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在社會,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報告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報告呢?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報告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廣州大學計組實驗報告篇一
時間: 20*(年 11 月 1 日
地點:廣州大學城
通過參觀大學城整體以及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qū)內部,掌握和加深對城市規(guī)劃的認識了理解。
一、大學城規(guī)劃
一)大學城概況
廣州大學城位于番禺區(qū)新造鎮(zhèn)的小谷圍島及其南部對岸地區(qū)。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鄰長洲島,與琶洲島舉目相望。規(guī)劃研究范圍約 43.3 平方公里,其中小谷圍島面積約 18 平方公里。
廣州大學城的發(fā)展定位為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qū),華南地區(qū)高級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fā)展的城市化新區(qū),面向 21 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qū)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tài)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qū)。
在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上,大學城具有作為一個特定功能的新城區(qū)的“城”的特征和其作為一個大學集中地的特點,以資源的分級共享為原則,其空間結構層次為城→組團→校區(qū)。道路交通系統(tǒng)在小谷圍島內采用環(huán)形加放射的道路網(wǎng)絡,小谷圍島南岸地區(qū)則采用格網(wǎng)式布局的道路網(wǎng)絡。綠化景觀采用呈中心放射加廊道的綠化結構體系,形成以中央生態(tài)公園為大學城中心,以島東西兩側的 3 個主題公園及組團級生態(tài)公園為次級中心,向四周發(fā)散、滲透,并與珠江和周邊城市生態(tài)廊道相通,以功能內環(huán)綠帶和濱江外環(huán)綠帶為聯(lián)接紐帶的格局。用地規(guī)模約 43.3 平方公里;人口規(guī)模為 35 ~ 40 萬人,其中,學生人口 18 ~ 20 萬人,教師人口約1.5 ~ 2 萬人,員工人口約 3 ~ 5 萬人,高科技產業(yè)從業(yè)人口 2 ~ 3 萬人左右,村鎮(zhèn)人口 5 萬人,不可預測人口 3 ~ 5 萬人。
二)大學城總體規(guī)劃
廣州大學城按照空間開放化、資源共享化、建設彈性化、服務社會化、環(huán)境生態(tài)化、結構秩序化 管理整體化、設施智能化、風格多元化、投資市場化等總體規(guī)劃原則進行設計、建設、管理和運作。大學城借鑒中國古城的方格網(wǎng)布局原型,采用局部中軸對稱格局,反映東方文化,并體現(xiàn)“城”的主題;同時借鑒荷花的生長形態(tài),采用整體分散、局部集中的組團式建筑布局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護和發(fā)揮“綠心”的生態(tài)功能;并以功能、結構、道路、管理等構成的網(wǎng)絡結構作為大學城的神經組織進行運作。
1 ) 大學城總體用地布局規(guī)劃
大學城的校園用地形成三級結構,即大學城、大學園區(qū)、大學二級學院。規(guī)劃中根據(jù)“互利、自愿、利于學科交流”的原則,將某些學術資源生活服務資源、體育運動資源、公共教育資源,如校級圖書館、餐廳、食堂、體育場館等適當集中,形成相對集中的校際資源共享區(qū),每一所大學均負責建設 12 處較大型的共享設施,在空間上開放??臻g布局著重考慮市場的不確定因素,采用“柔性結構”體系,提出了“帶狀”、“中心狀”、“組團狀”等不同的大學空間組織模式,以適應發(fā)展和變化。
2 ) 大學城共享資源、共享設施結構規(guī)劃
大學城提供三種不同開放程度的共享資源,第一層次共享資源是指城市資源共享區(qū),第二層次包括校際資源共享區(qū),第三層次共享資源包括大學校園區(qū)內的二級學院區(qū)。生活區(qū)共享設施采用產業(yè)化的方式解決各高校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的居住及生活問題??臻g上采用組團式布局模式,根據(jù)服務單位,并分別配套公共設施和公共綠地。學生公寓注重空間領域的`圍合,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
3 ) 大學城內部交通組織方式規(guī)劃
大學城南北兩區(qū)內部道路系統(tǒng)相對獨立,各成體系,主干道通過跨江隧道(與地鐵線路合并過江)緊密相連。兩區(qū)道路網(wǎng)均采用方格網(wǎng) + 放射的形式,既保證地塊的方正、交通的有序,又提供了極為便捷的人行聯(lián)系和景觀組織的完整。
大學城內交通以內環(huán)、中環(huán)、外環(huán) 3 條環(huán)路和 12 條放射線形成的“三環(huán)十二射”的路網(wǎng)形態(tài)形成開放式路網(wǎng) , 對外道路則以快速道路及隧道構成。此外 , 規(guī)劃將主要由學校運作的教學科研區(qū)形成分散的功能組團, 各組團以生態(tài)主題公園形成獨特的“軟核心” , 五個組團通過軌道交通銜接形成“軟核網(wǎng)絡”。
4 ) 大學城對外交通系統(tǒng)結構規(guī)劃
大學城對外交通系統(tǒng)有東側京珠高速公路、城市中部快速路、南側金山大道、金山大道延長線,以及貫穿大學城南北的地鐵 4 號線和沿中環(huán)南側走向的地鐵 7 號線。
5 ) 大學城教學區(qū)布局規(guī)劃
大學城首期建設的小谷圍島約 17.9 平方公里,進駐十所高校,分別是: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yè)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廣州大學、廣州美術學院、星海音樂學院。
大學城中首批進駐大學城的這十所高校分為 5 個組團:組團一為中山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位于大學城北側;組團二為廣東藥學院、華南理工大學,位于大學城東側;組團三為廣東工業(yè)大學、廣州美術學院,位于大學城南側;組團四為廣州大學,位于大學城西南角;組團五為星海音樂學院、華南師范大學,位于大學城西北側。
6 ) 大學城綠化與生態(tài)結構體系規(guī)劃
大學城綠化與生態(tài)結構體系設計過程中強化城市“綠心”的整體功能,在用地生態(tài)敏感性評價的基礎上,采用開放式網(wǎng)絡狀、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以“兩心、兩軸、四環(huán)、五廊、六核”的形式,形成綠色城市戶外游憩空間序列,實現(xiàn)人類“回歸自然”的理想。 其中,兩心為嚴格控制大學城南北兩區(qū)山林地及農業(yè)生態(tài)保護區(qū),作為大學城內部兩個片區(qū)“綠心”;兩軸為充分發(fā)揮南北兩區(qū)中央珠江水道的生態(tài)功能作為“蘭軸”,強調南北向城際功能主軸的綠化生態(tài)作用,作為“綠軸”;四環(huán)為在南北兩區(qū)結合,河道、公路防護帶主干道及過境環(huán)狀綠化,形成生態(tài)屏障;五廊為結合水系及主導風向,設置五條綠化廊道遍向珠江,加強大學城與珠江的生態(tài)關聯(lián),形成擁抱珠江的整體態(tài)勢,不僅導風散熱,而且將人流引向江面,回歸自然;六核為在各主要功能單元內均布置組團公共綠地,形成六個“綠核”。
本次實習主要分為 2 大部分: 1. 坐車觀看外環(huán)、中環(huán)、內環(huán); 2. 步行考察中山大學內部結構。一直聽聞大學城中建設了全國少有的,把電力、通訊、燃氣、供水等市政管線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布線的綜合管溝,但由于各種原因未能親眼瞧瞧,實屬遺憾。
一)通過大學城外環(huán)、中環(huán)、內環(huán)看大學城
大學城內交通以內環(huán)、中環(huán)、外環(huán) 3 條環(huán)路將大學城內 10 所大學高效的連接在了一起。根據(jù)本次實習所見,外環(huán)主要連接這各所大學的教學區(qū), 10 所大學的主校門依次分布在外環(huán)上,同時由于是教學區(qū)最外圍,因此人車稀少。中環(huán)主要起著連接大學城各所學校生活區(qū)的功能,各學校生活區(qū)、各種大型生活設施均沿線分布。中環(huán)是大學城島中交際間生活的主要道路,島內公交均集中行駛在中環(huán)以連接各高校,同時大學城的同學們也會通過自行車、步行等方式來往于大學城內各所學校和各個生活、商業(yè)設施。內環(huán)以內為大學城的信息、體育共享區(qū),同時也是主要的休閑場所。與當初大學城剛招生入學時的景象相比,如今硬件設施已基本依照規(guī)劃建成,雖然在參觀的過程中仍見有部分在建的工程,但教學、生活、商業(yè)、娛樂、休閑等設施已經相當完善。
1. 大學城的教學生活區(qū)
大學城中各學校的教學區(qū)、生活區(qū)建筑設計風格各有特殊,與學校辦學特色相互映襯。但在別具特色之余,有的建筑可能因在建筑選材和物業(yè)維護方面做得不夠好,因此顯得較為殘舊。
2. 大學城的商業(yè)、娛樂區(qū)
廣州大學城商業(yè)娛樂最繁華的地段莫過于廣州大學商業(yè)區(qū)了。雖然廣大商業(yè)區(qū)面積不大,但里面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各種配套設施均很齊備。其次是大學城北亭廣場商業(yè)區(qū),但由于這次實習并未進入此商業(yè)區(qū)參觀,但光看其外部便知道這里的商業(yè)氛圍同樣較濃厚,如必勝客、麥當勞、超市、電影院等消費餐飲娛樂設施與廣大商業(yè)區(qū)相互補充,使整個大學城的商業(yè)設施顯得很完善——學生無需走出大學城,即可得到各種商業(yè)、娛樂的服務。
但在大學城的商圈規(guī)劃中,重點發(fā)展的卻是大學城北區(qū)(商業(yè)區(qū)),其次是大學城南區(qū)(商業(yè)區(qū))。但在這次實習中我們卻發(fā)現(xiàn),大學城中這兩個本屬于規(guī)劃發(fā)展的商業(yè)區(qū)卻顯得很蕭條,除了宏城超市外,基本上只有一些給人檔次較次的商鋪,所有建筑都因缺乏維護而顯得異常殘舊。對于這樣的規(guī)劃失利,帶領我們進行這次實習的王玉琳老師認為這里缺少了在商業(yè)區(qū)建設中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商業(yè)策劃。這是我很認同的,因為北區(qū)商圈無論在大學城建設導向、地理范圍還是交通位置都占據(jù)這極大的優(yōu)勢,但由于缺乏前期準備和運作維護,使得北區(qū)缺少商業(yè)氛圍,同時由于商業(yè)氛圍明顯不如廣州大學商業(yè)區(qū)或是新建的北亭商業(yè)區(qū),而導致大學城的商業(yè)逐漸向廣大商業(yè)區(qū)和北亭商業(yè)區(qū)偏移,并且差距越來越大。但正如王老師說的,畢竟北區(qū)商業(yè)區(qū)擁有主要的商業(yè)影響因素,只要經過恰當?shù)纳虡I(yè)策劃進行包裝,肯定能比通過由次要的商圈發(fā)展因素建立起來的廣大商業(yè)區(qū)得到更廣闊的前景。
3. 大學城的綠地與休閑區(qū)
大學城中部規(guī)劃中是一個圍繞 13 公頃中心湖的大型生態(tài)公園,四周分布體育休閑中心、會議中心、中心圖書館、體育場等城市公共建筑;同時,大學城規(guī)劃中秉承因地制宜、特色營造的原則,共保留了 11 處原始生態(tài)林,設計了 8 個生態(tài)公園、 12 條河涌、 8 個湖泊,使得城內綠地率達到 55% 。雖然此次實習并未仔細探討這些數(shù)據(jù)的執(zhí)行情況,但大學城給我們總體的感覺就是設施完善,出出是綠色。乘車圍繞這外環(huán)、中環(huán)、內環(huán)的參觀過程中,綠地到處可見,休閑的地方到處都是。
4. 大學城的文物保護
在參觀大學城的過程中,路過了許多很古老的建筑,如一些村落的祠堂、古屋等。在后來查資料的過程中才知道,原來大學城在建前層對當?shù)氐奈奈镞M行了普查,共發(fā)現(xiàn)漢代至清代的文物建筑工 48 處,地下遺存 15處,并進行了利用規(guī)劃,通過集中保留改建成了大學城博物館。只可惜由于這次實習時間有限,未能深入的實地研究大學城的文物保護規(guī)劃。
二)中山大學大學城校區(qū)
中山大學東校區(qū)位于廣州大學城的東北端,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同屬第一組團。東校區(qū)地理位置優(yōu)越,南鄰中心公園,東鄰城市綠化帶,總占地面積 1.13 平方公里,其中教學區(qū) 87.5 萬平方米,生活區(qū) 25.5 萬平方米,規(guī)劃總建筑面積 65.7 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共有 29 棟建筑,包括教學區(qū) 12 幢建筑,建筑面積達 32萬平方米,共有課室 111 間,座位 14454 個;生活區(qū)共 17 幢學生宿舍,建筑面積共 11 萬平方米,可容納 12456 名學生入住。
在中大校園的參觀,主要圍繞中大圖書館至工程學院大樓這一路線進行。漫步在中大的校園里,給人一種很開闊、依然的感覺。中大大學城校區(qū)占地遼闊,功能建筑各有特色、錯落有致,但因為道路明晰而顯得整體建設得饒有秩序,校園建筑多而不亂,突顯人文景觀。通過資料可知,中大校園內部功能分區(qū)明確,教學區(qū)、行政辦公區(qū)、實驗區(qū)、生活區(qū)一目了然。同時,校園內還建了人工河涌、人工湖,在通過花草樹木、小橋流水的相襯托,使整個大學校園內充滿了生態(tài)氣息。
中大校園的精心規(guī)劃讓學校充滿了人文關懷和自然景觀,使得走在校園中使人頓生出一種莫名的激動。
通過這次在大學城的參觀實習,使我明顯的知道了規(guī)劃的重要性。精心、合理的規(guī)劃,能夠起到一種優(yōu)化資源配置、提高后期運作效率的作用。就如同廣州大學城,若沒經過充分的規(guī)劃,讓 10 所大學,近 30 萬人在這一個島上高效且有序的生活猶如天方夜譚。又如中大的大學城校園,如不是精心規(guī)劃,幾十棟建筑放在這1.13 平方公里的地方則肯定會雜亂無章,更不用說能夠與自然景觀相結合了。
廣州大學城總體規(guī)劃目標共有 4 點:
1 、面向未來,積極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zhàn),創(chuàng)造嶄新的高等教育模式;
2 、面向世界,有機融合世界多元文化與嶺南本土文化,塑造具有國際知名度與國際影響力的高教環(huán)境;
3 、面向現(xiàn)代化,完善城市中央智力區(qū)的高教、科研、科技生產、孵化、文化、商務、居住、服務、休閑、旅游等多功能綜合整體環(huán)境;
4 、塑造高品位的藝術景觀環(huán)境,營造充滿活力和魅力的高等教育場所和優(yōu)異的成長空間,樹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典范。 雖然現(xiàn)在離總體規(guī)劃目標中的多數(shù)規(guī)劃遠景還有一段較大差距,但這次實習的資料準備和實地考察的過程讓我對廣州大學城今后的發(fā)展充滿了希望,在現(xiàn)今信息化的時代里,大學城肯定能夠肩負起廣州乃至廣東的知識輸出、知識孵化的重任。
廣州大學計組實驗報告篇二
畢業(yè)實習使我們進一步深入地接觸專業(yè)知識的實際應用,為更好地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對給水處理廠、污水處理廠的參觀,建立全面和系統(tǒng)的感性認識,熟悉處理廠工藝流程,總體布置及處理構筑物的類型,構造特點,運行和維護情況。也是將書本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進一步培養(yǎng)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了解水廠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理論跟實際相沖突的難點問題是怎么解決的,并通過寫實習報告,進一步提高我們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次實習時間為期三個星期,行程為深圳和臺山,第一周在深圳,實習的內容為污水處理廠和給水處理廠工藝,實習單位包括東湖水廠,筆架山水廠、羅芳污水處理廠和濱河污水處理廠四個水廠。第二、三周在臺山,實習內容為污水處理廠和給水處理廠工藝、高層建筑給排水設計,實習單位是臺山臺城自來水公司、臺山污水處理廠和臺山稅務大樓。以下就各個實習單位進行介紹和總結。
2.1給水處理廠
2.1.1深圳東湖水廠
概況
東湖水廠是深圳市最早建成的城市供水廠,位于深圳經濟特區(qū)的東北部,東臨深圳水庫,西靠愛國路,南鄰東湖公園,北接東湖賓館,全廠占地面積43557平方米,水廠始建于19xx年,當時供水能力0.25萬m3/d。在早期,由于原水水源水質比較好,在水處理工藝上采用微絮凝直接過濾法,出水已經可以滿足要求,xx年代水源水質受污染日益嚴重,原來的處理工藝已經不能滿足用戶要求,因此在20xx年進行了改進。湖水廠經過多次改造后目前日供水量35萬噸。
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東湖水廠水源來自于深圳水庫,水庫水由東莞東江6級提升通過明渠引入。
水廠格柵采用回轉式fhb17格柵兩臺,齒耙間隙10mm,配套手動閘閥兩臺,格柵寬度2m。該格柵結構較復雜,所占地面積也較大,但沖洗比較方便,攔截固體雜質懸浮物效果比較好。為去除原水中色嗅味去除部分有機物,使大顆粒有機物轉變成小顆粒有機物,減輕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負擔提高處理效果,預處理采用臭氧接觸。預臭氧接觸池設計接觸時間為5min。
絮凝沉淀采用網(wǎng)格絮凝池和斜板沉淀池。網(wǎng)格絮凝池絮凝時間短,反映時間15min,面積小,按“淺層沉淀理論”進行設計。沉淀池采用異向流,即清水向上流出,污泥向底部沉淀。其優(yōu)點是水力條件好,沉淀效率高,占地面積小。缺點在與對原水濁度,適應性較差,排泥困難,要求及時排泥,一般每4~6h排泥一次。沉淀池池長9.2m,斜管管徑35mm,管長1000mm,上升流速1.78mm/s。
東湖水廠的濾池有兩種池型,一種為原有的普通快濾池,分南北兩組,濾速7m/h,氣沖洗強度15l/s﹒m2,水沖洗強度為5l/s﹒m2,濾料為均質石英砂,粒徑在0.8~1.2mm間,濾床厚度1.2m,共24格。第二種為v型濾池,單池面積77m2,濾速8.0m/h,也采用均質濾料。反沖洗采用變頻反沖泵和羅茨鼓風機和螺桿式空壓機。
泵房圖
由于用地有限,清水池采用和沉淀池合建的方式,均為地下式,全廠共有5座清水池。送水泵房共8臺24sa-10j型水泵,每臺
1
泵流量270m3/h,揚程39m。
2.1.2、筆架山水廠
概述
筆架山水廠于19xx年3月29日動土,設計供水規(guī)模12萬噸/日,采用微絮凝直接過濾工藝,19xx年7月竣工通水。19xx年進行擴建,增加混合、絮凝、沉淀工藝,提高原濾池濾速。為滿足供水需求,19xx年新建v型濾池,使供水能力達到18萬噸/日。19xx年進一步挖潛,將供水能力提升到32萬噸/日。20xx年在原有的基礎上又擴建20萬噸/日的常規(guī)工藝系統(tǒng),并新增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后的處理工藝采用臭氧預處理―常規(guī)處理―臭氧活性炭消毒的工藝。
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一廠設計制水能力32萬噸/日,二廠制水能力20萬噸/日。工藝流程如下:
污泥處理系統(tǒng)流程:
預臭氧接觸池分兩系列,采用射流曝氣加臭氧的方式(射流管曝氣器兩個),池平面尺寸w×b=11.51m×5.7m,有效水深7.01m,技術參數(shù)如下:投加量1.0~1.5mg/l,接觸時間6.44min。
平流沉淀池面積較大,但處理效果較好。池尺寸l×b=132.95m×23.74m,有效水深3.18m,水平流速16mm/s,表面負荷1.35m3/m2.h,停留時間138min,指形槽單槽流量225m3/d,平流沉淀池分兩個系列,池內設整流墻兩道,末端采用指行槽集水方式。排泥采用虹吸式吸泥機,lk=24.1m。
炭濾池規(guī)模26萬噸/日,共一座分8格,雙排對稱布置,濾料采用破碎炭,配水方式為小阻力配水系統(tǒng),排水采用氣動翻板閥,每格濾池進水采用薄壁堰,堰長與池寬相等,出水采用氣動調節(jié)閥,以實現(xiàn)濾池恒水位過濾。單池平面尺寸6.0×40.5m。具體技術參數(shù)如下:空床接觸時間12min,炭床有效粒徑0.9~1.1mm,濾床厚度2.1m,濾速10.6m/h。炭床下石英砂粒徑3~12mm,厚度0.3m,承托層粒徑范圍3~12mm,厚度0.45m,濾料上水深1.9m,超高1m,濾池總深5.75m。反沖洗采用二階段沖洗,氣沖強度:55~57m/h水沖強度:25~29m/h。
擴建后的系統(tǒng)與原有系統(tǒng)結合,采用流程交叉的辦法,取消了中間提升泵房,原有系統(tǒng)清水池以新建系統(tǒng)20萬噸/日所需調蓄容積進行擴建后作為新系統(tǒng)的清水池,經原有配水泵房配出。
筆架山污泥處理系統(tǒng)為:原水加入鋁鹽混凝劑后形成難以濃縮、脫水的親水性無機污泥。在污泥處理流程上采用均衡-濃縮-脫水-泥餅外運四道工序。脫水設備選用板框壓濾機,脫水前處理為加聚丙烯酰胺高分子混凝劑,并留有投加石灰的條件。
2.1.3、臺山自來水公司
概述
臺山水廠建于19xx年,由華僑集資興建,開始命名為“臺山縣華僑自來水公司”,19xx年更名為“臺山市供水集團”,經過xx年的風風雨雨,到20xx年成功改制,由國營企業(yè)變?yōu)樗綘I企業(yè)。臺山水廠分一水廠跟二水廠,一水廠現(xiàn)在已經停產了。二水廠選址城北倉下,緊靠石花水庫,占地66畝,以臺城河和塘田水庫為水源,石花水庫為原水調節(jié)水庫,由廣東省建筑設計院和奧地利aqua公司設計,總體規(guī)劃供水能里24萬噸/日,分四期建設,于19xx年10月引進外資,進行設備的安全調試,目前已完成兩期工程,于19xx年竣工投產,總投資6800萬元,設計日供水12萬噸,實際需求日供水能力10萬噸左右,服務人口約25萬。采用混凝-沉淀-過濾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水廠檢測設備先進,水質檢驗制度嚴格,全城區(qū)供水穩(wěn)定,壓高量足,出廠水水質各項指標都優(yōu)于國家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部分指標已達到歐共體直飲水的水質標準。
二水廠平面簡圖如下:
工藝流程及特點
1.投藥間
加藥間建在絮凝池的前端,位于常年主導風向(南風)的下風向,對生活區(qū)和生產區(qū)均無不良影響。投加的藥品有石灰、聚氯化鋁、液氯。
石灰的投加靠人工將石灰倒到送藥管,進入溶藥池,溶藥池中間設攪拌器。聚氯化鋁投加靠人工定時投到礬池,礬池設兩個,池中間設攪拌器,池里設水位計和溢流管。礬液經兩個提升泵提升到鋼罐里,再進入加藥泵,通過另一個鋼罐最后輸送到絮凝池。礬液提升泵選用磁力驅動泵,流量110公升/分,揚程15米,電壓380v,功率1.1kw。配套電動機為三相異步電動機y802-2,轉速2830r/min。加藥泵采用alidos270~6000vo1泵,流量4000l/s。
加氯間共四臺加氯機,兩臺前加氯,兩臺后加氯。儲氯間存放9個氯罐(昊天化工生產,皮重497kg),工作時放兩個氯罐,以便切換。儲氯間注意通風,設有吊車。每天必須對氯瓶、閥門、連接管、報警裝置、切換裝置、防毒裝置、噴淋裝置及加氯機等進行檢查登記。
2.絮凝沉淀池
沉淀池出水槽
網(wǎng)格絮凝池塘、
絮凝池與沉淀池合建,底部為清水池。絮凝采用網(wǎng)格絮凝池,分三個階段,前段安放密網(wǎng)格,中段安放疏網(wǎng)格,末段不放網(wǎng)格,出水直接流到平流沉淀池,沉淀池和底部清水池在中間設導流墻。,沉淀池底部排泥采用倒虹吸刮泥機,二期出水槽由鋼板制成,共7個槽,板上開圓孔,每側56個,出水槽末端由細網(wǎng)截住,均勻出水。出水槽出水進入集水渠,通過渠底出水管流到濾池。
3.濾池
濾池采用普通快濾池,工作原理為:原水經渾水渠進入濾池,自上而下流經顆粒濾料層時,水中雜質被截留,清水由配水系統(tǒng)匯集流出濾池,進入清水池。隨著濾層中雜質截留量的逐漸增加,當出水要求不滿足時,濾池需停止過濾進行反沖洗。反沖洗時,沖洗水經配水系統(tǒng)自下而上穿過濾料層使其處于懸浮狀態(tài),沖洗廢水流入沖洗排水槽,再經渾水渠排走。為提高反沖洗效果在水沖洗前先用氣沖洗。基本操作如下:徐徐開啟進水閥,當水位上升到排水槽上檐時,徐徐開啟出水閥門,過濾開始,開始開啟出水閥時應該注意出水水質,待達到設計指標時才全部開啟。運行后對過濾過程時間、出水水質、水頭損失等參數(shù)的記錄。
濾池采用氣水反沖洗,反沖洗水泵型號20s-330-8揚程9.5m,真空度6.5m,流量1300m3/s,功率30kw,軸功率39kw??諌簷C兩臺,型號;le-55-10-250功率5.5kw,最大工作壓力10bar,供氣量1045l/s,轉速1500r/min。
反沖洗中的濾池
4.清水池
二水廠清水池共兩座,1#清水池在絮凝沉淀池下面有效容積58000m3,總長127.05m,寬度14.5m,水位3.3m,中間用導流墻隔開,導流墻末端與清水池末端距離4m,清水池出水處設集水坑,尺寸20xxmm×1500mm,水深1500mm。導流墻每30m設兩個200mm×200mm瀉水孔。導流墻180磚墻,清水池兩側設通氣帽,同一側的通氣帽高低不同。底層清水池平面圖右下(若無特殊說明尺寸為mm)
5.
2
二級泵房
二級泵房有6臺泵,從紐芬蘭進口,水泵揚程45m,流量350l/s,轉數(shù)1488r/min,配套電機abbmotors水泵基礎周圍留有排水水溝收集水泵滴水后排到泵房墻邊集水溝最后排出泵房。泵房內還有真空泵一臺,架空設置,3t型吊車。
水泵進水管dn600進水管上設置手動閥門,壓水管dn500,壓水管上設置蝶閥和微阻緩閉止回閥,中間設壓力表。
2.2污水處理廠
2.2.1羅芳污水處理廠
概述
羅芳污水處理廠建于19xx年6月,主要收集羅湖東部地區(qū)污水進行處理,服務人口65萬人。污水處理廠共分兩期工程建成,一期設計污水處理能力10萬噸/天,二期工程設計污水處理能力25萬噸/日。在處理工藝方面,一期工程采用傳統(tǒng)的ab工藝法,后加a2o脫氮除磷工藝;二期則采用厭氧池+t型氧化溝工藝。
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及特點
一期工藝流程圖
1、粗格柵
粗格柵主要用于去除進水中的固體雜質,減少對泵房水泵的損壞和減輕后續(xù)處理構筑物的負擔。參數(shù):l×b×h=14.50m×6.5m×11.7m
2、提升泵房
提升泵房用于提升污水水位,讓污水通過重力流進入水處理構筑物。參數(shù):臺潛污泵,設計流量1000m3/臺
3、泵后細格柵
兩座,柵距8mm,l×b×h=10m×5m×3.42m
4、沉砂池
兩座,采用比式沉砂池,×h=5.5×5.89m,主要利用水力旋渦使泥沙與污水分離,沉砂池一側設砂水分離器。
5、a級曝氣池
分兩組,寸:l×b×h=19.7m×12.6m×7m,hrt:1.5h。曝氣方式:微孔擴散器。存在的問題是前端曝氣不明顯,形成沉泥,泥沙的沉積堵塞壓住曝氣頭,目前主要靠定期人工清洗曝氣池來解決。
6、中間沉淀池
l×b×h=50m×24.3m×4.3m,占地面積較大。兩部行車刮泥,污泥一部分回流到a級曝氣池,一部分流到污泥濃縮池。中沉池采用側邊進水側邊出水的方式。
7、b級曝氣池
b級曝氣池兩座,單池尺寸:l×b×h=71m×38.13m×7m,采用7廊道,其中1廊道為厭氧段,2-3廊道為缺氧段,4-7廊道為耗氧段。1-3廊道每廊道各設4個攪拌器,還有內回流泵,以實現(xiàn)處理工藝的靈活切換。
在b段曝氣池中必須控制好溶解氧的濃度,否則會影響到脫氮除磷的效果。
8、二沉池
二期工程的預處理工藝與一期基本上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對細格柵的選擇(二期選用回轉式細隔柵)和沉砂池的選擇(二期采用鐘式沉砂池),生物(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處理階段采用厭氧池+t型氧化溝工藝,日處理能力25萬噸。
厭氧池全封閉,內設抽風和除臭系統(tǒng)。氧化溝采用三溝式,共四組氧化溝,分六個階段,周期8h,水深5.8m。每組池寬24m,長度大與100m。占地面積較大,處理效果很好。二期曝氣池曝氣方式與一期不同,采用表面曝氣法。
2.2.2、濱河污水處理廠
概述
濱河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13.87公頃,處理能力30萬噸/天,其中一、二期工程5萬噸,三期工程處理能力25萬噸/天。主要服務地區(qū)為羅湖區(qū)西部和福田東部,服務面積27.5平方公里,服務人口54萬人。一、二期工程原來為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工藝,于20xx年改成a/o法,三期工程19xx年投產采用ab法,其中b段采用t型氧化溝工藝。三期工程具有處理規(guī)模大,占地面積小,主要設備和自控設備先進,基建費用低等特點。
三期工藝流程及特點
ab法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分為兩段串聯(lián),各自形成自己的優(yōu)勢。a段由曝氣池、中沉池和污泥回流泵房組成。b段采用三槽式氧化溝工藝。a段利用很短的曝氣時間,去除40%~60%的bod,60%~75%的ss,同時去除一定量的磷,大大減輕了b段的污染物符合。ab法具有處理時間短,去除效率高等特點。
t型氧化溝由三條容積相等的溝組成,兩條邊溝交替作為曝氣池和沉淀池,中溝一直作為曝氣池。每條溝內裝有一定數(shù)量的轉刷,通過控制轉刷的開啟數(shù)量來創(chuàng)造缺氧、厭氧和好氧的環(huán)境。氧化溝的運行方式可以有多種,系統(tǒng)靈活,可隨不同的入流水質及出流水質要求而改變?;镜倪\行方式有六個階段,根據(jù)進水有機負荷的不同而選擇按哪個階段來運行。氧化溝的具體參數(shù)如下:共兩座,每座各為3槽,每槽尺寸為l=157m,b=22m,h=3.5m。mlss=3000mg/l,每條邊溝轉刷12臺,中溝轉刷8臺,每條邊溝出水堰門14套。
2.2.3、臺山污水處理廠
概況
臺山污水處理廠是按日處理能力8萬噸的規(guī)模設計,分兩期建設,采用a2o工藝。首期規(guī)模日處理能力4萬噸,最大處理能力可達4.8萬噸,主要處理臺城中心城區(qū)的生活污水。水廠占地面積52300m2,總投資7500多萬。成本8~xx年內回收,投資回收期xx年。
臺山污水廠一期全貌
工藝流程及特點
沉砂池為旋流沉砂池,水深9.8m,細格柵采用轉鼓式格柵,柵條艱巨6mm,轉速5.6m/rmin,電機功率2.2kw。提升泵房共6臺水泵,近期3臺2用1備,車2t。鼓風機房6臺三葉羅茨鼓風機,轉速1120r/min,供氣量每臺77.6m3/min近期3臺。鼓風機上設置鼓風機專用瀉壓閥,型號a47w-2q公稱壓力0.2mpa。氧化溝水深5.8m,底部曝氣管用不銹鋼焊接,檢修時在池外用起重機將之吊出。氧化溝工藝為a2o微曝,分缺氧-厭氧-好氧三階段。二沉池采用周邊進水周邊出水輻流式沉淀池,直徑25m。利用重力排泥,兩座沉淀池中間設回流泵,將一部分排泥回流到氧化溝。
3.3高層建筑給排水
工程概述
高層建筑是指層數(shù)大與10層的住宅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以上
3
其他民用和工業(yè)建筑。本次參觀的高層建筑為臺山稅務大樓,該大樓建成于19xx年,25層住宅樓,建筑高度80多米,大樓底層為車庫和泵房。采用分區(qū)給水的供水方式。低區(qū)1~4層利用市政管網(wǎng)壓力供水,高區(qū)通過樓頂水箱供水,在13層處設比例式減壓閥。給水立管設在管井內,用戶水表安裝在每層管井內。
接入管從大樓南面市政管接入,入戶管上設總水表,水表前端設伸縮節(jié)以便于檢修水表。市政管網(wǎng)進水一部分共給低區(qū)一部分進到底層水池,通過is型單級離心泵提升到樓頂水箱。水泵兩臺一用一備,水泵流量22.7m3/h,揚程103m,氣蝕余量2.5m,功率16.3kw,水泵上設有消聲止回閥,公稱壓力1.6mpa,水泵配用電機型號y1601-2,接法,功率18.5kw。
樓頂水箱設兩個以便清洗時不間斷供水,每個水箱容積均大于18m3,水與消防共用水箱
水箱設有通氣管、放空管、溢流管、進水管、生活給水管和消防給水管。
水箱簡圖如下:
經過四年的理論學習,我們基本上掌握了專業(yè)課程知識。但是僅僅懂得書本上理論而不懂得實際應用的人,是稱不上合格的工程技術人員。對于我們學工程的人來說,就要大量接觸實際工程,了解實際,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鞏固和提高。
在深圳和臺山各個水廠的實習中,我們了解到基本的水處理工藝理論在實際工程中的運用,進一步加深了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對水處理構筑物有了一個更加系統(tǒng)、詳實的認識,在臺山二水廠期間通過該水廠的施工圖紙,我們還進一步提高了看圖和繪圖的能力。
畢業(yè)實習我們不僅僅是認識一些事物,更是要深入地理(教學案例,試卷,課件,教案)解事物產生的機理以及運行管理中存在問題,結合問題去分析問題,嘗試著解決問題的一個過程。從學校所學到的知識,我們知道所有水處理廠的設計原則都是有規(guī)定的,采用的工藝大多數(shù)都是一樣的,但由于各種原因,設計出來的東西跟運行中的東西有時候可能是不一致的,相同的工藝在不同的地方的應用,處理效果也不是一樣的。這種理論在實際工程中合理、巧妙地運用,就可以稱為一種經驗或者智慧的結晶。理論必須結合實際,理論來自于實踐,但也要接受實踐的檢驗。而只有理解那么多的前車之鑒,才能將理論在實踐中靈活、有效地運用,這就是經驗的價值。
實際上,每個水廠都有自己存在的問題,沒有一個完美的水處理廠。對于比較舊的水廠,問題也就越多。而新的水廠吸取了老廠的某些方面的教訓,在某些方面有所改進,形成自己的特色。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講,水處理廠是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成長。
本次三個星期的畢業(yè)實習,讓我們深入實際,增長見識,接觸實際工程中的東西,在專業(yè)基礎上對學過的東西再進行總結和分析,不論是對畢業(yè)設計還是對工作都有很大的幫助。
廣州大學計組實驗報告篇三
在企事業(yè)單位的辦公室學習處理日常的行政事務,熟悉整個企事業(yè)單位工作的過程,通過實踐學習,使所學理論知識得到驗證,培養(yǎng)靈活運用書本知識的能力,并且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增長和擴充知識面,增加對社會的接觸,為在畢業(yè)后能快速地融入社會打下基礎。
20xx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三個月
博興縣文化館
實習剛開始時,我的指導教師根據(jù)我的專業(yè)特點,給我分配了辦公室日常工作以及初步學習會計實踐。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huán)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老板,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huán)境。我們也許看不慣企業(yè)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
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我們應該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逐步積累起經驗?!霸诖髮W里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后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除了英語和計算機操作外,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我負責的辦公室工作,平時在工作只是打打電話處理文件,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就連以前學過的會計基礎知識也不能很好的應用。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太快,靠原有的一點知識肯定是不行的。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于動手。由于現(xiàn)在還住校,所以每天7點不到就得起床去擠公交車,就算再寒冷再差的天氣,只要不是周末,都得去上班,我們必須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來,而在學校可以睡睡懶覺,實在不想上課的時候可以逃課,自由許多。
每日重復單調繁瑣的工作,時間久了容易厭倦。象我就是每天就是坐著對著電腦打打字,顯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簡單也不能馬虎,必須具備堅忍不拔的個性,遭遇挫折時絕不能就此放棄,犯錯遭領導。一直以來,我們都是依靠父母的收入,而有些人則是大手大腳的花錢。也許工作以后,我們才能體會父母掙錢的來之不易。而且要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理財能力。
踏上社會,我們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著利益關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時候同事不會象同學一樣對你噓寒問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臉相迎,背地里卻勾心斗角不擇手段,踩著別人的肩膀不斷地往上爬,因此剛出校門的我們很多時候無法適應。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每天只是在等待著下班,早點回去陪家人。生病時的輕輕一句慰問,都有助于營造一個齊樂融融的工作環(huán)境。心情好,大家工作開心,效率高。在電視上不止一次的看到職場的險惡,公司里同事之間的是非,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多工作,少閑話”。且在離畢業(yè)走人僅剩的幾個月,更加珍惜與同學之間的相處。
我是學管理的,在書本上學過很多套經典管理理論,似乎通俗易懂,但從未付諸實踐過,即使在辦公室中也很難處理一些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也許等到真正管理一個公司時,才會體會到難度有多大;我們在老師那里或書本上看到過很多精彩的談判案例,似乎輕而易舉,也許親臨其境或親自上陣才能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
實習這兩個月期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為將來自己走上工作崗位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