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前身為1997年成立的資源科學研究所。隨著資源科學研究所的不斷發(fā)展壯大,資源學院于2003年正式成立。經(jīng)過近10年的艱苦努力,資源學院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科發(fā)展、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目前,學院已有一支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科研、教學隊伍和一系列良好的支撐條件,建設了一個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的“資源科學與工程”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體系。
1、隊伍建設
資源學院現(xiàn)有教師40人,包括教授16人,副教授13人,講師6人,行政管理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3人。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高質量、多學科交叉、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并成為學院開展資源科學研究與教學等各項工作的核心力量。此外,30位國內外知名特聘教授、“985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聘任的6位研究員,以及在站博士后18人,也是我院學科發(fā)展和教學科研水平提高的有力支撐。
全院90%以上的教師具有博士學位,45%以上的教師具有國外留學和研究工作經(jīng)歷。全體教師的所屬專業(yè)涉及到理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工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學)、農(nóng)學(林學)、醫(yī)學(中藥學)和經(jīng)濟學(應用經(jīng)濟學)等學科門類
2、學科建設
以“發(fā)展資源科學、培養(yǎng)高級人才、參與資源開發(fā)”為目標,資源學院全面重視和加強了以“資源科學基礎理論”“資源管理”、“資源技術與工程”為核心的學科體系建設。
資源學院二級學科由1997年資源科學研究所成立時的2個增至目前的13個,擁有7個博士點和13個碩士點。可以在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人文地理學、生態(tài)學、土地資源管理等專業(yè)招收博士研究生,可以在自然地理學、自然資源、自然災害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人文地理學、生態(tài)學、土地資源管理、區(qū)域經(jīng)濟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防災減災與防護工程、第四紀地質學和中藥學等專業(yè)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3年,在資源學院成立之際,“資源科學與工程”的本科專業(yè)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并開始招生。目前已有四個年級107名同學就讀。每年招生本科生30人,碩士生55人,博士生45人。
作為發(fā)起單位之一,資源學院積極參與并完成了“中國資源科學百科全書”的編撰工作。作為中國自然資源學會的副理事長單位以及該學會的資源持續(xù)利用與減災專業(yè)委員會的掛靠單位,于2000年底專門組織召開了關于資源科學學科發(fā)展的研討會,并與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一起對資源科學的學科定位向國務院學位辦提出了建議。
3、人才培養(yǎng)
隨著學院學科發(fā)展和教師隊伍的壯大,博士和碩士研究生的招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1997-2008年,學院累計招收博士生271人、碩士生436人和本科生160人。目前,資源學院在讀生385人,包括博士生136人,碩士生160人,本科生89人。
自1997年組建資源科學研究所以來,為國家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培養(yǎng)了79名博士和140名碩士。畢業(yè)去向統(tǒng)計為:進入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60名,繼續(xù)求學深造70名(包括:國內外攻博、進博士后流動站);上述二者以繼續(xù)從事科研工作為主,占畢業(yè)生總人數(shù)的60%。到政府機關供職48名(如民政部、國土資源部、國家林業(yè)總局、國家氣象局、國家環(huán)??偩旨暗胤秸龋=?年來,先后共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180余項,到位科研經(jīng)費總計近8000萬元;獲國家和省部級科研獎勵13項,發(fā)表論文730余篇,出版專著15部。
資源學院建立了完善的獎、助學金制度,除了每月給學生發(fā)放一定數(shù)量的助學金外,還設有獎勵金額 1萬元/人、10人/年的“盤龍云海獎”,以及“京師維康獎”、“中朗獎”等,用于獎勵在科研中成績突出的博、碩士研究生以及品學兼優(yōu)的本科生。資源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yǎng),建立健全了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研究生會,每年投入數(shù)萬元活動經(jīng)費,為學生開展學術、科研、文體、社會實踐、野外考察活動創(chuàng)造許多有利條件,多次受到學校表彰。
4、科學研究
1)科研項目與經(jīng)費
在2001-2006年期間,先后共承擔國家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180余項,累計到位科研經(jīng)費總額22570萬元,年均2821萬元,年總經(jīng)費和人均經(jīng)費均呈逐年增長。在“十一五”期間,學院作為主持單位已獲得12項包括“973”、“863”和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等的項目。
2)獲獎
近年來,我院獲得20余項國家級、省部級獎勵。以張新時院士、史培軍教授、高瓊教授、李京教授等為代表的一批教師的科學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的認可,受到了國內外有關專家及各界人士的好評。
3)發(fā)表論著
在2001-2009年期間,資源學院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發(fā)表論文1495篇,其中SCI文章190篇,EI文章104篇,ISTP文章36篇,國內核心期刊文章1163篇。出版專著12部。
4)實驗室、實驗基地
學院基本具備了可供科學研究和教學實習的各種實驗室、實驗基地和研究中心及其實驗儀器設備,為學院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yǎng)和學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學院擁有資源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資源開發(fā)與生物工業(y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擁有太仆寺旗防沙治沙與生物資源開發(fā)試驗研究野外基地、榆林毛烏素沙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野外實驗站、環(huán)渤海西岸海冰利用試驗基地、房山地表過程與水旱災害模擬綜合實驗基地等4個實驗基地。此外,還有以資源學院為主體的已獲準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即“地表過程與資源生態(tài)國家重點實驗室”。
二、機構設置
資源學院下設: 生物資源系、土地資源系、資源技術系、資源生態(tài)與中藥資源研究所、資源管理與土地資源研究所、資源勘查與測量工程研究所、資源藥物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院務委員會(9人)
主任
史培軍
副主任
李曉兵 劉學敏
委員
哈 斯 李 波 孟繁蘊 張 紅 黃永梅 李 霞
院學術委員會(12人)
名譽主任
張新時
主任
高瓊
副主任
陶明信 孟繁蘊(召集人)
委員
史培軍 高尚玉 李曉兵 劉學敏 王多云 江 源 潘耀忠 張文生
院學位與教學指導委員會(14人)
名譽主任
王永炎
主任
康慕誼
副主任
伍永秋 李波(召集人)
委員
哈斯 李小雁 顧衛(wèi) 邱國玉 王玉?!↓彽酪纭√坪F肌£愒坪啤±顝姟『未宏?/div>
院職務與崗位聘任委員會(9人)
主任
李曉兵
副主任
劉學敏 哈 斯(召集人)
委員
史培軍 高 瓊 康慕誼 李 波 孟繁蘊 張 紅
院學生工作領導小組(9人)
主任
劉學敏
副主任
李 波 張 紅(召集人)
委員
李曉兵 楊明川 哈 斯 陳 實 黃永梅 李 霞 王 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