簡要評價,哪里讀得好,為什么好;哪里可以讀得更好等)。
五、品春。
下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說出最喜歡朱自清先生描繪的哪一幅圖,或者最喜歡哪些詞句,與大家分享,同時說明理由。可以用這樣的格式:我喜歡?????????????????句,因為它寫出春天的______(景物),用了____修辭,或是從____角度來表達_________的情感。
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分析朱自清寫景的妙處。
1、春草圖:寫到了哪些景象,分別有什么特點?
草:嫩、綠、滿、軟?????????????(生機勃勃)。
人:坐、躺、滾、踢、跑、捉?????(喜悅、高興)。
2、春花圖:作者如何全方位的描寫春花?
高低結合?樹上繁花?樹中昆蟲?樹下野花。
虛實結合?眼前花兒爭春?????想象結果實。
色味結合?花的色彩????????????花的味道。
明暗結合?像星星眨呀眨????暗寫風與太陽。
3、春風圖:作者從哪些感覺來寫春風?
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觸覺。
泥土的氣息、草味、花香???????嗅覺。
鳥鳴、流水、短笛?????????????聽覺。
4.春雨圖:看看圖片上的春雨,想象作者筆下的春雨,概括其特點。
一下就是三兩天??????????????綿???長。
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細密閃亮。
……一層薄煙????????????????輕???盈。
5、迎春圖:引導看圖片――畫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看看天上的風箏,再看看地上的老老少少,春天的確來到了我們的身邊。俗語說“一年之際在于春”,我們要珍惜自然界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我們要抓緊美好的時光,努力進取,奮發(fā)向上,為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理想而不懈奮斗。再送大家一句話“一生之際在于勤”,一個“勤”字是人生成功的關鍵,希望大家都能做到勤勞、勤奮、勤勉。
唱春??。
下面讓我們跟著音樂同唱一首春天的贊歌《春天在哪里》,再來感受春天的美麗,祖國的美麗。
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我們的身邊,讓我們用我們的耳朵去聽,用眼睛去看,找一找春天究竟是什么樣。今天下去要完成三個作業(yè):
1、搜集有關春天的俗語、成語、歌曲、詩詞等。
2、到田野里去尋找春天,仿照本文寫景之法描繪家鄉(xiāng)的春天,要求五百字左右。
3、背誦本文。
朱自清篇三
羊群靜靜地睡了。
他們雪也似的毛和月掩映著,
啊!美麗和聰明!
狼們悄悄從山上下來,
羊兒夢中驚醒:
瑟瑟地渾身亂顫;。
腿軟了,
不能立起,只得跪著了;。
眼里含著滿眶亮晶晶的淚;。
口中不住地咩咩哀鳴。
如死的沉寂給叫破了;。
像是被咩咩聲嚇著似的!
狼們終于張開雪盆般的口,
露列著纔纔的牙齒,像多少把鋼刀。
不幸的羊兒宛轉鋼刀下!
羊兒宛轉,
狼們享樂,
他們喉嚨里時時透出來。
可怕的勝利的笑聲!
他們呼嘯著去了。
碧油油的氈上。
新添了斑斑的鮮紅血跡。
羊們縱橫躺著,
一樣地痙攣般掙扎著,
有幾個長眠了!
他們如雪的毛上,
都涂滿泥和血;。
啊!怎樣地可怕!
這時月又羞又怒又怯,
掩著面躲入一片黑云里去了!
《羊群》寫于1919年12月,距創(chuàng)作《光明》和《歌聲》不到一個月時間,反映了新青年朱自清當時思想的又一個側面。他并不只是朦朧地憧憬著光明,也未能長久地浸沉在真、善、美的藝術宮殿,當他面對人生,又表現(xiàn)出對被壓迫,被殘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對殘害弱小者的惡勢力的義憤,描繪了一幅弱肉強食的殘酷的畫圖。
全詩五節(jié)。第一節(jié)寫如銀的月光里,美麗和聰明的羊群在碧油油的草原上靜靜安眠,一切是那樣和平而美好。第二節(jié)寫狼們悄悄襲來,驚醒的羊群可憐地顫栗、哭泣、哀鳴,月色黯澹,死一般的沉寂。第三節(jié)寫狼們猙獰地張開血盆大口,以鋼刃般的牙齒殘忍地咬噬羊群,羊群宛轉,狼們發(fā)出勝利的獰笑。第四節(jié)寫狼們飽餐后呼嘯而去,詩人描寫羊群被殘殺后的凄慘恐怖景象。第五節(jié)寫月,她又羞又怒又怯,掩面躲入黑云里去。詩的結構按事件本身的發(fā)展過程,作者隨意賦形,作形象的描述,并灌注自己的感情,感情傾向十分明顯。
羊群和狼們的形象,其象征性是很淺顯的,可以一望而知。羊群是在富饒美麗的草原過著幸福生活的,當狼們襲來時,它們恐懼,瑟瑟顫抖,咩咩哀鳴,毫無抵抗能力,宛轉與鋼刀之下。這是作者對愛好和平的弱小的民眾的藝術概括。狼是兇惡而殘暴的,血盆大口,鋼刀似的利齒,殘忍地享受弱小者的血宴,發(fā)出勝利的獰笑呼嘯而去,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是指各種盜賊式的食人者。
值得研究的是詩篇中的“月”。這是一個不涵義不確定的形象。詩的前面所寫的似乎是自然的月,如銀的光輝鋪瀉在草原上,掩映著雪白的羊群,作者以此來襯映草原的和平寧靜和羊群的美麗。第二節(jié)寫羊群被殘殺前的哀鳴嚇得月色暗澹,這也可理解為突出凄場面的烘托手法。在最后一節(jié),作者卻把月完全擬人化:慘劇過后,“這時月又羞又怒又怯,掩著面躲入一片黑云里去了!”“羞、怒、怯”是感情活動?!把诿妗焙汀岸恪笔切袨??!芭笔菍豪潜┬械牧x憤;“怯”是軟弱的表現(xiàn),為那暴行而心悸;“羞”,是羞愧于自己的軟弱,無力來保護善良的羊群吧?“掩面”是不忍睹那殘酷的場面,“躲”,就是逃避了。這已經超越了一般的景物描寫,而表現(xiàn)了社會的心態(tài)。
這首詩也仍然打著那個時代大多數知識青年世界觀的印記,在他筆下,民眾是可愛又可憐的弱小者,面對殘暴的敵人,他們只有宛轉呻吟于屠刀之下,毫無抵抗能力,連同整個社會,也只能讓惡狼們橫行無忌。作者只能對被殘殺的弱小者傾注同情。這場慘劇的`本質是什么?怎么才能根絕?這些都還不清楚。在詩里突出的是善良與邪惡、弱小與強暴的鮮明對照,而看不到激烈的階級斗爭。我們讀“五四”時代其他作家面向人生的作品,像魯迅對吃人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解剖,那種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抗議和鼓舞人前行的吶喊,是二十一歲的朱自清遠未達到的;像郭沫若激昂的戰(zhàn)斗豪情和沖決一切羅網的獻身精神,那種革命浪漫主義的激情,也是二十一歲的朱自清所不具備的。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是朱自清式的,代表了那一代具有正義感和同情心,但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還很浮泛的知識青年。畢竟這種正義感和同情心是可貴的,他還在隨著時代的潮流而進步,沒有長久地沉浸于超出現(xiàn)實的真善美的藝術殿堂里,而直面殘酷的人生,這使他不久便成為提倡“為人生的藝術”的文學研究會的中堅。
朱自清篇四
冪了新嫁娘的面。
默然在窗兒口,
上不見只鳥兒,
下不見個影兒,
只剩飄飄的.清風,
只剩悠悠的遠鐘。
眼底是靡人間了,
耳根是靡人間了;。
故鄉(xiāng)的她,獨靈跡似的,
猛猛然涌上我的心頭來了!
朱自清的詩,盡管數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上呈現(xiàn)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群羊》《小艙中的現(xiàn)代》等,或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洋溢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朱自清篇五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
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
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
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
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
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
里面陳設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
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
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人目。
七板子規(guī)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干,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
而最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
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
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干支著。
里面通常放著兩張?zhí)俚奶梢巍?/p>
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
大船上也有這個,便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
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
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
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
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
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
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
我們真神往了。
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
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
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
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耍瑚龅乃?,像夢一?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
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
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
沿路聽見斷續(xù)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
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fā)出來的;但它們經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
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
從東關頭轉灣,不久就到大中橋。
朱自清篇六
在北平整整待了三年半,除去年冬天丟了一個親人是一件不可彌補的損失外,別的一切,感謝——照例應該說感謝上蒼或上帝,但現(xiàn)在都不知應該說誰好了,只好姑且從闕吧——總算平平安安過去了。這三年半是中國多事的時候,但是我始終沒離開北平一步,也總算是幸福了,雖然我只想到了個人。
北平第一好在大。從宮殿到住宅的院子,到槐樹柳樹下的道路。一個北方朋友到南方去了回來,說他的感想:“那樣天井我受不了!”其實南方許多地方的逼得人喘不出氣兒的街道,也是北平生人受不了的。至于樹木,不但大得好,而且也多得好;有人從飛機上看,說北平只是一片綠。一個人到北平來住,不知不覺中眼光會寬起來,心胸就會廣起來;我常想小孩子最宜在北平養(yǎng)大,便是為此。北平之所以大,因為它做了幾百年的首都;它的懷抱里擁有各地各國的人,各色各樣的人,更因為這些人合力創(chuàng)造或輸入的文化。上海也是五方雜處的都會,但它僅有工商業(yè),我們便只覺得繁囂,惡濁了。上海人有的是聰明,狡猾;但寬大是他們不懂得的。
北平第二好在深。我們都知道北平書多。但是書以外,好東西還多著。如書畫,銅器,石刻,拓片,乃至瓷器,玉器等,公家收藏固已很豐富,私人搜集,也各有專長;而內閣大庫檔案,是極珍貴的近代史料,也是盡人皆知的。中國歷史,語言,文學,美術的文物薈萃于北平;這幾項的人才也大部分集中在這里。北平的深,在最近的將來,是還不可測的。胡適之先生說過,北平的圖書館有這么多,上海卻只有一個,還不是公立的`。這也是北平上海重要的不同。
北平第三好在閑。假如上海可說是代表近代的,北平便是代表中古的。北平的一切總有一種悠然不迫的味兒。即如電車吧,在上海是何等地風馳電掣,有許多人上下車都是跳的。北平的車子在寬闊的路上走著,似乎一點也不忙。晚九點以后,確是走得快起來了;但車上已只剩疏朗朗的幾個人,像是乘汽車兜風一般,也還是一點不覺忙的——有時從東長安街槐林旁馳過,茂樹疏燈相掩映著,還有些飄飄然之感呢。北平真正的閑人其實也很少,但大家骨子里總有些閑味兒。我也喜歡近代的忙,對于中古的閑卻似乎更親近些。但這也許就因為待在北平大久的緣故吧。
寫到這里看看,覺得自己似乎將時代忘記了。我所稱贊的似乎只是封建的遺存,是“布爾”或小“布爾”的玩意兒;而現(xiàn)在據說非“普羅”起來不可,這可有點兒為難。我實在愛北平,我所愛的北平是如上面說的。我沒有或不能“獲得”“普羅”的“意識形態(tài)”,我也不能“克服”我自己;結果怕只該不說話或不說真話。不說話本來沒有什么不可以,不過說話大約在現(xiàn)在也還不能就算罪過吧;至于撒謊,則我可以宛轉地說,“我還沒有那種藝術”,或干脆地說,“我還沒有那種勇氣!”好在我這通信是寫給一些朋友的,讓他們看我的真話,大約是還不要緊的。
我現(xiàn)在是一個人在北平,這回是回到老家去。但我一點不覺著是回家,一切都像出門作客似的。北平已成了我精神上的家,沒有走就想著回來;預定去五個禮拜,但想著南方的天井,潮濕,和蚊子,也許一個月就回來了。說到潮濕,我在動身這一天,卻有些恨北平。每年夏季,北平照例是要有幾回大雨的,往往連下幾天不止。前些日子在一個宴會里,有人問我到什么地方避暑去;我回答說要到上海去;他知道上海不是避暑的地方。我卻知道他是需要避暑的,就問,是北戴河么?他答應了之后,說:北平太熱了,而且照例的雨快要來了,沒有意思!我當時大約說了“是”,但實在并不知道北平夏天的雨究竟怎樣沒有意思!我去年曾坐在一間大屋中看玻璃簾外的夏雨,又走到廊下看院中的流水,覺得也還有些意思的。但這回卻苦壞了我。不先不后,今夏的雨期恰在我動身這天早晨起頭!那種滂沱不止的雨,對于坐在大屋中的我也許不壞,但對于正要開始已生疏了的旅行生活的我,卻未免是一種虐政了。我這樣從西郊淋進了北平城,在恨恨中睡了一覺。醒來時雨到住了,我便帶著這些陰郁的心情搭早車上天津來了。
朱自清篇七
《匆匆》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文章,講的是時間流逝之快和一去不復返。我讀后,深有感觸。
我有想到我的媽媽。媽媽雖然沒讀過多少書,膳食,媽媽卻清楚地知道“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于是,媽媽每天都早出晚歸,辛勤地勞動,生怕一過農時就不得到好收成,這么及時耕種,因此,我家的甘蔗、玉米都比別人的家收成好。我從媽媽身上清楚的理解了時間匆匆的深刻含義。
從今天起,我要珍惜每一分沒一秒來復習功課,爭取在畢業(yè)考的時候以滿意的成績來報答那含辛茹苦的媽媽和為我們嘔心瀝血的好老師,更是為了將來的我做好準備。
人,只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勞動,才能實現(xiàn)理想。
讀了《匆匆》一課,我的感受真的很深。
文檔為doc格式。
朱自清篇八
一九二三年八月的一晚,我和平伯同游秦淮河;平伯是初泛,我是重來了。我們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陽已去,皎月方來的時候,便下了船。于是槳聲汩--汩,我們開始領略那晃蕩著薔薇色的歷史的秦淮河的滋味了。
秦淮河里的船,比北京萬甡園,頤和園的船好,比西湖的船好,比揚州瘦西湖的船也好。這幾處的船不是覺著笨,就是覺著簡陋、局促;都不能引起乘客們的情韻,如秦淮河的船一樣。秦淮河的船約略可分為兩種:一是大船;一是小船,就是所謂七板子。大船艙口闊大,可容二三十人。里面陳設著字畫和光潔的紅木家具,桌上一律嵌著冰涼的大理石面。窗格雕鏤頗細,使人起柔膩之感。窗格里映著紅色藍色的玻璃;玻璃上有精致的花紋,也頗悅人目。七板子規(guī)模雖不及大船,但那淡藍色的欄干,空敞的艙,也足系人情思。而最出色處卻在它的艙前。艙前是甲板上的一部。上面有弧形的頂,兩邊用疏疏的'欄干支著。里面通常放著兩張?zhí)俚奶梢?。躺下,可以談天,可以望遠,可以顧盼兩岸的河房。大船上也有這個,便在小船上更覺清雋罷了。艙前的頂下,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艷晦,是不一的。但好歹總還你一個燈彩。這燈彩實在是最能鉤人的東西。夜幕垂垂地下來時,大小船上都點起燈火。從兩重玻璃里映出那輻射著的黃黃的散光,反暈出一片朦朧的煙靄;透過這煙靄,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誰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些大小船兒如何載得起呀?我們這時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的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我們真神往了。我們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的光景了。于是我們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了。我們終于恍然秦淮河的船所以雅麗過于他處,而又有奇異的吸引力的,實在是許多歷史的影象使然了。
秦淮河的水是碧陰陰的;看起來厚而不膩,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們初上船的時候,天色還未斷黑,那漾漾的柔波是這樣的恬靜,委婉,使我們一面有水闊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著紙醉金迷之境了。等到燈火明時,陰陰的變?yōu)槌脸亮耍瑚龅乃猓駢粢话?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我們坐在艙前,因了那隆起的頂棚,仿佛總是昂著首向前走著似的;于是飄飄然如御風而行的我們,看著那些自在的灣泊著的船,船里走馬燈般的人物,便像是下界一般,迢迢的遠了,又像在霧里看花,盡朦朦朧朧的。這時我們已過了利涉橋,望見東關頭了。沿路聽見斷續(xù)的歌聲:有從沿河的妓樓飄來的,有從河上船里度來的。我們明知那些歌聲,只是些因襲的言詞,從生澀的歌喉里機械的發(fā)出來的;但它們經了夏夜的微風的吹漾和水波的搖拂,裊娜著到我們耳邊的時候,已經不單是她們的歌聲,而混著微風和河水的密語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被牽惹著,震撼著,相與浮沉于這歌聲里了。從東關頭轉灣,不久就到大中橋。大中橋共有三個橋拱,都很闊大,儼然是三座門兒;使我們覺得我們的船和船里的我們,在橋下過去時,真是太無顏色了。橋磚是深褐色,表明它的歷史的長久;但都完好無缺,令人太息于古昔工程的堅美。橋上兩旁都是木壁的房子,中間應該有街路?這些房子都破舊了,多年煙熏的跡,遮沒了當年的美麗。我想象秦淮河的極盛時,在這樣宏闊的橋上,特地蓋了房子,必然是髹漆得富富麗麗的;晚間必然是燈火通明的?,F(xiàn)在卻只剩下一片黑沉沉!但是橋上造著房子,畢竟使我們多少可以想見往日的繁華;這也慰情聊勝無了。過了大中橋,便到了燈月交輝,笙歌徹夜的秦淮河;這才是秦淮河的真面目哩。
大中橋外,頓然空闊,和橋內兩岸排著密密的人家的大異了。一眼望去,疏疏的林,淡淡的月,襯著藍蔚的天,頗像荒江野渡光景;那邊呢,郁叢叢的,陰森森的,又似乎藏著無邊的黑暗:令人幾乎不信那是繁華的秦淮河了。但是河中眩暈著的燈光,縱橫著的畫舫,悠揚著的笛韻,夾著那吱吱的胡琴聲,終于使我們認識綠如茵陳酒的秦淮水了。此地天裸露著的多些,故覺夜來的獨遲些;從清清的水影里,我們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這正是秦淮河的夜。大中橋外,本來還有一座復成橋,是船夫口中的我們的游蹤盡處,或也是秦淮河繁華的盡處了。我的腳曾踏過復成橋的脊,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但是兩次游秦淮河,卻都不曾見著復成橋的面;明知總在前途的,卻常覺得有些虛無縹緲似的。我想,不見倒也好。這時正是盛夏。我們下船后,借著新生的晚涼和河上的微風,暑氣已漸漸銷散;到了此地,豁然開朗,身子頓然輕了--習習的清風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這便又感到了一縷新涼了。南京的日光,大概沒有杭州猛烈;西湖的夏夜老是熱蓬蓬的,水像沸著一般,秦淮河的水卻盡是這樣冷冷地綠著。任你人影的憧憧,歌聲的擾擾,總像隔著一層薄薄的綠紗面冪似的;它盡是這樣靜靜的,冷冷的綠著。我們出了大中橋,走不上半里路,船夫便將船劃到一旁,停了槳由它宕著。他以為那里正是繁華的極點,再過去就是荒涼了;所以讓我們多多賞鑒一會兒。他自己卻靜靜的蹲著。他是看慣這光景的了,大約只是一個無可無不可。這無可無不可,無論是升的沉的,總之,都比我們高了。
那時河里鬧熱極了;船大半泊著,小半在水上穿梭似的來往。停泊著的都在近市的那一邊,我們的船自然也夾在其中。因為這邊略略的擠,便覺得那邊十分的疏了。在每一只船從那邊過去時,我們能畫出它的輕輕的影和曲曲的波,在我們的心上;這顯著是空,且顯著是靜了。那時處處都是歌聲和凄厲的胡琴聲,圓潤的喉嚨,確乎是很少的。但那生澀的,尖脆的調子能使人有少年的,粗率不拘的感覺,也正可快我們的意。況且多少隔開些兒聽著,因為想象與渴慕的做美,總覺更有滋味;而競發(fā)的喧囂,抑揚的不齊,遠近的雜沓,和樂器的嘈嘈切切,合成另一意味的諧音,也使我們無所適從,如隨著大風而走。這實在因為我們的心枯澀久了,變?yōu)榇嗳?故偶然潤澤一下,便瘋狂似的不能自主了。但秦淮河確也膩人。即如船里的人面,無論是和我們一堆兒泊著的,無論是從我們眼前過去的,總是模模糊糊的,甚至渺渺茫茫的;任你張圓了眼睛,揩凈了眥垢,也是枉然。這真夠人想呢。在我們停泊的地方,燈光原是紛然的;不過這些燈光都是黃而有暈的。黃已經不能明了,再加上了暈,便更不成了。燈愈多,暈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黃的交錯里,秦淮河仿佛籠上了一團光霧。光芒與霧氣騰騰的暈著,什么都只剩了輪廓了;所以人面的詳細的曲線,便消失于我們的眼底了。但燈光究竟奪不了那邊的月色;燈光是渾的,月色是清的,在渾沌的燈光里,滲入了一派清輝,卻真是奇跡!那晚月兒已瘦削了兩三分。她晚妝才罷,盈盈的上了柳梢頭。天是藍得可愛,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兒便更出落得精神了。岸上原有三株兩株的垂楊樹,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搖曳著。它們那柔細的枝條浴著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纏著,挽著;又像是月兒披著的發(fā)。而月兒偶然也從它們的交叉處偷偷窺看我們,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樣子。岸上另有幾株不知名的老樹,光光的立著;在月光里照起來。卻又儼然是精神矍鑠的老人。遠處--快到天際線了,才有一兩片白云,亮得現(xiàn)出異彩,像美麗的貝殼一般。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帶輪廓;是一條隨意畫的不規(guī)則的曲線。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風味大異了。但燈與月竟能并存著,交融著,使月成了纏綿的月,燈射著渺渺的靈輝;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們了。
這時卻遇著了難解的糾紛。秦淮河上原有一種歌妓,是以歌為業(yè)的。從前都在茶舫上,唱些大曲之類。每日午后一時起;什么時候止,卻忘記了。晚上照樣也有一回。也在黃暈的燈光里。我從前過南京時,曾隨著朋友去聽過兩次。因為茶舫里的人臉太多了,覺得不大適意,終于聽不出所以然。前年聽說歌妓被取締了,不知怎的,頗涉想了幾次--卻想不出什么。這次到南京,先到茶舫上去看看,覺得頗是寂寥,令我無端的悵悵了。不料她們卻仍在秦淮河里掙扎著,不料她們竟會糾纏到我們,我于是很張皇了。她們也乘著七板子,她們總是坐在艙前的。艙前點著石油汽燈,光亮眩人眼目:坐在下面的,自然是纖毫畢見了--引誘客人們的力量,也便在此了。艙里躲著樂工等人,映著汽燈的余輝蠕動著;他們是永遠不被注意的。每船的歌妓大約都是二人;天色一黑。她們的船就在大中橋外往來不息的兜生意。無論行著的船,泊著的船,都要來兜攬的。這都是我后來推想出來的。那晚不知怎樣,忽然輪著我們的船了。我們的船好好的停著,一只歌舫劃向我們來的;漸漸和我們的船并著了。鑠鑠的燈光逼得我們皺起了眉頭;我們的風塵色全給它托出來了,這使我踧踖不安了。那時一個伙計跨過船來,拿著攤開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說,點幾出吧!他跨過來的時候,我們船上似乎有許多眼光跟著。同時相近的別的船上也似乎有許多眼睛炯炯的向我們船上看著。我真窘了!我也裝出大方的樣子,向歌妓們瞥了一眼,但究竟是不成的!我勉強將那歌折翻了一翻,卻不曾看清了幾個字;便趕緊遞還那伙計,一面不好意思地說,不要,我們......不要。他便塞給平伯。平伯掉轉頭去,搖手說,不要!那人還膩著不走。平伯又回過臉來,搖著頭道,不要!于是那人重到我處。我窘著再拒絕了他。他這才有所不屑似的走了。我的心立刻放下,如釋了重負一般。我們就開始自白了。
我說我受了道德律的壓迫,拒絕了她們;心里似乎很抱歉的。這所謂抱歉,一面對于她們,一面對于我自己。她們于我們雖然沒有很奢的希望;但總有些希望的。我們拒絕了她們,無論理由如何充足,卻使她們的希望受了傷;這總有幾分不做美了。這是我覺得很悵悵的。至于我自己,更有一種不足之感。我這時被四面的歌聲誘惑了,降服了;但是遠遠的,遠遠的歌聲總仿佛隔著重衣搔癢似的,越搔越搔不著癢處。我于是憧憬著貼耳的妙音了。在歌舫劃來時,我的憧憬,變?yōu)榕瓮?我固執(zhí)的盼望著,有如饑渴。雖然從淺薄的經驗里,也能夠推知,那貼耳的歌聲,將剝去了一切的美妙;但一個平常的人像我的,誰愿憑了理性之力去丑化未來呢?我寧愿自己騙著了。不過我的社會感性是很敏銳的;我的思力能拆穿道德律的西洋鏡,而我的感情卻終于被它壓服著,我于是有所顧忌了,尤其是在眾目昭彰的時候。道德律的力,本來是民眾賦予的;在民眾的面前,自然更顯出它的威嚴了。我這時一面盼望,一面卻感到了兩重的禁制:一,在通俗的意義上,接近妓者總算一種不正當的行為;二,妓是一種不健全的職業(yè),我們對于她們,應有哀矜勿喜之心,不應賞玩的去聽她們的歌。在眾目睽睽之下,這兩種思想在我心里最為旺盛。她們暫時壓倒了我的聽歌的盼望,這便成就了我的灰色的拒絕。那時的心實在異常狀態(tài)中,覺得頗是昏亂。歌舫去了,暫時寧靖之后,我的思緒又如潮涌了。兩個相反的意思在我心頭往復:賣歌和賣淫不同,聽歌和狎妓不同,又干道德甚事?--但是,但是,她們既被逼的以歌為業(yè),她們的歌必無藝術味的;況她們的身世,我們究竟該同情的。所以拒絕倒也是正辦。但這些意思終于不曾撇開我的聽歌的盼望。它力量異常堅強;它總想將別的思緒踏在腳下。從這重重的爭斗里,我感到了濃厚的不足之感。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盤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寧了。唉!我承認我是一個自私的人!平伯呢,卻與我不同。他引周啟明先生的詩,因為我有妻子,所以我愛一切的女人,因為我有子女,所以我愛一切的孩子。
朱自清篇九
朱自清生于18,名字華,號秋實,后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飄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范。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并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fā)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
朱自清篇十
這幾個月,北平的報紙上除了戰(zhàn)事、殺人案、教育危機等等消息以外,舊書的危機也是一個熱鬧的新聞題目。
此外,北平的文物,主要的是古建筑,一向受人重視,政府設了一個北平文物整理委員會,并且撥過幾回不算少的款項來修理這些文物。
二月初,這個委員會還開了一次會議,決定為適應北平這個陪都的百年大計,請求政府"核發(fā)本年上半年經費",并"加強管理使用文物建筑,以維護古跡"。
至于毛筆,多少年前教育部就規(guī)定學生作國文以及用國文回答考試題目,都得用毛筆。
但是事實上學生用毛筆的時候很少,尤其是在大都市里。
這個問題現(xiàn)在似乎還是懸案。
在筆者看來,文物、舊書、毛筆,正是一套,都是些遺產、歷史、舊文化。
主張保存這些東西的人,不免都帶些"思古之幽情",一方面更不免多多少少有些"保存國粹"的意思。
"保存國粹"現(xiàn)在好像已成了一句壞話,等于"抱殘守闕","食古不化","迷戀骸骨","讓死的拉住活的"。
筆者也知道今天主張保存這些舊東西的人大多數是些五四時代的人物,不至于再有這種頑固的思想,并且筆者自己也多多少少分有他們的情感,自問也還不至于頑固到那地步。
不過細心分析這種主張的理由,除了"思古之幽情"以外,似乎還只能說是"保存國粹";因為這些東西是我們先民的優(yōu)良的成績,所以才值得保存,也才會引起我們的思念。
我們跟老輩不同的,應該是保存只是保存而止,讓這些東西像化石一樣,不再妄想它們復活起來。
應該過去的總是要過去的,我們明白這個道理。
關于撥用巨款修理和油漆北平的古建筑,有一家報紙上曾經有過微詞,好像說在這個戰(zhàn)亂和饑餓的時代,不該忙著辦這些事來粉飾太平。
本來呢,若是真太平的話,這一番修飾也許還可以招攬些外國游客,得些外匯來使用。
現(xiàn)在這年頭,那輝煌的景象卻只是戰(zhàn)亂和饑餓的現(xiàn)實的一個強烈的對比,強烈的諷刺,的確叫人有些觸目驚心。
這自然是功利的看法,可是這年頭無衣無食的人太多了,功利的看法也是自然的。
不過話說回來,現(xiàn)在公家用錢,并沒有什么通盤的計劃,這筆錢不用在這兒,大概也不會用在那些無衣無食的人的身上,并且也許還會用在一些不相干的事上去。
那么,用來保存古物就也還不算壞。
若是真能通盤計劃,分別輕重,這種事大概是該緩辦的。
筆者雖然也贊成保存古物,卻并無搶救的意思。
照道理衣食足再來保存古物不算晚;萬一晚了也只好遺憾,衣食總是根本。
筆者不同意過分的強調保存古物,過分的強調北平這個文化城,但是"加強管理使用文物建筑,以維護古跡",并不用多花錢,卻是對的。
舊書的危機指的是木版書,特別是大部頭的。
一年來舊書業(yè)大不景氣。
有些鋪子將大部頭的木版書論斤的賣出去造還魂紙。
這自然很可惜,并且有點兒慘。
因此有些讀書人出來呼吁搶救。
現(xiàn)在教育部已經撥了十億元收買這種舊書,搶救已經開始,自然很好。
但是筆者要指出舊書的危機潛伏已經很久,并非突如其來。
清末就通行石印本的古書,攜帶便利,價錢公道。
這實在是舊書的危機的開始。
但是當時石印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說是錯字多,固然,主要的還在缺少那古色古香。
因此大人先生不屑照顧。
不過究竟公道,便利,又不占書架的地位,一般讀書人,尤其青年,卻是樂意買的。
民國以來又有了影印本,大部頭的如《四部叢刊》,底本差不多都是善本,影印不至于有錯字,也不缺少古色古香。
這個影響舊書的買賣就更大。
后來《四部叢刊》又有縮印本,古氣雖然較少,便利卻又加多。
還有排印本的古書,如《四部備要》、《萬有文庫》等,也是方便公道。
又如《國學基本叢書》,照有些石印本辦法,書中點了句,方便更大。
抗戰(zhàn)前又有所謂"一折八扣書",排印的錯誤并不太多,極便宜,大量流通,青年學生照顧的不少。
比照抗戰(zhàn)期中的土紙本,這種一折八扣書現(xiàn)在已經成了好版了。
現(xiàn)在的青年學生往往寧愿要這種排印本,不要木刻本;他們要方便,不在乎那古色古香。
至于毛筆,命運似乎更壞。
跟"水筆"相比,它的不便更其顯然。
用毛筆就得用硯臺和墨,至少得用墨盒或墨船(上海有這東西,形如小船,不知叫什么名字,用墨膏,裝在牙膏似的筒子里,用時擠出),總不如水筆方便,又不能將筆掛在襟上或插在袋里。
更重要的,毛筆寫字比水筆慢得多,這是毛筆的致命傷。
說到價錢,毛筆連上附屬品,再算上用的時期的短,并不見得比水筆便宜好多。
好的舶來水筆自然很貴,但是好的毛筆也不賤,最近有人在北平戴月軒就看到定價一千多萬元的筆。
自然,水筆需要外匯,就是本國做的,材料也得從外國買來,毛筆卻是國產;但是我們得努力讓水筆也變成國產才好。
至于過去教育部規(guī)定學生用毛筆,似乎只著眼在"保存國粹"或"本位文化"上;學生可并不理會這一套,用水筆的反而越來越多。
現(xiàn)代生活需要水筆,勢有必至,理有固然,"本位文化"的空名字是抵擋不住的。
毛筆應該保存,讓少數的書畫家去保存就夠了,勉強大家都來用,是行不通的。
至于現(xiàn)在學生寫的字不好,那是沒有認真訓練的原故,跟不用毛筆無關。
學生的字,清楚整齊就算好,用水筆和毛筆都一樣。
學生不愛講究寫字,也不愛讀古文古書——雖然有購買排印本古書的,可是并不太多。
他們的功課多,事情忙,不能夠領略書法的藝術,甚至連寫字的作用都忽略了,只圖快,寫得不清不楚的叫人認不真。
古文古書因為文字難,不好懂,他們也覺著不值得費那么多功夫去讀。
根本上還是由于他們已經不重視歷史和舊文化。
這也是必經的過程,我們無須驚嘆。
不過我們得讓青年人寫字做到清楚整齊的地步,滿足寫字的基本作用,一方面得努力好好的編出些言文對照詳細注解的古書,讓青年人讀。
歷史和舊文化,我們應該批判的接受,作為創(chuàng)造新文化的素材的一部,一筆抹煞是不對的。
其實青年人也并非真的一筆抹煞古文古書,只看《古文觀止》已經有了八種言文對照本,《唐詩三百首》已經有了三種(雖然只各有一種比較好),就知道這種書的需要還是很大——而買主大概還是青年人多。
所以我們應該知道努力的方向。
至于書法的藝術和古文古書的專門研究,留給有興趣的`少數人好了,這種人大學或獨立學院里是應該培養(yǎng)的。
連帶著想到了國畫和平劇的改良,這兩種工作現(xiàn)在都有人在努力。
日前一位青年同事和我談到這兩個問題,他覺得國畫和平劇都已經有了充分的發(fā)展,成了定型,用不著改良,也無從改良;勉強去改良,恐怕只會出現(xiàn)一些不今不古不新不舊的東西,結果未必良好。
他覺得民間藝術本來幼稚,沒有得著發(fā)展,我們倒也許可以促進它們的發(fā)展;像國畫和平劇已經到了最高峰,是該下降,該過去的時候了,拉著它們恐怕是終于吃力不討好的。
照筆者的意見,我們的新文化新藝術的創(chuàng)造,得批判的采取舊文化舊藝術,士大夫的和民間的都用得著,外國的也用得著,但是得以這個時代和這個國家為主。
改良恐怕不免讓舊時代拉著,走不遠,也許壓根兒走不動也未可知。
還是另起爐灶的好,舊料卻可以選擇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