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xué)、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yīng)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九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xué)篇一
橫 塘 (héng táng)
范成大(南宋)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選自《范石湖集》
[注]:南浦,泛指送別之處。
古詩今譯
送別河畔,春草綠滿川岸。
河邊的石橋和朱塔依然默默地佇立,沒有變化。
每一年都在這橫塘送客告別。
細雨輕飄,楊柳低垂,就宛如一根根細線系住了即將離去的畫船。
九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xué)篇二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1、請結(jié)合全詩說說“依然”一詞所蘊涵的情感。(2分)
2.請簡要賞析末句的表達效果。(4分)
【參考答案】
1.春到橫塘,綠滿平川,石橋依舊橫臥,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詩人卻要與友人分別了。 “依然”一詞,以景物的不變反襯出人事的變化,流露出依依難舍、留戀難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結(jié)情(寄情于景、擬人等),寫橫塘景中與離情別緒相連的細雨、垂楊、畫船,細雨如絲,垂楊似線,畫船待發(fā),烘托離別之情。(或:末句并未用任何離恨相思之詞,只是用雨絲風(fēng)片、垂柳輕舟,象征依依惜別之情,與開頭兩句的景物描寫融為一體,以抒情之筆寫景,頗具情韻。)
[背景]
這是一首寓山水風(fēng)光于別情離意的詩作。南浦,泛指送別之處。橫塘,在今江蘇蘇州西南,是詩人的故鄉(xiāng)。
[意境欣賞]
春天來了,徜徉在過去與朋友們分手的河邊,如今又是滿河綠茵。石橋和紅色寶塔,依舊是從前的老模樣。一年又一年,從故鄉(xiāng)橫塘的大路上不知送走了多少朋友。煙雨濛濛中,河里一艘艘油漆得紅紅綠綠的渡船,拴在枝條低垂的楊柳樹上。
[詩評]
這首短詩充溢飽滿的情感,寫得輕松自如,歌嘆而不悲涼。景實情深是全詩的著眼點,主題之所在。
[詩人簡介]
范成大(1126-1193),宋代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處州知府、知靜江府兼廣西經(jīng)略安撫使、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曾使金,慷慨杭節(jié),不畏強暴,幾被殺。晚年退居石湖。以田園詩名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并稱南宋四大家。
<
九年級上冊語文全冊教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教學(xué)篇三
【作者簡介】
賀鑄(1052-1125),字方回,號慶湖遺老。衛(wèi)州共城(今河南輝縣)人。博學(xué)強記,長于度曲。詞多刻畫閨情離思,也抒發(fā)懷才不遇之慨嘆及縱酒狂放之作品。風(fēng)格多樣,情深語工。有《慶湖遺老集》、《東山詞》。
【注釋】
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時步態(tài)輕盈。
橫塘:在蘇州南十時許。
芳塵:指美人的行蹤。
錦瑟華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時期。
瑣窗:雕刻或彩繪有連環(huán)形花紋的窗子。
冉冉:流動的樣子。
梅子黃時雨:四五月梅子黃熟,基間常陰雨連綿,俗稱“黃梅雨”或“梅雨?!?/p>
【譯文】
你的玉步不肯來到橫塘,我只有目送你離去。但現(xiàn)在不知你與誰相伴,共度這花樣的美好年華?在那修著偃月橋的院子里,朱紅色的小門映著美麗的瑣窗。只有春風(fēng)才能知道你的歸處。天上飛云在空中拂過,長滿杜蘅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隱若現(xiàn)。佳人一去而不復(fù)返,我用彩筆寫下斷腸的詩行。如果要問我的憂傷有多深多長,就像煙雨一川青草,就像隨風(fēng)飄轉(zhuǎn)的柳絮,梅子黃時的雨水,無邊無際。
【賞析】
1.上片中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請說明哪些句子是實寫,哪些句子是虛寫。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是實寫。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笔翘搶?。
2.“但”字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留戀、遺憾之情。
3.設(shè)想美人的句子,表現(xiàn)了美人怎樣的處境?最能表現(xiàn)這種處境的句子是哪句?
寂寞、美好年華虛度(遲暮)?!爸挥写褐帯背嗣磕暌欢鹊拇禾炷軌蛱娇匆淮危僖矝]有人知道了,寫出女子所居處的幽深、寂寞。
4.詞中化用了哪些前人的詩句和典故?
a凌波
b錦瑟
c蘅皋
d彩筆
5.賞析“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同絮,梅子黃時雨。”
a用具體生動的景物表現(xiàn)了抽象的、無跡可尋和難以捉摸的
細致情感,使這種情感轉(zhuǎn)化為可見的、可聞的,因而是可信的事物,使讀者可以從閑愁的形象中受到感染。
b比喻新穎,不落俗套,作者也因此獲得了“賀梅子”的雅號。興中有比,不僅比閑愁之無盡,亦以興身世之可悲。
c連用三個比喻(博喻)來表現(xiàn)“閑愁”之多、亂、纏綿不斷,十分生動,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
d虛景實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