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如何更有效的讀書 怎樣有效讀書篇一
讀書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這是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讓自己思維更新?lián)Q代最簡單有效、投入最少、收益率最高的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如何更有效地讀書,歡迎閱讀。
我有一些咨詢個案曾找我推薦哪些書可讀,在我深入了解之后,發(fā)現(xiàn)很難具體告訴他們要讀什么,因為他們往往抱著這樣的期待:希望有一本書,可以徹底改變生活;只想無聊時讀點有用的書,具體哪里有用不清楚;倚賴于權威人士的推薦,覺得別人說好就一定好。
奧野宣之在書中寫到:一味讀下去等于沒讀過,我們首先需要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讀書。抱著不同的目的閱讀一本書,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所謂讀書的動機和目的性,就好比照片上的焦點,即使拍攝同樣的場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遠處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在你開始讀書之前,不管你掌握了多少讀書方法,首先需要銘記于心的讀書目標是:每讀完每一本書,能要有扎實的收獲。
所以,在我們開始讀書前,我們應該有一個自我期待的整理過程:我為什么要讀書?我目前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提升?什么樣的書對我有用?如果老是問別人要讀什么書,而從來不愿做這樣的思考,說明我們根本不想讀書。同時如果你經常找不到自己喜歡的書,或者老是與內容乏味的書相遇,完善這個步驟就是重點。
在讀書前整理自我需求的過程,有三個有效的途徑:
1、記錄隨時閃現(xiàn)的讀書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的想法和需要是轉瞬即逝的,不管你對一件事有多關注和感興趣,如果不馬上記錄下來,很容易就會忘記。有時候,我們看一部電影,讀一篇簡潔的文章,或者說參加一個聚會,都可以遇到一些觸發(fā)你思考的內容,這可能是一個詞,也可能是一個故事,還可能是一個方向,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把這些東西記錄下來,這些內容能讓你更理解自己,滋生出想讀某一類型書的的需要,為邂逅好書打下基礎。當你習慣了這個過程,就相當于為我們的思想造出容器,再也不必擔心沒有好書可以放進去,當你做好萬全的接收準備時,在生活中細微中你的天線自然會越來越敏感。
2、收集有吸引力的書籍內容
我們會經常從影視、講座、報刊、雜志或者文章引用中了解到一些書名,也可能看到一些書評,可以先記下書名和作者。比如看我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如果你對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感興趣,你就可以把這本書記錄下來。同時,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豆瓣和一些購書網站瀏覽相關的書籍推介和內容介紹。另外,我們還可以看同一本書的不同書評,一般書評是由書的概要和閱讀者感想兩個部分構成,既可以了解一本書主要框架和故事梗概,也可以了解不同的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在閱讀時的收獲,幫助自己形成客觀評價。另外,你可能對一個專家、學者或領袖感興趣,或者看到過某一篇有用的文章,也可以查找相關書籍并做好記錄。
3、篩選找到真正想讀的書單
通過前兩個途徑,我們記錄中會已經庫存了一些可供選擇的書籍,這時我們再來做篩選,這就好比在購物之前先了解冰箱的庫存,去掉不沖動的購買需求,列好清單再去買,這就大大縮短了逛超市的時間,也讓我們的選擇更有效。在某一個部分的書籍選擇變多之后,我們就能比較篩選和剔除,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書籍,這就解決了不知道可以讀什么書,避免選到不合適的書的問題。
奧野宣之說:利用一切事物記錄與書的交流過程,可以加深大腦對讀書體驗的印象。
1、與書相關的紀念品
如果你在出差或旅行時購書,有時候會有相關的紀念品贈送,可以在做筆記時把這些東西一并收集起來,有助于加深對書籍和知識的記憶。我經常外出時,會買一本感興趣的書,可以把相應得火車票或者飛機票一并留下,會讓你記得為什么要選這本書,這是在什么場景下選下這本書,是件蠻有意思的事情。另外有的書會附贈一些特別的卡片,也可以一并收藏起來。讀書一件充滿個人情感投入的事情,借助這些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可以把這種不同的感情表達捕捉下來。
2、選擇不同的場景讀書
我記得3月去貴陽的時候,因為坐火車回來,有充足的時間,我在車上花了三個小時看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現(xiàn)在都還清晰記得那種感覺:我靠在窗邊,車上播著很輕緩的音樂,窗外是不斷閃過的油菜花田,還有溫和不刺眼的陽光。一想起這些舒服的體驗,書中的情節(jié)和內容就在腦海中慢慢浮現(xiàn)上來,這一定甚過于窩在家里沙發(fā)上看過的無數(shù)本書。
現(xiàn)在有很多人也選擇在咖啡館、借書館、地鐵上或者公園里讀書,不同的體驗往往能帶給我們別樣的身體感受,而這也會觸發(fā)不同的記憶效果。當然閱讀時的光線、溫度、椅子、心情以及身體舒適度都非常重要,為了讓讀書更有效,讓閱讀更具意義,我們需要借助這些不同的資源和場景,幫助我們記住讀書時的體驗。
閱讀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前面的兩個關鍵點已經對閱讀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礎。聚焦主動閱讀卻是為了后面的兩個關鍵點選取材料。在閱讀階段,最重要的思考是:閱讀并非是終點,而是為后面的記錄和觸發(fā)做準備。同時,當你知道讀書一定要讀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時,前面的選書過程也會變得更主動和高效。
有后續(xù)記錄和觸發(fā)部分的閱讀,會讓你主動尋找書中打動人心的內容,讓你不由自主地對一些感興趣的關鍵內容多讀幾遍,這樣的認知上的改變,就會大大改善讀書的效率。
這里推薦奧野宣之的“做記號閱讀法”,主要包括通讀、重讀和標記三個步驟。
1、通讀:用快速的方式閱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不錯的那一頁一個角折起來。
2、重讀:完整讀完一遍后,再把有折角的頁重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可以把這一頁的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3、標記:在重讀有兩個折角的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后仍然有用,就用筆在相應地方做上記號。
通過這三個步驟,我們已經不斷在對書中對我們有用的內容進行篩選,三遍篩選之后,我們對這些有價值的部分基本上已經做到心中有數(shù),這時就可以開始著手后續(xù)的記錄。
奧野宣之提出:記錄應該伴隨著整個讀書過程。我們需要有一個專用的筆記本,把需要記的內容都放在一起,這不僅包括最初的選書需求,也包括與書籍相關的物品,還有閱讀后思考以及重讀感受,這樣我們不需要每次都去重讀每一本書,而是只要重讀筆記就可以加深記憶,整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讀書筆記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1、書籍的基本信息
包括寫記錄的日期、書籍名稱、作者,可以把相關的卡片或者書封一并放在那里。
2、摘抄讓自己心動的內容
特別是經過反復閱讀后做過標記的部分,摘抄可以幫助自己加深記憶,有時在抄寫的過程中,我們又忍不住回頭重復幾遍,也增進了對書籍內容的理解。如果做筆記的時間少,常常可以把作者濃縮后的小標題摘抄下來。如果發(fā)現(xiàn)要寫的內容太多,不妨先放一段時間,放一段時間后如果仍然經得起考驗的內容,就是必須做記錄的重要內容。
3、寫下自己的感想
亞瑟.叔本華在《論讀書》中寫道:如果你覺得讀書就是為了模仿別人的想法,那么這是思想上的懶惰,請丟開書本自己思考。感想是對自己篩選出來有用內容的回應,可以從從一句話開始,盡量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這讓我們不僅要讀要記,還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到底對自己有用在什么地方,經過這個過程,我們讀過的內容才開始跟自己融合,這是擺脫“不讀死書”模式的關鍵起點。
1、從讀書開始寫作
讀書記錄可以讓讀書從生搬硬套到獨創(chuàng)思維的飛躍,可是不管書中有多少有用信息,如果不重新組合碰撞,就不會產生新的創(chuàng)意。在讀書記錄中再產生新的原創(chuàng)文章,就像把一把刀磨得更加鋒利。我們持有的信息會隨之更新,同時也會不斷發(fā)酵,幫助我們把閱讀中有用的東西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最好學習的方式,就是去教會別人,最好的閱讀的方式,也是把自己閱讀的信息和思考在頭腦中組織,進一步寫出書評和文章,在這樣運用的過程,你甚至還會有更多驚奇的發(fā)現(xiàn)。葉圣陶說過:他們不知道讀和寫都是做好工作和料理生活不可缺少的技能。當你開始閱讀的時候,不要忘了時刻把你理解的內容用寫作的方式呈現(xiàn),這不僅可以鍛煉你對文章結構的組織能力,鍛煉思想輸出的質量,對寫作技巧也會有大幅提升。
2、重讀讓思想增色
對有完善閱讀記錄習慣的人來說,大多數(shù)時候只需要固定的時間閱讀所做的讀書記錄就可以了,但也有一些書讓我們每讀一遍都有新的思考和感觸,這就值得我們好好收藏、多讀幾遍。有位評論家說:如果擁有五本可以隨時拿來重讀的書,那么你已經成為出色的讀書專家了。這時候,我們就有足夠的信息拿來做參考,比如讀到一本書新的書,你會參照這本書的內容和觀念,比較有什么不同,有哪些內容是與舊的內容是一種拓展,哪些內容可以納入相同的知識體系。
3、在讀書中學會讀書
不管讀書的快慢,讀書的能力也需要在不斷讀書中來獲得提升。按照以上提到的五個關鍵點所涉及到方法和步驟,只要學會應用這種流水線的閱讀方式,就可以同時應對多本書。另外,讀書越多,理解能力越好,融會貫通越容易,選書的敏感性也越高,拿到一本書,十分鐘左右,你就大概知道這本書是不是你想要讀的。
最后,就像我們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一樣,不是每一本書都有同樣的價值和意義,期待你在閱讀的過程中,去發(fā)現(xiàn)一些能跟你產生深度共鳴的書。如此,不管你面臨什么樣的失落或者挫折,那些書都會成為你的心靈支柱,幫助你更好地成就自己。
相關文章:
1.初學者一定要知道的10個雅思閱讀技巧 2.制定個人讀書計劃五年級 3.淺談小學數(shù)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4.菜么才能考好高考歷史 5.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范文五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