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編寫應該細化教學步驟,使教師能夠清晰地組織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在編寫教案時,要考慮到學科知識在學生思維發(fā)展和認知能力上的要求,適度難易。通過教案的實施,教師可以不斷改進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交流資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記》在中國文化、文學的意義,激發(fā)學生閱讀古典名著的興趣。
2、以掃讀、跳讀等快速閱讀及圈劃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孫悟空的形象,激發(fā)探究人物形象與情節(jié)的熱情。
3、用朗讀討論的方式,感受環(huán)境烘托的作用,語言整齊而活潑的優(yōu)勢,激發(fā)探究描寫手法與語言魅力的熱忱。
重點難點: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眾的表現(xiàn),對后文全書的作用。
2、領會古典白話概括、整齊的優(yōu)點,激發(fā)對書藝術特色的探究。
說明:
本課重在以篇引書,學生對悟空從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頗感興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預備孩子的年齡興趣特征,教師以此為重點可順勢引發(fā)學生開展名著閱讀、研究性學習。
《西游記》詼諧活潑又不失古典的語言既可能成為現(xiàn)代學生學習的難點,但適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豐富現(xiàn)代漢語口語、書面語的表現(xiàn)力。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簡介《西游記》引發(fā)讀新課。
1、看單元標題,“讀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記》你覺得它“名”在哪里?
1、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從小積累的關于《西游記》有名之處。
2、學生根據(jù)課前查閱資料擇其要點分類概述。
激發(fā)學生從小就積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內(nèi)心的影響,使學生走近原著;有關資料的補充能訓練處理分類信息的能力,又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瀏覽目錄首回初感書文異同。
1、根據(jù)學生介紹主旨時對孫悟空的評介,引入翻閱目錄,思考《西游記》從孫悟空出世開始講起的原因。
2、初讀首回前半部分看看與課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時看動畫片、聽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談談你初讀古典白話的新感受。
3、積極鼓勵學生真實新體驗。特別對刪去詩詞與后文的質疑應大加鼓勵并留到課下探究。
1、翻閱目錄,了解全書大致格局及意義。
2、在課前預習課文基礎上,比較書、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別說一說自己新的體驗。(如有更多疑問,對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發(fā)學生了解讀書要有全局意識,粗讀不妨輕松隨意,精讀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聽聞不能代替讀原典名著的意義。
感受人物形象激發(fā)情節(jié)探究。
1、再讀課文,圈劃出美猴王超然出眾表現(xiàn)的語句。
2、讀、說給同桌聽,概括為幾方面與大家交流。
3、引發(fā)人物性格與環(huán)境及時全書情節(jié)展開作用,點到為止,啟發(fā)學生思考。
1、通過掃讀、跳讀等圈劃語句。
2、與同桌,再與全組交流(可能說到勇敢、勇于嘗試實踐、有見識、有領導才能等)。
本課重點,通過圈劃交流,感知小說人物與情節(jié)環(huán)境的關系,激發(fā)“英雄出少年“的情懷,引導學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環(huán)境襯托感知語言魅力。
1、小說為何不惜筆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寫起襯托作用,是否可將(2)(3)節(jié)減縮為“那石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與眾猴一樣寒來暑往,游樂嬉戲,非??鞓贰?。
1、結合第1段說說“山石水”的作用(明確既交待情節(jié),又間接襯托猴王的不凡)。
2、朗讀(2)(3),感受寫“猴”這一部分語言形式的魅力。(學生可發(fā)現(xiàn)在句式、引用、音韻等方面的特色)。
順勢激發(fā)學生探究寫法,語言特色的魅力,為探究性學習進一步張本、感受古典白話獨到韻味,與現(xiàn)代漢語更好溝通。
明確讀書要求布置探究任務。
1、小結,引出“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在通讀書中制作10~20張閱讀卡片。
2、結合今天生發(fā)的疑問與p172頁中的提示初步確定研究的小組與方向。
1、翻到p172《西游記》讀書報告,明確要求。
2、課下分組討論。
激發(fā)讀書熱情,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初始工作。
思路點撥:本課也可根據(jù)學生層次壓縮前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簡介《西游記》作為古典神魔章回體小說精典的體裁與主旨之后,切入問題:孫悟空作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說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現(xiàn)的。在學生充分朗讀思考討論后,進一步引發(fā)“神化”環(huán)境的作用,并由讀引“說”,在復述式的講說評比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說的特色。
練習舉隅:
1、查詞典,注音、了解詞意,并選擇5個詞語連成一段話。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鐫抓耳撓腮石碣頑劣喜不自勝天造地設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采花覓果洗濯。
2、模仿第(3)節(jié)句式,用幾句話描寫一下幼兒園里小朋友玩樂的情景。
3、用“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禽有禽?,獸有獸?”、“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等俗語名句組織一段有意義的話,并說說引用俗語的好處。
4、用第一、第二張卡片摘錄《西游記》1~7回中你最欣賞的語句片斷,并說明理由。
5、將精彩語句保留,以講故事的口吻將猴王出世出任說給父母或同學聽,并請他們作出評價。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1、有感情、熟練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夠感悟并有所啟示。理解一些重要語句的含義,感受愛國情。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感受人們對同等、和平、發(fā)展的渴看。
1、自讀課文,把握文章的'更槪。
2、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
3、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知道了什么?
提出題目:從每個孩子的先容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說說你從課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1、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的句子畫下來,感悟情感。
2、小組討論。(把自己的感受將給小組的同學聽,體會感受,)。
3、全班交流。
1、分角色朗讀,品味語言的魅力。
2、例如:“我”開始說:“我們的國莢冬很美”是很自豪的,而接著說“但還有很多題目,比如有xxxxxx、、”是很傷心的,“我真想狠狠揍他”是痛恨的,“我是黑皮膚,我也想像一切美麗的國家美麗的公民一樣,高昂著頭自由的生活”是渴看的、激昂的。
1、想想小朋友先容自己國家事的心情,指導感情朗讀。
2、討論能不能說所有人的皮膚都是“陽光皮膚”?
3、比較本課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隸熱愛世界和平的精神體會“我”的美好愿看。
21世紀50年代,海外學子不顧美、英等國政府的阻撓政策,義無反顧地掀起了回回新中國的浪潮;今天又有很多海外學子紛紛回來報效祖國。查閱這方面的材料,將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先容給同學。
明確:例如李四光、李忠堯、鄧稼先、郭永懷導彈、中近程導彈和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fā)展規(guī)則,發(fā)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tǒng)學等。這篇人物通訊記述了錢學森在取得學術上的輝煌成就后,毅然放棄國外優(yōu)裕的工作和生活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艱苦歷程,表現(xiàn)了他眷戀祖國的赤子之心。
閱讀錢學森寫給人大常委會求救信,感受他對新中國的高度信任和報效祖國的急迫心情。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1996年8月,在第八屆國際科學與和平周的開幕式上,一個中國男孩宣讀了他寫給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一封信:
“兩年多來,我們?nèi)胰顺磷碓谑H人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臨上飛機前對我和媽媽那深情的回眸。他對我說:‘孩子,等爸爸回來,一定送你一頂藍盔。’我和媽媽相約,等爸爸凱旋那天,我們要帶著最美的鮮花往迎接他?!?/p>
“后來,這頂藍盔回來了,但它是釘在爸爸的靈柩上回來的;我們捧著鮮花,接回來的卻是爸爸那覆蓋著國旗的遺體。我大聲呼喊:‘爸爸,我親愛的爸爸呀,我才只有11歲,需要您的愛,需要您那有力的大手,需要您那寬廣的肩膀……’但是,爸爸卻再也不會醒來,爸爸的嘴微張著,仿佛在呼喚什么。”
這個孩子叫雷棣,他的父親雷潤民——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一名軍事觀察員,兩年前在中東執(zhí)行任務時犧牲了。得知父親犧牲的消息后,雷棣非常悲傷,發(fā)高燒一連幾天不退。媽媽看著沉默的兒子,忍著巨大的悲痛說:“記住,孩子,你爸爸是為維護和平犧牲的。他是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光榮戰(zhàn)士”雷棣一頭撲進媽媽的懷里,泣不成聲地說:“媽媽,我會記住的?!彼蛬寢尠寻职值墓腔液心没貋恚旁诎职稚白x書的寫字臺上,那頂象征和平的藍盔擱置在骨灰盒上。書桌上照片里的爸爸一如往日,用平靜而深情的目光看著他。
從此,雷棣似乎一下子長大了。像很多孩子一樣,雷棣原來也很調皮。爸爸不在了,雷棣卻變得懂事了。晚上,他會靜靜為媽媽掖被角,看到媽媽不舒服,會再三叮囑媽媽往醫(yī)院。他非常關心國際政治,留意中心電視臺播放的國際新聞,特別是看到那些婦女兒童在戰(zhàn)亂中受傷害的情景,他情緒十分激動。他知道爸爸是為了保護這些婦女兒童犧牲的,他知道世界上還有很多地方的人民在飽受戰(zhàn)爭的苦難。他下決心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衛(wèi)和平。他還知道,要繼續(xù)爸爸的事業(yè),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為此他發(fā)奮學習。他在數(shù)學競賽中取得了名次,他的作文獲得了獎、登了報,他利用業(yè)余時間通讀了《資治通鑒》《二十四史》。爸爸精通四種外語,所以能勝任聯(lián)合國復雜的維和工作。雷棣從小就留意學習外語,爸爸犧牲以后,他更加努力,初二時,英語已達到大學二年級的水平。
有一天,一位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教授在路上向雷棣問路,雷棣用熟練的英語為他指路。教授提出要到他家看看,雷棣和媽媽熱情地接待了他。雷棣還為客人演奏了肖邦的鋼琴曲。教授得知雷棣的父親在維和行動中犧牲了,對雷棣說:“我要邀請你往哥本哈根大學讀書,用度全部由我們支付?!崩组ζ届o地回答:“我爸爸對我說過,‘記住,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往贏得成功’。我要像爸爸那樣,做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我會往哥本哈根,但我要憑自己的努力往。”教授激動極了,說:“你是一位優(yōu)秀的中國男孩,我相信今后會在中國駐丹麥大使館里見到你?!?/p>
雷棣正在長大,一個企盼為世界和平做貢獻的孩子正在奮發(fā)努力。雷棣希看自己長大以后像爸爸那樣優(yōu)秀,像媽媽那樣堅強。他說:“我一定要往完成爸爸未竟的事業(yè)。”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本文主要寫萊斯小姐要求全班來自三十二個國家的五十四個孩子介紹自己國家,從他們的介紹中反映了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課文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事物,語言樸素自然,平凡中包含深情,讀來真實可信,生動感人。
1、理解有關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故事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3、感受人們對平等、和平、發(fā)展的渴望。
1、引導學生從人物語言,舉止上去把握人物內(nèi)在的精神世界,通過與文本對話的過程,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通過相關資料的補充,擴展學生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美好心靈。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團結、平時、互助的美好愿望。
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內(nèi)容,把握人物性格的目的。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世界地圖,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國家的資料。
一、觀世界風光,談心中國家。
1、欣賞世界各國風光圖片,教師介紹。
2、學生解釋自己喜歡的國家。
3、總結“地球村”概念,引入新課。
二、交流預習,復述課文。
1、用一兩句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2、復述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和主要寫作手法。
三、模擬口語交際課堂,欣賞人物語言。
1、略讀課文,以“你覺得哪個孩子介紹得好,好在哪里?”為中心話題,展開交流。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根據(jù)學生的交流,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該國家的特點,并體會介紹者的心情。(2)教師隨學生交流出示不同國家的圖片,補充介紹。(3)從新加坡孩子和韓國孩子的談話中既要明白國家特點,也要明白口語交際中要有禮貌,要尊重他人。
2、精讀第十六至第二十自然段,以“南非孩子怎樣介紹他的國家呢?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為話題,深化對“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理解。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引導學生理解種族歧視的具體情況,理解南非的現(xiàn)狀。(2)欣賞南非的優(yōu)美風光圖片和落后面貌圖片。(3)學生感情朗讀,體會人物情感。(4)補充介紹新南非。
3、用還原課堂的形式,教師飾演萊斯小姐,學生分為不同的角色,再現(xiàn)萊斯小姐和學生們對話的情景。
教師重點說出萊斯小姐的關于地球是一個大家庭的語言。
四、認識“陽光下的皮膚”,了解和平、平等的心愿。
1、交流“陽光下的皮膚”的含義,出示圖片,簡要了解為消除種族歧視做出努力的曼德拉等人的事跡。
2、重新認識“我們是一個大家庭的”的含義,由文章中的班級擴展到一個國家,再擴展到整個地球上的國家。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1.在閱讀中自主識字,讀準“乳、哺、滌、贊”等子的字音,自覺地積累“風采、氣概、哺育、源泉、依戀、蕩滌、磅礴”等詞語。
2.能帶著贊美、自豪的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結合有關資料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詩句的含義。
3.能體會詩歌表達的中華兒女對偉大祖國的真摯、自豪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能帶著贊美、自豪的感情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你從雪山走來”、“你向東海奔去”、“你從遠古走來”、“你向未來奔去”等詩句的含義。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導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激發(fā)學習興趣,觀看《話說長江》視頻,導入新課。
1.板書“長江”,今天,老師這兒就有一首贊美長江的詩歌,我們來學習一下。(板書:之歌)。
2.簡單介紹《長江之歌》。隨機出示學習目標。
二、出示詞語,檢查預習。
三、快速瀏覽詩歌,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個別交流,你的發(fā)現(xiàn)是什么?
2.問題導讀:詩歌采用了第幾人稱的寫法,把長江比作誰,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個別交流)。
三、品讀詩歌,理解詩意。
1.出示在文中作者的話——。
我們贊美長江,你是無窮的源泉;我們依戀長江,你有母親的情懷。
自由讀。說說讀了這句詩你想了解什么?
(一)精讀第一節(jié)。
(1)自由讀,小組討論: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
(2)指導朗讀:先柔和,后有氣概。
(3)默讀第1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有母親的情懷?
(4)指導朗讀:深情。
(5)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要讀出“贊美”“依戀”的感情。
(二)精讀第二節(jié)。
(1)默讀第二節(jié)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長江是無窮的源泉,它有母親的情懷?
(2)指導朗讀第一句:體會長江的宏偉氣勢和永葆青春的活力。
(3)指導朗讀。
(4)師引讀:所以,“我們——贊美長江……”
五、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朗讀展示,讀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讀出贊美、自豪的情感。
六、課堂檢測。
七、知識拓展,感受古代詩人筆下的長江。
八、總結,聆聽歌曲結束課堂。
九、作業(yè):背誦課文。預習《三峽之秋》。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1.
搜集鄧小平爺爺?shù)南嚓P資料。
2.
有條件的可看一看《鄧小平》紀錄片。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
聽歌曲《春天的故事》。
3.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
過渡:是啊,鄧小平爺爺雖然離開我們了,但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關于鄧小平爺爺?shù)墓适隆?/p>
揭示課題,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三、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掃除文字障礙。
默看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勾出自己不認識或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同桌討論交流。
指名學生接力讀課文,每人讀一段或兩段,師生共同正音。
四、再讀課文,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
看看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體會倒敘的作用。文章的寫作思路就是作者思考的思路,作者是由眼前看到的這棵枝繁葉茂的高山榕,聯(lián)想到偉大的鄧小平同志,聯(lián)想到他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聯(lián)想到他在1992年南巡深圳時,種下的那棵高山榕,特別是聯(lián)想到他對祖國和人民深沉的愛。
由于是看到眼前的景物想到已故的小平爺爺,所以采用了倒敘的手法,讓我們更加真切地回想起小平爺爺對祖國人民的卓越貢獻和深沉的愛。
五、品讀課文,體會文中最讓人感動的地方。
1.
自讀課文,同桌或師生分享。
默讀課文,弄明白課文講的是什么事情,看看哪些地方最讓你感動。把這些地方找出來,反復地朗讀,讀出你的體會。說說這些地方為什么讓你感動。如果愿意跟你的同桌分享,就先跟他(她)分享一下。學生默讀,勾畫,自由分享,交流。
2.
全班交流。
誰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提出來與大家分享?自由發(fā)言,說說體會,并聯(lián)系相關的句子,讀出自己的體會。
六、回顧全文,升華情感。
讀了這篇文章,你最想對誰說點什么,或者問點什么呢?引導學生自由質疑,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進一步復習鞏固生字新詞,積累好詞佳句。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六
1、借助工具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義正詞嚴、無辜、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等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將軍與孤女”的故事,并試著講給別人聽。
3、能夠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進而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1、通過朗讀、看畫面等方式了解聶將軍的偉大人格和胸襟。
2、補充音像資料,渲染情感。
3、欣賞影片《將軍與孤女》,撰寫讀后感,使課本文章、影片場景、學生感受相互融合,相互溝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會人物感情,感受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的心胸以及美穗子的感激之情。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體會聶將軍的慈善心腸、寬廣胸襟以及他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進而讓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xiàn),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求學生能聯(lián)系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
學生了解聶榮臻,搜集美穗子的資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1、教師課件出示聶榮臻將軍的頭像圖片,學生談談對聶將軍的了解。
2、教師引入聶榮臻浴血殺日寇和日本人民對聶榮臻將軍的稱呼“活菩薩”、“中日友誼的使者”,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疑問。
3、教師板書課題,學生一起書空。
1、學生自由讀文,想想課文寫了聶將軍和小姑娘之間的什么事。
2、學生交流。
3、學生默讀課文,用擬小標題的方式理清文章結構。
1、創(chuàng)設情境,了解軍民搶救小姑娘的過程。
(1)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中戰(zhàn)火中救出兩個小姑娘的剪輯,教師解說。
(2)學生自讀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讀懂什么。
(3)學生側重時間、地點、環(huán)境、起因和八路軍的仁義等方面的交流。
2、自讀第五、第六自然段,圍繞“聶榮臻將軍是怎樣照料小姑娘的,從中看出他是個什么樣的人”展開討論,讀懂文章,體會感情。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第六自然段教學中要讓學生抓住聶將軍的動作和話語走進人物內(nèi)心。(2)課件補充聶將軍照料小姑娘的圖片,學習第六自然段的寫法,抓住人物的神情、動作、語言進行再創(chuàng)作。
3、抓住聶將軍深明大義的言語,了解第七至第九自然段中介紹的送歸孤女的過程。
本環(huán)節(jié)注意點(1)在聶將軍給日本軍官的信件中要讀出將軍的不卑不亢、深明大義、博大胸懷和我們軍隊的正義和仁義。(2)在聶將軍感慨的話語中要讀出將軍的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3)引入日軍殺害中國人民的圖畫和數(shù)字,理解將軍話中的“殺害”和“殘忍”的意思。
4、朗誦與分角色朗讀相結合,再現(xiàn)重逢過程。
(1)感情朗讀美穗子的信件。
(2)學生分角色朗讀美穗子與聶將軍重逢的場面,重點理解“干戈化玉帛”、“兵戎相見”的意思,感受和平的可貴。
(3)播放重逢感恩的畫面,教師解說,介紹。
1、師生交流美穗子后半生的經(jīng)歷,充實對她的認識。
2、教師結語:將軍與孤女之間開出了一朵盛開在戰(zhàn)火之中的友誼之花,愿和平永駐,是中日人民共同的心聲。
第二課時。
一、播放電影《將軍與孤女》,學生觀看后寫觀后感。
二、交流觀后感。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七
課題正比例。
課型新授課課時1課時。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感受數(shù)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shù)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jù)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來自 sunshinestudy.com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lián)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chǎn)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shù)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nèi)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xiàn)、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nèi)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比是兩個數(shù)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xiàn)。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jù)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8:4。
6:4=3:2。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教材中段落的對照解讀,設境體驗,感知種子生命力的強大。
教學重點:
品味重點句子的深刻,領悟課文主旨。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文章先通過兩個故事說明世界上氣力大的事物是種子,它們“以可怕的力量,將一切機械力所不能分開的骨骼,完整地分開了”,突出種子超越一切的力量接著,又通過人們常見的竹筍的成長、被壓在瓦礫和石塊下面的小草頑強不屈的生長現(xiàn)象,進一步突出不可抗拒的種子力量之巨大,從而揭示這種力量的真諦——頑強的生命的力,“長期抗戰(zhàn)”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艱辛、無比堅韌的力。
教法與學法:
教法。
閱讀法、情景教學法、合作教學法。
學法。
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知道了種子的力超越一切,它能把人的頭蓋骨完整地分開,這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為了鉆出地面,克服了很多困難,這是一種頑強的生命力,這種力是一種“長期抗戰(zhàn)”的力)你們真會讀書你還有什么疑問?(種子的力為什么這么大?小草的生命力為什么這么強?)。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和夏衍進行對話。
三、聚焦重點,深入悟讀。
(一)聚焦種子的力大。
2、交流匯報,板書力大。
品讀重點句(一)出示:一粒種子所可以顯現(xiàn)出來的力,簡直是超越一切。
師:你覺得哪一個詞最能體現(xiàn)種子的力大?
生:超越一切(板書超越一切)。
師:文中種子的力超越了、、你想一想,它還超越了(石頭、瓦礫、野火、獅子)。
誰能讀出這個句子的力量大。
生1.讀生2讀。
師:讀過這個句子,你還想知道些什么嗎?
生:究竟小草是怎樣超越一切?它為什么要超越一切?
師:同學們真善于提出問題。
(二)聚焦“不可抗”讀出精神。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從文中找出答案。
師:究竟小草是怎樣超越一切?
生:自讀匯報交流。
出示:它為著向往陽光,為著達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塊如何重,石塊與石塊之間如何狹,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里鉆,它的芽往地面上挺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
師:一種什么力能使種子超越一切?
生:不可抗。
師:你能找出表現(xiàn)小草不可抗的力的動作詞嗎?
生:從“透”、“鉆”、“挺”、“掀翻”看出來!這些詞能看出:小草被壓在石塊下面,沖破重重阻力,從狹窄的石縫里,掀翻壓在它身上的石塊,曲曲折折地生長出來,所以說種子的力是一種“不可抗的力”,外力無法阻止的力(板書不可抗)。
師:誰能讀出種子的力是不可抗的?
生1讀。
師:誰比他讀得更不可抗。
生2讀。
師范讀。
師:老師把這3動作詞換了,請同學們自由朗讀這樣換了好嗎?為什么?
生:不好!“透、鉆、挺更能讓我們體會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師:讓我們再來齊讀這段話。
師小結:可見用詞好壞對文章起著很大的作用,我們以后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詞語的用法。
師:小草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抗爭、直到挺出地面,請同學們認真看一段視頻(搜索百度視頻“種子發(fā)芽過程”
師小結:一粒種子的力量居然能把石塊掀翻,力量之大,真是不可抗啊。
師:小草在生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再想象一下,除了這些,還會遇到哪些困難?結果如何?(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層、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燃燒……)。
師:(評價學生的回答)。
師:是的,請同學們接著我的話反復讀讀這段話:作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紛飛,它必定要讀。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里鉆,它的芽往地面上挺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
師:不管電閃雷鳴,它必定要讀;。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里鉆,它的芽往地面上挺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
師:不管狂風呼嘯,它必定要讀。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頑強不屈地透到地面上來它的根往土壤里鉆,它的芽往地面上挺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塊,結果也被它掀翻。
(三)聚焦“生命力”情感升華。
師: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第7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這到底是一種什么力?
生:頑強的生命力;長期抗戰(zhàn)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達目的不止的力;(邊講學生邊板書)。
這種力,是一般人看不見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這種力就要顯現(xiàn),上面的石塊,絲毫不足以阻擋因為它是一種“長期抗戰(zhàn)”的力,有彈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韌性,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誰能把它概括出來,到底是的力、的力、的力。
師:讓我們自由讀這一段話,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問題?
生:“長期抗戰(zhàn)”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加引號?
師:我們了解一下作者的寫作背景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學生介紹資料。
師:誰明白抗戰(zhàn)的意思?(抗日戰(zhàn)爭)。
師:文中是不是在寫小草在長期抗戰(zhàn)?
生:不是指的是廣大抗日民眾(板書人)。
師:讓我們齊讀第七自然段,想想還會是一種什么力?
生:無比堅韌的力,不畏艱辛的力……。
四、課外拓展。
五、總結。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必須要用野草頑強不屈、不可抗、能屈能伸的進取精神鼓舞著我們不畏艱辛、奮然向上,爭取更大的成績不僅文學家贊美小草,就連音樂家也來贊美小草,最后,讓我們一起唱《小草》這首歌。
布置作業(y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搜索了解更多不畏艱辛、奮然向上的人的故事。
板書設計:
野草(人)。
頑強的生命力。
超越一切“長期抗戰(zhàn)”的力。
的力是一種能屈能伸的力。
不可抗不達目的不止的力。
……。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比山高比海深”的戰(zhàn)斗友誼是牢不可破的。
2.學會生字新詞。
3.學習運用反問句表達強烈感情的寫法;會把陳述句改成反問句,反問句改成陳述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本課建議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劃分段落,重點講讀第一段。第二教時學生自學第二、三段和最后一段,總結課文。
【教學主要步驟】。
一、課前預習,提出要求。
1.讀準生字,運用字典理解不懂的字詞。
2.想想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課文中寫了哪些親人,哪些事例?
二、揭題解題,簡介背景。
(討論后明確:“親人”原指直系家屬,比喻關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人,課文中的“親人”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代表朝鮮人民。板書:大娘、小金花、大嫂。課題上的中心詞是“親人”。)。
2.簡介課文的背景材料。(略)。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看課文,聽錄音,讓聲情并茂的朗讀把學生帶進那人頭攢動,相互道別,兩情依依的場景中去。邊聽邊思考:課文圍繞親人寫了哪些內(nèi)容?(討論后明確:課文分別寫了大娘送打糕,救傷員;小金花救老王;大嫂挖野菜的事。)。
四、理清脈絡,劃分段落。
接問:根據(jù)上面內(nèi)容該怎樣分段?為什么?(討論后明確:課文前三個自然段分別寫了大娘、小金花、大嫂愛志愿軍的事,可以自成段落,后三個自然段抒發(fā)志愿軍與朝鮮親人的惜別之情,這樣課文可分四段;也可將前三自然段合在一起為一段。這樣課文就分兩段。)。
(一)講讀第一段,要體現(xiàn)教師的“導”。
1.默讀課文。
按照“志愿軍勸大娘不要相送——具體事例寫大娘愛志愿軍——反問句肯定深厚情誼”的順序,給這段話分層。
2.默讀課文,找出課文中概括表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的句子。
(交流后劃句:八年來,您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
提問:這句話中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為什么?(突出關鍵詞:多少、慈母般、心血。)。
接問:這句話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起承上啟下作用,是個過渡句。)。
設問:這句話是怎樣承上的呢?大家齊讀第一層。讀后師述:志愿軍勸大娘不要相送,告訴大娘,我們永遠是不會忘記您的,為什么呢?因為“八年來,您給了我們多少慈母般的溫暖,您為我們花了多少心血”!這句話就是這樣來承接上文的。那么,又引出下面的什么內(nèi)容呢?(引出大娘是怎樣愛志愿軍的。)。
再問:大娘愛志愿軍,文章中具體寫了幾件事?從什么詞語可以看出?學生看書劃詞。(從“記得”、“還記得”兩個詞語能判斷出是寫了兩件事。)。
3.指名讀第一件事。
(1)思考:這是一件什么事?(歸納并板書: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2)默讀,找出一個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且又高度概括的詞語。(交流后劃詞:雪中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么?課文中“雪中送炭”指什么?(交流后明確:“雪中送炭”是比喻在別人急需的時候給以物質上的幫助。課文中是指在志愿軍“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情況下,大娘為他們送去了打糕。)文中哪些句子具體寫大娘“雪中送炭”的?(劃出句子:“是您帶著全村婦女,頂著打糕,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到陣地上給我們吃”。)圈出重點詞。(帶著、頂著、冒著、穿過。)從這些詞你能看出什么?(討論后明確:大娘是冒著生命危險為志愿軍送打糕的,說明大娘對志愿軍懷著多么深厚的情誼。)。
(3)指導有感情地讀第一件事。
4.指名讀第二件事:
(1)思考:這是一件什么事?(學生概括回答后板書:救傷員失去小孫孫)。
(2)劃出最能體現(xiàn)大娘愛志愿軍的兩個關鍵詞。(背進、丟下。)。
提問:為什么這兩個詞最能突出大娘愛志愿軍?(討論后明確:這一“丟”、一“背”,集中體現(xiàn)了大娘在危急關頭,首先想到的是志愿軍的安全,而不是自己的親人——“”的小孫孫??梢姶竽飷壑驹杠妱龠^愛自己的親人。真是“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5.齊讀最后一句。
6.教師小結:
(1)這一段寫志愿軍與大娘在車站話別,追憶了大娘愛志愿軍的兩件事,告訴我們大娘是志愿軍的親人。
(2)我們是按照這樣的順序學習這一段的:先默讀課文,劃分層次;再找出概括句并理解句意;然后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并體會感情。
(二)學生自學第二、三段。
師述:課文的第二、三段與第一段在寫法和結構上都基本相同,同學們可以運用學習第一段的方法自學第二、三段。大家邊讀書,邊思考,邊劃詞句,邊體會。(教師起檢查、引導、歸納和總結的作用。)。
1.討論第二段,要突出以下幾點:
(1)扣住關鍵詞“剛強”,理解小金花的剛強表現(xiàn)在聽到媽媽犧牲的消息時嘴角僅抽動兩下。
(2)抓住重點句:可是你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從小金花的動作、神情、語言中領會小金花的剛強性格。
(3)從小金花和媽媽救偵察員老王的事例中體會小金花愛志愿軍的感情。
2.討論第三段,要突出以下幾點:
(1)著重抓住過渡句“……也永遠不會忘懷您對我們的深情友誼”,從大嫂架雙拐,不顧山路崎嶇送志愿軍的事,理解大嫂對志愿軍的情誼之深。
(2)抓住重點句:“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跟到前沿陣地上挖,不料敵人的一顆炮彈在您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理解大嫂為了志愿軍吃上蔬菜而不顧個人安危,大嫂對志愿軍的深情厚誼感人至深。)。
(三)教學第四段,著重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朗讀。
1.輕讀課文。
看“再見了,親人”這樣的句式在文中出現(xiàn)幾次?為什么反復出現(xiàn)?(明確:反復出現(xiàn)三次充分體現(xiàn)了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難分難舍之情。三次出現(xiàn),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
2.提問。
志愿軍為什么對朝鮮的土地懷有深深的感情?(討論后明確:志愿軍與朝鮮親人在這塊土地上曾經(jīng)并肩戰(zhàn)斗過,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熱愛朝鮮的土地實際上是熱愛朝鮮人民。)。
3.接問。
“我們的心永遠跟你們在一起”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確:這句話抒發(fā)了志愿軍熱愛朝鮮親人的強烈感情。這句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
4.指導朗讀。
速度要慢,語調要輕,“親人”、“土地”、“在一起”要讀得有力度,深沉,最后一句音調逐步降低,越來越輕,給人以“言已盡而意無窮”之感。
五、總結課文。
提問:志愿軍為什么稱朝鮮人民為親人?課文中寫了哪些人?哪些事?這些事是圍繞著什么中心寫的?(明確課文的中心是:贊頌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zhàn)斗友誼,抒發(fā)了志愿軍與朝鮮親人的惜別之情。)。
[附板書]再見了,親人。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
1·把握這首詩運用對比抒發(fā)感受的寫法,體會哲理性議論的作用。
2·了解詩歌語言的一般特點。
3·認識本詩所表達的活與死的辯證關系,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教育。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
2·通過讀,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3·把較難懂的內(nèi)容(第三、第六、第七節(jié))講清楚,講透徹。
教學重點。
1·理解對比的寫法。
2·體會用詩講道理。
教學難點。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節(jié)詩的前兩句都指反動統(tǒng)治者,他們雖然\"活著\",卻如行尸走肉,他們欺壓百姓,下場可恥。每節(jié)詩后兩句都是指魯迅以及像魯迅這樣的人。他們雖死猶生,永遠活在人民心中,贏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頌。詩作的側重點是歌頌魯迅及像魯迅一樣的人。)。
2·“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兩句詩該怎樣理解?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jīng)死了”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軀殼活著,他們徒具形骸,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叭蹘r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魯迅以野草自比,為了蕩滌舊社會的黑暗、腐朽,寧可犧牲自己的一切。一旦革命蓬勃發(fā)展起來,野草就會萌生,到處是一片青綠。)。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一
教學目標:
1了解臺灣和鄭成功的有關資料,感受鄭成功的豐功偉績。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提高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并運用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3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2學生提出問題。
3發(fā)新帖。
請大家把所要研究的問題發(fā)到“自由論壇”里,供大家瀏覽。
二自主探究。
今天我們就主要圍繞這些問題來研究,請大家瀏覽網(wǎng)站上的內(nèi)容,兩人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對感興趣的知識也可以去研究一番,看哪些同學解決的問題多,學到的知識多。
1研究學習。
(1)查找。
小組圍繞主題,分工合作,自主學習。
(2)上傳。
根據(jù)研究主題把小組研究的結果上傳到“自由論壇”里。
(3)教師巡視指導。
2反饋學習成果。
(1)研究主題是什么?研究結果怎樣?
(2)關于這方面內(nèi)容,有沒有補充?
(3)你覺得鄭成功具有什么精神?我們應該怎么做?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二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明白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指名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件什么事?(兩個人向弈秋學習下圍棋,由于學習態(tài)度不同,結果也就不同。)。
二、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
1、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
2、逐句理解。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國下圍棋最好的人。)。
使弈秋誨二人弈。
(讓弈秋教兩個人下棋。)。
其一人專致志,惟弈秋之為聽。
(其中一個人聽得很專心,只要是弈秋說的,他都聽。)。
一個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
(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講著,一心認為有天鵝將要飛過來,想象著拉開弓用箭射天鵝。)。
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雖然與第一個人一起學,但是不如他了。)。
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個人嗎?我說不是這樣的。)。
3、用自己的話連起來說一說。
三、體會文章中心。
1、什么原因使得兩個人學習的結果不一樣呢?
(第一個人學習時專心致志,凡是弈秋說的他都記得,比較用心,所以比第二個人學得好。)。
2、請大家談談學習的體會。
(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3、你能聯(lián)系實際說一說嗎?
(讓學生充分發(fā)言,認識到不專心產(chǎn)生的不良結果,增強做事專心致志的意識。)。
四、背誦課文。
《學弈》講述的是弈秋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這件事,說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絕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教學中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古文,簡單地介紹古文的特點和學習它的意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整體感知課外的主要內(nèi)容后,以學生自學為主,同桌合作學習,討論每句話的意思,教師點撥指導。學生質疑問難,全班討論解決,老師輔導。最后在大家談談學習的體會中感悟文章的中心,在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中明白做什么事只有專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使學生真正受到教育。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三
教學之時,我在深深地思考:我能教給孩子們什么?怎樣引導學生既理解了詩歌、使學生從中受到教育,又能體現(xiàn)語文味。在教學后,我做以下反思:
一、聯(lián)系實際說說“擠”。
在學生自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把詩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xiàn)象結合起來,談出自己的閱讀感受。比如“人間的一切”指什么,我們曾經(jīng)有哪些行為讓別人“受到壓抑”,有哪些“丑惡偷偷潛入你的心里”等與詩歌內(nèi)容相對應的問題,學生在聯(lián)系實現(xiàn)中懂得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也從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二、在朗讀上下功夫。
這樣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之后,再在理解的基礎上朗誦,要求學生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以體現(xiàn)語文課上的“讀中感悟”這一理念。
三、角色互換走進詩。
在課堂上,讓學生用“我”代替“你”,如,“我將問心無愧”,這不僅使學生深入詩歌之中,切身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也是對自己心靈的洗禮。
四、合作探究得啟示。
學習了課文,我讓學生討論:為什么作者一再呼吁“別擠啦”?作者的呼吁給我們什么樣的啟示?一百多年過去了,再讀這首詩有何現(xiàn)實意義?學生在探究、交流中受到了啟示,加深了理解。
在這首詩的教學中,如果我能突出精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多一點等一等的耐心,課堂教學就會更有效。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四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一、邊揭題邊審題。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三、連接段意,歸納主要內(nèi)容。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四、課堂練習:練習冊1—4題。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五
一、說教材:
《別擠啦》是北師大版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主題為“地球家庭”的一首詩歌。它通過對人思想感情上“別擠”和嚴防把美好心靈擠走兩方面的抒寫,表達了作者向往人間的美好,追求人間真、善、美,倡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用寬容、善良、真誠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詩雖短小,卻給人以道德教育,使讀者受到感染,心靈得到凈化。
二、說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詩歌、背誦詩歌并模仿寫一節(jié)。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詩句意思。
3、通過朗讀、理解詩歌,聯(lián)系生活拓展思維,感受“真善美”的重要,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塑造良好的人格。
三、說教法學法:
本課語言詼諧、形象生動,每一句話都能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由于詩歌跳躍性大,所以學習課文時可以利用詩句間的“留白”進行思維拓展,聯(lián)系實際理解生動有趣的詩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觀。
四、說教學設計:
1、聯(lián)系生活,導入課文。
2、初讀詩歌,把握內(nèi)容。
為了不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所以在朗讀上就要下功夫。學生在聯(lián)系生活談自己感受、收獲,都是在充分讀的基礎上進行的。而朗讀先是“正確、流利”,在細讀基礎上,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和在自己理解基礎上,再讀出語氣、讀出感情。也就是體現(xiàn)了語文課的“讀中感悟”。(但教學中學生還是沒讀好,可能是學生感悟不到位,也與平時朗讀技巧指導有關)。
3、精讀理解,感悟表達。
在揭示課題之前先將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分解導讀,通過問題提示、“留白”的方式引導學生分句體會詩句意思,并在理解詩句過程中反復品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在整個“問題導學”過程里,老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為理解本詩做足了鋪墊:世界之大,足以容納所有人的自由。隨著作者寫作思路的轉變,老師跟著將矛盾拋給學生:無拘無束的自由并非真自由,真正的自由是有條件的,需要做出“保證”的。在矛盾激發(fā)的同時,揭示課題“別擠啦”,揭示作者的中心意思“不要擠”,學生對它的接受與體會當然就自然且深入了。
聯(lián)系生活理解詩歌中的道理,這也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一個難點、一個亮點。學生們只要結合生活實際談出自己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所以在細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把詩歌中的每一句話與生活中的現(xiàn)象聯(lián)系起來談自己的閱讀感受、閱讀收獲。讓學生暢所欲言地說、隨心所欲的談,告訴學生把你讀這首詩歌時最先想到的說給大家聽,一人說,大家補充。學生們把自己身邊的不道德行為、社會中的不道德現(xiàn)象甚至關于對世界的和平問題的看法都談了出來。學生們自己總結了“真誠”“寬容”“善良”“健康”“和平”“和諧”“平等”等詞語,懂得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知道了在生活中自己應該怎樣做。
4、借助背景資料,領悟作者情感。
5、領悟現(xiàn)實意義,拓展延伸。
“言為心聲”、“情動而辭發(fā)”,在多元化思維拓展的基礎上,當學生對“擠”有了自己的思考,他需要一個表述的機會及交流的平臺,所以,就設計了寫詩的環(huán)節(jié)。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表達的需要,又可以鍛煉其模仿課文形式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的能力,還可以使探討問題的平臺延伸到課堂外與教室的墻壁上。但是遺憾的是時間不夠沒有在課堂上寫,只能做為作業(yè)回去寫。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六
白鶴梁的沉浮教材分析:
白鶴梁是國家級文物。所謂“沉浮”是一種比喻,表現(xiàn)白鶴梁的出水和沒水,盛衰命運。本文寫了以葛修潤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們經(jīng)過反復研究論證,反復實驗,在否定一個又一個保護方案的情況下,最終設計出了原地保護白鶴梁的理想方案,表現(xiàn)了我國科技工作者極其強烈的責任感,以及他們?yōu)楸Wo國家文物所付出的巨大心血和智慧。
1、默讀課文,了解科考隊員在小朋友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并精心保護朱鹮的經(jīng)過,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
2、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2課時。
課件。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交流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重點介紹白鶴梁。
2、讀了課題,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要求: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
三、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清文章的脈絡。
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一步步敘述的。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七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周長、面積、體積等以及相應的單位;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面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難點:
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了解一些數(shù)據(jù),運用到關于測量的知識,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復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wǎng)絡。
1.長度、面積和體積的認識。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么單位?
問:什么是長度?什么是面積?什么是體積?
2.測量單位及進率。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數(shù)據(jù)之外還需要什么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并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2)說一說。
3.前面我們已經(jīng)分類復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匯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三、重點復習,強化提高。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nèi)容?有什么好辦法避免出錯?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八
重點難點: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誦課文。
2、學習詩歌中運用的對比手法。
3、體會詩歌的結構與表達方式方面的特點。
課時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2月5日晚8時35分,著名詩人臧克家老先生卻因病離開了人間。
(出示幻燈片3)臧克家是繼郭沫若之后,我國詩壇上最杰出的大詩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繼出版了《烙印》和《罪惡的黑手》等,以鮮活的生活感受和嶄新的藝術風貌,引起詩壇的矚目。新中國誕生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有的人》便是他這類詩的代表作。這首詩是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現(xiàn)在我們播放朗誦帶,請同學們在聽的同時,注意詩歌的朗讀節(jié)奏和重音。(播放視頻文件)。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全詩,注意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然后齊讀全詩。
3、魯迅簡介。
為了更好的學習這首詩歌,我們先回顧一下魯迅先生的生平。
(出示幻燈片7)。
魯迅(1881~1936),中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881年9月25日誕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去日本留學,原在仙臺醫(yī)學院學醫(yī),后從事文藝工作,希望用以改變國民精神。19到1926年間,陸續(xù)創(chuàng)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等專集。其中,1912月發(fā)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學們還能說出哪些魯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逝世,國民黨反動派血腥鎮(zhèn)壓人民,不允許人民悼念魯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他。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人民群眾紀念魯迅的盛況,并瞻仰了魯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憶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月1日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抒發(fā)自己由紀念魯迅所引起的無限感慨以及對人生意義的深刻思考。
4、思考討論:這首詩可以分幾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學生討論后明確:全詩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節(jié)):以鮮明的對比評價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2、3、4節(jié)):從兩種人對人民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熱情頌揚了魯迅先生戰(zhàn)斗而偉大的一生。第三部分(第5、6、7節(jié)):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的對比中,抒發(fā)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
二、品讀詩歌,理解詩歌內(nèi)容。
1、學習詩歌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部分。
(2)思考問題:這一節(jié)詩有兩個“活”字和兩個“死”字,如何理解它們的含義?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十九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獨立學會本課生字詞。
2.理清文章順序,了解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和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能通過一些重點句子體會文章里蘊含著的哲理。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誦下來。
教學準備。
教師:有關暴風雨的圖片或影像資料。
教學設計。
一、揭題質疑,激發(fā)興趣。
1談話引入。你見過暴風雨嗎?說說自己對暴風雨的印象。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通讀順。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分別寫了哪些內(nèi)容?
引導學生知道課文按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以及“暴風雨的啟示”的敘述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內(nèi)容。
3按課文順序,用連接段意的方法歸納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4提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三、自主學習,獨立感悟。
1教師提示學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讀課文,主要了解這一場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去之后”的景物特點。讀后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交流要點:讓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相機引導、梳理、歸納并板書要點。
2說說課文中你最喜歡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導學生學習暴風雨“去之后”的相關段落(第7~10段)。
(1)指名讀這幾個段。
(2)說說自己從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點。有條件的可以配上有關阿爾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圖片或多媒體影像,幫助學生進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點詞句體會作者的感情,并指導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暴風雨之后的絢麗華美春色和作者的贊美之情。
(4)小結:抓住重點詞句,了解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感情。
2質疑。
(1)讀句子?!白蛲恚癖┑拇笞匀凰坪跻颜麄€人間毀滅,而它帶來的卻是更加絢麗的早晨?!闭f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
3讀課文1~6段,勾畫重點詞句。
(1)通過文中描寫暴風雨的詞句,尤其是動詞,說說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景物的特點。
(2)通過文中“宛如天神”、“激動人心的樂章”、“優(yōu)柔甜蜜的催眠曲”、“撫慰”等比喻、擬人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導感情朗讀。
4小結。在作者看來,美是表現(xiàn)在不同方面的。暴風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陽,小鳥、花草、露珠,是一派絢麗多姿的美;而暴風雨來之前、來之時的閃電、霹靂、狂風、暴雨,是一種驚心動魄的美。
五、體會哲理,深化認識。
1讀最后一段。
2結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自己的理解。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說自己的理解。
六、總結。
1內(nèi)容方面:看一種事物,不能受到種種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而忽視了整體的和諧的美。我們無論是看待大自然,還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應注意。
2學法方面:抓住重點詞句,入境悟情。
3寫法方面:情與景完美統(tǒng)一,水乳交融。
參考資料。
阿爾卑斯山是瑞士最亮麗的一條風景線。它位于瑞士的東南部,阿爾卑斯山區(qū)占瑞士總面積的69%?!鞍駹柗濉?、“明希峰”、“少女峰”三大名山均屹立在阿爾卑斯山脈。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它獨特的景觀:高山植物和雪絨花,湍急的瀑布,巖洞中的石鐘乳,獨特的動植物等。世界著名的滑雪勝地——圣莫里茨高山滑雪場就位于阿爾卑斯山脈的中心地帶。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十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要點:
秦始皇誰知道?(公元前295一前210年),姓贏,名政,是秦王朝的建立者:“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馬俑”你們是怎樣理解?(秦始皇安葬時所陪兵馬殉葬的偶像)。
1、初讀課文,讀準音,理解義。
音:膘俑鎧栩。
形:鐫鎧。
義:門楣鎧甲栩栩如生虎視眈眈屢建戰(zhàn)功膘肥體壯箭囊慕名而來包抄。
2、默讀全文,思考課文是從明6幾個方面介紹秦始皇兵馬俑的?
(劃出課文的詞語或句子來回答)。
兵馬俑博物館壯觀的建筑物。
兵馬俑威武雄壯的陣容。
兵馬俑栩栩如生的神態(tài)。
3、課文的`開頭和結尾都是寫什么?(兵馬俑博物館的地理位置)。
結合簡介秦始皇兵馬俑出土的時間和地點及其它情況。在陜西省臨潼縣的秦始陵墓,規(guī)模宏大,今尚存高76米,底485~515米夯土陵丘。陵園有二城,內(nèi)城周長2525米,外城周長6294米。1974年后在外城東前后發(fā)掘出三個兵馬俑坑,內(nèi)有大量大小與真人相仿的彩陶兵馬俑,武士俑披甲著袍,持實戰(zhàn)兵器,形態(tài)逼真,排列有序,再現(xiàn)了秦代軍隊的陣式、編制。
兵馬俑的出土在我國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幾段,說說每段段意。
全文分三段:一、1節(jié)、二、2—4節(jié),三、5節(jié)。
(段意見課后第2題。)。
1、學習、理解單元學習提示,理解。
2、運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完成課后第2題的填空。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十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己大聲地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2、我們敘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果)。
根據(jù)這六個要素請你再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同桌交流以后老師再指名回答。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說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2、齊讀這些句子。與魯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據(jù)我們找到得有關魯迅的外貌描寫,魯迅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么呢?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瘦)。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因而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處觀察,刻畫得比較具體、細致,形神兼?zhèn)涞貙懗隽巳宋锏臍赓|。第三次更近了,觀察更細致,魯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懷。
(你要買這本書?——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驚異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是送你的——感動流涕)。
2、從這些對話當中,你又能體會到什么?作為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魯迅向我推薦書,最后還送我書,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人呢?(魯迅關心同情勞動人民)。
3、當我知道了魯迅的身份時,我是什么反應?請個別學生來讀第27段。
我結結巴巴的說明我很激動很興奮,那個名字在我心里亂蹦,最后卻沒有蹦出來,為什么呢?(當時流社會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動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護魯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驚喜沒有說出來)。
五、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教案設計篇二十二
教學目標:
1、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學習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2、齊背最后一段。
3、檢查生字讀音。
4、指導識記字形。
二、再讀課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
2、自由讀課文,討論。
3、討論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練習給課文編提綱。
1、自由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怎樣安排材料的?
2、討論交流。
(1)文章題目:養(yǎng)花。
(2)文章中心:作者通過自己的養(yǎng)花實踐切身體會到了養(yǎng)花的種種樂趣。
(3)材料安排:
a、把養(yǎng)花當作一種樂趣。
b、具體講養(yǎng)花的樂趣。
c、總結養(yǎng)花的樂趣。
四、指導“置之不理”造句。
五、指導朗讀、背誦。
1、范讀。
2、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
3、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
六、作業(yè):
1、練習有感情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你喜歡的自然段。