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不懈的努力會帶來豐碩的成果??偨Y自己的演講和表達能力可以幫助我們更自信地展示自己,提升溝通和表達能力。接下來是一些關于個性發(fā)展的范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一
教學中,我們經常目睹這樣的現象,學生寫兩遍就能記住的字,也非要寫十遍不可;有的教材上的習題還沒有弄清楚,卻忙著做試卷,更有的學生,整天埋頭在書堆里,成績卻不好。如何改變這種現狀呢?《魏書生與民主教育》一書中,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效率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假如,我們的學生都懂得在勞動前分析一下勞動所產生的效果如何再做,都知道計算時間的利用率,那么,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減輕很多負擔。這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效率感。從長遠的觀點看,特別是在當前知識陳舊率高,知識量激增的形勢下,培養(yǎng)學生的效率感尤為重要。
這是一件無常規(guī)可循的'事。魏書生老師講了這樣一個公式:效率=(勞動量—無效勞動時間)/時間,在單位時間內增大勞動量,需注意4點:減少猶豫時間,明確任務。持之以恒,形成習慣。利用生物鐘的規(guī)律。訂計劃,做總結。增大勞動量,減少無效勞動,這都說的是在一定的時間內增大分子的問題。分子固定時,如何縮小分母呢?他們做了3件事:
1、盡可能使學生對自己的勞動產生興趣。
2、用意志力約束注意力。
3、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造成一種競賽的氣氛。
現代社會信息量大,工作節(jié)奏快,有效無效因人而異。在新內便培養(yǎng)學生的效率感,學生進入社會后,才能適應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實事,做有效的,有益于自己也有益于社會的事。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二
本學期我讀了亞米契斯寫的《愛的教育》。讓我知道了許多有著教育愛和愛中的教育的故事。
《愛的教育》一書中描寫了一群充滿活力,積極要求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的家庭貧困,有的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之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共同的東西—對自己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能忽視的是每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這一個個小故事,不僅使書中的人物受到熏陶,同樣讓我這個讀者也被其中所體現出的強烈的情感所震撼。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讀《愛的教育》,我走入恩里科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在感動中,我發(fā)現愛中包含著對于生活的追求。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了解到什么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溫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先生說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我愛你們,請你們也歡喜我!我一個都不愿責罰你們,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請你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與他。雖然我無法做到這位先生的如此坦誠,但想想,我是否用平等的目光看待所有的學生了。
兩個學生同時犯了錯誤,有時,我會憑我直覺判斷,然后毫不留情的批評那個我心目中的差生。卻不知,受了一肚子委屈的學生在暗自垂淚,也許在他們的眼里,我不再是個好老師。寬容和尊重學生,"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先生們給的我另一個啟示。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學生,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學生,只要目的達到,又何必在意學生是否接受了懲罰。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
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書中給我的啟示是,做一個溫柔的嚴師,用充滿愛意的語言來嚴格要求我們的學生。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其實在我的內心深處我一直認為趁著青春年少多看些書,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在走上了三尺講臺之后,由于這職業(yè)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并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小學語文教師》。
一本書刊或雜志能夠成為讀者的朋友,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我的摯友。我和它的相識其實很平淡無奇,當我初為教師時,為了走好以后事業(yè)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準備,其中有一項就是到校圖書室借閱書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而這些,我都通過《小學語文教師》獲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說:"一本教育雜志,也應當是一所學校,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有切實、具體的可以給讀者以啟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務……"而《小學語文教師》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實用,可讀性強,內容實在,在推動教學改革、傳遞教學信息方面都有獨到之處。
如今,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小學語文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chuàng)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同時《小學語文教師》推出的"大語文教育文摘",從大語文的角度,精選報刊精華,為我們及時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開了我們的教育視野。此外,"園丁故事"、"封面人物",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們認識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
據了解,《小學語文教師》已走過20多個風風雨雨,滋潤了無數語文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語文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梁,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致、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園丁故事動人,教學點評中肯,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致。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小學語文教改的沖鋒號。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獲,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同時我想《小學語文教師》也一定將與我攜手同行,共同成長,共創(chuàng)未來!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三
李澤厚說:學者,學為人也,論語讀書心得。學為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能夠本體乃群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群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并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能夠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快樂的么學固然是快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快樂。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為習也!學而無所用,才是一種真正的痛苦。學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樂而已!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九萬里的風等待揚起東海的波濤,托舉鵬翼扶搖碧霄。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同門曰朋,來當然是切磋修養(yǎng),研討學問的;又自遠方,山高水長,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難得一見,這實在是能夠快樂的事。何時共把盞,重與細論文,這多少古人所臨風懷想的美景。
然而細細想來,我們能夠有另一種理解:難道朋友都在遠方近處無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這不也是孔子所欣賞、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誰與歸現實生活的周圍卻往往沒有這樣志同道合者!
圣人能夠光耀千秋,能夠光照四海,卻照不亮附近凡人們的雙眸!凡人們會告訴你:太陽再鮮艷,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臉上的雀斑;西施是美,但是她有心臟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獨的。所以他期盼遠方有一雙慧眼,能夠看到他的光華。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寂寂的柴門,等待遠來的尋芳者扣響,打開一個塵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偉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他超越了他的時代;還在于他有更遠大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時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奈何這世上,謂我何求的人遠比謂我心憂的人多!更有甚者,人們總是習慣用石塊、雞蛋來迎接啟蒙者、先知者。
膽怯一點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誰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點的人,毀譽無動乎中,榮辱在所不計。即使是舉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說:我不生氣!因為我是君子,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四
為鼓勵教師們學會利用暑期多讀書、讀好書,幫助老師養(yǎng)成樂于讀書、善于讀書的習慣,本報推出首屆“全國教師暑期閱讀隨筆大賽”。此次活動將通過征集優(yōu)秀讀書感悟和閱讀心得的方式,旨在推動教師形成“以閱讀的方式歡度暑假”的理念,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幫助教師在閱讀中提高自己、豐富人生。平日忙碌著教學工作,我們也許無暇讀書,那么就用暑假進行一次快意的充電吧。捧起一本好書,在清新的早晨,或慵懶的午后,心無旁騖地走進書香的世界,假期會因讀書而平添色彩,生活因讀書變得更有意義。說說感動您的教育名著,寫寫您認為堪稱經典的人文圖書,寄給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您既參加了我們舉辦的征文大賽,也與全國1000多萬教師分享了閱讀的快樂和思想的力量。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湖田鎮(zhèn)“讀書、治學、育人”工程,強化“專業(yè)閱讀就是最好的備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暑假生活,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確保教師過一個快樂、有意義的暑假,我校決定于7月5日——8月25日期間組織時期讀書沙龍活動?,F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沐淡淡書香,度溫馨假日”
二、活動形式:個人閱讀與集中論壇相結合
三、具體安排及要求:
1、所有一線教學人員必須全部參與到該活動中來,并根據中心學校統(tǒng)一規(guī)定書目,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閱讀,并將自己所選書目以郵件的形式發(fā)至yyhppwan@xx,截止時間為7月6日上午12:00之前。
2、閱讀過程中,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閱讀的同時,寫出閱讀心得,字數在5000字以上,學校將在開學后第一周組織優(yōu)秀讀書筆記評選活動。讀書筆記不允許使用電子稿,不得打印,統(tǒng)一用稿紙手寫,嚴禁下載抄襲。8月25日前上交學校教務處。
3、根據中心學校統(tǒng)一安排,暑假期間我校將組織二次專題讀書論壇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第一次:7月26日上午8:00,在學校會議室進行,參加人員有:宋麗君、張學娟、苗清秀、張寶、鄭金菊、董波、李海梅、趙輝、于恒、劉霖妍、岳微、李麗、張娟、王環(huán)、李燕、朱旭,每人發(fā)言時間不少于10分鐘,盡量做到脫稿發(fā)言。
第二次:8月25日上午8:00,在學校實驗室進行,全體一線教學人員全部參加。采取隨機抽鬮的形式確定發(fā)言人員,發(fā)言時間不少于10分鐘。
4、為確保論壇活動的實效,原則上不允許請假,如有特殊情況無法參加,至少提前一天找校長請假。
5、學校將根據教師論壇、讀書筆記情況對教師假期讀書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并將結果作為第三批學習型家庭、學習型教師評選的重要依據。
1.《給教師的建議》 蘇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已學習的教師不需再讀了。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蘇教育出版社
3.《當代德育新理論從書(情感德育論等8本)》 朱小蔓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教育之夢》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論語譯注》 楊伯峻譯注 中華書局1980年版
6. 《愛心與教育》 李鎮(zhèn)西 四川少兒出版社1998年版
7.四書五經&等國學精粹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五
書中提到,當孩子們懷疑老師沒有章法的時候,他們很快就會開始不遵守課堂紀律。沒有組織、沒有章法的教師只會考慮教授課程、舉辦講座、做練習、觀看視頻和進行課堂活動從來不進行課堂管理。當課堂管理不善時,課堂便會混亂無序以及效率低下。因此,教師在開學的第一周里,最重要的事就是建立教學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一個管理良好的課堂是由一整套程序和慣例來構建的。程序和慣例構建了課堂,使得種種課堂活動能輕松有序的進行。
在第d部分:掌握課堂,這部分是在能夠有效管理課堂的基礎上展開的,管理課堂是第一部分,而掌握課堂則是管理課堂的目的。在本部分作者向我們講述了如何創(chuàng)建一份有效的作業(yè);如何測試學生的學習;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要向創(chuàng)建一份有效的作業(yè)需要完成以下四個步驟:
1、確定你想要學生完成什么;
2、用一句話表達一項具體任務;
3、給每位學生一份學習目標;
4、把目標展示給學生或者讓學生帶回家。關于測驗我也矯正了自己之前的一些不太正確的觀點:教師的主要角色不是給學生打分,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幫助每位學生達到他們各自最高的學習成績。為了讓學生取得學習上的成功,最好使用學習目標和標準參照測驗,而不是用單純的分數來檢驗孩子。
通過對這本書的學習,我得到了很多啟發(fā),糾正了自己一些不正確的觀念,明了了自己存在困惑的地方,同時也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盡自己的最大努力成為一名高效能的教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六
老子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及,授人以漁則可解一生之需?!蔽覀儗Υ嗽掝H有觸發(fā),可將之引申到教學過程中去:教師的職責不在于如何教,而在于教學生如何學。教師如果把學生當作容器,只是一味地教,讓學生被動地理解知識,那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更不能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
陶行知先生亦認為:教、學、做三者要合一。教,是引領,是引導,是為了學,最終是為了不教。葉圣陶先生說:“教師當然須教,而尤宜致力于‘導’。導者,多方設法,使學生能逐漸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師教授之謂也。”陶行知先生也以往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就是教育的規(guī)律。所以,要授之以法,言之以理,疏之以術,導之以行,引之以情,道之以德?!墩f文解字》曰:“學,覺悟也?!睂W,是對教過程的理解和體悟,是教的終極目的。做,是為了鞏固學的成果,是教與學的反饋,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驗的過程,是聯(lián)系實際的過程,也是檢驗教與學的正確與否的過程。這個過程從理性認識到實踐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比第一次飛躍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這是因為: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才能把理論用于指導實踐,實現對客觀世界的改造。僅有經過第二次飛躍,是理性認識再回到實踐中去,才能使之得到檢驗,豐富和發(fā)展。
教、學、做三者是學習知識、認識知識、掌握知識、發(fā)展知識的過程,它們互為條件、互為作用、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和諧融合。其理由是:經過認知、體驗、實踐,促進感悟,使之內化于心、外顯于行的循環(huán)往復、螺旋上升的主體認知和行為的過程。所以,教師的職責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資料、學的資料和做的資料必須和諧地統(tǒng)一齊來;教師不但要將教法和學生學法聯(lián)絡,并且要將自我的學問聯(lián)系起來。概而言之,教師的職責在于教學生如何學,教法必須貼合學法,做到邊教邊學。其實,教師僅有“教學生學”,交給學生學習方法和鑰匙,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本事,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耙驗橄壬荒芤簧皇栏鴮W生,熱心的先生固然想將他的所有傳給學生,然而世界上新理無窮,先生安能把天地間折奧妙為學生一齊發(fā)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在學校里獲得一種學習本事比學習知識本身更重要。有了這種本事,即使離開了教師,離開了課堂,他們照樣能獲取知識。
當今是知識爆炸時代,知識更新猶如快馬加鞭,一日千里,教師要在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因而“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僅有不斷地充電、加油、完善、更新,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此乃當今社會所提倡的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
“教學做合一”既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也是教學論,其含義極其豐富。主要體此刻兩個方面:首先,“它是生活的說明。”陶行知說:“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薄皬南壬鷮W生的關系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說,做便是學。學生拿做來教,乃是真理;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薄皬膹V義的教育觀點看,先生和學生并沒有嚴格的區(qū)別?!瓡慕倘耍粫母藢W,是我們不知不覺中天天有的現象。所以,教學做是合一的?!逼浯?,它又是方法的說明。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所以,教學做是以做為中心的,因而做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教學做合一”,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在教學上的具體運用和發(fā)展。它改變了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學的分割狀況,改變了學生從屬于書本,是讀書的現象,改變了學習與實踐的學用脫節(jié)現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的緊密結合,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為了解決生活中提出的問題而去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新的生活。陶行知先生這種以生活為中心,實行教學做高度統(tǒng)一的思想,在教育的目的上,保證了促進人才的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首腦并用,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新一代人才。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諸實踐。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我們應當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以服務于我們的教育事業(yè)。今日我們有幸拜讀《陶行知教育名著》,它猶如黎明的曙光,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陰影和誤區(qū),走向光明。學習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讓我們深深感到教育原先是如此的美麗。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何謂生活教育呢?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包含教育的意義?!边@就是說,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因而生活是活生生的,知識和經驗都源于生活,都源于生活實踐,知識的內涵與生活的內涵是相等的,所以他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所以,生活教育就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誕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
其實,“教學做合一”與生活教育也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的思想,這就是說,生活是無窮無盡的,知識也是無窮無盡的,活到老,學到老。所以,陶行知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yè)”。這就是說,“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僅有在生活中,我們的教育才具有鮮明性,脫離了實際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說教。歸根結底則是一句話:“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本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所以,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還要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也是我們此刻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耽讀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即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嶄新的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此刻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在學習新課程理念,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有效教學的今日,我們回顧陶行知先生的話,領悟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在學習中整合實踐與理論的研究,在學習中進行自我提高。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對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改造,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本意是“教育即生長”,教育即“人的心智,才能的不斷增長和完善,教育是對學生經驗的改造?!倍磐摹敖逃瓷睢本褪菑仡^徹尾的形而上學思想,是脫離客觀實際的唯心主義的教育思想,而陶行知認為“生活即教育,是承認一切非正式的東西都在教育范圍以內,這是極有力量的?!笔菍嵺`與理論相結合的唯物主義教育思想,是實事求是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又認為“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壞生活就是壞教育,是認真的生活,就是認真的教育?!边@就要求我們有選擇地生活,選擇生活就是選擇教育,不是把教育簡單地生活化。任何生活都是教育,但任何生活不都是我們夢想的教育。僅有“健康的生活”才是我們健康的教育?!吧罱逃绷硪粚右饬x是人類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社會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人生需要什么,我們就教育什么。學生需要面包,我們就得過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學生需要戀愛,那么我們就對學生進行戀愛教育,學生進入青春期,就對學生進行青春期教育。“生活教育”能夠找到現實需要的根基,“生活教育”也是學生需要的教育。在每年的教學情景調查中發(fā)現,學生喜歡同現實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學生喜歡能用生活的事件來解釋學科知識的教師。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進取創(chuàng)設情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選擇富有生活氣息的資料進行教學,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教育,善于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學生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皫熣?,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不僅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教師應當像一個有能源支持的火炬,像一個有生命的蠟燭,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的豐富自我,使自我有更高的燃燒值,更高的照亮度,這樣才有可能在有限的從教生涯中,為黨的教育事業(yè),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為人民的教育事業(yè),為千百萬人的成長做出一份自我的貢獻,陶行知的教育名言是我們教育之路的一盞明燈,指引我們繼續(xù)奮行,引領我們繼續(xù)探索和領悟。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畢生追求的教育真諦,也是“教學做合一”的最高境界,僅有愛其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盁釔勖恳粋€學生”,是陶行知先生的第一面?zhèn)ゴ笃鞄?。然而在教學中,教師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體驗,甚至于學生愿不愿學,是否開心歡樂,均不為教師所關心。我們無論在教學資料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方法的采用上,都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為情感活動的中心是愛,愛是人類的永恒話題,教育的本質是人與人的溝通,人與人的交流,聯(lián)系這種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紐帶就是愛,愛是每一位學生都期望得到的精神雨露。柏拉圖在其《夢想國》中認為,人的心靈是由欲望、理性和精神構成的。欲望和理性,主要調控人的物質需求,而精神的追求則指向主體的存在被社會所認可和肯定。所以,我們要“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漂亮;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可愛;用心去愛每一位學生,不管他們是否聰明。”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的生命是由自然生命、社會生命、精神生命所構成的。教育應當把育愛與教真有機地整合起來,其終極價值是使人真正成為有自然情感、社會情感、精神情感的人,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受教育者富有“愛滿天下”的人,熱愛黨、熱愛國家、熱愛自我、熱愛他人、熱愛知識、熱愛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熱愛人類,熱愛事業(yè)、熱愛生活。僅有育愛,才會使受教育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才會自覺去求取真知,追求真理,學做真人,踐行真事。
“愛滿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奉行的格言?!皭邸笔翘障壬簧I身教育事業(yè)的不竭動力,也是他崇高人格的表現。教育是人與人的交流,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互學。陶行知先生說得好:“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時時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苯處熀蛯W生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尊重,教育不只是教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不是教師把做的道理填鴨式地交給學生。新課標的實施,改變了以往的那種師道尊嚴,新穎的師生關系正在構成。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激發(fā)愛的情感,經常深入學生中間,進行師生互動,充當學生的一員,與他們交流、溝通、合作、互動,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作為教師,我們在人生的教學道路上用自我無盡的愛為孩子們的世界添抹一蔟繽紛。
我們深深感到,愛心是人間最真摯的感情,也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播下愛的種子,“被陽光照耀的地方才是溫暖的,被師愛撒播的眼睛才是明亮的?!弊鳛橐幻逃?,自我心中應當充滿愛的陽光,把愛的種子播種在泥土里,讓嬌嫩的幼苗在陽光的沐浴下茁壯成長。滴水,能夠穿頑石;清泉,能夠潤心田;愛心,能夠撥心弦。愛是雨露,她能滋潤人;愛是夏日,她能溫暖人;愛是奉獻,她的無私能讓幼苗茁壯地成長。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愛,期望得到愛的滋潤,愛的溫暖,更何況那些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學習和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
陶行知先生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蔽覀儺斀處煹模诮逃腥裟苁冀K想著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這樣的情感體驗就能使我們對學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責,多一份尊重,學生內心那顆愛的種子便會在教師的精心呵護之下生根、發(fā)芽。
教師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擔負著黨的教育重任,我相信,只要對學生有愛、有信任,心甘情愿地付出,默默地耕耘,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的知識素養(yǎng)及業(yè)務水平,努力使自我成為科研型、學習型的教師,成為學生的一頭源遠流長的“活源頭”,用自我的愛編織著學生成長的搖籃。在自我熱愛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踏踏實實地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關心、愛護、尊重每一位學生,用我們的愛心鑄造我們崇高的師魂!讓我們一齊努力,為托起明天的太陽而奮斗不息!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七
假期間拜讀了李希貴校長的《學生第一》,其實在次之前看過他的《學生第二》,原以為是噱頭或只是再版,但深入閱讀后才發(fā)現,雖然書名僅差一個字,但內容卻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個是管理學范疇,一個是教育學范疇,兩種不同的角度、生動詳實的案例讓我愛不釋手、腦洞大開。
很喜歡書中關于學生培養(yǎng)趨勢的描述:他們自信、陽光、勇于擔當,有著寬厚的肩膀;他們睿智機敏、縱橫捭闔,有著智慧的韜略;他們熱情友好,樂于助人,有著仁愛的情懷。
在強調完生第一的同時,李希貴校長關于教師重要地位的一段闡述,讓我們看后很為之動容,他讓我感受到全天下所有教師簡單樸質的教育情懷:在每個故事背后,其實都有我們有意回避的偉大的老師們,他們的鞠躬盡瘁、他們的甘為人梯以及他們的匠心獨運,時刻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們。老師們實在是太棒了,他們用今天的辛勞塑造者我們民族的明天和希望。
這本書我用的不到一下午時間翻閱完畢,不僅因為它圖文并茂從感官上愉悅了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書里提供的一個個生動的案例,很多是我見所未見、聞所未聞的。我們一直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視野、名族情懷,曾經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活動,多次閱讀后,腦洞大開,根據自己閱讀體驗和實際工作的需要,我將書中的一些活動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匯總,一番整理后,此時的實用和參考價值倍增。
《開學第一課》現在已成為學校開學第一天的必將課程,很多時候,開學第一課已經不再是時間的標記,而是新習慣的培養(yǎng)、新風尚的引領、新征程的起航。由于很多時候由于形式陳舊、內容缺乏新意,很多學校都沒能充分讀利用好《開學第一課》因有的實效。
在看完十一中的《開學護照》一文時,我恨不得立刻開學在班級或年級小范圍地嘗試一番。很喜歡他們護照的設計,它不僅是工具同時也是學校文化的載體:春華綠、銀鷹灰、秋實黃、太空藍、大地黑、國旗紅。每本護照都依照游戲通關的模式,為學生設定了諸多關卡,完成一項便可獲得通關標示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不管是校長手機號、10教師的簽名還是同學之間的簽名、家長寄語,每項都充滿滿滿的正能量,正如李希貴校長描述的那樣,在九月明媚的陽光里,所有人都動起來了,新學期的笑容張放在每位師生的臉上。試想一下,當校園處處都是您好,時時都有微笑,這里的學生,想“自閉”都難!
此外《校園潑水節(jié)》也是我極其羨慕心之神往的一個活動,單看圖片覺得他們是在嚴重浪費水資源,可隨著內容的推進,潑水節(jié)的各種妙處,便如雨后春筍般一個個地冒出來。沒有長幼尊卑的互相潑水,大大增進了師生、生生的關系。潑水,曾經是一種帶有攻擊性的行為,可當水被賦予新的含義之后,大家便開始甘當“落湯雞”,比如:“幸運之水”,給朋友帶來好運;吉祥之水,給同伴帶去吉祥;獎賞之水,給同學增加鼓勵,健康之水,給好友帶去活力;友誼之水,讓友誼天長地久。最有趣的就是同學們頭頂臉盆等待校長送“祝?!蹦菑垐D片,或許他們和我看到此圖時的心情一樣:讓潑水來的更猛烈些吧!
自習室里學生每一次精心的研討,每一項社團活動的開展,昭示了學生們的青春活力;
“校園機會榜”既給學生提供了參與學校日程管理工作的機會,更是一種全新的成長體驗,是展示和錘煉學生能力的舞臺。
縱觀發(fā)生在校園里的66個精彩故事,感動于李校長對待學生的尊重。很喜他說的這樣一句話:“只有認真傾聽,才能產生好的想法;也只有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產生更多更好的想法?!彼倪@句話讓我明白十一中的成功在于學生,老師的洗耳恭聽幫孩子們打開了話匣子、樹立了自信、展開了想象,這才是真正的學生第一。最后用李希貴校長的一段話結尾,以君共勉。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八
我在隨便翻看書時,看到了一篇文章,感觸很深。
一個人或者一件事,如果堅持的代價遠遠大于放棄的代價,那么放棄也是一種理智。其實,很多時候生活并不需要無休無止的堅持與執(zhí)著。這篇文章講的是意大利的一位傳奇人物——貝利尼,他曾獨自一人劃船橫渡大西洋和地中海,并兩次乘雪橇穿越北美的阿拉斯加半島。有一次他要獨自一人在十個月內橫渡太平洋,在離目的地還有65海里時,海上刮起了大風,這時,貝利尼選擇了放棄,因為他的身體已經達到了極限,而氣象部門又預計未來兩天的天氣將會更糟糕。人們都認為貝利尼失敗了,但是如果他不放棄的話,那才是一種愚蠢的行為。與其在期待中成為死去的英雄,不如選擇放棄。因為放棄并不意味著失敗,而是成功的開始。
由這個故事我聯(lián)想到自己。我一直覺得,小學的知識是最基礎的,在生活中也是最常用的,所以我一直堅持著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承諾。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有時候自己和學生都很辛苦。
沖沖班有個男孩子名叫岑浩杰,三門功課都比較吃力。而我們語數英三位老師都比較有責任心,一心希望他能多學點。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是私心,為了減少一個不及格的人數,為了提高班級的及格率,我們都死死地抓住了他。他在校的時間就像一個陀螺,在三個老師之間不停地旋轉。每天中午午飯后,沒有老師在教室的一點時間是他最快樂的時光。但是好景不長,過點時間總會有老師去教室,那時他只能垂頭喪氣地溜回教室,然后就被老師叫到了前面,背書、訂正。他每門功課都負債累累,雖然我們都為他進行了無數次的壓縮,已經壓縮到了極點,但是他還是壓縮不了。有時候三位老師一齊在教室時,他都是一臉愁容,一邊補著一位老師的作業(yè),一邊用余光瞥另外一位老師。當他剛完成一位老師的任務,氣還沒有喘一下馬上又會被另外一位老師叫走。我看他除了痛苦還是痛苦。
這就是我們老師所希望看到的嗎?有時我真不知道這樣做到底是為了學生還是為了自己。有時候我覺得學生少學一點又能怎么樣呢?我們死抓硬抓的后果就是導致孩子厭學。在掙扎了好久之后我選擇了放棄。用我的放棄換回孩子的快樂。
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對他的要求就是課上認真聽,能懂多少是多少,偶爾讓他跟讀跟讀。作業(yè)也是能做多少是多少,他高興愿意自己來背書了,歡迎。他忙于其他課程或自己不愿意來背不勉強。其實對我來說這并不意味著真正地放棄,我盡量做到至少讓他覺得老師沒有放棄他。很多人或事或物,只要能持久堅持,或多或少都是可以得到一些回報,只是世界之大,選擇的空間是何其之大,當堅持的代價遠遠大于放棄的代價之時,那放棄更是一種堅持,一種正確的堅持。真的,一直堅持未必就是一件好事,有時候要試著學會放棄,因為放棄有時也是一種堅持。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九
總感覺工作比較繁忙,對一些教育類的書籍置若罔聞,根本沒有列入自己的閱讀計劃之內,時間也就這么浪費了,近日,認真閱讀了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一書,深有感觸。
作為一名教師,我想能從這本書學習點經驗,所以比較關心書中對于理想教師的描述。朱教授在書中描述:理想的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顯然,我離理想的教師還有一大截,我還不是一個用心去教學的老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十
這學期初,學校給我們每個主科老師發(fā)了一本《一線教師》,利用課余閑暇時間,仔細品讀了一番。
書中所記錄的故事,一個個像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事,管大用自己積極的態(tài)度告訴我們,其實一線教師可以不用抱怨,其實一線教師可以很幸福。關鍵是我們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認識教師這個工作,又是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來面對我們不可避免的這些繁瑣事。
管老師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一線教師的工作繁瑣,碰到問題也不是靠空講幾句“愛心”“耐心”“細心”的道理就能解決的,更需要用教育智慧去化解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同樣是站在一線,同樣是教書育人,管老師卻能做得如此精彩。想想平時的自己,缺少的是對教育的反思,缺少對教育的耐心,缺少對教育的孜孜以求,缺少對教育的熱愛,所以我們平凡。
在今后的教學路上,我也將會學著管老師那樣以一顆平和智慧的心去處理教學當中的種種問題,做一位幸福的老師。
教師的讀書心得600字篇十一
閑暇時候,讀了鄭金洲老師的《教育碎思》,摘錄了一些、感悟了一些、反思了一些,也收獲了一些——湊成了一讀書筆記,當然更多的是看時的一種無法言說、過后就忘記的感想,既然無法回憶了,就把能夠記得的記錄下來,也算是當時的一種思索。
本書為作者教育隨筆的結集。內容包括:對教育概念和現象的分析、對教育實踐和教育科研的思考、透析教育現象、反思教育理論、聚焦教育實踐等。本書對我國教育理論研究和中小學教育實踐有較大的啟發(fā)。
“案例”,這個前幾年在中小學教育中還不太為人所熟知的詞語,最近已成為廣大教師的“通用語言”。如果在近來教師研究及教師教育領域中有什么新的動向的話,同樣,案例的開發(fā)與教學也可以說是其中突出的表現。案例正在越來越密切地與教師結為一體,在教師的職業(yè)生涯中,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其實,案例在一定意義上講并不是一個時新的事物,對案例的關注也并不僅限于教育領域,甚至教育領域對案例的研究遠遲于其他相關的一些領域。
之所以說案例不是一個新鮮事物,是因為案例所反映的教育事實,揭示的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列舉的形形色色的教育事例,并不是今天才出現的,有些是在以前若干年就存在著的,只不過沒有用“案例”的字眼來表述,沒有用“案例”的形式來表達而已。案例存在于教育事實之中,隱藏于教育現象的背后,只要存在著教育現象,并且這種現象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就存在著案例的素材。既然案例早已存在,那么,今天再提出案例是否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呢?在這個問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存在事實與在觀念形態(tài)上揭示這種事實,并不是同一回事情。將以往案例的事實與現象做“概念化”處理的時候,實際上也是在思維上進一步彰顯其獨特意義和作用的時候。
之所以說對案例的關注與研究并不僅限于教育領域,是因為案例的收集與開發(fā)在法學界、醫(yī)學界和工商管理學界早已成為慣例,在這些領域中,案例成為專業(yè)人員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中介。一般而言,案例在醫(yī)學界使用最早,后來隨著社會中對法律、法規(guī)的強調被引入到法學界,現在在法學界中存在的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的一個最大的區(qū)別之一,就在于后者常常是以案例來立法的。案例引入到工商管理學界是二十世紀初的事情,在這其中,哈佛工商學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yǎng)工商管理碩士是哈佛工商學院的主要目標,當時該學院的管理者及教師意識到,一味地講授各種各樣的管理理論,并不為學生所接納,學生也缺乏相應的興趣,掌握的相關理論也甚不牢固。相反,一旦請當地的工商管理人士走進課堂,向學生進行現身說法,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及思考或實踐的解決問題的種種對策時,學生興趣盎然,印象深刻。一九二一年,律師出身的校長多漢姆在注意到案例在管理情境中運用的重要性和可能性的前提下,推動全校教師寫作并使用案例進行教學。到今天為止,運用案例進行教學在工商管理學界最為徹底,案例經典的寫作方式及對案例本身的研究也主要來自于工商管理學界。
在教育界中教師寫作案例,并將案例運用于教師培訓,在西方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事情。當時,有感于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存在的鴻溝現象,有感于抽象的教育理論與豐富的教育實踐之間的巨大差異,不少理論工作者鼓噪教師要成為研究者,教師要能夠把行動和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這種情景中,教師如何去從事研究,用什么樣的方式來展示自身的研究就成了一個問題。顯然,長篇大論的理論探討并非教師所長,生動的、鮮活的事例是教師寶貴的資源,認識到這點,以發(fā)生在教師身邊的事件為研究對象的案例就逐漸進入了研究者以及教師的視野。另一方面,在教師培訓領域,西方教育界也遇到了一些矛盾,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培訓效率低下,不能適應教師的實際需求,不能真正培養(yǎng)起教師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教師培訓的教學場景與實際的工作場景之間差異懸殊,在培訓中所教的東西不能真正運用到實際的課堂當中去。處此情景,一些研究者轉思其他領域,比如,培養(yǎng)醫(yī)生不能簡單地讓他們去記誦理論化了的條文,還需要親身去分析、收集各式各樣的病例;培養(yǎng)律師既要讓他們熟悉相關的法典,但同樣重要的是要能夠分析、收集各種典型性的案件;而培養(yǎng)工商管理碩士的成功經驗,更是說明案例分析的重要與珍貴;由此案例也就逐漸納入教師教育工作者的視野,成為教師培訓中重要的工具和手段。
雖然案例已較為廣泛地被不同領域所關注,并且其存在也有了一段相當長的歷史,但對于何謂案例、衡量案例的標準等,遠未達成一致的認識,即使在案例已成為“家常便飯”的工商管理學界,也是公婆各說、莫衷一是的。
匯總相關的研究,在案例的理解上,有這樣的幾個方面大致是為人們所認可的:
案例是事件,是對教育教學過程中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案例講述的應該是一個一個的故事,敘述的是故事產生、發(fā)展的歷程,是對事物或現象的動態(tài)性的把握。
案例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事件。事件只是案例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足條件,換句話說,事件還只是案例的基本素材,并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成為案例,能夠成之為案例的事件,必須要包含有問題在內,并且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除了“問題或疑難情境”這樣一個基本要素,作為案例的事件還需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要能夠從這個事件的解決當中說明、詮釋類似事件,要能夠給讀者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啟示、體會。
案例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案例雖然展示的是一個饒有趣味的故事,要與故事一樣生動有趣,但案例與故事也有一個根本性的區(qū)別,那就是故事是可以杜撰的,而案例是不能杜撰的,它所反映的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是事件的真實再現。
概括而言,案例是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fā)生的典型性事件。這一概括性的論述,應該說總體反映了案例的形貌。從這一概述中,可以看到,對事物的靜態(tài)的缺乏過程把握的描述不能稱之為案例;信手拈來的沒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事件也不能稱之為案例;沒有客觀真實為基礎缺乏典型意義的事件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案例。
確當地理解案例的涵義,是開發(fā)案例、從事案例研究的基本前提。如果將案例的涵義無限擴大化,混淆案例與非案例的界限,案例作為一種獨到的研究成果的表現方式其地位和作用也就大打折扣了。
認識了案例的基本涵義,還需進一步明了一個好案例的標準,以便為案例的開發(fā)提供可資衡量、評判的基本的參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